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好像是夸張——我差不多30年沒見到它了。小時候路邊常見的野草,有濃烈的氣味,很不討人喜歡,打小就知道,豬都不樂意吃它。到了北方就難得一見了,反正我就是差不多30年沒見到它了,土荊芥,一種很有名氣的草藥,在北方它一般是栽培的:全草入藥,治蛔蟲病、鉤蟲病、蟯蟲病,外用治皮膚濕疹,并能殺蛆蟲。
在鄭州,荊芥是一個讓人暈得一塌糊涂的名詞,那個在市場上被叫做荊芥的一種蔬菜,其實是一種羅勒——疏柔毛羅勒。誰能想到呢?外國人餐桌上的洋香草——羅勒,在鄭州人的餐桌上被叫做荊芥了,它其實跟真正的荊芥八竿子也打不著。
那么,這個被叫做土荊芥的呢?也是跟真正的荊芥一毛錢的關(guān)系也沒有,真正的荊芥是唇形科荊芥屬,這土荊芥可是藜科藜屬。你看看,一直數(shù)到八輩子祖宗以上,都找不出一丁點的親戚關(guān)系來,就這樣,它還非叫做土荊芥不可了。
土荊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 藜科藜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有強烈香味。莖直立,多分枝,有色條及鈍條棱;枝通常細瘦,有短柔毛并兼有具節(jié)的長柔毛,有時近于無毛。葉片矩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具稀疏不整齊的大鋸齒,基部漸狹具短柄,上面平滑無毛,下面有散生油點并沿葉脈稍有毛,下部的葉長達15厘米,寬達5厘米,上部葉逐漸狹小而近全緣?;▋尚约按菩裕ǔ?/span>3-5個團集,生于上部葉腋;花被裂片5,較少為3,綠色,果時通常閉合;雄蕊5,花藥長0.5毫米;花柱不明顯,柱頭通常3,較少為4,絲形,伸出花被外。胞果扁球形,完全包于花被內(nèi)。種子橫生或斜生,黑色或暗紅色,平滑,有光澤,邊緣鈍,直徑約0.7毫米?;ㄆ诤凸诘臅r間都很長。
原產(chǎn)熱帶美洲,現(xiàn)廣布于世界熱帶及溫帶地區(q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