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故鄉(xiāng)》的時候太早,少年意氣風發(fā),我們不懂,愛笑“閏土”愛說猹;長大后再讀,不知不覺,淚流滿面。
到底什么變了?還是那本書,還是那個閏土,甚至當年教授《故鄉(xiāng)》的語文老師們還在課堂上訴說著閏土的故事,唯有時間在走,從校園走到社會,從青澀走向成熟,從不甘走到隱忍,從拒絕走向沉默……變的是我們,原來,我們都活成了“閏土”;原來,我們的眼淚,不為一人而流。
越想越懷念那個少年閏土,想想一個出生在農(nóng)村的少年,娛樂活動不多,沒有現(xiàn)在的游戲機和電視機,也沒有如今各色的輔導(dǎo)班,不讀書,沒負擔,多快活。只要幫父親干完活,剩余的都是自己的時間,甚至干活也能得到屬于童年的樂趣。少年勇敢,見不平則鳴,打架也不怕。他沒有等級觀念,你少爺也好,你仆人也罷,我們玩在一起,就都是朋友。我們年少時,似乎也是這樣,不管家境好壞、父母權(quán)勢,只憑感情交朋友,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喜歡就是喜歡。純粹的友情,好像彼此能做一輩子的朋友。
當初再美好,終究是分道揚鑣。我們卻一直錯怪時間,殊不知時間是不會斬斷友情的,隔閡才會。20年后的閏土,沿著父輩的路,成了一個普通的中年大叔,做著普通的工作,拿著甚少的收入。年少好友出國的出國,讀書的讀書,他卻沒有高學(xué)歷、沒有能力、沒有背景和機遇,他甚至連走出去開拓眼界的機會都沒有。狹窄的生活圈子,無形中限制了他的眼界,悲哀的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讀書?出國?或許曾有人苦心教育過他,或許他自己也曾經(jīng)想象過,但現(xiàn)實里這些都沒有。人到中年,工作、家庭、生活,從頭再來,怎么可能?
能做到的,已經(jīng)是萬中無一,但即使能放棄眼前,又有誰能保證夢想定能實現(xiàn)?
而生活,逐漸變成一塊石頭,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少年閏土成了“懂規(guī)矩”的中年人,在舊交面前玩笑都不敢開,恭敬不算,說起少年事,還要為過去的玩鬧道歉,何其悲哀?一句“那時是孩子,不懂事....”,生生磨盡了兩人的感情。每讀到這一段時,學(xué)生們會問為什么,多年的讀者卻已經(jīng)不需要解釋了:這是成年的代價,是每一代成年人的輪回再現(xiàn),這是宿命。
這無憂無慮,這少年意氣,美好啊卻不長久,也成了歷經(jīng)滄桑之后,我們最懷念的東西。少年閏土或許也曾經(jīng)疑惑過、嫌棄過父親的點頭哈腰,看不起周圍庸碌的人,或許也想著成為一個英雄一樣的人物,佇立于天地間,不像父親一樣活著,要用自己的力氣給自己孩子一個幸福的成長環(huán)境。閏土從不懶惰,也不嗜賭嗜酒他選擇努力,卻還是免不了成為像父親一樣的普通人。接過父親的鋤頭和鋼叉,他工作;接過家族延續(xù)香火的人物,他相親,和不愛的人湊合過日子,然后不停地生孩子,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那個年代的底層人,哪個不是如此。哭也好,苦也罷,都離他太遠又太近。
我們用嘆息的目光看著成年閏土,我們時不時也用嘆息的眼光看現(xiàn)在的自己。
北島在他的《波蘭來客》里有這樣一段,他自述青春與現(xiàn)實,說“那時我們有夢,關(guān)于文學(xué),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我們不是閏土,卻活成了閏土。
這是一種落差,關(guān)于現(xiàn)實,關(guān)于理想。有多少人能活得和當初想的一模一樣,人生又怎么會沒有不順心如意的時候。但生命只有一次,人生還在繼續(xù)著,不是嗎?
不再執(zhí)拗地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看清現(xiàn)實,接受自己的平凡,這就是成長。雖然一時痛苦,卻更能讓人看清前進的方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