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言談、動作、神態(tài)可以看出四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子路的性格直率,從“ ”可以看出;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 , ”中可以看出;公西華更為謙虛,從“ , ”兩句話可以看出;曾皙從容灑脫而又謙恭,從“ , , ”的動作神態(tài)中可以看出。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用問句來引導弟子表達治國思想和措施的句子:“ ,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求認為自己治理國家的效果是“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求對自己治國能力中的不足態(tài)度是“ , ”,這里也側(cè)面看出他的謙遜。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老師的詢問,赤謙遜地說愿意多多學習的句子是“ ,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點)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在宗廟祭祀、諸侯會盟這方面,他的志向是“ ,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臨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 , , ”。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問題,他想通過軍事強國來達到“ , ”的目的。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求的政治設想中要治理什么樣的國家“ , ”。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暫的理想社會是在“ , ”情況下,成年人帶幾個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諧的社會里。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認為自己可以把千乘之國并且內(nèi)外交困的國家治理得“ , ”。
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引導曾皙不要有所顧慮,可以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因為每個人只是說說各種的志向的句子是:“ ? 。”這顯示了孔子善于點撥誘導。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對曾暫表達的觀點的態(tài)度是“ ”。
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學生們的顧慮,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huán)境的句子是“ , ”充分表現(xiàn)了他平易近人,謙遜和藹地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
1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在其他三人出去后追問老師道“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孔子解釋道:“ ”。
16.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他嗤笑子路的原因是“ , 。”
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 , ”。
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最贊同曾皙的回答,從“ : ”這句話可以看出來。
1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對公西華,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 ?”因為孔子認為他通曉禮樂,可以大用。
20.《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個小國,他用三年時間,“ ”;至于禮樂教化則“ ”。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先從自己談起,把師生擺在同等的地位。“ , ”的說法,又充分表現(xiàn)了他平易近人、謙遜和藹地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
2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每個弟子在述志時都能體現(xiàn)他們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仲由,文章通過對他的神態(tài)描寫來凸顯其性格特征的一句是“ ”。
2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 , , ”生動地描繪出了曾皙從容、灑脫的情態(tài),同時又表現(xiàn)了他回答老師問題時的恭敬態(tài)度。
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弟子的顧慮,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huán)境。他說:“ , ”。
2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對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沒有直接表態(tài),而是用神態(tài)去暗示:“ ”,這既是暗示性的批評,又不傷其自尊。
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當孔子問曾暫志向時,曾皙說自己的與他人志向不同的句子是“ ”。
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引導曾皙不要有所顧慮,可以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因為每個人只是說說各種的志向的句子是:“ ? ”。
2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問志,曾皙用“ , ”兩句描繪了暮春時節(jié)人們在沂水邊快樂游玩的情景,表達了對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
28.《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對于一個夾在大國之間又“ , ”的“千乘之國”,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變勇敢并懂規(guī)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理解性默寫參考答案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言談、動作、神態(tài)可以看出四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子路的性格直率,從“子路率爾而對曰”可以看出;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如其禮樂,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公西華更為謙虛,從“非曰能之,愿學焉”兩句話可以看出;曾皙從容灑脫而又謙恭,從“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的動作神態(tài)中可以看出。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用問句來引導弟子表達治國思想和措施的句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求認為自己治理國家的效果是“可使足民”。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求對自己治國能力中的不足態(tài)度是“如其禮樂,以俟君子”,這里也側(cè)面看出他的謙遜。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老師的詢問,赤謙遜地說愿意多多學習的句子是“非曰能之,愿學焉”。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點)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在宗廟祭祀、諸侯會盟這方面,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臨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問題,他想通過軍事強國來達到“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目的。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求的政治設想中要治理什么樣的國家“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暫的理想社會是在“莫春者,春服既成”情況下,成年人帶幾個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諧的社會里。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認為自己可以把千乘之國并且內(nèi)外交困的國家治理得“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引導曾皙不要有所顧慮,可以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因為每個人只是說說各種的志向的句子是:“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已。”這顯示了孔子善于點撥誘導。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對曾暫表達的觀點的態(tài)度是“吾與點也”。
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學生們的顧慮,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huán)境的句子是“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充分表現(xiàn)了他平易近人,謙遜和藹地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
1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在其他三人出去后追問老師道“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孔子解釋道:“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6.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他嗤笑子路的原因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最贊同曾皙的回答,從“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這句話可以看出來。
2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對公西華,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因為孔子認為他通曉禮樂,可以大用。
19.《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個小國,他用三年時間,“可使足民”;至于禮樂教化則“以俟君子”。
2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先從自己談起,把師生擺在同等的地位。“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的說法,又充分表現(xiàn)了他平易近人、謙遜和藹地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每個弟子在述志時都能體現(xiàn)他們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仲由,文章通過對他的神態(tài)描寫來凸顯其性格特征的一句是“子路率爾而對曰”。
2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生動地描繪出了曾皙從容、灑脫的情態(tài),同時又表現(xiàn)了他回答老師問題時的恭敬態(tài)度。
2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弟子的顧慮,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huán)境。他說:“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對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沒有直接表態(tài),而是用神態(tài)去暗示:“夫子哂之”,這既是暗示性的批評,又不傷其自尊。
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當孔子問曾暫志向時,曾皙說自己的與他人志向不同的句子是“異乎三子者之撰”。
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引導曾皙不要有所顧慮,可以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因為每個人只是說說各種的志向的句子是:“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2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問志,曾皙用“浴乎沂,風乎舞雩”兩句描繪了暮春時節(jié)人們在沂水邊快樂游玩的情景,表達了對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
28.《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對于一個夾在大國之間又“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的“千乘之國”,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變勇敢并懂規(guī)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