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貼曾在【書兿咀華】平臺發(fā)過,此次再發(fā),在文字內(nèi)容和形式編輯上作了不少改動。文中所提書家,難免掛一漏萬,所發(fā)評論亦皆一家之言,因自身學淺,難免失當,敬望書友指正,歡迎在文末留言評論。
藝術的生命在于傳承。要論存世書法,就必須簡要回顧一下與其聯(lián)系極為密切的晚清、民國及現(xiàn)代已故書法家的書法。
書法藝術發(fā)展到清代,特別是清中葉,隨著金石考古的興起、物質(zhì)基礎的豐裕,迎來了又一次勃興,書法藝術及理論大家人才輩出。到晚清,乃至于民國時期,書法之光輝猶熠熠奪目。生活在同治、光緒、宣統(tǒng)三朝(1862-1911年)的書法家大致有:吳讓之、何紹基、楊沂孫、俞樾、張裕釗、徐三庚、趙之謙、翁同龢、黃自元、楊守敬、吳昌碩、康有為、鄭孝胥、華世奎、羅振玉,等等。
吳昌碩 篆書
民國與晚清聯(lián)系甚密,列民國近四十年之書家,也只能說是其主要活動經(jīng)歷在此期間的人物,大致主要有:于右任、王福廠、弘一法師、沈尹默、鄧散木、陸維釗、沙孟海、王蘧常、白蕉等。此外,齊白石的篆書、刻印也非常厲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李苦禪、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豐子愷等一班畫家也能書法,但終為畫名所掩;梁啟超、魯迅、胡適、郭沫若、葉圣陶、趙樸初等字也不錯,卻主要成就在學術、文學、社交等方面。民國自由、樸實之學風,令后世學人充滿向往。這是現(xiàn)代中國文化藝術繁榮的開端,搞不好,大概也會是終結(jié)。
沈尹默 行書
民國以降,已經(jīng)謝世的書法家有:毛澤東、林散之、舒同、吳玉如、衛(wèi)俊秀、啟功、來楚生、劉自櫝、康殷、任政、劉炳森。毛體狂草的藝術性已經(jīng)超越了藝術本身,以毛的歷史地位看,其足以流傳千古。曾有朋友問我,毛體狂草如果不是這么一位偉人創(chuàng)造的,又將獲得怎樣的評價呢?這個問題實際涉及到毛體書法本身的藝術價值評定。我當時回答,沒有毛這樣兼具悟性、學識、氣魄的人,就無法產(chǎn)生毛體這樣大氣磅礴的狂草,所以不存在這個假設。后世學毛體者甚眾,有專門的毛體書法家協(xié)會和相關研究會,頗有幾個寫的惟妙惟肖,但畢竟是學習,要讓他們憑空創(chuàng)造這么一種狂草,怕是萬不可能的。學毛體者,沒什么意義,必將走上歪路,歷史會證明,甚至歷史根本不屑于證明。舒同是中共學者型高干,被毛澤東稱贊為“黨內(nèi)一枝筆,紅軍書法家”,其書法以顏為本,融入篆隸行草之筆法,渾圓有力,質(zhì)樸自然,風格鮮明,已作為范字被輸入了電腦字庫。吳玉如作字瀟灑,得力于碑。大康首要成績在文字學上,書法也了得。其他都屬于繼承傳統(tǒng)的多,以帖學為宗的多,強求結(jié)構勻稱唯美的多,因而難免為行家爭議乃至詬病。但起碼,這些人秉承了前人勤學苦練、博采眾長、長久積淀、謙遜質(zhì)樸的藝術家的優(yōu)良品質(zhì),終能自成一體,受到世人敬重。
吳玉如 小楷 千字文 局部
介紹完以上歷史淵源后,下面,我們切入正題。
1、當今書法藝術的表面繁榮
現(xiàn)在談書法藝術未免奢侈,甚至是沒有意義的。書法藝術早已名存實亡。近些年來,在各級書協(xié)的支持下,各種書法展覽、賽事、會議層出不窮,不過是書法藝術的虛假繁榮,就像近十年的房地產(chǎn)市場,充滿泡沫,墮落成了一群人的狂歡。像古代那樣三五人湊在一起,談書論道,不貪名、不圖利,純屬閑聊扯淡、切磋技藝,已全然沒有了。
當然,這種觀點肯定是要飽受批判的。
否定了今日的書法藝術,不就等于否定了存世的書法家身份嗎?首先那些已經(jīng)被戴上了“書法家”帽子的人不會答應,那些以“功臣”自居的書協(xié)主席們也不會答應,而況,這兩群人多半是同一群人。
哪里有利益觸動,哪里就有反對聲音。
討論書法藝術究竟是否已死,首先要弄清楚何為書法藝術。藝術觀不一樣,談藝術之存亡就不會有任何結(jié)果,也沒有任何意義。
舉幾個例子吧。某人向一書法家求字,內(nèi)容是我們最常見的“天道酬勤”,或者“寧靜致遠”吧;書法家手起筆落,成斗方或條幅,落款鈐印,這樣的作品能否算書法藝術?閑來無事,書法家立于案頭,書寫某詩人的詩句,在宣紙上“精雕細琢”,這樣的作品能否算書法藝術?為參加比賽,苦心孤詣,寫出一幅間架結(jié)構讓人賞心悅目的字,這樣的作品又能否算書法藝術?
如果這些作品也能歸入書法藝術之列,則我們今日之書法藝術可真可謂繁而且榮了,則藝術實在也沒什么偉大且值得人們孜孜以求了。
書法分為兩重境界:一是技法,也就是寫好字的技術;其次才是藝術。我們平時所稱的“書法”,包含了這兩層意思,更多時候就是指的書法藝術。但實際上,書法技法的修煉是相對容易的,只要你智商正常、路子正確、肯下功夫、長期堅持,就可以掌握前人研究出來的書寫技能,寫出一手好字。而書法藝術的境界,卻不是通過努力就能達到的。之前舉的幾個例子,我之所以否定其書法藝術性,就是因為那只是書寫技術的體現(xiàn),無關藝術。
但是,我們慣于混淆書法技法與藝術的區(qū)別。混淆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們對書法的淺層了解,一方面是一部分人可以從混淆中撈取好處。提起現(xiàn)今的藝術品市場,就讓人頭疼。
那么,我們來見識一下真正的書法藝術。王羲之的《蘭亭序》《喪亂帖》、顏真卿的《祭侄稿》《爭座位帖》、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等等,都是情之所至,游于法外,本無意于書法卻成就了書法的偉大藝術。“書法家”不是一頂容易戴上的帽子,掌握純熟的技法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是最基本的素質(zhì),在這個層次上就稱“書法家”,那簡直是無知地往這頂光輝的帽子上潑臟水。
2、當世“書法人”略評
請書法家協(xié)會的的大佬們原諒我沒有用“書法家”這個稱謂。
整體上對當世書法不抱好感,最大、最普遍的問題是格調(diào)低,滿紙媚俗之氣。而格調(diào)低,除天分及客觀條件影響外,更多的是自身儲備的不足。當然,身處市場經(jīng)濟的大背景下,我本身也沒抱什么希望,所以其實也并不覺得怎樣。
想到狄更斯《雙城記》中被后人引用泛濫的那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歐陽中石、沈鵬諸公,令人敬重。李剛田、黃惇等長于篆刻,多學敦厚之人,有傳統(tǒng)書人的寶貴氣質(zhì)。曹寶麟,學者型書家,行書不錯。盧中南歐體頗醇厚,但他的幾個弟子(不點名)把他的歐寫得就太秀美了,細看缺乏丈夫氣,如換作女子一定令人心曠神怡。張海主席草書還可以,自創(chuàng)的草隸實在不敢恭維,斯人一逝,草隸不存。長安吳三大,其字令人想起《岳陽樓記》中“浩浩湯湯”一語。王岳川,溫文爾雅,主要在書論上,字一般。“二田”的歐體已經(jīng)寫成歐體美術字,完全沒了歐之神韻,但追捧學習的人很多,我只想真誠地祝福這些人,但愿他們永遠沉眠于自己的世界,否則,醒來的那天必會無限追悔、哀傷逝去的寶貴時光。張旭光、劉文華、張繼等實力遠不及名氣。王祥之、王冬齡、邱振中、陳振濂、胡抗美、沃興華、王鏞之屬,嘩眾取寵,個別是有真才實學的,但非想著跑偏。李鐸名氣很大,但字糟得很,佩服其到處題字的勇氣。范曾自評“能書”,看來對自己的書法頗得意,但看到李敖對其字的評論“做作討厭,帳房的毛筆字而已”后,不禁會心一笑。管峻、陳忠康、張志慶等來日方長,如能潛心守己、博學弘文,日后當有所成。那些終日沉浸于技巧、空間等等書法形式的現(xiàn)象,多半徒耗精力。其他不一一列了。
硬筆沒什么藝術可言,能寫好看就行,此處也順便講一下,因為時常有朋友讓我推薦硬筆字帖?!岸铩薄⒈R中南的硬筆可以練練。喜歡魏晉書風的,推薦劉惠浦、趙彥良硬筆。曹寶麟、顧仲安,推薦。龐中華就算了,其硬筆不過垃圾一堆,丑陋至極,佩服其社會活動能力。司馬炎也火過一段時間,不推薦。其他不一一羅列。硬筆嘛,有什么可練的,但居然還有硬筆書法協(xié)會,當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協(xié)會的時候真是震驚得無以復加。
3、女性書家的溫和崛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