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迪生
不知道多少次了,如約一般,我會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荷花盛開的日子,來到著名僑鄉(xiāng)橋頭鎮(zhèn),來到蓮花湖畔,或匆匆一瞥,或流連忘返——看荷花。
荷花,花中之君子,君子之情結(jié)。
東莞橋頭鎮(zhèn),“中國荷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中國荷花名鎮(zhèn)”,蜚聲南國。自2004年起,東莞橋頭鎮(zhèn)“粵港澳荷花藝術(shù)節(jié)”啟幕,一年一度,富商大賈,政要名流,紅男綠女,細民游客,長長的荷花畫卷里,享受這鬧市取靜的清逸瀟灑和國色天香的湖野風光,沉溺于大自然的懷抱,若夢若幻,如癡如醉,真不知歸路。
三百畝蓮湖,紅霞鋪錦,松山塔遙遙在目,隱隱若風鈴悠悠;柳條依依,翩翩列岸,曲檻通幽,暗香襲衣袖;風動荷響,偶一魚躍,驚起點點白鷺;綠葉小艇幽深處,芙蓉相映采蓮人……啊,荷花、藕花、蓮花;芙蕖、芙蓉、菡萏……古人多情,浩若煙海的文句傳唱里,若不曾寫到荷花,是堪當羞的,即便是開豪放詞宗之坡仙,也少不了“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香艷,而妒花成疾的易安居士,也會“誤入藕花深處”,更不用說柳三變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了。據(jù)說那草莽大胡子完顏亮,就因為聽了這一曲《望海潮》,才決意南渡江淮,一匡天下,僅僅是為了荷花養(yǎng)眼。于是有了“豈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的感嘆。讓一個詩人來背山河破碎的黑鍋,是有些冤枉的吧。而至于詩仙李白,干脆以“青蓮居士”自況,“荷花嬌欲語,愁殺渡江人”,冶態(tài)之可人誘人惱人,精妙只可意會。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放目橋頭蓮湖之蓮花,此風此色,此情此景,“誠齋先生”落筆處,哪個狗尾敢續(xù)貂?!
當然,橋頭鎮(zhèn)蓮湖的蓮花,明朝嘉靖年間的橋頭歷史名人羅一道,就曾以“荷塘花開,香聞八九里”的詩句,為后人所傳誦。
荷花給文化人的是“美”,美得如妖,蒲松齡先生的《聊齋》里肯定少不了的(荷花三娘子);給政治家的是“潔”,出污泥而不染;給宗教界的是“同”,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本來同一根;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特別是南方人,則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食材了,有鄉(xiāng)民挖藕采蓮,售往常平、石龍、香港等地,用于食用、入藥等。
清初《廣東新語》記載:“東莞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葉飯’?!惫旁娭惺①潠|莞荷葉飯的美味可口:“泮塘荷葉盡荷塘,姊妹朝來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葉,飯包荷葉出花香?!?/p>
徜徉于清風習習、荷響沙沙的蓮湖岸邊,仿佛沒有沾染工業(yè)文明的痕跡,這是一種與周遭風景大相徑庭的幽雅。在三百畝蓮湖散步,在一片交織著清凈美景與優(yōu)雅生活的地方,人們可以暫時放下煩惱,盡情地去吮吸荷的幽香、風的自由。
地靈而人杰,人杰而地靈。橋頭人愛荷成性、成癮、成癖。梧桐引彩鳳,花好蝶自來。以荷花成名的橋頭,不僅自然風光獨樹一幟,也是一個文化源遠流長的地方。不少文藝創(chuàng)作基地皆在這里扎根。這個面積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0萬人的小鎮(zhèn),地處穗、深、港經(jīng)濟走廊,東北有浩浩東江川流不息,西南又有京九鐵路蜿蜒盤繞,是東深供水工程之源頭。北接惠州,南臨深圳,附近有廣惠高速、虎崗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貫穿而過,是全國“首屆小城鎮(zhèn)綜合發(fā)展水平1000強”。東莞橋頭不僅吹響了“敢開放,真開放,先開放,全開放”的號角,也涌現(xiàn)出眾多像荷花一樣蓬勃生長的、踏實肯干的人。
東莞橋頭,正有這樣一批文化名人在這扎根。如莫樹材、邊城、李炳欽、張利平、劉帆、馮巧、羅煥全、莫小閑、陳雪梅等。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座城并不是因為它的經(jīng)濟實力被記取,而是在于它滋養(yǎng)了多少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shù)家……
橋頭,蓮湖,荷花……你如此的美,惜你未逢柳三變,我亦遠遜楊萬里,眼前好景寫不出,聊此滄海取一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