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西起龍爪堰,繞杜甫草堂東至送仙橋,匯合磨底河水注入南河,全長3公里。遠在1000多年前,浣花溪就已聞名遐邇,是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浣花溪公園
浣花溪的得名,可追溯到唐代。早在漢代,成都的蜀錦馳名全國,是因為漂洗織錦的南河水質(zhì)極好。位于南河上游一帶的溪流,同樣水極清,盛產(chǎn)蜀紙。被譽為“紙之妙者”的蜀箋不僅制作精美,而且可以染上色彩,滿足當時文人更多需求。其中名冠天下的“薛濤彩箋”,顏色就有十種之多。這條為工匠制造彩箋的清溪,就被稱為“浣花溪”了。
薛濤像
唐代中期,我國大詩人杜甫因避“安史之亂”來到成都,在浣花溪畔營建了一所草堂。他曾以詩描繪當時的環(huán)境:“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人筆下的浣花溪,完全是一幅竹木蔥蘢、碧水悠悠又充滿生機的田園圖畫。
唐代后期及五代、宋代,成都又時興游江,以浣花溪為特盛。每年農(nóng)歷四月間,由地方長官帶頭,百姓傾城出動,在浣花溪一帶作龍舟競賽,當時可謂是“十里綺羅青蓋密,萬家歌吹綠楊垂。畫船疊鼓鄰芳溆,彩閣凌波泛羽卮?!蹦纤螘r期的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在成都時,也為浣花溪一帶風景所陶醉,吟詠道:“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qū)m到浣花溪?!泵鞔稖Z也為浣花溪留下“新綻夭桃?guī)⒂辏p飛柳絮半沾泥”的贊歌。從古人的詩詞文獻中可見,浣花溪除了具有得天獨厚的水質(zhì)及風景,而且與成都古代璀璨、獨特的文化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不愧是名城的驕傲。
浣花溪老照片
斗轉(zhuǎn)星移,日月流逝,浣花溪幾經(jīng)滄桑進入現(xiàn)代。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時,浣花溪仍然景色宜人,兩岸的自然護坡竹木成蔭,當年不少游客還在清澈的河中劃過船、游過泳。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浣花溪無人管理,失去游覽功能,僅存區(qū)間排洪和灌溉功能。七十年代初,當?shù)剞r(nóng)村生產(chǎn)隊就用土筑堤,封斷了浣花溪進水口,將河道分段供社員養(yǎng)魚。這樣一來,浣花溪便由河道變成了“堰塘”。天長日久,自然護坡出現(xiàn)垮塌,河岸樹木也大量減少,河道淤塞萎縮、水質(zhì)污染。到了八十年代,浣花溪的上游河段即將淤平,變成草浪翻滾的“牧場”;中游段只剩氣息奄奄的一縷細水;下游段的河水更是非常淺緩,接近斷流。兩岸雜草叢生,一派野氣。建在河邊的廠房,將河道作為天然陽溝,任意排放廢水??拷窬拥臉蝾^,幾乎被垃圾淹沒……素享盛名的浣花溪,漸漸變得面目全非,令人深感惋惜。
值得慶幸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發(fā)展工作逐漸出現(xiàn)轉(zhuǎn)機。成都市成為國務(wù)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浣花溪被納入重新編制修訂的城市總規(guī)劃之中。
浣花溪公園
鑒于浣花溪在成都所處的地位及現(xiàn)狀,1985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復了《成都市浣花溪風景區(qū)建設(shè)規(guī)劃方案》,決定恢復和開發(fā)以浣花溪為紐帶的西郊風景區(qū),為古城增色、為人民造福。當時規(guī)劃的浣花溪風景區(qū),方圓2.5平方公里,以杜甫草堂為主體,以浣花溪周圍的川西田園風光為特色,串聯(lián)青羊?qū)m、百花潭、浣花祠等名勝古跡,使其形成統(tǒng)一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景旅游區(qū)。自此之后,浣花溪開始以新的面目迎接世人的目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