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國勢衰微,百姓流離失所,全然沒有了當初大唐開元時期的盛世榮光。朝廷上下的各級官吏也都腐敗不堪,對人民實行欺壓政策,所謂“惟思竭澤,不慮無魚”就是對那個時期黑暗的官場風氣最好的詮釋。
當時的翰林學士劉允章就指出國有“九破”,民有“八苦”,人民苦不堪言,反抗就必然會出現(xiàn)。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率眾起兵反唐。得知消息后的黃巢也在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帶領子弟起義。
這本來是一場蓄謀已久,準備充分的大型起義活動,進行得也相對順利,可是最后卻失敗了。故借此小編就來探究一下,黃巢起義的歷史背景,以及失敗的原因。
唐朝后期,朝中勢力拉幫結派,勾結亂黨,奸臣當?shù)?,繁?zhèn)割據(jù)的態(tài)勢越來越嚴重,并時常爆發(fā)藩鎮(zhèn)之間的戰(zhàn)爭,統(tǒng)治者根本無力管制,只能任由事態(tài)發(fā)展。
連年的戰(zhàn)爭導致人民賦役繁重。公元873年,唐僖宗即位,時年黃河中下游遭受旱災,麥子幾乎顆粒無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賦稅仍未減輕,被逼無奈的民眾開始策劃起義。次年,王仙芝率兵起義,黃巢隨即響應。
黃巢率軍先后攻破中原地區(qū),隨后攻陷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繼而北上攻陷長安。廣明元年(公元881年),黃巢稱帝,建立大齊政權。然而就在第二年,唐僖宗起兵反攻,黃巢軍節(jié)節(jié)敗退,之后帶領殘部進入泰山,自此便音訊全無。
通過這一歷史著名農(nóng)民起義事件,小編將淺談黃巢起義的歷史意義,以及其所代表的農(nóng)民起義的局限性。
黃巢起義戰(zhàn)略圖
唐朝末期的藩鎮(zhèn)割據(jù)如同西周,西晉時期分封制導致的諸侯亂起一樣,這種情況在黃巢起義之后就更加嚴重。各大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常年征戰(zhàn),導致百姓流連失所,無家可歸,并且戰(zhàn)爭所需要的物資便完全是從老百姓手中掠奪來的。
據(jù)《資治通鑒》中記載“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zhèn)廢置,不自朝廷?!?/p>
在中央朝廷內(nèi)部,從皇帝到文武百官,幾乎全都無所事事,搜刮百姓似乎成了他們唯一有能力去做的事。
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全國各地連年發(fā)生水旱災,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旱災嚴重,糧食幾乎顆粒無收。但自唐懿宗以來“用兵不息,賦斂愈急”,百姓肩負的徭役更加沉重。這也成為后來農(nóng)民拿起武器反抗的根本原因。
有《資治通鑒》中記載:“臣竊見關東去年旱災,自虢至海,麥才半收,秋稼幾無,冬菜至少,貧窮百姓鎧蓬實、蓄槐葉為食?;蚋ペA,亦難采拾。常年不稔,則散之鄰境?!?/p>
黃巾起義
公元874年,隨著王仙芝的起義,黃巢也積極響應。黃巢軍士氣浩蕩,連戰(zhàn)告捷,很快便攻破了山東、河南多處地區(qū)。
有《舊唐書》 中記載:“初,里人王仙芝、尚君長聚盜,起于濮陽,攻剽城邑,陷曹、濮及鄆州。先有謠言云:“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奔跋芍ケI起,時議畏之?!?/p>
可是之后朝廷想要招安王仙芝,王仙芝應允,黃巢聽聞之后勃然大怒,與王仙芝大打出手,兩人的關系也迅速惡化。經(jīng)過了這個小插曲之后,黃巢帶領自己的軍隊與王仙芝分道揚鑣,繼續(xù)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征戰(zhàn)。
雖然之后兩人不計前嫌又有過多次合作,但最終還是徹底決裂。朝廷再次招安王仙芝都沒有什么結果,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王仙芝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兵敗被殺。
有《新唐書》中記載:“未幾,詔拜仙芝左神策軍押衙,遣中人慰撫。仙芝喜,巢恨賞不及己,詢曰:“君降,獨得官,五千眾且奈何?丐我兵,無留。”因擊仙芝,傷首?!?/p>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黃巢起義軍攻克了廣州,休整過后,繼續(xù)揮師北上。次年,起義軍先后攻克了安徽,浙江多處重要地區(qū),直逼唐朝首都長安而去。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登基稱帝。
黃巢的起義是蓄謀已久的,而起義又是廣大受苦百姓的意愿,所以一時間群情激奮,士氣浩蕩。相比于大唐中央腐敗的正規(guī)軍,黃巢軍雖然大多都是農(nóng)民出身,但也因為其同心竭力,戰(zhàn)斗力不容小覷。大唐守軍的節(jié)節(jié)敗退成了必然。
然而,就在黃巢占領長安,稱帝建國的第二年,就因為朱溫的反攻而失敗。這其中的緣由又是什么呢?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唐僖宗率眾反攻,原本是黃巢手下將領的朱溫叛逃歸唐,并被唐僖宗重用。
在唐軍大將李克用的猛烈攻擊下,黃巢先后損失孟楷,趙璋等幾員大將,多處地區(qū)兵敗失守。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李克用率兵五萬,自河中南渡,連敗齊軍于太康、汴河、王滿渡。同年三月,朱溫大敗黃巢于王滿渡(今河南中牟北),黃巢的手下精銳盡皆投降于朱溫。
之后,無奈北上的黃巢在進入泰山之后,音訊全無。后世說法也不盡相同,有的說他被手下人所殺,首級獻給了朱溫,也有的說他沒死,只是出家做了和尚。之后黃巢的兒子雖然繼承父志,但也很快就被剿滅。但不管結果如何,黃巢的起義是失敗的,就如同曇花一現(xiàn),驚艷的一瞬間便暗淡了下去。
有《新唐書》中記載:巢從子浩眾七千,為盜江湖間,自號“浪蕩軍”。天復初,欲據(jù)湖南,陷瀏陽,殺略甚眾。湘陰強家鄧進思率壯士伏山中,擊殺浩。
李克用畫像
首先是因為黃巢沒有屬于自己的后防線,也就是所謂的根據(jù)地。自打他起兵之后,就一直在四處流動作戰(zhàn),戰(zhàn)略上毫無章法,沒有后援,更沒有物資,只能維持一路上打到哪吃到哪的情況。
好不容易攻打下來的地區(qū),他不駐兵防守,而是在攻打下一個目標的時候棄之不用。就這樣,他雖然攻克了很多地方,但真正屬于他的卻沒有幾個。從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來看,沒有持續(xù)的后方物資供應,失敗是遲早的事。
其次就是他放走了唐僖宗。在黃巢攻陷長安的同一年,唐僖宗曾帶兵反擊,雖然沒有成功,但黃巢也沒有乘勝追擊,這給了唐僖宗喘息的機會。也就是他的這一輕敵舉措,直接導致了后來唐僖宗的反撲成功。
也就是說,黃巢的成功注定只是一時的,他沒有對未來形勢的戰(zhàn)略眼光,而是只注重當下。在攻克長安之后松懈敵人的進攻,輕視已經(jīng)逃走的唐僖宗,這一切都成為了他失敗的重要因素。
唐僖宗畫像
黃巢的起義從一開始的戰(zhàn)略方針上就存在著錯誤,因為他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革命綱領和革命計劃,這也是歷來農(nóng)民起義的共有詬病。
這導致黃巢起義更像是一個沒有準確目的,只知道掠奪資源,吃糧搶錢,觀念狹隘的土匪組織。起義畢竟是由飽受壓迫的農(nóng)民組織,不管是從遠光卓識,還是受教育程度上來說,都不能促使他們建立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政權。
沒有真正的革命政權,當真正的威脅來臨之時,他們只能化作鳥獸散,一擊即潰。另外,在歷史記載中,黃巢圍攻陳州的三百多天時間里,為了保證軍需,他竟命令部下食人肉。不妨猜想,這些被吃掉的人都是什么人?恐怕只能是無辜的老百姓了。
有《舊唐書》中記載:“賊圍陳郡三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俄倚墻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shù)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shù)百,生納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黃巢的起義軍已經(jīng)與當初成立初始的起義軍完全不同了,可謂是離經(jīng)叛道,這些都是農(nóng)民起義的局限性。
農(nóng)民起義
起義是農(nóng)民被壓迫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會出現(xiàn)的行為,黃巢只是一個代表人物。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加劇了農(nóng)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階級矛盾而引起的。
雖然黃巢并沒有直接導致唐朝的滅亡,但他在其中推波助瀾的作用也不可忽視。起義失敗之后,唐朝的的國事更加衰微,百姓對朝廷的怨恨越演越烈,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再次嚴重,這些因素都將使大唐一步步走向滅亡。
歷史上所有失敗的農(nóng)民起義都源于其局限性??墒?,那些成功的農(nóng)民起義無一例外,都是借助農(nóng)民的力量一步登天。
這是領導者的智慧,他們既能充分利用農(nóng)民的力量,又能把握他們的思想,在長遠的戰(zhàn)略計劃中讓廣大農(nóng)民看到希望。所以,總的來說,黃巢起義還算是一場比較成功的起義活動,歷史意義非凡。
參考文獻:《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鑒》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