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篡位最嚴重的一個亂世,皇帝的位置都是大臣篡來的,后周最為五代時期最后一個中原政權,后周的皇帝柴榮深知不處理好臣子,自己的后代也守不住這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柴榮臨死的時候,也作出一系列措施防止自己手底下的大臣篡位,但是柴榮剛死不到一年,大周的天下就變成了大宋的天下,那么柴榮死之前就沒有防備趙匡胤嗎?
一:柴榮重點防范的是張永德和李重信
五代時期皇位更替,都是因為造反的大臣有實力有威望。比如朱溫宣武節(jié)度使,他覆滅了大唐;再比如柴榮的義父兼姑父郭威,也是天雄軍節(jié)度使,手中擁有強大的兵權,才能代漢建立后周。
是而等柴榮當上了后周的皇帝,放眼望去,手底下最有權勢的兩個人就是張永德和李重信,同時這兩個人跟后周的開國皇帝關系也不一般。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李重信是郭威的外甥,并且在郭威活著的時候還跟柴榮爭過皇位。而他柴榮只是郭威的養(yǎng)子而已,張永德跟李重進威望跟兵權都有了,這對柴榮來說,實在是兩個大的威脅。
柴榮活著的時候,李重信擔任的官職是侍衛(wèi)馬步軍都指揮使,張永德?lián)蔚墓俾毷堑钋八径键c檢。這兩個官職有多重要呢,說白了就是保護皇帝的安全,現(xiàn)在對柴榮皇位最有威脅的兩個擔任這個位置,那柴榮自然是寢食難安,于是柴榮就在活著的時候,想盡辦法對付兩人了。
公元958年的夏天,北方的契丹入侵北周的邊界,柴榮就派張永德領兵出征。后來柴榮更是領兵與張永德合兵一出,意圖北伐奪回燕云十六州。奈何老天跟柴榮作對,就在柴榮節(jié)節(jié)勝利的時候,柴榮突然身患重病,柴榮不得已班師回朝。在回軍的途中,軍中出現(xiàn)了“點檢做天子”的流言。于是乎,張永德就被免去了殿前司都點檢的職位,而接替他位置的正是趙匡胤。
五年夏,契丹擾邊,命永德率步騎二萬拒之。從世宗北伐,還駐澶淵,解兵柄,加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端问贰ぞ矶傥迨濉?/p>
柴榮對張永德采取的策略是直接罷免官職,而對李重進采取的手段則是“明升暗降”。李重進因為軍功拜成德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取得“使相”之位。雖然職務升了,但是對禁軍的事務就不歸李重進管了,柴榮派自己的親信韓通擔任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漸漸架空了李重進。
將其晉升為了歸德軍節(jié)度使兼同平章事,即所謂“使相”。職務高了、事情自然也就多了,雖然李重進仍然兼任著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主要精力卻被分散了。于是,周世宗主動為其“分憂”,派出自己的親信韓通出任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間接控制了侍衛(wèi)親軍司,逐步架空了李重進。
師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歸德軍節(jié)度兼侍衛(wèi)馬步軍都指揮使?!端问贰だ钪剡M傳》
二:柴榮所托非人
處理完李重進跟張永德兩個大麻煩之后,柴榮就要處理其他有威脅的人。當時掌握軍隊實權的是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以及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這兩個都是柴榮的心腹,且資歷較淺,能夠相互制衡。
同時,柴榮為了拉攏符彥卿,將符彥卿的二女兒立為皇后。此前柴榮已經跟符彥卿結為親家,嫁給柴榮并且立為皇后的就是符彥卿的大女兒,柴宗訓的生母。所以符彥卿的兩個女兒又被稱為大符后、小符后。
符彥卿這個人可不簡單,他是將門之后,歷經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朝,曾出任忠武軍節(jié)度使、天雄軍節(jié)度使、守太師等職,爵封魏王。不僅位高,而且在軍中頗具影響力。而他的女兒貴為皇后、外孫又是太子,利益可以說是北周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有人想謀權篡位,符彥卿一定會出手的。
最后柴榮又對宰相進行了分權,讓范質、王溥、魏仁浦分權,相互牽制。同時,又以宰相節(jié)制禁軍,沒有宰相的同意,趙匡胤跟韓通是沒有權力調動部隊的。這樣文臣與武將之間相互制衡,可以說是非常完美的布局。
然而讓柴榮沒有想到的是,他所托付的這些大臣除了韓通,沒有一個人是合格的。但是韓通也是一身毛病,這個人對柴榮忠心耿耿,但是他性格孤僻,跟所有人都相處得一般。而趙匡胤就不一樣了,跟所有的將領都形同兄弟。所以趙匡胤在陳橋兵變的時候,大多數(shù)將領都支持趙匡胤,只有韓通一人,獨木難支,最后被處死。
太祖奉詔北征,至陳橋為諸軍推戴。通在殿閣,聞有變,惶遽而歸。軍校王彥升遇通于路,策馬逐之,通馳入其第,未及闔門,為彥升所害,妻子皆死。——《宋史·列傳·卷二百四十三》
而那三個宰相,雖然能夠制約趙匡胤。但是一個遼國入侵的假情報,就輕輕松松地將兵權交到了趙匡胤的手中。
而利益跟后周牢牢綁定在一起的符彥卿,不僅僅是柴榮的岳父,他也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的岳父。符彥卿的小女兒嫁給了趙光義,所以這個天下是姓柴,還是姓趙,符彥卿都是外戚的身份,地位絲毫不會有影響。如果他想要有更高的地位,那只有自己做皇帝,不過這位老哥似乎沒有做皇帝的野心。
而柴榮最看好的趙匡胤,卻成了后周的掘墓人,不得不說是柴榮識人不明。但是那個時代就是那樣,誰的手里有兵權,誰就能坐擁天下。只怪柴榮命太薄,沒有將國內一切不安穩(wěn)的因素處理好。反觀趙匡胤上臺后,吸取了五代各國被滅的教訓,限制了武將的權力,同時又將自己的弟弟作為接班人培養(yǎng),保證了政權的平穩(wěn)過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