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說:一切確切的知識都屬于科學,一切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都屬于神學,但介乎這兩者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就是哲學。
知識源于事物,事物可以分為三大類:
自然事物(實體事物)對應的科學,是人類對物質世界認知的總稱,包括:醫(yī)學、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等。
虛構事物(如地獄、上帝等)對應神學,是人類對超越人類的、不可知力量的認知,散見在各個宗教的經書,如:佛教的《大藏經》、基督教的《圣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
抽象事物(如智慧、思想等)對應哲學,是人類對自己怎樣活著的認知,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唯心主義哲學、中庸之道等等。
現(xiàn)代科學起源于原始的宗教,比如化學是發(fā)展于煉金術,天文是發(fā)展于原始的宇宙觀,但隨著科學與技術的進步,科學家推翻了“上帝”的概念,以一套更準確的模型來研究萬物,但是,如果我們一直迷信科學的話,本身不又是一種神學了嗎?
科學研究可以具體量化的東西,總結能夠改變我們生活的知識,可是,科學并不能解決人的所有問題,而且科學本身常常具有悖論,科學催生技術,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福利,我們的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但是,科學不能實現(xiàn)人類社會和諧,反而不斷膨脹人類欲望,讓科學成為掠奪和戰(zhàn)爭的幫兇,正因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因而宗教神學才顯現(xiàn)其長久的價值,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就是因為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統(tǒng)治而創(chuàng)立的。
事實上,任何一種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都有哲學成分,我們熟知的佛教最是明顯,其實每一種大的宗教都是在某種哲學上加一定的上層建筑,包括迷信、教義、禮儀和體制等等,事實上除去每個宗教里面捆綁人、坑害人的“教條”外,“神學”對“神”的認知理論,也是上天賜予人類的一種知識。
這個世界為什么由自然規(guī)律來統(tǒng)領,地球為什么處于剛剛好的位置,出現(xiàn)奇跡的生命,即使科學家們努力發(fā)現(xiàn)各種自然規(guī)律,也只是這個神奇世界中所有規(guī)律的極其少的一小星點,根本沒法窮盡。
科學大咖牛頓是基督教徒,晚年聲稱上帝是第一推動力,達爾文晚年“幡然悔悟”,信仰基督教,愛因斯坦臨終前也燒掉了自己的手稿,感嘆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如果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那么神學的盡頭可能就是神經學了。
其實,科學和神學其實并不矛盾,唯物主義不等于科學,唯心主義也不等于神學,宗教只是最原始的科學,是最初解釋世界的方式,甚至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比如文藝復興三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他們的畫作思想素材很多來源于宗教,宗教成就了他們,他們也成就了宗教。
同樣,哲學和科學也都是人類認知世界的方式,科學是哲學發(fā)展的基礎,哲學是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指導,現(xiàn)代量子力學就是打開世界的又一種方法“世界只有在人的主觀意識參與下,客觀世界才隨機塌縮成我們所看到的樣子”而神學則可以改變我們對自身的看法。
我年少無知時,以為牛頓晚年真是老糊涂了,居然信上帝,多年以后才明白,其實所有的科學理論都只是人類在人的角度總結歸納出來的,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我們發(fā)現(xiàn)的宇宙永遠在變化,我們身處其中必然處于自身與外界糾纏漩渦,因而本能反應會求心安而信神。
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從未知到已知,再進一步形成理論,產生哲學,哲學雖然也有嚴密的邏輯系統(tǒng),它研究宇宙的性質以及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總規(guī)律,但是我們需要清楚的是這一切都是基于人的主觀思想開始的,作為宇宙中滄海一粟的物質,人太狂妄了!
超出實證成神學,精確驗證是科學,根由反思是哲學,純粹的神學可能并不講究所謂的“實證”,神學或許也沒有什么可見的“成果”,但它的存在讓我們懷有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給人以生活信仰的力量!
宗教注重靈魂層面,哲學注重意識層面,科學注重物質層面,這三者都只是我們用來解釋世界的工具。
- 心海時空 -刷新思想,活出信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