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野雀安無巢,游子為誰驕?
《猛虎行》是樂府古辭,屬《相和歌辭·平調(diào)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十一,不正載其文,其詞見于魏文帝曹丕《猛虎行》引文。古詞之名,始創(chuàng)于沈約,后世各史《樂志》及樂府書因之?!端螘分尽吩?“凡樂章古詞今之存者,并漢世街陌謠謳”。肖滌非先生把樂府古詞分為“非五言者、五言者,疑非漢謳者”三類,而至成帝之世,始有五言歌謠,至東漢班固,始有五言詩,“非五言者,其產(chǎn)生當較早”(見《樂府文學史》)。所以,《猛虎行》當是漢代早期作品。
《猛虎行》是一首寫羈旅他鄉(xiāng)的游子自重自愛的詩。漢代由于地主富商無限制地兼并,財富高度集中,農(nóng)民和小工商業(yè)者大量破產(chǎn),無論城市和農(nóng)村都有無數(shù)赤貧的人。這些人或是淪為富人家的奴隸,或是背井離鄉(xiāng)去外地謀生,往往掙扎在饑餓線上。特別是流落他鄉(xiāng)的人,生活之艱難困苦可想而知,還鄉(xiāng)又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還鄉(xiāng)的自由。這些游子就面臨一個怎樣立身的問題,或玩世不恭,胡作非為,淪為流氓無產(chǎn)者;或潔身自好,保持著自己的志向和情操。這首小詩作出的回答不是前者而是后者。清人朱嘉征說:“《猛虎行》歌猛虎,謹于立身也?!队洝吩?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詠游子,士窮視其所不為,義加警焉?!?《樂府廣序》)對這首詩的主旨作了比較中肯地闡述。
“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詩一落筆,便以猛虎和野雀起興,而重在野雀,所以下文不涉及猛虎,這是雙起單承之法。詩中的“猛虎”,喻以暴力害人的強盜之類,“野雀”,比喻蕩婦娼女之流。這兩句是說游子不干非法和非禮之事,不可寄托之意,說得決然。晉陸機云;“渴不飲盜泉之水,熱不息惡木陰”。(《猛虎行》)宋謝惠連云:“貧不攻九疑玉,危不憩三危峰?!?《猛虎行》)唐李白云:“腸斷非關(guān)隴頭水,淚水不為雍門琴?!?《猛虎行》)李賀云:“長戈莫舂,強弩莫烹?!?《猛虎行》)這些后代同題詩中的富于哲理性的名句,都反復申明了一個人即使到了困危之時也必須謹言慎行,潔身自好,正是此詩用意反響。
“野雀安無巢,游子為誰驕?”末二句,轉(zhuǎn)到當歸,語雖單項,意實雙承。意謂野雀難道沒有個巢(供游子棲息嗎),游子為什么不去棲息,而要自重自愛呢?“驕”是自重自愛之意。言外之意是,游子可以與野雀棲,與猛虎食,成為蕩子和盜匪,然而游子身處逆境,卻能潔身自好,保持著固有的志向和操守,所以,十分難能可貴。最后用問號,是設(shè)問,不疑而問正表示了作者對游子的由衷贊美。
總之,這首詩以“猛虎”和“野雀”起興,又以設(shè)問作結(jié),謹于立身的意旨十分顯豁,至今猶有教育意義。語句爽朗明快,靈活變化,適合于直抒胸臆式的感情傾吐,是一首好的短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