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一詞,是指結婚男女雙方的父母互相稱呼對方父母時的統(tǒng)稱,由此又演變出“親家公”“親家母”之說。農村老人說:“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是什么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親家登門,不值半文”的含義是:親家上門來,并不值得像對待真正的客人一樣隆重。
那么,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普遍反映人們一種“過河拆橋”的心理。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過河拆橋”四個字。
在雙方的兒女沒結婚或者沒訂婚之前,雙方一般都客客氣氣的,生怕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了孩子們的婚姻。尤其是男方的家長,怕萬一禮數(shù)不周,讓對方挑了理,婚事黃了,所以對女孩子的家長是誠惶誠恐、畢恭畢敬。
但是一旦婚事訂下來,或者雙方結了婚,可能就不一樣了。因為媳婦娶到家,生米做成了熟飯,也不怕女方變卦了。
更何況過去講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孩子出了嫁,就是婆家的人了。女方的家長反過來可能要“討好”男方家長,希望對方對自己的女兒好一點。而這時候,男方家長的態(tài)度倒不如婚前了。甚至有些男方家長覺得對方是高攀了自己家,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親家來了,也不如之前熱情。其實這本質上就是一種“過河拆橋”的心態(tài)在起作用。
再者,婚前雙方可能因為彩禮或者婚禮細節(jié)等發(fā)生過一些不愉快?;榍坝X得不公平一方可能忍氣吞聲。但是婚后雙方家長見面,想起之前的一些瑣事,難免有些怨氣,雙方的態(tài)度也不如之前熱情。
二、“親家登門”往往是有事相求,不受主人歡迎。
結成兒女親家的兩家人,是一種特殊的“親戚關系”。一般情況下,沒有大事是不登對方家門的。
過去講究男孩子找媳婦要找門第比自己家門第低一些的;女孩子找婆家要找比自己家門第高一些的。通常情況下,女方的家長登門,一定是遇上什么難事了。或者是需要經濟上的支援,或者是需要人脈上的幫助。
這種情況下,女方家長登門,是仰人鼻息,是有求于人。男方自然有些財大氣粗的感覺,態(tài)度就不會像對待客人一樣熱情了。很可能就會端著架子,以一種不平等的態(tài)度看待對方。而女方家長也會唯唯諾諾向對方說好話,以達到求助的目的。
因此一些明事理的女子的家長,一般不是走投無路,是不會找親家?guī)兔Φ?,以免對方看輕了自己,也讓女兒難做人。
三、“親家登門”可能是家里發(fā)生重大變故,對方只是禮節(jié)性的拜訪。
再有,過去農村親家很少登對方的門,除非家里有婚喪嫁娶等大事,才會禮節(jié)性地拜訪或者隨些禮。而這種情況下,主人家里人來人往,往往忙得不可開交。親家來了,平常親家兩個可以坐下來,悶上一壺酒,炒上幾個小菜,把酒言歡?,F(xiàn)在只能是過去打個招呼,跟對待一般人沒有什么區(qū)別。而登門的親家也很理解對方,當然不會計較。有的時候還要伸手幫忙招呼一下客人,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四、“親家登門”往往是來解決兒女矛盾,主人無心笑臉相迎。
過去男女結婚,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個人可能根本就沒見過面,就被生生地安排結為了夫妻。因此過去婚姻更是一場賭博。賭對了,一生幸福。否則,兩敗俱傷。因此,這種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小兩口鬧矛盾的時候可能比較多。而過去兩口子一吵架,女方就會收拾幾件衣服,挎著小包袱回娘家。回家以后爹媽問起,也會哭天抹淚說明原委。女方家長自然心疼自家女兒,安慰一番,單等男方來負荊請罪。
可能最多一、兩天,男方就會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女方家,請媳婦回去。這時候,岳父母難免把女婿數(shù)落一番。男方的父母也會小心翼翼地說著道歉的話,不管怎樣,把媳婦接回家才是王道。還管什么尊嚴不尊嚴的。因此這時候男方家長登門,真的就是“不值半文”了。
更有甚者,女方還要讓男方當著雙方父母的面,寫下保證書,或者拿出一定的錢財來,對男方作為懲罰,才答應回去。這樣,男方的父母就更慘了!
有書君建議:小夫妻有什么分歧或者矛盾,盡量自己解決,不要讓雙方父母摻和進來,以免把事情鬧大,兩家關系更不好修復。
五、“親家登門”可能還有其它方面的糾紛。
這層意思就要與時俱進地解釋了。有的農村嫁女兒,講究“好女不出村”。女孩子嫁到本村,婆家、娘家互相有個照顧。有的家里只有女兒的家庭,更希望把女兒嫁得比較近,可以把女兒當兒子一樣,為自己養(yǎng)老送終。
有朋友老家那邊,老陳兒子娶了老齊家的獨生女兒。當初結為兒女親家的時候,說好將來小兩口生的第一個孩子隨媽媽姓齊,第二個再姓陳。老陳家也答應了。
婚后,小兩口頭胎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兩大家人高興得合不攏嘴。因為娘家住得近,小陳又幾乎常年在外地打工,小齊就經常帶著兒子住在娘家。老陳老兩口想孫子,就得來齊家看。時間一長,老陳兩口子心理開始不平衡了:我家的孫子,本來該姓陳,非讓姓齊。姓齊也就算了,還天天見不著面。于是就提出讓兒媳婦帶著孫子回自己家住,可是小齊卻以丈夫不在家為由,拒絕了。老陳非常不高興,埋怨幾句,并說“再不回陳家住,就讓孩子改姓陳”。
這時候老齊就不高興了。于是雙方話趕話,越說越難聽,后來兩個老頭子差一點打起來。
當然這是因為之前農村計劃生育抓得緊,農村獨生子女家庭也很多。他們婚后住在男方還是女方家,或者他們的孩子的姓氏等問題,都可能引發(fā)兩親家的不和。
看來這些事情雙方還是要互相體諒,和平共處最好。
看來“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這反映了人們一種普遍的“過河拆橋”心理,成為親家了,就不必再擔心兒女的婚事有變了;再者,親家登門,不是有事相求,就是小夫妻鬧了矛盾,或者是兩親家發(fā)生什么矛盾,這種場面總是不太和諧。再有就是親家登門,有的時候是家里有大事發(fā)生了,主人應接不暇,也不能給予親家必要的照顧,顯得疏遠不少。
其實,只要結為兒女親家,就是一家人。親家要本著和平相處的原則,互諒互讓,互相幫襯,和諧相處,不要讓小兩口為難。為兒孫們共同建造一個美滿幸福的大家庭,才是正理!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