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對我來說,大伯的身份與其說是大伯,不如說他是父親的兄長。
第一次對大伯有清晰印象,是我六七歲的時候。那年秋天,父親帶著全家從西北回到內(nèi)陸工作。安頓下來不久,大伯第一次來了我家。他從100公里外的老家過來,帶了自家種的黃豆、花生等土特產(chǎn),還帶了堂姐繡的幾雙大大小小的新鞋墊。我仔細(xì)打量他,訝異他和父親五官的相像,他們個頭也差不多,身材也都清瘦。大伯比父親大4歲,那時候也就四十多歲的年紀(jì),只是面容已明顯滄桑。大伯和父親會把一頓飯吃得很長,一邊慢慢小酌,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聊家鄉(xiāng)事,或者父親的工作。后來,大伯還跟著父親去了他工作的地方待過一天。大伯溫和地叮囑父親要好好工作,跟同事搞好關(guān)系,是一種家長對孩子的口吻。他還提醒父親,說他素日里性子倔強,不能太由著自己,要收著些。也奇怪,性子的確很倔的父親,很少聽進(jìn)去別人說教,但在大伯面前卻非常恭謹(jǐn),他說什么,父親都順從地應(yīng)著,讓他放心。后來每年春節(jié),我們都會跟著父親回老家,也都會見到大伯。而每次回老家之前,父親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一定會去縣城酒廠的門頭買上10斤白酒,裝在一個大塑料桶里帶回去。
那時候的白酒都是純糧釀造,價格也不高。只是大老遠(yuǎn)的,中間還得倒一次車,帶著其實很辛苦。可父親從未落下過一次,他回家,好像只為給我的大伯、他的兄長送那一桶白酒,那感覺似是一種儀式。大伯也很稀罕那桶白酒,說只有過節(jié)和來客時,他才舍得喝。在老家,他們依舊是對酌,依舊把一頓飯吃得很長,依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也照樣是大伯叮囑父親各種事情,父親則順從地應(yīng)著。那種家常和緩慢,像是他們每日里都會見面。在老家的幾日,大伯也會帶著父親到處轉(zhuǎn)悠,多是去親戚、鄰居家里串門。都是大伯略走前兩步,父親在后頭跟著。我讀中學(xué)那年,大伯后背長了個奇怪的“癰”,好長時間沒有治好,一直痛。父親知道后,便讓堂哥將大伯送過來,帶著他去縣醫(yī)院治療。后來,父親廠衛(wèi)生室的一位老醫(yī)生給劃了一刀,竟然痊愈了。以后很多次回老家,都聽大伯跟人絮叨過這件事,說幸虧有我父親,不然那個病可能就沒治了。那口吻,是有些自豪的。大伯一直都自豪有一個“靠自己本事去了外面”的弟弟。但多年后我才知道,當(dāng)年大伯本可以跟我父親一同去當(dāng)兵,只是家里必須有人照顧奶奶,大伯選擇留下來,讓父親去了部隊。一晃多年,父親和大伯始終保持著不常見面卻特別自然的關(guān)系。大伯,也始終是父親敬重和親近的兄長。那年,父親做了個大手術(shù),術(shù)后沒有胃口,不想吃飯。無論我們怎么勸,效果都不太好。直到大伯來了,一邊端著飯碗喂給父親,一邊命令他:“不想吃也要吃,吃飯病才能好?!贝蟛f,“咱年歲大了,身體就靠糧食撐著呢,快吃!”那也是我第一次聽到大伯的口吻是命令,而不是勸導(dǎo)。那時的他們,的確已經(jīng)上了年歲,是一對年過花甲的老兄弟了。而父親卻最終沒能陪自己的兄長走完這一生,他在76歲時病故了。那年,大伯已經(jīng)80歲整。父親離開那天,大伯一直坐在父親身邊,沒掉眼淚,眼神里似乎也沒有明顯的悲傷,他就是靜靜坐在那里陪著他,偶爾抓過父親的手握一下,然后,再很慢很慢地松開。晚輩們都勸大伯去休息一下,他不說話,也不走,一直沉默地坐在那里,陪著他已離開的弟弟。守在旁邊的我,聽到大伯輕聲說:“不是該你送我的么?”如今,父親已經(jīng)離開我們10年,而每一年,在所有父親曾經(jīng)回老家探望大伯的日子,我都會回去。像父親在世時那樣,給大伯買兩瓶好酒,塞些錢,關(guān)心他的健康,也眷顧他的生活。我時常跟堂哥們聯(lián)系,請求他們照顧好大伯。我不是作為一個侄女,在孝敬做長輩的大伯。我只是在為一個提前離場的弟弟,照顧他最為親近的兄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