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一起面對“死亡恐懼”
按:本文系應《孩子》編輯戴老師邀稿而成,成文于2011年2月2,發(fā)表于2011年第5期。此為編輯過的稿件,原稿竟然找不到啦,hoho,謝謝戴老師的編輯勞動!
“媽媽,我會不會死?。俊蓖砩辖o女兒蓋好被子,關完燈后,6歲的女兒突然這么悠悠地問我。在黑暗中聽女兒這么一問,我嚇了一跳。
仔細想想,最近我從女兒口中聽到“死”這個字已經(jīng)好幾次了。
前幾天,女兒泡腳的時候,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女兒好像很隨意地問:“人能活到多少歲???”“100歲。”我笑著回答說。“那100歲后呢?是不是100歲后就會死?。繈寢專也幌胨?。”女兒突然認真了起來。
另外一次,我跟女兒開玩笑時說:“媽媽老了后就行動不便,頭發(fā)會變白,牙齒也沒有了,到時就要你來照顧我了?!薄袄狭耸遣皇蔷蜁赖舭?媽媽,我不想你死?!迸畠航辜钡卣f著,差點眼淚都掉下來了。
女兒平時好好的,每天都開開心心的,沒受過什么驚嚇,怎么最近突然總是問死不死的問題了呢?
桐媽解析:
一般來說,孩子自3歲左右開始,特別是5、6歲的時候,便可能對“死亡”的概念發(fā)生興趣,但由于心理發(fā)展的階段不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死亡所產(chǎn)生的體驗也是有所差別的,對于最初接觸死亡概念的孩子來說,他們往往只是把她作為一個“新詞”納入了語言系統(tǒng),但具體這個詞意味著什么,他們還是一種懵懵懂懂的狀態(tài),所以,即使他們知道某個人“死了”、“去世了”,也不會產(chǎn)生多少痛苦體驗,甚至,他們有時候會帶著有點調(diào)侃的味道使用這個詞,我3歲的女兒桐桐自從在繪本上學來了“死亡”這個詞之后,就動不動對我說“我夢見我死了”、“我的爺爺去世了”、“我的布娃娃依娜死掉了”之類的話,一副很輕松的表情,仿佛談到自己吃飯穿衣一樣自然。
但孩子對死亡的這種“超然”態(tài)度一般很難持續(xù)到5、6歲的孩子身上,甚至對于一個4歲的孩子來說,死亡就可能已經(jīng)成為一種非常可怕的事情,這種關于死亡的恐懼還可能讓他們出現(xiàn)很多反常的行為:不停地追問父母關于死亡的問題;害怕和媽媽分開;擔心自己會死;擔心媽媽等重要親人會死……. 由于死亡對于成人來說本來就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面對孩子的這種追問和憂慮,家長可能會無所適從,但從心理學角度而言,這往往又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因為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在某個階段產(chǎn)生對死亡的疑問和恐懼,需要我們認真對待。
特定年齡段的孩子為什么會如此恐懼死亡呢?這通常有如下幾個原因:
1、對未知事物產(chǎn)生的自然恐懼
當孩子對某個事物模模糊糊地有所感性認識或情緒體驗,卻又不大明白這是怎么回事的時候,就可能出現(xiàn)對未知事物所特有的那種恐懼。在死亡這件事兒上也是如此,如果孩子最初肆無忌憚地談論死亡的時候,總是不可避免地發(fā)現(xiàn)父母對這個話題非常敏感、諱莫如深或者禁止她談論這個話題,就可能把死亡這個概念跟一種非常可怕的涵義關聯(lián)起來,進而產(chǎn)生對她的恐懼。
2、原有的思維定勢被打破帶來的焦慮
在生命之初的前幾年里,由于生活閱歷的局限,孩子也許尚沒有機會經(jīng)歷親人、寵物的死亡或者關于遇難的血腥場面,一旦他們哪天被迫面對這些事實了,就可能驀然發(fā)現(xiàn)原來人是可以“變沒”的,甚至過程會非常凄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原來那種自己永遠會像今天一樣平平安安、永遠會和媽媽在一起的思維定勢就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總有一天甚至隨時可能死亡的新觀念,在這種新的認知沒有找到平衡的支點之前,孩子就可能處在焦慮之中,除非他們找到不用那么擔心的理由。
3、擔心事情發(fā)生到自己和親人身上
即使孩子的生活中并沒有什么關于死亡的可怕事件發(fā)生,甚至父母并沒有用自己關于死亡的焦慮情緒來影響他們,到了某個階段,孩子還是會自然產(chǎn)生對死亡的恐懼,這通常是因為,隨著知識面的拓展,他們往往不可避免地了解了死亡的真實,偏偏這個時候,他們的想象力已經(jīng)相當豐富,非常容易把一切事物都跟自己聯(lián)系在一起,就像聽到有人談到某種飛機,他們就會憧憬哪一天坐上飛機一樣,一旦遇到死亡的概念,他們也會不可避免地把她跟自己或身邊的親人聯(lián)系起來,這對于5、6歲正處于情感敏感期的孩子來說,更容易生發(fā)對死亡的消極情緒體驗。
那么,面對孩子對死亡的恐懼感,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根據(jù)關于死亡的如上原因,建議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當孩子喜歡談論死亡的時候,千萬不要把這個話題當成諱莫如深的事情來對待,更不要一味禁止孩子談論這個話題,否則,來自家長的消極情感反應會讓孩子嗅到可怕的氣息,
2、當孩子提出關于死亡的疑問的時候,要用符合孩子認知水平的語言來科學地解釋事實,比如,“死亡就是我們的身體停止工作了,不懂運動了,也不能做事情了”,有的父母喜歡用含糊其辭的語言來搪塞這個問題,有時候這并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甚至有時候會讓孩子因誤解而懼怕相關的事物,比如,有的父母可能會對孩子說“死亡就是睡著了,再也不會醒來了”,孩子就可能因此產(chǎn)生對睡眠的恐懼,擔心自己睡著以后再也不會醒來。
3、有時候孩子不停地追問這個人那個人的死亡,如“那個老爺爺會不會死?”、“人都會死嗎?”實際上只是擔心她會死亡或者父母會離她而去,這個時候,則家長不僅要坦然地解釋事實,還要緊緊地擁抱孩子,同時告訴孩子,她不會死的,現(xiàn)在父母是不會死的,會陪他慢慢長大,即使有一天會死亡,也會是她長的很老很老之后,這種方式,通常會讓孩子相對放松地接受,甚至為自己的焦慮找到一個支點。
4、死亡是正常的生命輪回,如果能進一步經(jīng)由這個話題啟動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則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智慧,這就需要父母本人樹立對死亡的健康人士,而且能讓孩子明白死亡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結(jié)果。所幸的是,時下,很多繪本都可以幫助父母實現(xiàn)這個教育功能,比如,《湯姆的外公去世了》、《爺爺有沒有穿西裝》、《老鼠爺爺?shù)母鎰e信》、《出生后的一天又一天》等相關的生命教育或心理自助讀物,都可以幫助孩子升華對死亡的認知,進而樹立一種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和熱愛生命的意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