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年(嘉慶三年),時年已88歲高齡的乾隆下了一道諭旨,將他后宮當(dāng)中的一位嬪妃晉升為貴妃。
這份諭旨的下達(dá),一方面可以看出,乾隆雖然在1795年(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已經(jīng)明確將國政大權(quán)交給了皇十五子永琰,但在其后的四年之間,也就是乾隆駕崩去世之前,朝中大權(quán)還在其一手掌控之中。
乾隆劇照
所以,嘉慶改元后的前四年,一再強(qiáng)調(diào)“朕雖然歸政于皇帝,大事還是我辦”的乾隆儼然沒有以太上皇的身份退居二線,后宮妃嬪照樣晉封,國家大事依舊批閱,任性的程度在清朝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關(guān)鍵我們已步入中年的嘉慶皇帝還一點脾氣也不敢有,這對父子很另類。
那么,這位被乾隆在嘉慶朝晉封尊位的妃子又是何許人也?在其身上又有著怎樣的故事?接下來就由我?guī)ьI(lǐng)大家走進(jìn)她的世界,看看此女到底有何長處得以讓乾隆在成為太上皇之后還不忘對其予以晉封。
此女便是我們在清宮劇中所熟知的穎妃是也。相信看過《如懿傳》的朋友們對她都有一定的了解,她來自蒙古大草原,性格開朗活潑,雖踏入這深宮高墻之內(nèi),但依然可以做到與世無爭,一切隨緣。那么歷史上的她是否真的如此呢?
穎妃巴林氏劇照
穎貴太妃,巴林氏。亦自貴人累進(jìn)穎貴妃。尊為穎貴太妃,亦居壽康宮。薨,年七十。
穎妃巴林氏,確系蒙古族出身,隸屬于蒙古八旗之中的鑲紅旗。說到清朝獨有的八旗制度,以“戰(zhàn)時為兵平時為民”為特征。但一開始的八旗是只有滿洲八旗的,后金成立前夕(1615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滿洲八旗。而蒙古八旗是太祖皇帝在天命年間建立雛形,到1635年由太宗皇帝皇太極全部創(chuàng)建完成。
蒙古八旗與滿洲八旗一樣,在順治皇帝入主中原八年后,分為了界限分明的上三旗(正黃、鑲黃與正白)與下五旗,上三旗由皇帝親管,地位超然。穎妃巴林氏雖然隸屬于下五旗,但他的父親巴林.納親官居蒙古鑲紅旗都統(tǒng)兼輕車都尉。在八旗當(dāng)中,雖然有旗主坐鎮(zhèn),但實際上都統(tǒng)才是最高長官,官居從一品。而輕車都尉(滿語為“阿達(dá)哈哈番”)是清朝對于有功之臣以及勛貴特別賜予的世襲爵位,由此足以看出巴林氏的家世絕對不容小覷。
穎妃巴林氏朝服像
爾穎嬪巴林氏。夙著芳箴。久襄內(nèi)治。贊玉齍于中壸。淑慎其儀。被褕翟于深宮。柔嘉維則。
聊完出身,我們再來看看巴林氏的晉升之路。巴林氏出生于1731年(雍正九年),比1711年出生的乾隆整整小了20歲。史料中對其入宮年份未做詳細(xì)記載,但根據(jù)已有的資料可知,在她18歲之時便已是乾隆的那常在,并且就在這一年的四月,乾隆將其由那常在晉升為那貴人。不到3年的時間,巴林氏得以再度晉封,成為穎嬪。八年之后,時年29歲的巴林氏終成一宮之主位,晉位為穎妃。但自此之后,終乾隆一朝(1736—1795),巴林氏都未再獲晉封。
關(guān)于巴林氏為何在乾隆早期晉升迅速,但在乾隆后期卻停滯不前?一切都來源于這兩點:
第一,出身。這一點在本文開篇有詳細(xì)介紹過,在此就不給大家予以贅述了。總而言之,一方面自后金開始“滿蒙一家親”的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就是巴林氏的家族實在是過于強(qiáng)大,強(qiáng)大到連一向自視甚高的乾隆都不敢等閑視之。所以這也是為何在《如懿傳》之中,令貴妃要杖責(zé)穎妃之時,穎妃一句“皇帝禮重蒙古”便讓眾人鴉雀無聲的緣故;
穎妃巴林氏劇照
第二,母以子貴。古往今來,“母以子貴”話題在宮廷之中已是老生常談之事,年輕貌美之嬪妃即使再受寵,也總有容顏不再的那一天,這一天的到來也就意味著恩寵不再。如果想要將此期限繼續(xù)延長下去,那么基本上只有一種方法,便是誕育皇子。雖然得以復(fù)出的幾率并非百分之百,但最起碼要比無子嗣的競爭者強(qiáng)很多。而穎妃屬于后者,終其一生,都未能誕下皇嗣,所以前期不論因地位或者容貌的緣故,巴林氏得以享受一時之盛寵,但到了后期,終究是比不過那些擁有子嗣之人受到的恩寵更為長久。這是其在乾隆中后期長達(dá)30余年未獲晉封的主要原因。
爾貴人巴林氏。早侍中闈??讼鍍?nèi)則。矢恪勤而奉職。圖史靡愆。勵淑慎以持躬。
當(dāng)然,后宮的不得志并沒有對穎妃自身造成很大的影響,如若換做旁人那定會憂愁過甚。這一點,主要得益于她自身的性格。從其晉封冊文之中便可看出端倪,“勵淑慎以持躬”、“柔嘉維則”,句句體現(xiàn)出她為人秉性純良、與世無爭之良好品性。也正是因為如此,在1775年(乾隆四十年),乾隆才會將最小的皇十七子永璘交由穎妃撫養(yǎng)。
乾隆劇照
那么問題來了,永璘的生母是誰?為何會由穎妃代為撫養(yǎng)。原來,就在1775年(乾隆四十年)的正月底,乾隆后期十分寵愛的令皇貴妃魏佳氏去世,而永璘正是魏佳氏最小的兒子。乾隆一生當(dāng)中,對于孝賢皇后以及魏佳氏之子十分看重。因魏佳氏十年(1756—1766)誕下四子二女,實在照管不來,所以魏佳氏所生的永琰(即嘉慶帝)在出生沒多久后便交由慶妃陸氏撫養(yǎng),而永璘,則在魏佳氏去世之后交給了穎妃撫養(yǎng)。
慶妃與穎妃都屬于未誕育皇子之人,所以對于乾隆的信任,二人將兩個孩子視為己出,紛紛盡全力教其成長。奈何人各有異,十五阿哥永琰自幼內(nèi)向刻苦,而十七阿哥永璘卻天生活潑好動,加之穎妃對于永璘的過于溺愛,最終將永璘塑造成一個調(diào)皮搗蛋的樣子,這令乾隆很是失望,而穎妃也因此得到了不少訓(xùn)斥。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劇照
但由于乾隆一生當(dāng)中的17個兒子長大成人的并不多,所以穎妃最終也并沒有受到諸如“降位分,奪時俸”等處罰。而且不僅沒有實質(zhì)性的懲治,在1798年(嘉慶三年)四月,巴林氏還被晉升為穎貴妃,半年后為其舉辦了盛大的冊封儀式。要知道現(xiàn)在可是嘉慶年間,乾隆依舊我行我素地大封后宮,不得不佩服其任性程度實在是高。
穎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著加恩封為貴妃。
而讓穎妃得以晉封貴妃尊位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原來,在諭旨之中,乾隆早已說明一切,“穎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短短的11個字,道出了穎妃真正的閃光點,那就是長壽。
穎妃巴林氏劇照
眾所周知,乾隆作為歷史上最長壽之君,在他在位的60年時間里,藩邸老人一個一個先她而去,即使是比他年輕十幾二十歲的嬪妃,也大部分走在了他的前面。真正到了嘉慶朝還健在的妃嬪,基本上都是年齡上快能當(dāng)他女兒甚至孫女輩很晚才入宮的。而真正在乾隆早期入宮而且還能在嘉慶朝依舊陪伴君側(cè)的妃嬪實為少數(shù)。
史海君說:
對于晚年的乾隆來說,有幾個老資格的嬪妃與自己說說話嘮嘮嗑,已成為一件十分奢望并令人極為向往之事。穎妃巴林氏自乾隆十三年(1748,最遲)開始,一直到嘉慶三年(1798),長達(dá)50年的時光,依然陪伴君側(cè),實在難得,即使放在現(xiàn)在,長達(dá)半個世紀(jì)的陪伴亦為不易。也正是因此,晚年越發(fā)孤獨的乾隆可以做到忽略穎妃當(dāng)年教子無方之過,他只想通過自己的任性晉封以此來表達(dá)對穎妃多年來陪伴的嘉許,僅此而已。
1799年(嘉慶四年)正月初三,89歲的愛新覺羅.弘歷去世,一年之后,穎妃亦隨之而去,終年70歲。
參考資料:
《清高宗實錄》
《清仁宗實錄》
孟森《清史講義》
趙爾巽《清史稿.高宗本紀(jì)》、《清史稿.仁宗本紀(jì)》、《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傳一》、《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
版權(quán)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曉生”原創(chuàng)所有,非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抄襲,違者必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