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講 壇·中國書法公益流動大講堂】 書法本體論(上) ■張?zhí)旃?/div>




書法本體論(上)



張?zhí)旃?/span>

  



  “書法本體”在我們的書法活動中“點擊率”越來越高,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這是我們書法藝術自信的表現(xiàn),開始走向成熟。

  中國書法,首先是文化,然后是藝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孕育書法藝術的沃土,中華文化的精神流淌在書法藝術的血脈之中。我們常說書法是一種特殊的藝術,特殊就特殊在中華文化。

  我們說文化,不是在天上飄,我們講技法,不是在地上爬;中華文化與中國書法的血緣關系,就在書法本體之中。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見到,有人說這不是書法藝術,這是書法藝術,這很低劣,這很精彩,這些看法都與“書法本體”息息相關。

  探求書法本體,是書法美學、書法理論的最重要的職責。關于書法本體的研究,就是“書法本體論”。

  “本體”包括根源的意思和自身的意思,也就是“本”和“根”。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以本體論為“本根論”,揭示了中國哲學的個性?!皶ū倔w”也是如此。書法藝術的根源和自身就是書法本體。書法藝術的世界豐富多彩,書法本體是書法藝術的本根,有之則然,無之則不然。

  中國古代書學,關于書法本體有豐富的內容,形成了非常精準而嚴密的書法本體論,這集中體現(xiàn)在唐代張懷瓘《文字論》中,這是繼孫過庭《書譜》以后,古代書學又一座理論高峰。2001年筆者撰寫《書法美學與傳統(tǒng)書學》(《書法報》2001年7月9日)短文,專門論述張懷瓘的書法本體論。后來又作了一些專題研究,包括去年發(fā)表的《論“字勢”》(《全國第十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都是對這個書法本體論的具體化。這些探索,使筆者深深地感到,這個書法本體論不僅具有理論價值,而且具有現(xiàn)實意義。尤其是在今天,書法藝術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中的重要意義越來越明晰。書法藝術的自信,就在于此。這些都深化了筆者對于這個書法本體論的理解。

  這里主要是從書法審美去討論張懷瓘的“書法本體論”。

  一、文字觀、書法觀與書法藝術觀

  書法藝術觀是書法本體論的前提。理解張懷瓘的書法藝術觀,首先要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字觀、書法觀,或者說文字書法觀,這是書法藝術觀的根。

  迄今我們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成熟漢字,是殷墟卜用甲骨及青銅禮器上的商代文字,已有近3700年了,人們一般稱之“甲骨文”及“金文”。當時,文字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應該更普遍。

  這種成熟漢字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追溯漢字的起源,有許多考古發(fā)現(xiàn)的石器時代100多種遺址中的刻畫符號及原始文字,有許多學者在探索研究,提出了一些推測或假說。最早的刻畫符號,目前所知是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已有8000多年了。這些探索研究的背后,似乎隱含著一種“百川歸?!彼悸?,5000年刻畫符號、原始文字的“百川”在向文字的“?!北剂?。也有學者在探索漢字起源之理,這就涉及文字觀。

  古代文字觀在東漢已經(jīng)成熟,集中體現(xiàn)在許慎(約58~約147年)《說文解字序》中。許慎文字觀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文字起源論、文字構造論、文字發(fā)展論、文字功用論。

  《說文解字序》開篇寫道: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tǒng)其事,庶業(yè)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鞍俟ひ詠V,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這是依據(jù)《易傳》的哲學思想來說明漢字的起源。具體地說,是文字“功能起源論”,不是“本體起源論”。先說庖犧氏的《易》八卦,再說神農氏的結繩,最后說倉頡初造書契。這種表述并不等于說書契從結繩發(fā)展而來,結繩從八卦發(fā)展而來,只是說功能上的三者的接續(xù),都是“王天下”的重要工具。許慎的文字起源論與文字功能論是合二為一的,后人不察,常常徒生許多誤解,甚至將許慎的觀點解說為文字來源于八卦。文字起源過程是長期的、復雜的,許慎知曉這一點,他治學態(tài)度嚴謹,不會臆斷。

  當然,這種文字“功能起源論”也包含有某些“本體起源論”之理,如觀象于天,觀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見鳥獸足跡之紋理可知分辨鳥獸等。這是說“人文”來源于“天地之文”,是必然的。

  《說文解字序》關于文字功能論有更明確的說法:

  蓋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

  這告訴我們,文字是經(jīng)史百家之書的根基,是君王施行統(tǒng)治的首要條件;前人用文字記述自己的功業(yè)垂范后代,后人通過文字來認識先輩的歷史。孔子說“本立而道生”,確立了文字這個根本,就能使人懂得世上最深奧的道理。這是古代儒家“政教合一”的文字觀,影響深遠。

  《說文解字序》用了很大篇幅講述先秦兩漢文字、字書及書法的發(fā)展過程,都貫穿著這種文字功能論。譬如,關于秦朝的“書同文”、封禪泰山、書“八體”(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的解說。尤其是關于漢初“尉律”規(guī)定的記述:學童十七歲以上開始課試,讀寫九千字乃得為官吏;又以“八體”試之,郡府移送至中央太史令,將讀寫小篆,書九千字與“八體”一并考試,最優(yōu)秀者可以任尚書令史。處理書寫公文時,書字出現(xiàn)不正確的,會受到檢舉并處罰。這種文字觀所體現(xiàn)的“政教合一”,既是儒家意識形態(tài)的教化,又是君主政治的體制,如秦始皇的“書同文”,文字統(tǒng)一成為國家統(tǒng)一的標志,文字被提升到神圣的地位。

  文字構造論,是《說文解字序》中最切合文字本體的內容,即“六書”理論。這是許慎在解說“六藝”之五“六書”的名義下提出來的,“六藝”是《周禮》記載的“小學”科目。內容是: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事,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六書”排序,“指事”第一,與東漢鄭眾、班固的“六書”排序不同,后者“象形”第一?!爸甘隆钡谝慌c許慎的文字功能起源論是一致的,因為倉頡造字取代了結繩而治。但是,這種排序與許慎解說倉頡作書先“文”后“字”似有矛盾: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拔摹闭?,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寖多也。

  “文”為象形,物象之本,“字”為形聲,是從“文”衍生出來的,所以象形為先。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關于“六書”有個妙解,“有事則有形,故指事皆得曰象形”,是針對班固(32~92年)、許慎的“指事”、“象形”之先后問題而言的。這個妙解可以用來解釋許慎自己“六書”與“倉頡造字”的矛盾。但是,按照段玉裁的解釋,有與指事平列的“象形”,也有涵蓋指事的“象形”,這兩個“象形”的意義應該有所區(qū)別。涵蓋指事的“象形”應是指造字的更一般的方法,或者說“方法論”。班固“六書”的名稱有“四象”:象形、象事(指事)、象意(會意)、象聲(形聲)。這個“象”,是摹擬的意思,更確切地說,是用圖形符號來摹擬,當然在班固這里是說用文字。班固的“四象”也是段玉裁妙解的依據(jù)。所以,作為方法論的“象形”,不能簡單地比作“畫成其物”的“象形”,“六書”之首的“象形”。方法論的“象形”,與書學有直接的關系。

  許慎的“六書”理論,被后世視為“六書”的元典,僅借用班固的次序,將“象形”移至首位。

  再看《說文解字序》中的書法觀:

  箸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這是在解說“倉頡之初作書”這一句中的“書”。今人的理解是:把文字寫在竹簡、絲帛上,叫做“書”;所謂“如也”,是說按正確的漢字書寫。這基本上是對的。簡單地說,“書”就是書寫漢字。不過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的理解似乎更符合許慎的原意,其注曰“箸于竹帛”,附著而著于竹帛也。古者大事書于冊,小事書于簡牘。“書者,如也”,謂如其事物之狀也;謂每一字皆如其狀。這種理解,不僅說到書寫漢字,還說到如何正確地書寫(應該涵蓋“六書”),更強調正確書寫漢字的神圣功能,與許慎的文字觀相合。

  在許慎那里,文字觀與書法觀是一體的,書法觀從屬于文字觀,而文字觀的內容,已經(jīng)具有語言文字觀的性質??坍嫹柵c文字的區(qū)別就在于語言??坍嫹栍浭?、記物,而文字是一個體系,是顯示語言的符號,既記事、記物,又表達思想??吹皆S慎的這些論述,使人想起現(xiàn)代的一個名言,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標志?!墩f文解字序》已經(jīng)站位在這樣的高度了。

  古代所謂“書”,比我們現(xiàn)在通常說的“書寫漢字”的意義要神圣得多,因為古代的“文字”神圣,現(xiàn)代的“文字”太普通。經(jīng)??吹綍艺f,漢字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素材”、“元素”,人們都習以為常了,不過比民國時期的一些學人視漢字為“罪惡”還是進步了許多。

  繼承和發(fā)展許慎“文字書法觀”的是東漢蔡邕(133~192年)。他是書學史上很特殊的一個人物,不應該在偽托《九勢》、《筆論》上大做文章,應該關注歷史的真實。蔡邕《筆賦》是一篇禮贊毛筆的辭賦,極盡鋪成夸飾之能事,渲染詠贊毛筆的神圣功能。

  昔倉頡創(chuàng)業(yè),翰墨用作,書契興焉。夫制作上圣立則憲者,莫隆乎筆。《書鈔》卷一百四

  書乾坤之陰陽,贊三皇之洪勛,敘五帝之休德,揚蕩蕩之典文。紀三王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勤。傳六經(jīng)而綴百氏兮,建皇極而序彝倫。綜人事于晻昧兮,贊幽冥于明神。(《藝文類聚》卷五十八

  這里的思路很明顯,毛筆是書寫文字的工具,沒有毛筆,就不能“箸于竹帛”,于是毛筆就成為文字的代名詞。文字的神圣功能,像“書”、“贊”、“敘”、“揚”、“紀”、“表”、“傳”、“建”、“綜”這些內容,從天地自然到人類歷史的林林總總,都附著于毛筆身上。這種思路和內容,與許慎所謂“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大體相同,是典型的儒家的文字書法觀。

  蔡邕還有一篇詠贊篆書的辭賦《篆勢》:

  鳥遺跡,倉頡循。圣作則,制斯文。體有六,篆為真。形要妙,巧入神?;螨斘尼樍校瑱北三堶[,紓體放尾,長短復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缊。揚波振撆,鷹峙鳥震。延頸脅翼,勢似凌云?;蜉p舉內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水露緣絲,凝垂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抄者邪趣,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跂跂翾翾。遠而望之,像鴻鵠群游,絡繹遷延;迫而視之,端際不可得見,指揮不可勝原。

  開篇就說倉頡造字,發(fā)展到漢代就有“六體”,篆書為六體中之正體。接著鋪成渲染篆勢之美,華麗的辭藻下面,隱約可見審美經(jīng)驗與書寫經(jīng)驗的描述,但非常模糊??赡懿煌耆寝o賦詞肥義瘦的原因,恐怕還是書學剛剛起步,不見路徑。

  將蔡邕《筆賦》、《篆勢》二賦一并釋讀,就會形成一個印象:書學是語言文字觀旁生出的一支,如同我們登黃山,看到巨巖上的迎客松,其根莖深植于巨巖的石縫里。

  古代書學的第一個審美范疇是“勢”。班固《與弟超書》說“稿勢殊工”,這是評述草書之“勢”。崔瑗(77~142年)《草書勢》之“勢”、蔡邕《篆勢》之“勢”,皆一脈相承?!皠荨敝缸值男螒B(tài)?!蹲瓌荨匪^“形要妙,巧入神”,也是講的“形”,要“妙”與“巧”。所以,清代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說,“蓋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

  儒家的語言文字觀是巨巖,書法觀是這巨巖上的石縫,書法觀的石縫里生長出來的迎客松是書法藝術觀。為什么這里要用“書法觀”和“書法藝術觀”的提法?許慎的“書者,如也”,是他的文字觀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沒有直接涉及審美,只能叫基于實用的“書法觀”。這個實用,是“大用”,不是現(xiàn)代人說的一般語言交際工具的“小用”。許慎是古文學派經(jīng)學家,熟諳書體和書法史,他的書法觀已經(jīng)站在書法審美邊上,再向前跨一步,就進入了書法藝術的領域。蔡邕《筆賦》也是這樣的“書法觀”。這種“書法觀”講到“形”,“形”潛藏著審美,如康有為所言“有形則有勢”,書法的“勢”是審美的產物。書法觀是書法藝術觀的前身,所以蔡邕向前跨了一步,寫了《篆勢》。

  審美是人類的天性,先民在創(chuàng)造文字圖形時難道不會投射自己的美感嗎?作為“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的文字,難道不可以有一點形體美嗎?“書”為正確的書寫漢字,正確的書寫漢字難道不可以加一點美感嗎?“工”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美??瓷讨艿募坠俏摹⒔鹞牡淖舟E,我們確實可以感覺到美。但這還不算書法藝術,書法藝術產生于兩漢之際的草書。

  草書表現(xiàn)出書法的藝術自覺,是社會范圍的。首先,出現(xiàn)了一些文士草書名家,如杜度、崔瑗、崔寔、張芝等。其次,是形成欣賞、較能、評論的社會風氣。班固《與弟超書》是今存最早的書學文獻,就是講徐幹的草書得到親朋好友的贊嘆。還有草書作品被公私收藏。歷史記載最早被朝廷收藏的,是東漢宗室北海王劉睦(?~74年)的草書尺牘。再次,開始對草書的藝術特點進行理論概括。如崔瑗(77~142年)《草書勢》提出草書創(chuàng)作的特點“臨時從宜”及草勢的“法象”。東漢中后期,士人的主體意識空前高漲,兩次“黨錮之禍”是最集中的體現(xiàn),今學者稱之為“人的覺醒”。草書的藝術化,是“人的覺醒”的一個舒暢的歡笑,也是魏晉時期“文的自覺”的一個優(yōu)美的序曲。書法審美來源于生活,來源于書法實踐。對書法實踐的審美進行理論總結,就逐漸形成了書法藝術觀。

  蔡邕的書學理論還有一個“悖論”:就是《陳政要七事疏》批評“鴻都門學”,提出“致遠則泥”的“書畫小能說”,與《篆勢》及《筆賦》中的“嘉文德”相抵牾。古代文獻里常??梢钥吹剑f書藝時而講由技進乎道,時而講雕蟲小技,源頭就在蔡邕這里。其實,蔡邕的“悖論”走的是兩條路,一條路是社會文化,一條路是個體立身。前者是“政教合一”中的語言文字觀,后者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視書法為可有可無的雕蟲小技?!坝斡谒嚒笔恰暗裣x小技”的雅稱。這兩條路都是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有矛盾,也有統(tǒng)一。具體說,“由技進乎道”應分層次,文字到語言,語言到文章,文章到經(jīng)籍,經(jīng)籍到乾坤,乾坤到“道”、“太一”,各層次間有區(qū)隔,也有聯(lián)系。略去區(qū)隔而只講聯(lián)系,就會放火箭,一沖到天,像許慎那樣文字書法一下子成為“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如果略去聯(lián)系而只講區(qū)隔,書法就只能算雕蟲小技了。

  古代的士人“修、齊、治、平”,“立德、立功、立言”,又“游于藝”,“由技進乎道”,“道”又可以包括道家、釋家的超越性,所以成就了書法藝術的崇高品位。

  “巨巖”石縫里長出來的“迎客松”應該壯大,要與“巨巖”相匹配。三國曹魏正始年間,韋誕提出張芝“草圣說”,是書法藝術觀的重大突破,一個書法家僅憑書藝就可以與“圣”聯(lián)系在一起,可謂石破天驚之舉?!安菔フf”堪與曹丕《典論·論文》的“文學不朽說”相媲美,儒家傳統(tǒng)“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多了文學不朽,又多了書法不朽。

  書法藝術觀“迎客松”的壯大,就在于突破“形”與“勢”,要向“神”進軍,要向精神世界進軍。受曹魏“正始玄學”的“言意之辨”的影響,東晉王羲之提出書之“意”,南朝齊梁王僧虔、梁武帝突出“心”。統(tǒng)領于書法“形”、“勢”和“心”、“意”的,是“自然”,書法藝術初步形成了。這個“迎客松”可與文字書法觀的“巨巖”相匹配了。

  唐代張懷瓘《文字論》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的概括和提升。開篇就說:

  文字者總而為言,若分而為義,則文者祖父,字者子孫。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謂之曰“文”。母子相生,孳乳浸多,因名之為“字”。題于竹帛,則目之曰“書”。文也者,其道煥焉。日、月、星、辰,天之文也;五岳、四瀆,地之文也;城闕、朝儀,人之文也。字之與書,理亦歸一。因文為用,相須而成。

  闡典、墳之大猷,成國家之盛業(yè)者,莫近乎書。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世之賢達,莫不珍貴。

  張懷瓘遵循《說文解字序》的文字書法觀又作發(fā)揮,用《易·說卦傳》“三才(天、地、人)之道”來解說“文”?!拔摹保暗乐疅ㄑ伞?,是“道”的光亮,“道”的顯現(xiàn),“道”的形象。由“道”之“文”而“天之文”、“地之文”、“人之文”。這是“立天定人”。“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謂之曰‘文’”,這是“由人復天”。文字體系則來源于又取法于“天之文”、“地之文”、“人之文”,均本于“道”之“煥”。這是張懷瓘的文字觀。

  所謂“字之與書,理亦歸一”,“歸一”之“理”,是自然之道,是“立天定人”和“由人復天”(劉熙載語)之本。所謂文字書法是“因文為用,相須而成”,這個“文”是說《五典》、《三墳》,“為用”是說“范圍宇宙”,“紀綱人倫”,“成國家之盛業(yè)”。這是張懷瓘的書法觀。

  《書斷》說:“《易》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柔而生爻。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六位而成章?!笔钦f文字產生之“本根”?!段淖终摗分械奈淖謺ㄓ^,比之《書斷》,顯然更精粹,更簡易。

  “其后能者”,就是在這種文字書法觀基礎之上的“能者”,再加上“玄妙”,書法藝術就產生了,“翰墨之道”就是書法藝術之道。下面將會詳細討論文字書法觀基礎之上的“能者”和加之“玄妙”的“心靈”。

  “翰墨之道”是中國書法的藝術觀、審美觀。書法之美來源于自然、社會、生活,來源于書者的心靈,這是主體和客體的統(tǒng)一論,是主體與客體可以相互轉化的統(tǒng)一論。

  二、書法藝術的定義

  書法藝術的定義,是現(xiàn)代書法美學的論題,概括書法藝術的本質就有了定義?!氨举|”是就“現(xiàn)象”而言的,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本體”不一樣,但有些關聯(lián),需要厘清。

  古代書學中的“書”就是書寫漢字的意思,有時是指書法,有時是指書法藝術,有時是統(tǒng)稱書法和書法藝術,書法與書法藝術不存在明確的界限。“書藝”指書法藝術?!皶ā币辉~在南朝就有了書法藝術的意思,也可以包括實用性的書法。如,南朝劉宋范曄《后漢書·儒林列傳序》記載:“熹平四年,靈帝乃詔諸儒,正定五經(jīng),刊于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贝巳w之“書法”,是指書寫古文、篆、隸三體的文字,當然三體有誤,只是隸書一體。在書寫漢字的技藝及字跡上,“書法”的詞義古今略同。

  現(xiàn)代“書法藝術”一詞常常簡稱為“書法”。給“書法”下定義,是書法美學、書法理論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新時期80年代書法美學大討論,聚焦于書法本質與書法定義,想弄清楚書法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藝術。

  我們的詞典解釋“書法”,一般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我覺得這是最實用的定義。在當時美學熱的氛圍中,人們不滿足于書寫漢字這樣的常識,想知道書法在藝術大家庭中的位置。這個藝術大家庭的設計是舶來品,沒有考慮到中國傳統(tǒng)藝術,許多論述為了適應這種設計的框架難免削足適履之弊。尤其是80年代中期興起的“現(xiàn)代書法”運動,與書法美學熱之弊不能說沒有直接的關系,至今仍隱患猶存。但是,這種藝術分類的框架凝結著現(xiàn)代科學的知識,又是現(xiàn)代藝術文化的體現(xiàn),找準書法的位置,也有益于書法與其他姊妹藝術的互動,傳統(tǒng)書學的現(xiàn)代性轉換,書法知識的廣泛傳播。

  現(xiàn)在回顧當時的論辯,確實有些粗糙,不過也有某些真理的顆粒,為書法藝術被社會認可作出了學理的準備。

  關于一門藝術的定義,實際上是關于這門藝術的作品的定義。是作品實現(xiàn)了藝術的功能,而且作品易于比照。畫一幅花卉與生產一部故事片電影怎么比較?日常語言中,藝術也多是指該藝術的作品。

  通常的藝術分類標準有:看藝術的存在方式,如空間藝術、時間藝術、時空藝術??此囆g的展示方式,如靜態(tài)藝術、動態(tài)藝術。看藝術的創(chuàng)造方式,如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此囆g的感知方式,如視覺藝術、聽覺藝術、想象藝術、綜合藝術??此囆g的形象特征,如具象藝術、抽象藝術??此囆g的內容特征,如表現(xiàn)藝術、再現(xiàn)藝術、再現(xiàn)表現(xiàn)藝術??此囆g的功能特征,如實用藝術、純粹藝術。藝術世界太豐富多彩,每一種分類標準都有局限性。

  把書法納入這些分類標準與框架中,可以稱書法是空間藝術、靜態(tài)藝術、造型藝術、視覺藝術、抽象藝術、表現(xiàn)藝術、實用藝術。一眼看去,就知道這些判斷能夠擴充我們關于書法的美學知識,當然也存在許多問題,與我們的書法藝術經(jīng)驗不合。當時大討論的問題,有些方法論混亂、概念不清,現(xiàn)在看來實質上是移植西學而水土不服的問題。不過,在這種理論框架探究中,至少形成了兩個基本共識,一是從藝術形象上看,書法是一種抽象藝術,二是確立了書法有自己的藝術內容,且不同于“書寫內容”。這兩個共識基本上是正確的,非常重要,但是,還要有準確的具體解釋。

  我們說書法是抽象藝術,是指書法作品中的漢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是由筆畫、偏旁組成的,可以象義、象音,但沒有顯示現(xiàn)實事物的具體形象,不是說書法家先要對現(xiàn)實事物進行抽象,然后把這抽象的東西表現(xiàn)在書法作品中。

  說書法是造型藝術,是指書法是造型藝術中的一種,與繪畫相似,書法作品中也有二維平面上筆畫組成的漢字的形狀,不是說書法要“造”什么“型”,書法無“型”可“造”,更不是說要“造”什么“線條”。說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偏離書法本體,遺患無窮,殊不知她的頂頭上司就是“造型說”。

  按照藝術功能的標準去判斷書法,書法面臨兩難的窘境,到底是實用藝術還是純粹藝術呢?建筑是實用藝術,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緊密結合在一起,而以避風雨之類的實用功能為主。書法呢?武漢黃鶴樓正面高懸的行楷“黃鶴樓”匾額,這個匾額首要的是標識,然后是書法,這算不算實用藝術?蘇軾的行楷墨跡《前赤壁賦》,是應友人傅堯俞求近文之請而書寫的去歲的新作,傅堯俞觀看此卷首先是文學,可能其后是書法,這算不算實用藝術?王羲之草書《十七帖》多是寫給友人益州刺史周撫的書信,周撫看到友人千里之遙的親筆信,首先是書信內容。還有許多碑刻書法,首先是紀功。如果把這樣的書法作品說成是實用藝術,那么書法恐怕不能算造型藝術,而是兼語言藝術與造型藝術于一身的綜合藝術?,F(xiàn)在,還有一些研究者就是這樣看待書法的。張懷瓘說“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怎樣理解呢?梁啟超說書法是“最高”的美術,怎樣理解呢?在我們的書法界,恐怕沒有人會贊同書法是實用藝術,但是書法的實用功能始終存在。還有學者說書法現(xiàn)在是純粹藝術,沒有實用性了,恐怕這是說部分的社會功能實用性,書法自身的文字的實用性永遠存在,那么如何“純粹”呢?書法既有實用藝術的特性,又能表現(xiàn)人的心靈,像純粹藝術那樣,用這種標準度量書法左右為難。

  這些問題是我們現(xiàn)在研究書學繞不過去的尷尬,說到底這還是傳統(tǒng)文化在我們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如何生存發(fā)展的問題。其中有涉學理,應該認真探討,不能等閑視之,下文再討論。

  三、書法本體論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書學關注應用,立足經(jīng)驗,多是名家的排序與技法的規(guī)范,而于審美則常常設喻比況,于書理則往往警言妙語,所以研究者心懷疑慮,古代書學到底有沒有理論的體系?的確如此,古代書學總體上看,確是一門經(jīng)驗性的學問,鮮見成塊的理論,不過張懷瓘書學倒是個特例。

  孫過庭、張懷瓘是古代書學鼎盛時期的兩座高峰。張懷瓘在書史、書論、書評三大領域都有卓越的成就,還是畫論家,撰有《畫斷》。他自詡草書不凡,但只字未見傳世,孫過庭《書譜》則是書法理論與書法藝術的雙璧合體,彪炳史冊。人們多稱道張懷瓘的《書斷》(三卷),其實他的《文字論》中的書法本體論的學術價值更高。

  《文字論》大概寫于開元十五年(727年)以后,張懷瓘時任“翰林待詔”,是禁中翰林院里懷有一技之長的閑職,待詔陪皇上雅玩。之前,他已完成《書斷》三卷,將《書斷》呈送給吏部侍郎蘇晉、兵部侍郎王翰,請二人作“后序”。蘇晉、王翰留意書道,草擬“后序”,又想仿造西晉陸機《文賦》擬作《書賦》。其間,張懷瓘與蘇晉、王翰等人討論文論、書論等問題,他自己也在創(chuàng)作《書賦》。從《文字論》可知,張懷瓘《書賦》已成,獲得諸多友人的好評。遺憾的是,此《書賦》未見傳世,主要內容應該保留在《文字論》中,可視為《書賦》的“后記”。

  《書斷》是書法史巨著,也是書法批評巨著,審美評判下的書法史。《書斷》,書法之“斷”也。本于《易·系辭上》:“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yè),以斷天下之疑?!薄稌鴶唷返臉嫾芤允N書體為經(jīng),以西周至當朝的時序為緯,以審美為統(tǒng)領,斷書法家為神、妙、能三品。這是綜合南朝劉愔《文字志》和庾肩吾《書品》二者的形制而擴充內容的重新評判。其中有哲學的標準、歷史的標準、審美的標準。三種標準的綜合,成為“神、妙、能”三品的標準?!稌鴶唷分从凇稌贰??!段淖终摗吩从凇段淖种尽?,“志”是史,“論”是理。這就是《文字論》的底蘊。

  《文字論》開篇論述“翰墨之道生焉”,確立由文字觀、書法觀而來的書法藝術觀,這是書法審美的大前提。下面的任務就是探究書法本體。“文字書法觀”的巨巖里生長出來的“書法藝術觀”這棵“迎客松”的內在生命力,就在于“書法本體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