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氣候有些反常。上海是百多年未遇的高溫,據(jù)聞熱死了十幾人。臨沂、日照的拳友也紛紛抱怨天氣炎熱。大家似乎都在苦夏。陳師QQ群上一時清靜了許多,彷佛都午睡去了。
雖說是句玩笑,卻并非虛言。入夏以來,每日利用午休時間練拳,汗衫前胸后背都會透濕(自然和高師兄濕透三件春衫不可同日而語,哈哈),常常累得腰酸腿疼。下午在辦公室坐了一陣兒再起身時,便覺得雙腿木棍也似,好像一時竟拿不動了。因此,若真的以一句話概括最近練拳的心得,那就是“功夫在腿上”。
4月初在北京參加實用拳法短訓(xùn)班時,陳師對我說:“你2月的一路錄相進步很大,上身的動作基本到位,但腿上還差很遠。”臨沂提水幫幫主(吳紹志)也多次嘲笑我的腿是“彈簧腿”。于是6月下山后便暗下決心,一定得把腿練出來。誰知架子略略低些,步子略略大些,腿便受不住了。腰襠、大腿、膝蓋、小腿、腳踝,無一處不痛。
前人有云“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又說“手到腳不到,發(fā)人不巧妙”。又說“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可見腿的重要。初學(xué)者無論走架還是推手,都是手上的活兒太多,腿卻不會動?;蛘呤且驗闆]有技法,或者雖有技法,但是功力不到,仍然動彈不得。二人對陣,技法如不相上下,便全看功力了。功力若有不逮,斷無勝出之理。
腿上的功力,體現(xiàn)在架子放得低,步子拉得開,胯開襠圓,步法轉(zhuǎn)換靈活二不失重心,該動的能動,不該動的不動。然則如何可得此功力?可有特別練習(xí),是否需要站樁?
觀洪公記述陳發(fā)科宗師教拳行誼,除了套路、推手外,并無其他功法。洪公教拳,基本功只有擰毛巾、拔井繩、正反圈等幾個配合的組合練法,且自言從未站過樁,可知出功夫,老老實實行拳即是,無需他法。但有一樣,行拳走架必依規(guī)距,不然就是走空架,功夫無法提高。我以為練拳時如能注意以下幾點,有助于增加腿上的功力:
一、 行拳走架必須立身中正,不可傾斜偏倚。最常見的錯誤是上身向前傾斜。馬步上身前傾,多因兩胯未開;弓步上身前傾,則是前胯未頂起(填胯不夠),后胯未沉下(下塌)。
二、 襠勁下沉。凡遇定勢,不論架子高低,臀部皆向下微沉,如虛坐凳上,如此襠勁自然沉到腳下。特別應(yīng)注意左右蹬腳時支撐腿不許完全直立,仍要襠勁下沉,如坐凳上。
三、 換襠必丹田定位、兩膝走上下。可在三個金剛搗碓、六封四閉、摟膝拗步、斜行拗步、掩手肱捶、庇身捶、進步雙推掌、二起腳前的肘打、護心捶、小擒打等式中細加體會。其實,幾乎每個式子中都有換襠的動作和要求?;蛘呖梢哉f,所有左右方向的變化都應(yīng)由腰襠啟動,盡管力發(fā)源于腳下。
四、 換襠時注意前膝是否合住,后膝是否外撐。膝蓋定住才能不丟勁。
五、 所有動作皆須到位,不可馬虎過去。例如很多拳友練習(xí)云手時略過了換襠的動作,變成簡單的橫行。倒卷肱的換襠也容易被忽略,只是手在做動作。
六、 隨著功力增長,逐步加大強度,降低架子,加大步幅。陳發(fā)科宗師曾言,過去陳家練拳,凡進步必小腿肚貼地而行。今已無人能練,但年輕體能好的,不妨將架子降低到大腿與膝蓋平齊或略高。
練拳時留意上述幾點,腿上的負荷立即大增,腿疼是必然的,而且可能出現(xiàn)從疼到不疼到再疼的多次反復(fù)。但是要長功夫,這是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沒有辦法回避。
上面說的,是我的一些粗淺體會,并無新意,亦不見得全面。記述于此,一來供有類似經(jīng)歷的拳友參考,二者立此存照,作為對自己的督促。
祈愿這種腿疼的日子早點結(jié)束,哈里路亞!阿彌陀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