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笈三希萃法珍 好公天下壽貞珉
樓飛四面開屏障 神聚千秋作主賓
不雜嬴劉夸博廣 略存魏晉要精真
游絲燈影參元契 大塊文章沆瀣津
這是乾隆帝的御制詩<閱古樓>
原詩還有序言曰
三希堂法帖石刻既成
作延樓于瓊?cè)A島之西麓
嵌石壁間 用期貞固
因名曰閱古而系以詩
閱古樓
建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位于北海公園白塔山的西麓,左傍琳光殿,右近分涼閣,與太液池對岸的震旦香林遙遙相望。"閱古樓"三字為乾隆手書。閱古樓呈半圓形,左右環(huán)抱,上下兩層,依山而建,造型別致。裝修素樸,窗扉嚴(yán)密,樓體前圓后方,中間為縱深的天井。進入樓院,頓覺與外界隔絕,自成天地,幽靜異常,若踏上蜿蜒的樓梯,則被引入琳瑯滿目的石刻叢中。樓內(nèi)墻壁上,鑲嵌著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等石刻近五百方。
閱古樓在瓊島的西麓 面水背山
樓外觀紅通通一片 與環(huán)境和諧
樓體下層實墻上層窗 樸實堅固
穿門走進內(nèi)部 樓內(nèi)是一個大天井
周寰樓體一面平一面弧 像個半圓
一樓周以圍廊 墻上展示石刻拓片
那珍貴的石刻原板 都存放于二樓
登上二樓 便見一排排的木架
近五百塊法帖石板鑲嵌其上
三百多幅歷代名帖蔚為大觀
徜徉其間 細細觀摩 如飲甘泉
我們今天可以很容易的得到
名作字帖和高清的書法照片
古時人們可沒這樣的好條件
一件書法作品被個人收藏后
只藏家和少數(shù)人有機會看到
沒有影印復(fù)印等復(fù)制的技術(shù)
當(dāng)年能使之流傳的最好辦法
就是刊刻于板 錘拓成拓片了
乾隆將宮中秘藏的書法珍品
摹勒上石錘拓成本流傳于世
真是做了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以行動詮釋 好公天下壽貞珉
《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三希堂》原名“溫室”,本為乾隆皇帝讀書之所。乾隆帝在此珍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墨寶,遂以此更名。清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帝敕令吏部尚書梁詩正、戶部尚書蔣溥等人,將內(nèi)府所藏歷代書法作品,擇其精要,編刻《三希堂法帖》。收錄內(nèi)府所藏,自魏、晉至明代末年共135位書法家的300余件書法作品。法帖共分32冊,刻石500余塊,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鐫刻而成?!度L梅ㄌ纺】叹迹磬品?,堪稱叢帖中之巨制。完成之后,僅精拓數(shù)十本賜與寵臣。后于乾隆十七年,復(fù)從宮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選出歷代名人法書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