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家里看了央視推薦的熱播電視劇《人世間》。
由于這部劇太有共鳴了,追得我根本停不下來,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
這部劇,是根據(jù)著名作家梁曉聲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啟用的演員一準兒是沉穩(wěn)有演技的老戲骨。
沒有人給我一分錢,但我還是要拍著胸脯說:
這是一部良心好劇。
它從一個家庭的視角,講述了中國半個世紀來的時代蝶變、社會變遷、政治動蕩、家庭倫理、手足親情、朋友情誼和人際關(guān)系。
劇中,大器晚成的男演員雷佳音,扮演了周家的三兒子周秉昆。
周秉昆自幼就沒有哥哥和姐姐聰明,是周家最沒有出息的那個孩子:
知識青年下鄉(xiāng)時,哥哥去了兵團,姐姐去了貴州,作為家里的「老疙瘩」,他留在城里,照顧母親。
后來,哥哥娶了省長的千金,姐姐嫁給了北京著名詩人,他愛上的卻是一個被人強奸過、帶著盲人弟弟和幼小兒子的寡婦。
再后來,高考制度恢復(fù),哥哥和姐姐雙雙考上了北京大學,他因為成績不好,家中事兒多,工作也不順心,還是醬油廠一名普通的工人……
但,就是這個最沒出息的周秉昆,卻成了周家最靠得住的人:
他心地善良,特別孝順,日日守護在母親身邊,在父親、哥哥和姐姐在外地工作的10多年里,撐起一個家的正常運轉(zhuǎn);
他在母親突然變成植物人后,和殷桃扮演的知心愛人,在受政治迫害的情況下,一邊瞞著兄弟姊妹,一邊伺候母親兩年多。
擦屎刮尿,穿衣喂飯,翻身按摩,硬是把母親從死神手中搶回來,恢復(fù)了神智,康復(fù)如常人。
他不僅伺候母親,還照顧寄養(yǎng)在家里的外甥女(姐姐的孩子)。
他甚至為了堵住流言蜚語,把曾遭遇強奸的妻子的兒子,對外宣稱是自己未婚先孕生的孩子。
他沒知識,沒文化,沒本事,無法給父母撐起門面和榮耀,卻是一個大家庭里最樸素、最實在、最無私、犧牲最多的那個孩子。
雷佳音出神入化的演繹,把窩囊又純良的周秉昆演活了,也讓很多人看哭了。
這部劇有太多可看可圈可寫的地方,我就不再劇透。
作為一個多子女家庭長大的80后,我對這部劇有著太多的共鳴。
我在看劇的同時,也總結(jié)出了這部劇里樸素又深刻的9個情感真相——
雷佳音飾演的周家老三周秉昆,像極了很多家庭里,最沒出息卻對父母最孝順的那個孩子。多子女家庭里,爭氣的那些孩子,當了官,發(fā)了財,出了名,成為父母的面子。與此同時,他們也忙得成了父母一年到頭見不到一面的人。而那個沒有出息的孩子,天天守護著父母,跑里跑外,忙上忙下,給父母做好吃的,帶父母就醫(yī)看病,知道父母任何細微的衰老,也明白父母內(nèi)心隱秘的感受。他時常會和父母有矛盾,有沖突,有彼此看不慣的時候。但這種較勁和慪氣里,卻藏著親情之間細水長流的陪伴,和至深至愛的感動。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歷經(jīng)艱難,周家人終于在春節(jié)團聚了。丁勇岱老師飾演的周父,高高興興地帶著兒孫,給街坊鄰居拜年。所有人都在夸周父教子有方,大兒子考上了北大,還成了省長的女婿。為父母付出最多的那個孩子,因為做了太多庸常瑣碎的事兒,反而理所當然地被忽略。盡管整個春節(jié)里,家里大小事務(wù),吃穿用度,都還是他和挺著大肚子的老婆準備。因為內(nèi)心里聚集了太多委屈,他和出息的哥哥干了兩架,還生平第一次在眾目睽睽的火車站,和父親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后來,他辭掉了醬油廠的工作,到出版社下屬的飯店上班,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了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賺的錢比哥哥姐姐都多。但他還是不敢給父親寫信,說出自己辭職,成了沒有編制的臨時工的事實。為了整個家族付出太多的他,最畏懼的是父親的失望,最渴望的是父親的認可。那個最沒出息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是多么期待成為父母的榮光。同樣的年代,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但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命。有的孩子聰慧,運氣好,又肯努力,自然就會走上更好的平臺。有的孩子愚笨,運氣差,即便很努力依然拿不到屬于自己的王炸,就會成為人群中墊底的人。世俗的眼光下,人們只會看見那些出息的孩子,很難看見那個沒出息的孩子。這時候,一種微妙失衡的關(guān)系,就會在兄弟姐妹之間蔓延:妒忌和輕視,誤解和紛爭,就會由此產(chǎn)生。所幸的是,血緣和溝通,手足和深情,最終會讓兄弟姊妹之間,學會換位思考,進而懂得這樣的道理:她瞞著父母,跑到貴州大山里,嫁給出身窮苦、比自己年長很多、戴著政治帽子的丈夫。也為了愛情,多年把孩子寄養(yǎng)在娘家,飽受肉體和精神之苦。即便如此,周父還是不遠千里跑到深山中看望她,給她帶去那個年代難覓的白面,只因她胃不好,吃不得硬米。在紛爭和傷害中,孩子可以決絕,但父母最終都會心軟。所有的父母,都將敗給他們的孩子,是因為當父母的人,最終選擇了愛和包容。沒有什么文化,沒有看過世界,懂得不多,但為人善良,與人和善,堅守著一個人最純良的底色。普通工人,沒啥太大本事,做事講原則,特別愛面子,把家族榮耀看得極重,但明事理,不糊涂,有遠見。周家的三個兒女,雖然各有命運,但底子都是正直、善良、公允、厚道。60后、70后也好,80后、90后也好,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父母,都沒有什么文化。我們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從貧困來到富裕,始終保留著內(nèi)心的正直和善良,某種程度上是父母教化的結(jié)果。談到男歡女愛,年青一代看年老一代,子女一代看父母一代,總愛說的一句話是:其實,自古至今,任何時代的愛情,都是狂熱而堅韌的。老大周秉義,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愛上了「黑五類分子」的女兒,甚至為了愛情放棄推薦上大學的名額。老二周蓉,把愛情當成信仰,不管不顧從省會跑到貴州深山中。老三周秉昆,一眼定終生,愛上了身世坎坷、拖家?guī)Э诘泥嵕辏撬蝗ⅰ?/span>劇中最誠實的地方,寫出了在那個政治動蕩的年代里,年輕人從言語到行動,對愛情的熾熱追求和潑辣大膽。社會越動蕩,人們越在恐慌中,緊緊攥住愛情,把它當成救贖。反倒是盛世今日,人們物質(zhì)富足,精神安逸,不再把愛情看成必須。所謂傾城之戀,講的就是人如浮萍時,把愛情當作救命棲木的投射。省長平反后,他和愛人的感情沒有問題,但兩家人太大懸殊。他家住在臟亂差的棚戶區(qū),岳父是省領(lǐng)導(dǎo)一把手,住在高干小區(qū)。因為怕他家窮親戚找上門,岳父岳母一度對他極其冷淡。不是一個圈子、一個階層,處境、格局和站位,完全不一樣。同樣一件事,理解、感受、表達和處理方法,完全不同。這并不是「看得起」或「看不起」的問題,而是差距的問題。戀人之間吵架,夫妻之間吵架,父與子的吵架,母與女的吵架,兄弟姊妹之間的吵架,發(fā)小哥們之間的吵架……每一場吵架,都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自然,那樣地解恨,那樣地讓人淚流滿面。吵到激動之處,哥哥一腳踹倒了弟弟,父親一巴掌打了兒子,母親扇了女兒臉。但吵完之后,內(nèi)心深處的愧疚和愛,又讓他們都不約而同選擇坐下來,溝通,溝通,再溝通:說出委屈,說出恐懼,說出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說出自己對對方的期待,說出自己需要改變的地方。凡是能吵架的關(guān)系,其實都是有救的關(guān)系。但一直吵架,永遠用爭吵的方式解決問題,是不可取的。因為,吵過之后,我們還要看見問題,習得改變,學會成長,用非暴力合作,給愛的人溫柔和耐心。這樣,才能換來關(guān)系良性且長久的持續(xù)。知識青年下鄉(xiāng),文化大革命,高考制度恢復(fù),改革開放,市場經(jīng)濟繁榮,網(wǎng)絡(luò)科技到來......《人世間》猶如一張畫卷,講述人間真情的同時,也把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嬗變,以小切口的方式囊入其中,彰顯出個體的厚重和質(zhì)感。但這并不代表,個人的努力、善良、珍重和堅持沒有意義。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閑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80后老女孩,情感專欄作家,文藝也理性,溫柔也死磕。麥子熟了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