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平易近人】【容易相處】一直身邊人給我的標簽,然而在正經事上,我變得較真和就事論事,這不禁讓一開始靠近的人,開始慢慢淡出。在我開啟征稿后,陸陸續(xù)續(xù)會收到一些稿件,我在看到文檔時心里都期待著這會是一個好的稿子,
可能是我對別人的要求太高了,有人在我提出修改建議后,再沒有了下文,也會有修改后發(fā)給我的,但在被得到否定后,我們之間的關系就開始停止了波動。在批評指導這塊,我抱著想讓別人可以有所提升,達到我想要的效果,但是我也被這個【好心】誤導走失在難以相處的那條路。
相比于指點指出別人的錯誤,人最期望的還是被得到肯定和贊美。一個新人,或者晚輩,其能力和資質肯定是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的,但其內心深處都不愿被否定和被指責,對于一個晚輩在很認真做一件事時,遭到前輩的不肯定以及不認同時,這種感覺,不管是誰都會覺得不舒服,甚至包括我也一樣。前天跟一個前輩討論了職業(yè)生涯的話題,或者可以理解為是辯論。
在他說出一個影響不好的點,我就有這辯駁的點去回應,
其實想想,他說的工作要穩(wěn)定些的現實話,
像極了家長小時候對我們說:干點正經事吧,別整那些有的沒的。
這就好比做得不好跟做的本身就是錯的,這是兩個不同程度上的批評。在最后問道:我作為一個晚輩,前輩你不應該給予是鼓勵而不是抨擊嗎?他說:我明知道你走這條路是錯的,還要繼續(xù)看你往火坑里跳嗎?
我們都喜歡自己一路撞到頭破血流才甘愿,不然別人怎么說都無用。
就像我們長大這一路聽過很多道理,但那些坑依舊會選擇去跳,本意識上就認為自己選擇的才是對的,我后來想想,如果有一個法官來評判我們的之間的辯論,我想會是平手。不管以前者的角度來告誡后來者,還是后來者試過才會懂得教訓,這兩者都是符合常理的。
重要的是人在成長的時候,是愿意去聽別人的經驗,還是堅持固有見解。想起以前的那個自己,似乎一路長大做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在證明我可以。那顆想證明自己可以做的很好的心就變得愈發(fā)強烈,很想被得到認可甚至在遭到挫敗時,心情就漂浮不定。
然而現在長大后,那種做什么事都以像別人證明的初衷慢慢沒有了,我選擇做什么,我去做什么的出發(fā)點,應該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別人的看法。
但不明思議,別人的贊美可以激勵人,但這只適合于人際相處之中,對于正經事來說,有些事錯的就是錯的,我們不能一直活在夢里,不去提升不去完善。只是人還是喜歡好聽的話,或者只愿意去聽自己想聽的那部分,就像只愿意去相信自己所認為的那樣。我在這幾件事情發(fā)現:年輕的時候,都難以聽進旁人說的話,但我也覺得這就是年輕的樣子。道理和經驗,總要人摔過幾次才會知道疼,有些路,是注定要孤注一鄭。
但內心那渴望被認可的那部分,是我們想體現自己價值的那部分,是脆弱的,也是珍貴的。
這就是為什么會說話的人總會比直來直去的人更會受人歡迎。希望我們都能在想讓別人可以更好的初衷上,注重言辭的表達,不要去扼殺那個希望。
即使錯的也好,讓其走過一次吧,不想最后連【試一試】的機會都剝奪了,
編輯/ 曾嫣紅
插曲/ 偏愛
插圖/ 希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