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草書復習資料胃痛版


填空:1、草書分為 大草 、 小草 、 章草

2、“三絕”是 李白詩歌 、 裴旻的劍舞、 張旭草書

3、今草是 章草 的基礎上發(fā)展來的

4、傅山的“四寧四毋” 寧拙毋巧 ,寧丑毋媚 寧支離毋輕滑 ,寧真率毋安排

5、“顛張醉素”是 張旭 懷素

6、《急就章》又名《急就篇》是西漢元帝時命令黃門令 史游為兒童識字 編的識字課本。

7、黃庭堅回憶說:“我學書三十余年來,師從周越 。后又師從蘇舜欽 學書,始得古人筆法之妙。晚年的墨跡《李白憶舊游詩卷》 《諸上座帖》

8、列舉五個明末清初的大家 張瑞圖 黃道周 倪元璐 王鐸 傅山

9、張芝字 伯英 ,代表作《冠軍帖》

10、列舉《十七帖》中的四個帖 游目帖、遠宦帖、初月帖、寒切帖行穰帖

名詞解釋:1、章草:章草是早期的草書,始于漢代,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與“今草”的區(qū)別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不連寫。

2、一筆書:指漢字草書。草書體勢似一筆寫成,故稱。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昔 張芝 學 崔瑗 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p>

簡答:

1、王鐸草書的主要來源?王鐸對草書的貢獻?

來源:①他的書法功底極深,數(shù)十年,遍臨魏、晉、唐、宋名賢書跡,諸體悉備。他注重學習傳統(tǒng),認為“書不宗晉,終人野道”。②楷書師法鐘繇,又學顏真卿及柳公權,筆力洞達,既端正莊重,又顯靈氣俊逸。行書草書最為世人所重,行草書宗法“二王”,后得力于宋米芾,其手卷蒼勁跳躍,布勢連綿,變化神出。

貢獻:①巧妙地利用“漲墨”之法增加書作的藝術效果,使墨色的變化強烈,顯現(xiàn)出一種別開生面的筆墨趣味,從而促進了以后對焦?jié)櫩轁衲记傻奶剿髋c應用②以“二王”為家,常運用“二王”的筆墨章法,加以變異,形成雄強恣肆的個人風格,其藝術功效最突出的是“一筆書”③巨幀長軸的書法作品興起于明末,巨幀長軸表現(xiàn)的特性與草書的表現(xiàn)力相契合,把小字變成大字,為書法創(chuàng)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董其昌草書的特點?

①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用筆精到,能始終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或與他終日性情和易,參悟禪理有關。②其許多作品行中帶草,有的作品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體勢有米芾的側欹,而布局得楊凝式的閑適舒朗,神采風韻似趙孟俯,輕捷自如而風華自足。

論述題

論述:如何理解“草不兼真,殆于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苯Y合你對草書的學習,談談對其的認識?

①草書不兼具楷法,似乎近于單調拘謹;楷書不參入草意,殊不免失去“尺牘書”流動的風味??瑫男误w由點畫構成,它的精神由使轉表出;草書的精神寄托在點畫之中,它的形質由轉折呼應來體現(xiàn)。草書的使轉寫不好,便不成樣子;楷書欠缺點畫功夫,還可以粗糙地書寫成文。

②書法傳遞給人的信息,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比如,“橫平豎直、鐵畫銀鉤”,是關于物質的描述;“龍?zhí)扉T、虎臥鳳闕”,則是出自精神的形容。在這句話里,“形質”顯然是指書法的物質形式,從字面上直譯,“形”就是“形態(tài)”,“質”就是“質地”,這都是指具體實在的筆畫、線條和造型而言;“情性”,可以理解為“情感”與“性靈”,當然這是精神方面的相關表述。這“形質”和“情性”,一實一虛,有形有意,這就構成了書法的完整內容。但是,毫無疑問,物質總是第一性的,精神的作用,必須依據(jù)物質的存在才能發(fā)生效應。也就是說,“虛”要依附于“實”才起作用,“意”只有通過“形”才能傳達和接受。

③對于書寫的人來說,要想用楷書或草書表達各自的神韻(情性),就必須在基本的形式特征上把握它們的“對立”和不同。在“形質”上,楷書重點畫,草書重線條,這兩種書體因其運筆方法的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結果,這既是它們存在形式的外化特征,也是各自傳達情性的內在途徑。在程度上說,使轉對于草書是關鍵;而“點畫”對于楷書,可以選擇的范圍就相對寬容得多。

④無論是學習還是欣賞書法都應學習和掌握這些標準和規(guī)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能靈活運用,方能進入書法欣賞之堂奧。

⑤書法中有平動和圓轉之分,用筆和結構以及大小章法都是如此的,自然而然隨筆勢而生變化,以用筆規(guī)范結構,以結構約束用筆,方為上品。(適當減少數(shù)字)

簡答:1、草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于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大草、小草之分。

2、草書的由來.如何產(chǎn)生的?

產(chǎn)生:章草起于西漢,盛于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qū)別,不相糾連;今草起于東漢末期,風格多樣,筆勢秀麗,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擅長今草,現(xiàn)代林散之、余任天先生亦精此道;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僧《自敘帖》等等,孫過庭《書譜》字字區(qū)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按蟛荨迸c“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云: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

3、行氣:指書法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呼應映帶關系。一般要求筆斷意連,聯(lián)綴成行,積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書寫中,既有變化,又能和諧

4、使轉與點畫:使,就是運筆有上下左右之別;轉,即行筆的轉折呼應;使轉是在書寫時點畫隨筆法的曲轉而運動,使線條多為圓弧形。點畫:漢字是由點畫組成的。點是線的濃縮;線是點的延伸。傳統(tǒng)所說的點畫,就是指書法藝術的造型材料線條。這種線條美是書法藝術形式美表現(xiàn)形態(tài)之一。

5、漲墨法:漲墨應屬于潤墨,但又和潤墨有所區(qū)別,漲墨含水量比潤墨要多。用漲墨的筆法書寫后,墨跡并非墨色與水色分離,而是墨色呈現(xiàn)出有暈化感覺的一種筆法。

7、章草:章草是早期的草書,始于漢代,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與“今草”的區(qū)別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不連寫。

6、談談實臨與意臨?

實臨:是通過用筆,點化和結構,在現(xiàn)古人的風貌,比較尊重原碑帖的面貌。意臨:是帶有主觀改造意識的臨摹,是根據(jù)自己的審美情趣,個性特征對古人作品的一種再發(fā)揮和再創(chuàng)造,也可以說是一種新的創(chuàng)作方法。 ②正確對待實臨和意臨、形似與神似的關系。實臨與形似對等,意臨與神似一致,但也不完全等同。實臨與意臨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碑帖有別,帖為墨跡,宜采用實臨,取法碑,筆者則認為主要在結體方面,本身就存在再加工的痕跡,可采用意臨;二是同書家主體自身水平大有關聯(lián)。③如果是剛剛起步入門的初學者,徒守其貌純屬正常,誤差太大,反而不正常;如果是已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書家,臨摹中不可避免地會流露出自己的個性痕跡,這才是真正的意臨

7、談談大草的線條美?

①“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美,尤其是草書中大草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qū)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

②大草線條的力感給人們以美感并富有立體感的線條,顯得勁健而有活力,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③大草線條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jié)奏,顯現(xiàn)動人的表情美。寫大草時情緒的變化使得運筆節(jié)奏的跌宕起伏,書者通過筆墨書法將線條美的真情實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美的視覺沖擊。

④大草線條的節(jié)奏感,大草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云煙,雖寂然無聲,有音樂的旋律,這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

8、古詩四帖的藝術特征?(“五色箋”)

①在用筆上,此帖圓轉自如,含蓄而奔放,隨著感情的渲泄,筆致有節(jié)奏的忽重忽輕,線條隨意流走,或凝煉渾厚,或飄灑縱逸,濃墨處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質感,枯筆處澀凝而獨具“錐劃沙”般的張力,點畫與線條的合諧組合,構成了一幅生動自然、雄偉壯闊的畫卷。

②在結體上,體勢是書法結體和用筆的綜合形象,也是書法藝術區(qū)別于寫字的本質特征。草書《古詩四帖》的體勢變化非常豐富。大部分字的取勢都是以敧斜為主,但字的重心居中,正襟危坐。體勢變化的靈活運用,體現(xiàn)了作者在狂草結體運筆方面千錘百煉,出神入化的魅力。

③在章法上。草書《古詩四帖》字與字之間的大小、輕重、疏密的安排變化自然,行與行之間的穿插錯落恰到好處,通篇行氣貫通、格調一致,參差錯落,跌宕起伏,字字如龍似馬,云煙繚繞,倏忽千字,上呼下應,左馳右騖,猶如一幅變幻莫測、多姿多彩,自然天趣的畫卷。充分體現(xiàn)了張旭草書縱橫捭闔,豪放沉著,勢如破竹,奇峰自出的面貌。名解:1、章草:章草是早期的草書,始于漢代,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與“今草”的區(qū)別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不連寫。

2、一筆書:指漢字草書。草書體勢似一筆寫成,故稱。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昔張芝 學 崔瑗 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p>

3、漲墨法:漲墨應屬于潤墨,但又和潤墨有所區(qū)別,漲墨含水量比潤墨要多。用漲墨的筆法書寫后,墨跡并非墨色與水色分離,而是墨色呈現(xiàn)出有暈化感覺的一種筆法。

8、談談大草的線條美?【1】“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美,尤其是草書中大草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qū)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大草線條的力感給人們以美感并富有立體感的線條,顯得勁健而有活力,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3】大草線條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jié)奏,顯現(xiàn)動人的表情美。寫大草時情緒的變化使得運筆節(jié)奏的跌宕起伏,書者通過筆墨書法將線條美的真情實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美的視覺沖擊?!?】大草線條的節(jié)奏感,大草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云煙,雖寂然無聲,有音樂的旋律,這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

注:

此資料為“樹草的種子”費力整理的。歡迎大家前來學習指導,不敢保證全部考到,但是自信一定會考到?。?!最后祝大家考試大吉!暑假愉快!

8、古詩四帖的藝術特征?(“五色箋”)【1】在用筆上,此帖圓轉自如,含蓄而奔放,隨著感情的渲泄,筆致有節(jié)奏的忽重忽輕,線條隨意流走,或凝煉渾厚,或飄灑縱逸,濃墨處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質感,枯筆處澀凝而獨具“錐劃沙”般的張力,點畫與線條的合諧組合,構成了一幅生動自然、雄偉壯闊的畫卷。【2】在結體上,體勢是書法結體和用筆的綜合形象,也是書法藝術區(qū)別于寫字的本質特征。草書《古詩四帖》的體勢變化非常豐富。大部分字的取勢都是以敧斜為主,但字的重心居中,正襟危坐。體勢變化的靈活運用,體現(xiàn)了作者在狂草結體運筆方面千錘百煉,出神入化的魅力?!?】在章法上。草書《古詩四帖》字與字之間的大小、輕重、疏密的安排變化自然,行與行之間的穿插錯落恰到好處,通篇行氣貫通、格調一致,參差錯落,跌宕起伏,字字如龍似馬,云煙繚繞,倏忽千字,上呼下應,左馳右騖,猶如一幅變幻莫測、多姿多彩,自然天趣的畫卷。充分體現(xiàn)了張旭草書縱橫捭闔,豪放沉著,勢如破竹,奇峰自出的面貌。

1、王鐸草書的主要來源?王鐸對草書的貢獻?來源:1他的書法功底極深,數(shù)十年,遍臨魏、晉、唐、宋名賢書跡,諸體悉備。他注重學習傳統(tǒng),認為“書不宗晉,終人野道”。2楷書師法鐘繇,又學顏真卿及柳公權,筆力洞達,既端正莊重,又顯靈氣俊逸。行書草書最為世人所重,行草書宗法“二王”,后得力于宋米芾,其手卷蒼勁跳躍,布勢連綿,變化神出。

貢獻:【1巧妙地利用“漲墨”之法增加書作的藝術效果,使墨色的變化強烈,顯現(xiàn)出一種別開生面的筆墨趣味,從而促進了以后對焦?jié)櫩轁衲记傻奶剿髋c應用2以“二王”為家,常運用“二王”的筆墨章法,加以變異,形成雄強恣肆的個人風格,其藝術功效最突出的是“一筆書”3巨幀長軸的書法作品興起于明末,巨幀長軸表現(xiàn)的特性與草書的表現(xiàn)力相契合,把小字變成大字,為書法創(chuàng)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董其昌草書的特點?【1】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用筆精到,能始終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或與他終日性情和易,參悟禪理有關?!?】其許多作品行中帶草,有的作品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體勢有米芾的側欹,而布局得楊凝式的閑適舒朗,神采風韻似趙孟俯,輕捷自如而風華自足。

1、《古詩四帖》:相傳張旭所書南北朝詩四首,前兩首為庾信的《刀式步虛詞十首》中的二首,后兩首為的《王子晉贊》及《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癫荩氏嚅g的紙地十分醒目,其古厚的底蘊讓人聯(lián)想到歷史的滄桑。相傳,這是東晉至南朝時期書法用紙的品種,古稱“五色箋”,唐時還有少量使用,以后就不多見了。此帖曾經(jīng)宋宣和內府、明華夏、項元汴、清內府等收藏,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明董其昌定為張旭。通篇筆畫豐滿,絕無纖弱浮滑之筆。此幅草書,筆法奔放不羈,如驚電激雷,一瀉千里。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滿紙如云煙繚繞,實乃草書顛峰之篇。特點是較過去更為狂放,整體氣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急風驟雨,所以在草書發(fā)展史上是新突破。它打破了魏晉時期拘謹?shù)牟輹L格。把草書在原有的基礎結構上,將上下兩字的筆畫緊密相連,所謂“連綿還繞”,有時兩個字看起來象一個字,有時一個字看起來卻象兩個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懸殊很大。在書寫上,也一反魏晉“匆匆不及草書”的四平八穩(wěn)的傳統(tǒng)書寫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寫意的抒情形式。

倏忽萬里,而又不離規(guī)矩。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滿紙如云煙繚繞,實乃草書顛峰之篇。董其昌評說:“有懸崖墜,急雨旋風之勢?!?/p>

2、《自敘帖》:懷素書。藏臺灣故宮博物院。首六行早損,為蘇舜欽補。帖前有明李陽冰篆書引首“藏真自序”。文中記敘其學書的經(jīng)歷,以大量的篇幅述及當時名公的贊語。從筆法來看,線條圓勁流暢。粗細對比不大。即有提按,也服從于使轉。故整篇精神外發(fā),燦然一片神機。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作者神閑氣定,筆走龍蛇,有行無列,瀟灑自如,盡顯狂草書法簡省、通透、快捷、靈動的氣質。

筆法上,改以師承篆籀,多圓勢,尤擅長曲轉纏繞筆法,縱橫捭闔,變換多方,松緊俱宜,迴環(huán)矯健。用筆翻轉跳動,隨勢參差,確實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結構,與二王、智永相比較,承傳之處甚多,文中相同的字不少,結字均大同小異,由于行筆過速,少數(shù)字并沒有完全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簡省,“草乖點畫”之處未能避免;再看章法,整幅作品,章法體勢之新穎,可謂前無古人,且大小字參差錯落,形成章法變化不羈之感。

3、《諸上座》:黃庭堅所書。藏故宮博物院。內容為其友李任道抄錄的五代《文益禪師語錄》。此書學懷素的狂草體,筆意縱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尤其能顯示出書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在《語錄》后黃氏又作大字行楷書自識一則,結字內緊外松,出筆長而遒勁有力,一波三折,氣勢開張,一卷書法兼?zhèn)涠w,相互映襯,尤為罕見,是其晚年杰作。

四、“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研?!狈蛸|以代興,妍因俗易。雖書契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此段書論出自唐代孫過庭的《書譜》。此書論文段大意為:“這四位才華出眾的書法大師,可以稱的上古今獨絕。但是二王還不及鐘、張,古人的書法風尚質樸,今人的書法格調妍美?!比欢?,質樸風尚因循時代發(fā)展而起,妍美格調也是隨世俗變化在更易。雖然書契的創(chuàng)造,最初只是為了記錄語言,可是隨著時代、風尚的發(fā)展,書風也會不斷遷移,由醇厚變?yōu)楦”?,由質樸變?yōu)槿A采;繼承前者并有所創(chuàng)新,是一切事物發(fā)展的常規(guī)。書法最可貴的在于既能繼承歷代傳統(tǒng),又不背離時代潮流;既能追求當今風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所謂“文采與質樸相結合,才是君子的風度?!?/p>

此段書論從書家書法的角度論述,否決了書法要可以追求“古質”,認為書法由實用功用逐步轉化為藝術功用,不斷隨著時代和風尚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是必然的。書法與世間萬物皆然,由樸質流于妍美,不必拘泥于古,也不宜泥于古,只要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就可以。同時,主張“文采與質樸相結合”才能寫出文雅高明的書法。

注:

此資料為“樹草的種子” http://weibo.com/2768808083費力整理的。歡迎大家前來學習指導,不敢保證全部考到,但是自信一定會考到?。?!最后祝大家考試大吉!暑假愉快!

二.草書名家:1 .張芝,中國東漢書法家,字伯英,是我國最早的一個今草大師,有草圣之稱。擅長章草,創(chuàng)立今草,富有獨創(chuàng)性,在當時影響很大,如《淳化閣帖》中收錄的《冠軍帖》,為大草。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對后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

5. 智永中國南朝陳、隋書法家。本姓王,名法極,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書法藝術上嚴守家法。他習字很刻苦。

8 .懷素,中國唐代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huán),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在長安懷素聲譽青云直上,歌頌他草書的詩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書有《自敘帖》、《苦筍帖》、《小草千文》、《千字文》、等。曾種芭蕉萬株,在芭蕉葉上練字,其屋名為“綠天庵”。

9.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人。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fā)蘸墨書寫,又有“張顛”的雅稱。后懷素繼承和發(fā)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并稱“顛張醉素”。 張旭的書法,始化于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圣”。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tǒng)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chuàng)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千字文殘石》《判若波羅蜜心經(jīng)》等。

10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fā),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皹渖覓焐摺薄V饕E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jīng)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12 .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王鐸工真、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雖遙寄“二王”,但他的倔強之態(tài)也已經(jīng)破壞了“二王”“不激不理”平和之勢。近世對日本書風有極大影響。存世書跡較多,刻有《擬山園帖》、《瑯華館帖》?!肚迨犯濉肪砥呤庞袀鳌!锻蹙S五言詩卷》

19.皇象,三國吳書法家,字休明。師于杜度。篆、隸、章草,時人謂之“書圣”。代表作《急就章》,又名《急就篇》。

二.草書名家:1 .張芝,中國東漢書法家,字伯英,是我國最早的一個今草大師,有草圣之稱。擅長章草,創(chuàng)立今草,富有獨創(chuàng)性,在當時影響很大,如《淳化閣帖》中收錄的《冠軍帖》,為大草。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對后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

5. 智永中國南朝陳、隋書法家。本姓王,名法極,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書法藝術上嚴守家法。他習字很刻苦。

8 .懷素,中國唐代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huán),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在長安懷素聲譽青云直上,歌頌他草書的詩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書有《自敘帖》、《苦筍帖》、《小草千文》、《千字文》、等。曾種芭蕉萬株,在芭蕉葉上練字,其屋名為“綠天庵”。

9.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人。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fā)蘸墨書寫,又有“張顛”的雅稱。后懷素繼承和發(fā)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并稱“顛張醉素”。 張旭的書法,始化于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圣”。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tǒng)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chuàng)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千字文殘石》《判若波羅蜜心經(jīng)》等。

10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fā),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樹梢掛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jīng)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12 .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王鐸工真、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雖遙寄“二王”,但他的倔強之態(tài)也已經(jīng)破壞了“二王”“不激不理”平和之勢。近世對日本書風有極大影響。存世書跡較多,刻有《擬山園帖》、《瑯華館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傳?!锻蹙S五言詩卷》

19.皇象,三國吳書法家,字休明。師于杜度。篆、隸、章草,時人謂之“書圣”。代表作《急就章》,又名《急就篇》。

注:

此資料為“樹草的種子” http://weibo.com/2768808083費力整理的。歡迎大家前來學習指導,不敢保證全部考到,但是自信一定會考到?。?!最后祝大家考試大吉!暑假愉快!

一、填空:

1、草書:章草、大草、小草。

2、張芝,字伯英,代表作冠軍帖、八月帖。

3、《十七帖》:《游目帖》、《遠宦帖》、《初月帖》《寒切帖》《行囊帖》。

4、今草:是在草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5、黃庭堅,早期學周越,中年學顏真卿,又學李邕。

6、明末清初六大書家: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八大山人。

7、傅山四寧四毋: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8、《急就章》又作《急就篇》,由三國皇象書寫。

9、“癲張醉素”指的是張旭和懷素。

10、“三絕”: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

二、解釋:

1、章草:章草是一種隸書的草寫。它是從秦代的草隸中演化出來的新書體。章草的書體特點是字字獨立,不似今草字字紐結糾纏。它的筆畫特點圓轉如篆,點捺如隸。一字之內筆畫間有牽絲縈帶、纏綿連接,筆畫的粗細輕重變化較大,有些橫畫往往與成隸書捺腳狀向右上方重筆挑出,純似隸書收筆。

2、一筆書:

傳東漢張芝擅一筆書。從形式上看,幾個字,一行字等之間一筆不斷;偶有不連,但筆斷意連。實質上,要講求氣勢的貫通,使一字之筆畫,上下字之勾連,行與行之間都做到氣息連貫。

草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于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大草、小草之分。

草書的由來,如何產(chǎn)生的?產(chǎn)生:章草起于西漢,盛于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qū)別,不相糾連;今草起于東漢末期,風格多樣,筆勢秀麗,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擅長今草,現(xiàn)代林散之先生亦精此道;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自敘帖》等。孫過庭《書譜》字字區(qū)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行氣:指書法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呼應映帶關系。一般要求筆斷意連,連綴成行,積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書寫中,既有變化有能和諧。

使轉與點畫:使,就是運筆有上下左右之別;轉,即行筆的轉折呼應,使轉是在書寫時點畫隨筆法的曲轉而運動,使線條多為圓弧形。點畫:漢字是由點畫組成的。點是線的濃縮,線是點的延伸。傳統(tǒng)所說的點畫,就是指書法藝術的造型材料線條。這種線條美是書法藝術形式美表現(xiàn)形態(tài)之一。

漲墨法:漲墨應屬于潤墨,但又和潤墨有所區(qū)別,漲墨含水量比潤墨要多。用漲墨的筆法書寫后,墨跡并非墨色與水分分離,而是墨色呈現(xiàn)出有暈化感覺的一種筆法。

章草:章草是早期的草書,始于漢代,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與“今草”的區(qū)別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不連寫。

談談實臨與意臨?(1)實臨:是通過用筆,點畫和結構,在現(xiàn)古人的風貌,比較尊重原碑帖的面貌。意臨:是帶有主觀改造意識的臨摹,是根據(jù)自己的審美情趣,個性特征對古人作品的一種再發(fā)揮和再改造,也可以說是一種新的創(chuàng)作方法。(2)正確對待實臨和意臨,取法碑,筆者則認為主要在結體方面,本身就存在再加工的痕跡,可采用意臨,二是同書家主體自身水平大有關聯(lián)。3、如果是剛剛起步入門的初學者,徒守其貌純屬正常,誤差太大,反而不正常如果是已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書家,臨摹中不可避免的會流露出自己的個性痕跡,這才是真正的意臨。

四、簡答:

1、王鐸草書的來源:以傳統(tǒng)為師,對于“二王”用功最深,得《淳化閣帖》之妙,和文雅秀美之姿。中年時期米芾勤,成為其草書創(chuàng)作的轉折點。得其造勢之妙,八面出鋒之筆。王鐸的書法筆力雄健,長于布白,楷、行、隸、草,無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鐘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學米芾有亂真之譽,展現(xiàn)出其堅實的“學古”功底,學古且能自出胸臆,為后世所崇。

他的行草書,恣肆狂野,揮灑自如,用筆沉著痛快,縱橫跌宕,自然出奇,表現(xiàn)了撼人心魄的雄渾氣勢,極富感染力。

2、董其昌書法特點: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用筆精熟,線條剛柔相濟,虛實互生,墨色變化淋漓盡致,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用筆精到,能始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或與他終日性情和易,參悟禪理有關。其許多作品行中帶草,有的作品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體勢有米芾的側欹,而布局得楊凝式的閑適舒朗,神采風韻似趙孟睿嶠葑勻綞緇宰?。朵波特氹矫币曅翟T袁F(xiàn)隆

五、談對孫過庭《書譜》: “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的理解

釋文:楷書以點畫組成形體,靠使轉表現(xiàn)情感;草書用點畫顯露性靈,靠使轉構成形體。草書用不好使轉筆法,便寫不成樣子;楷書如欠缺點畫工夫,仍可記述文辭。

在這句話里,“形質”顯然是指書法的物質形式,從字面上直譯,“形”就是“形態(tài)”,“質”就是“質地”,這都是指具體實在的筆畫、線條和造型而言;“情性”,可以理解為“情感”與“性靈”,這是精神方面的相關表述。這“形質”和“情性”,一實一虛,有形有意,這就構成了書法的完整內容。在“形質”上,楷書重點畫,草書重線條。在程度上說,使轉對于草書,是成敗生死的關鍵;而“點畫”對于楷書,可以選擇的范圍就相對寬容得多。

于是他接著又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意思是,從物質形式上比較,“使轉”對于草書來說,比“點畫”對于楷書更加要緊:楷書的筆畫形態(tài)不夠完美或位置不夠準確,尚不致影響字義的表達;而草書如果把彎轉穿插的線條放錯了地方或筆意上稍有錯訛,那就連字也寫不成了??梢?,草書的線條放在什么位置、草字應組成何種形狀,實在是關鍵的關鍵,是它生存的生命本源。

一、草書知識:

1、草書的概念:

草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于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分為長草、小草、大草。章草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小草代表作如懷素的《小草千字文》、大草的代表作如張旭的《古詩四帖》。

2、草書的發(fā)展歷史:

漢代的正體字為隸書,由于戰(zhàn)爭頻仍,為趨時赴速,“徒吏之事”繁多,所以,就產(chǎn)生了草隸作為隸書的輔助俗體。后一支演變?yōu)橛幸?guī)范的草法的章草。東漢時,章草成熟,代表書家有張芝,代表作《八月帖》等;魏晉時期,小草在“二王”的努力下,走向成熟,魏晉南北朝時期,章草仍然流行,擅書者甚多,代表人物有皇象、韋誕、曹操等;唐代,一脈為繼續(xù)傳承“二王”書風,如蔡襄的《陶生帖》,一脈為大草的發(fā)展和興盛,代表人物時張旭和懷素,此時,章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宋代,黃庭堅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另辟蹊徑,用抖擻的筆法和開張縱橫的字勢在大草的領域走出一片天地,代表作《諸上座帖》;元代,趙孟畛星捌艉螅缶佟案垂擰貝篤歟菔櫬笫?;明清]书走入大穭Σ求章法的畅繜蛙漓和书家朽y櫚氖惴ⅲ砣宋鎘型躅臁⑿煳?、朵踩?/p>

3、草書的由來:

漢代的正體字為隸書,由于戰(zhàn)爭頻仍,為趨時赴速,“徒吏之事”繁多,所以,就產(chǎn)生了草隸作為隸書的輔助俗體。其中一支,發(fā)展為章草,起于西漢,盛于東漢,為西州書家如張芝等傳播,有了規(guī)范的草法并逐漸成為一門藝術章草,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qū)別,不相糾連;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近似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漢末的草書筆勢流暢,已不拘于章法;后通過東晉“二王”,使本已流變的草書發(fā)展成為成熟的小草,如王羲之的《十七帖》。草書在唐代出現(xiàn)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大草(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古詩四帖》。小草發(fā)展到唐朝,出現(xiàn)了孫過庭《書譜》字字區(qū)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成為草書史上的奇葩。

二.草書名家

1 .張芝,中國東漢書法家,字伯英,是我國最早的一個今草大師,有草圣之稱。擅長章草,創(chuàng)立今草,富有獨創(chuàng)性,在當時影響很大,如《淳化閣帖》中收錄的《冠軍帖》,為大草。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對后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

2. 王羲之,字逸少,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與子王獻之合稱二王。王羲之少從叔父,后又從衛(wèi)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采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瑫浴饵S庭經(jīng)》、《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后世尊稱為“書圣”。

3.《十七帖》以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其中有《游目帖》、《遠宦帖》、《初月帖》《寒切帖》《行囊帖》燈20個小帖。(有隸意,風格沖和典雅,不激不厲,無狂怪怒張之習;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間字勢相顧;字與字之間偶有牽帶,但以斷為主,形斷神續(xù),行氣貫通;字形大小、疏密錯落有致。用筆方圓并用,簡潔練達而動靜得宜,這些可以說是習草者必須領略的境界與法門)。

4. 王獻之,字子敬,東晉書法家、詩人,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并稱為“二王。幼為家學,后學習張芝,別為一體。擅行草,晉末至梁代影響超過王羲之。草書《中秋帖》(傳)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詢的《伯遠帖》合稱“三?!?。

5. 智永中國南朝陳、隋書法家。本姓王,名法極,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書法藝術上嚴守家法。他習字很刻苦。

6. 鐵門限經(jīng)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刻苦練習,智永的書法終于寫得抵勢飛揚,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成了我國著名的書法家。當時求他寫字和題匾的人門庭若市,以致寺內的木門檻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鐵皮把它裹起來。后來,這故事變成了一個典故,叫──鐵門限。馮武《書法正傳》說他住在吳興永欣寺,幾十年不下樓,臨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給江東諸寺,各送一本。智永還在屋內備了數(shù)支容量為一石多的大簏子,練字時,筆頭寫禿了,就取下丟進簏子里。日子久了,破筆頭竟積了十大簏。后來,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個深坑,把所有破筆頭都埋在土里,砌成墳家,稱之為──退筆冢

7. 孫過庭字虔禮,吳郡人,唐朝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工楷、行、草,師法二王。尤精于草書,妙于用筆,直逼二王《書譜》不僅是草書經(jīng)典范本,也是古典書法理論著作。他繼承了“二王”中鋒用筆,側鋒取妍,似斜反正,若斷還連,婉轉婀娜,飄逸沉著的今草體勢。明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論:“結字猶存漢魏間法,蓋得之章草為多”。窮變于筆端寄情于點畫妙合于自然

8 .懷素,中國唐代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huán),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梢哉f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在長安懷素聲譽青云直上,歌頌他草書的詩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書有《自敘帖》、《苦筍帖》、《小草千文》、《千字文》、等。曾種芭蕉萬株,在芭蕉葉上練字,其屋名為“綠天庵”。

9.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人。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fā)蘸墨書寫,又有“張顛”的雅稱。后懷素繼承和發(fā)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并稱“顛張醉素”。 張旭的書法,始化于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圣”。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tǒng)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chuàng)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千字文殘石》《判若波羅蜜心經(jīng)》等。

10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fā),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樹梢掛蛇”。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jīng)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游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12 .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王鐸工真、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雖遙寄“二王”,但他的倔強之態(tài)也已經(jīng)破壞了“二王”“不激不理”平和之勢。近世對日本書風有極大影響。存世書跡較多,刻有《擬山園帖》、《瑯華館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傳?!锻蹙S五言詩卷》

徐渭(1521~1593年),是明代杰出書畫家、文學家,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鷴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

董其昌(1555-162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構江)人,曾任禮部尚書,謚號“文敏”,所以人們又稱他為“董文敏”、“董香光”、“董華亭”。書法從顏真卿入手,后該學虞世南,又轉學鐘繇王羲之,并參以李邕、徐浩、楊凝式等筆意。自謂于率意中得秀色,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甚具特色。董其昌不但以“淡”為藝術宗旨,建立了以二米為骨干的山水畫的南北宗說,而且將之貫穿與他的書論之中,形成以“淡”為宗的書學思想。董其昌所推崇的“淡”,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其人生態(tài)度和藝術精神,這就是“意淡”;另一方面是指與這種人生態(tài)度和藝術精神相對應的藝術形式,此之謂“墨淡”。平淡清新,遒逸靈秀的書風,章法疏朗,字距行距開闊,同時善用淡墨,整個風空靈清新,如冬雪初融,虛白之處彌漫著無限生機,寓遒媚于豪放中,婀娜而不失剛健,其清新淡雅的風姿令人有清風出袖明月入懷之想。

13. 張瑞圖,字長公,又字無畫,號二水,別號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xiāng)人(今青陽鎮(zhèn)蓮嶼下行)人。生于明穆宗隆慶四年庚午(1570年),著名書畫家?!睹魇贰穼⒅d入“閹黨傳”。時人將邢侗、張瑞圖、米萬鐘、董其昌并稱為晚明“善書四大家”。張瑞圖的書法確不同于柔媚時尚,而別具“奇逸”之態(tài)。他擅長的楷、行、草書,筆法硬峭縱放,結體拙野狂怪,布局犬齒交錯,氣勢縱橫凌厲,構成強烈的力感、動蕩的氣勢,確屬奇而逸,時人贊為“奇恣如生龍動蛇,無點塵氣”。張瑞圖不滿足這種傳統(tǒng)而“常規(guī)”的寫法,卻是以一種生拗的意趣作導向,使用筆只在露尖的側鋒上作橫截翻折的動作,從而造成一種激蕩跳躍的聲勢和劍走偏鋒的感覺。拓展了用鋒的新變化,清·梁巘《承晉齋積聞錄》曰:“張二水書,圓處悉作方勢,有折無轉,于古法為一變?!?倪后瞻也說:“其書從二王草書體一變,斬方有折無轉,一切圓體皆刪削,望之即知為二水,然亦從結構處見之,筆法則未也?!?/p>

14. 黃道周,明代萬歷十三年生于福建漳浦縣銅山所。字幼玄平,號石齋明末著名學者,書畫家,愛國名族英雄。他是在明末階級矛盾和建州叛亂十分尖銳激烈的時刻登上政治舞臺的。黃道周因支持錢龍錫,連奏三疏。崇楨見疏大怒,將其降三級調用。道周以國事為重,不計個人得失,剛直不阿,敢言直諫,前后三十疏,直到被革除官職,甚至洽罪入獄,表現(xiàn)了為國為民、光明磊落的情懷。晚年,他受命于危難之時,自請募兵北上抗清,在向江西婺源進軍中,于牛頭嶺首戰(zhàn)告捷,但終困后援不繼,孤軍深入而失敗,在童家坊被俘。清軍得黃道周,認為勝過占領幾個州的土地,設宴招待,派人說降,均被他嚴詞斥責和諷刺,并絕食以示必死之志。就義那天,他談笑風生,從容為人揮亳酣書。臨刑前,他咬破指頭,血書「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時順洽三年(一六四六)三月初五,謚忠烈。楷書法鐘、王,參北碑,直追索靖,巧拙并施,行草書筆法離奇,遒密高超。

15 .倪元璐,一五九三至一六四四)字汝玉,一作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天啟二年(一六二二)進士,歷官至戶、禮兩部街書。李自成入京,自縊死。福王謚文正。倪元璐對顏真卿、蘇軾作新態(tài)的別構,都是從峻其風骨入手。其草書用筆險絕,風清骨峻,有煙云之風。行草書用筆蒼古勁爽,結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寬疏,注重節(jié)奏變化,書法以氣骨見長。

16.傅山,字青竹,后改青主,太原府陽出縣人。他博學多才,精通經(jīng)史百家,兼攻詩文書畫,尤其對祖國醫(yī)學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是明末清初我國杰出的思想家、詩人、書畫家、醫(yī)學家、戲曲家、武術家、社會活動家,號稱“十七世紀中國思想文化界的一座奇峰”。傅山在書法藝術理論上是有貢獻的。他所提出的“四寧四毋”理論極其精辟,對整個藝術范疇有著普遍意義和深遠影響。 “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足以影響中國書學領域。作書寧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華巧,應追求一種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藝術境界。寧可寫得丑些甚或粗頭亂服,也不能有取悅于人、奴顏婢膝之態(tài),尋求內在的美。寧追求松散參差、崩崖老樹、也不能有輕佻浮滑,自然瀟疏之趣,遠勝品性輕浮之相。寧信筆直書、無需顧慮,也不要描眉畫鬢,裝飾點綴,有搔首弄姿之嫌

17八大山人。朱耷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朱權的后裔。享年80歲,這個名號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嘗持八大人經(jīng),因號八大;另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為我大,而無大于我者也”八大山人的書法成就頗高,但被畫名所掩,注目者不多,八大的書體,以篆書的圓潤等線體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無藏頭護尾之態(tài),以一種高超的手法把書法的落、起、走、往、疊、圍、回,藏蘊其中而不著痕跡。藏巧于拙,筆澀生樸,簡而言之,是用篆書的筆法去寫行草書。

18.祝允明 明代史稱“吳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他字希哲,號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脂生,枝指山人。古樸淳厚的行草流麗暢達的今草顛縱奔逸的狂草

19.皇象,三國吳書法家,字休明。師于杜度。篆、隸、章草,時人謂之“書圣”。代表作《急就章》,又名《急就篇》。

1、《古詩四帖》

相傳張旭所書南北朝詩四首,前兩首為庾信的《刀式步虛詞十首》中的二首,后兩首為的《王子晉贊》及《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癫?,色彩相間的紙地十分醒目,其古厚的底蘊讓人聯(lián)想到歷史的滄桑。相傳,這是東晉至南朝時期書法用紙的品種,古稱“五色箋”,唐時還有少量使用,以后就不多見了。此帖曾經(jīng)宋宣和內府、明華夏、項元汴、清內府等收藏,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明董其昌定為張旭。通篇筆畫豐滿,絕無纖弱浮滑之筆。此幅草書,筆法奔放不羈,如驚電激雷,一瀉千里。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滿紙如云煙繚繞,實乃草書顛峰之篇。特點是較過去更為狂放,整體氣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急風驟雨,所以在草書發(fā)展史上是新突破。它打破了魏晉時期拘謹?shù)牟輹L格。把草書在原有的基礎結構上,將上下兩字的筆畫緊密相連,所謂“連綿還繞”,有時兩個字看起來象一個字,有時一個字看起來卻象兩個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懸殊很大。在書寫上,也一反魏晉“匆匆不及草書”的四平八穩(wěn)的傳統(tǒng)書寫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寫意的抒情形式。

倏忽萬里,而又不離規(guī)矩。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滿紙如云煙繚繞,實乃草書顛峰之篇。董其昌評說:“有懸崖墜,急雨旋風之勢?!?/p>

2、《自敘帖》

懷素書。藏臺灣故宮博物院。首六行早損,為蘇舜欽補。帖前有明李陽冰篆書引首“藏真自序”。文中記敘其學書的經(jīng)歷,以大量的篇幅述及當時名公的贊語。從筆法來看,線條圓勁流暢。粗細對比不大。即有提按,也服從于使轉。故整篇精神外發(fā),燦然一片神機。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作者神閑氣定,筆走龍蛇,有行無列,瀟灑自如,盡顯狂草書法簡省、通透、快捷、靈動的氣質。

筆法上,改以師承篆籀,多圓勢,尤擅長曲轉纏繞筆法,縱橫捭闔,變換多方,松緊俱宜,迴環(huán)矯健。用筆翻轉跳動,隨勢參差,確實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結構,與二王、智永相比較,承傳之處甚多,文中相同的字不少,結字均大同小異,由于行筆過速,少數(shù)字并沒有完全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簡省,“草乖點畫”之處未能避免;再看章法,整幅作品,章法體勢之新穎,可謂前無古人,且大小字參差錯落,形成章法變化不羈之感。

3、《諸上座》

黃庭堅所書。藏故宮博物院。內容為其友李任道抄錄的五代《文益禪師語錄》。此書學懷素的狂草體,筆意縱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尤其能顯示出書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在《語錄》后黃氏又作大字行楷書自識一則,結字內緊外松,出筆長而遒勁有力,一波三折,氣勢開張,一卷書法兼?zhèn)涠w,相互映襯,尤為罕見,是其晚年杰作。

王鐸對草書的貢獻:

《1》、對前人的繼承與發(fā)展:如“二王”、顏柳、張旭、懷素、米芾等。

《2》、貢獻:(1)、巨幀大幅式,如《自作五律詩》等巨幅草書立軸和長卷,以一氣貫通之,瀟灑之極;(2)、漲墨:用漲墨來制造點畫與墨塊的對比。使章法變化豐富,行筆能縱能斂,整體感強,結體欹正莫測,點畫錯綜復雜,線條枯實互應;(3)、一筆書:從形式上看,幾個字,一行字等之間一筆不斷;偶有不連,但筆斷意連。實質上,要講求氣勢的貫通,使一字之筆畫,上下字之勾連,行與行之間都做到氣息連貫。這種技巧,有利于行氣的貫通,使整幅字化為一個整體。

三、談談對“草不兼真,殆于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的理解。

此段書論選自唐代孫過庭《書譜》。

此段書論大體意思:寫草書不兼有楷法,似乎近于單調拘謹;寫真書不參入草意,不免失去“尺牘書”流動的風味。真書以點畫組成形體,靠使轉表現(xiàn)精神;草書用點畫顯露性靈,靠使轉構成形體。草書用不好使轉筆法,便寫不成樣子;真書如欠缺點畫工夫,仍可記述文辭。

此書論重點區(qū)分了楷書與草書的不同藝術特質和之間的相互滲透。楷書是要求點劃平直的,但一流于刻板便缺乏使轉;而過于追求使轉,便容易近乎輕浮,只能是“猶可記文”。沒有凝重的神氣,那就是沒有點劃了。所以楷書的基本要求是點劃,而它的難處卻在于使轉得宜。草書最講究使轉,使轉用不好,便“不能成字”,使轉熟練了,形體便確立起來了。但點劃功夫不深,性情便體現(xiàn)不出來。因此草書必須把點劃寓于是形質中,性情才能發(fā)于形質之內;它的奧秘之處在于點劃。

而真書和草書在書寫當中又要相互滲透,借鑒彼此的用筆和取勢,才能真而不呆,草而率。

四、“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研。”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雖書契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此段書論出自唐代孫過庭的《書譜》。

此書論文段大意為:“這四位才華出眾的書法大師,可以稱的上古今獨絕。但是二王還不及鐘、張,古人的書法風尚質樸,今人的書法格調妍美?!比欢|樸風尚因循時代發(fā)展而起,妍美格調也是隨世俗變化在更易。雖然書契的創(chuàng)造,最初只是為了記錄語言,可是隨著時代、風尚的發(fā)展,書風也會不斷遷移,由醇厚變?yōu)楦”?,由質樸變?yōu)槿A采;繼承前者并有所創(chuàng)新,是一切事物發(fā)展的常規(guī)。書法最可貴的在于既能繼承歷代傳統(tǒng),又不背離時代潮流;既能追求當今風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所謂“文采與質樸相結合,才是君子的風度。”

此段書論從書家書法的角度論述,否決了書法要可以追求“古質”,認為書法由實用功用逐步轉化為藝術功用,不斷隨著時代和風尚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是必然的。書法與世間萬物皆然,由樸質流于妍美,不必拘泥于古,也不宜泥于古,只要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就可以。同時,主張“文采與質樸相結合”才能寫出文雅高明的書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書論:草書筆法 33 講(上)(1——10)
話說草書
草書講義
學習草書的路徑
怎樣學習草書 2
筆記版|黃簡講書法:704認識草書4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