讀《道德經(jīng)》需要細細的品味,經(jīng)典的章節(jié)、濃縮的句子,可謂字字珠璣,讓人遐想、令人回味。試讀: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其中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今天讀起來,仍會讓浮躁的情緒得以釋懷,讓困頓的思緒變得有條不紊,繼而會從容面對一切。
當下,不少人在看《道德經(jīng)》,從老子樸素的辯證思維里獲取智慧。我以為,老子的核心智慧體現(xiàn)在---既有看問題的兩分法,更重要的還是人的行為準則。
君王需要的是: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做人需要的是: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處處謙和,且與老子所形容的---比喻人處下居后,如同江海那樣有包容與大度的心態(tài)。這一點做起來不容易,因為人已經(jīng)處于下位,怎么還有如此的包容之心呢?想想古代一些成功人士,他們開頭的處境非常不好,只因胸懷遠大,從不計較區(qū)區(qū)小事,韓信“胯下之辱”就是典型的例子啊。
做事要有恒心: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富有深刻的寓意。
老子講述“道”的“三寶”值得我們深思: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首先,老子強調(diào)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貫徹執(zhí)行三寶。這很重要,做人做事沒有這種精神,恐只能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的甩手掌柜,或許是夸夸其談的空想主義者。
其次,這也是老子對于“道”和“德”的社會實踐意義上的總結(jié)。個人認為一個人必須要有大愛精神,慈悲為懷,這是是衡量其做人的最高水準。
另外,勤儉是中華民族的一貫美德,也是貫徹老子居下位之思想。
不敢為天下先,就有講究了?,F(xiàn)在都講要敢為天下先,這如何理解呢?個人認為,這是謙虛一詞的表述,也是一個有遠大抱負,胸懷大志的人應(yīng)有的品行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