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三皇五帝時期,就有了專門的史記官。安陽殷墟發(fā)現(xiàn)了多個甲骨坑,可以說是早期的圖書館。為何現(xiàn)在人夏商時期了解很少呢?歷史上有三次官方毀書,讓夏朝至今成為傳說,都城和夏王的世系都不能確定。
一、王子朝之亂
春秋末期,周景王姬貴的庶長子名字叫朝,被稱為王子朝。王子朝非常聰明智慧,當時在京城洛陽的老子收他為弟子。老子擔任國家圖書館館長,王子朝飽覽圖書,名聲鵲起,受到了很多大臣喜歡,周景王也想傳位給他。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后,庶子王子朝與嫡子王子姬猛、王子姬匄三人先后稱王,王子姬猛(周悼王)被殺。在諸多大臣擁護下,公元前519年,王子朝自立為王。
《左傳》記載,公元前516年,晉國帶領大軍打到洛陽,王子朝兵敗,決定到楚國求援。老子李耳與王子朝一起南逃,他們還帶走了周朝藏書。
恰逢楚平王死,楚國在繼位問題上也動蕩不安。王子朝進入楚國,就停留在南陽西鄂(河南南召縣)一帶。
后果:
公元前505年,王子朝去世,周朝的藏書很有可能被他帶進了墳墓。他帶走的圖書,僅有《易經(jīng)》、《山海經(jīng)》等少量流傳下來,而有關夏商歷史的書籍全部消失。
王子朝之亂帶走的只是周天子的圖書,也可能只帶走了一部分。
二、秦始皇焚書坑儒
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從此國家大一統(tǒng),他采用法家學說,從官職制度到度量衡,秦直道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規(guī)范,有著積極意義。當時占主流的儒家方士得不到官職重用,不免私下說抱怨的話。
李斯早年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李斯到秦國成為丞相,也成為法家派。
法家治理天下靠法律,提倡富國強兵,適應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需要。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法家把法律視為一種有利于社會統(tǒng)治的強制性工具,認為各種學派思想會影響統(tǒng)治。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李斯向秦始皇建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衛(wèi)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p>
后果:
秦朝以前的歷史記載都被中斷。司馬遷寫《史記》時,只能依靠秦國史書,還有到各地走訪記載傳說。夏朝和商朝的帝王世系長期被懷疑真實性,殷墟發(fā)現(xiàn)填補了商朝歷史空白,目前夏朝還只是傳說。
東晉時,在一個魏王墓葬里發(fā)現(xiàn)了竹簡數(shù)十車,這就是有名的《竹書紀年》。上面的記載著三皇五帝以及夏、商、西周和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梢韵胂?,如果周天子和六國的史書都流傳下來,炎黃時期和夏商的歷史會更清晰記錄。不需要現(xiàn)在人費力去探索夏商的首都,夏商周斷代等基本問題。
此外,這次焚書運動焚毀了諸子百家的書,雖然諸子的門徒把書背誦下來,也有人偷偷藏書,或者抄寫下來。而且秦朝的歷史僅14年,秦亡之后,門徒也會把書重新寫下來。但經(jīng)過這次浩劫,很多經(jīng)典書籍內容缺失、錯誤,有些章節(jié)消失,流傳下來的都不完全是原來的內容。
秦始皇焚書時,孔子九代孫孔鮒將《論語》、《孝經(jīng)》、《尚書》等儒家經(jīng)典簡冊砌于孔子故宅墻壁中,得以幸免。漢武帝時,魯共王劉余擴建宮室苑囿,拆毀孔子故宅,始發(fā)現(xiàn)這批簡冊。
對比藏書和當時流傳版本,書中內容已經(jīng)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儒家書籍有“古文經(jīng)書”與“今文經(jīng)書”之分,并爭論了兩千余年。
三、清朝文字獄毀書
從古至今,評價皇帝標準主要是文治和武功。武功即軍事上的開疆拓土,文治包括治理國家的各種善政,以及對文化書籍的整理歸納,也就是盛世修書。
明朝皇帝朱棣命解縉和姚廣孝主持編纂了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超級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后永樂帝親自撰寫序言并賜名《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
內容包括經(jīng),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yī)術,占卜,釋藏道經(jīng),戲劇,工藝,農(nóng)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的知識財富?!恫涣蓄嵃倏迫珪贩Q《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清朝入關后,康熙時期編撰了《康熙字典》,乾隆為了超越康熙,也為了超越明朝的《永樂大典》,組織了編纂《四庫全書》。《永樂大典》編撰時,朱棣不滿意書中只有儒學一家之言,特意委派精通儒、釋、道等各家之學的姚廣孝將各種學派書籍列入。
清朝編撰《四庫全書》,同時大興文字獄,凡是統(tǒng)治者不滿意的圖書,統(tǒng)統(tǒng)毀掉。據(jù)統(tǒng)計四庫全書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然而修書過程中焚書15萬冊,銷毀版片170多種、8萬多塊。
后果:
現(xiàn)在考證發(fā)現(xiàn),禁毀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由此可見乾隆所作所為比秦始皇“焚書”危害一萬倍都不止!《四庫全書》毀書的手段主要是二種:禁毀、篡改內容!
(1)據(jù)統(tǒng)計毀書為一萬三千六百卷,15萬冊。銷毀版片總數(shù)170多種、8萬多塊。銷毀不少于1000萬份明代檔案,后來僅存3000份。
(2)篡改的內容太多,至今已經(jīng)無法清除。由于毀掉古籍,然后篡改成為最新版本。比如岳飛的“壯志饑餐胡虜肉”,就曾被改為“壯志饑餐飛禽肉”,“匈奴血”改成“走獸血”。
歷史學家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魯迅先生在《病后雜談之余》中曾說,“雍正乾隆兩朝的對于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薄扒迦俗胄蕖端膸烊珪范艜觯驗樗麄冏儊y舊式,刪改原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