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由盛而衰之“安史之亂”和纏綿哀怨的李楊愛情故事,讓歷史記住了馬嵬坡,過往的大唐氣象和羞花的美人如云煙飄渺。世事變遷,滄海桑田,而馬嵬驛城堡上的旗旌依然飄搖在人們的記憶中。
近年來,興平市積極發(fā)掘馬嵬古驛的文化資源,建成了馬嵬驛民俗文化村,一時間游人如織,贊譽如潮,紅紅火火。
沿千年前唐玄宗李隆基率眾在“安史之亂”中倉皇西逃的路線,出興平城西行二十里許,便是“馬嵬兵變”之地馬嵬坡了。站在這故址厚土上,舉目四望,溝壑縱橫,田疇生煙,雜花溢香,叢樹流翠,歷史的記憶明明滅滅,令人回味,尋覓,深思和抒懷。
馬嵬之名,史記不詳,但舊志中多有零散的記述,孫景安征途記曰:“馬嵬,人姓名,筑城避難,未知何時。”另有說,馬嵬為晉時駐軍于此的大將,多有戰(zhàn)功和政績,故以之而命名。坊間流傳說,此地北有黃山,漢武帝為治母病曾微服西行至此,因山麓多長馬尾松,郁郁蔥蔥,曲徑通幽,山上多道觀佛寺,香火甚隆,時人將“馬尾”轉(zhuǎn)音而為“馬嵬”,后得以傳之。
我在文物旅游系統(tǒng)工作時,有馬嵬鎮(zhèn)前北鐵村一老者,拿來一石斧,為在黃山腳下挖土?xí)r所得,似是古人勞作時砍、刮、削之石器。據(jù)考古知,六、七千年前即有先民生活于斯,留下了黃山遺址,文化層斷代與西安半坡遺址一致。
舊志載,前秦(351-394)太初元年(386年)扶風(fēng)(興平)人王驎有眾數(shù)千,堡據(jù)馬嵬,姚萇派人攻之,王驎兵敗逃亡漢中。又后秦(384-417)皇初元年(394)夏,前秦主符登自陸陌攻興平,后秦始平太守姚祥在馬嵬堡抵御,姚興派尹緯率兵援姚祥。前秦亡,姚興于槐里設(shè)都即位,是為后秦。又通鑒綱目。莫折天生軍于黑水,魏以崔延伯為都督,討之,與行臺蕭寶寅軍于馬嵬。僅此史載,便知馬嵬地當(dāng)是兵家必爭,經(jīng)歷過金戈鐵馬的戰(zhàn)事。
歷史沿什么走向,有時是難料的。如日中天的盛世大唐,在天寶十五年(755)打了個漩渦,這年的“安史之亂”讓玄宗率眾西逃,行走至馬嵬驛,人困馬乏,六軍不行,究變亂之根,陳玄禮部將士怒殺奸相楊國忠等,又逼皇帝縊殺楊貴妃于馬嵬佛堂前的梨花樹下,并草葬于此,這就是史上所稱的“馬嵬兵變”。后玄宗繼續(xù)西逃,有馬嵬人郭從瑾率眾阻攔未果,太子李亨擁兵北上,后登基而為肅宗,尊玄宗為太上皇。五十多年后在渭河南周至為官的大詩人白居易,于仙游寺中據(jù)此寫就了流唱千古的《長恨歌》,歌中所詠唱或哀嘆為后世人留下了許多想象和探討的歷史和藝術(shù)空間,也使得馬嵬之地名傳海內(nèi)外。當(dāng)代著名詩人,聯(lián)家馬蕭蕭先生曾為唐楊貴妃墓撰聯(lián)為:花開三章清平調(diào),葉落一曲長恨歌,使景點煥彩,更添雅韻。
長安收復(fù),叛軍東逃后,唐玄宗由蜀地返回,路過馬嵬傷心地,美人已逝,情難以托。茫茫四顧,荒草漫煙。后到黃山宮去拜老子,順手將拄著的槐枝插在院中,便活了,現(xiàn)今已千余年,蓊蓊郁郁,名為“太上槐”,如遒龍盤踞,蒼古崢嶸,樹枝上掛滿了信眾求福求愿的紅綢,煞增一派神氣。大唐李家把著五千言《道德經(jīng)》的老子尊奉為先祖,玄宗將老子的誕辰定為古歷二月十五日,從此馬嵬便形成了二月十五日古會的習(xí)俗。崇祖問道,廣修黃山宮,規(guī)模宏大,四鄰八鄉(xiāng)民眾紛紛瞻拜,使馬嵬更添一些仙風(fēng)道骨。
明代的大宦官劉瑾,本姓淡,六歲時被劉姓宦官帶入宮中,乃改姓劉,舊志載是興平馬嵬人。謊說興平有十景,有“十里鐵板橋”、“燕子飛不過的蝎子溝”等,目的是誆騙皇帝到興平而軟禁。民間說劉瑾在馬嵬坡修筑了行宮,且現(xiàn)存的一段土夯墻基即是印證。我妄猜“燕子飛不過的蝎子溝”當(dāng)是以馬嵬驛民俗村西的龍王溝為藍本,添油加醋而渲染的,現(xiàn)龍王溝保存為原始風(fēng)貌,生長著大片的蘆葦,溝中的賀師洞深不見底。民國年間有一女子為土匪追殺,情急中逃入,從很遠的一個墳堆里爬出,才逃過大劫得以活命。后有大膽好事者想探得究定,終都是半途而廢,莫人敢為之。
馬嵬是個風(fēng)水寶地。府志載,馬嵬一帶產(chǎn)貴妃粉,且由此演繹出許多美麗的傳說。粉出馬嵬坡上,白如粉塊,婦女面有黑點者,以粉洗之即除。想是人們對楊貴妃的情感和美麗的傾慕而為。民間說,楊貴妃伸手笑雪黑,又說馬嵬地的黃鼠都是白的,我想貴妃粉也是因楊貴妃玉環(huán)這個三十八歲而命隕的美人而名的。
此地多歷史故事,就必然離不開故事中的人物,而故事中當(dāng)年的場景必含于山水形勝中,也必然有許多記述故事的詩詞歌賦。據(jù)民國十二年《重修興平縣志》載:其時馬嵬境內(nèi),有馬嵬泉,“縣西三十里,出黃山之麓,迤近又有數(shù)泉,曰:四郎有廟泉、吉家亭子泉、圣母泉、龍王泉?!睍r“惟圣母泉水猶暢,灌溉菜蔬,利倍他泉。”其東安家嵬有紅溝泉,其西羊圈寨又有史家泉、五龍泉。元和郡國志中載,其東不遠,有百頃澤,“多蒲魚之利”。雍勝略中載,宋泊曲泊百頃泊,三泊并有,蒲魚之利。隋開皇十五年各筑堤防護。想知當(dāng)時此地水草肥美,楊柳依依,泉水叮咚,繁花似錦,別有詩情畫境,令人美不勝收,流連往返,所以唐中宗才會在此設(shè)殿帳以送別金城公主。《馬嵬志》中記載有唐及后世許多詩人詠寫馬嵬及楊貴妃的詩,由此也可見馬嵬的形勝景色 ,如劉禹錫《馬嵬行》中“綠野扶風(fēng)道、黃塵馬嵬驛?!碧瀑易凇缎沂窠?jīng)馬嵬》中“馬嵬楊柳綠依依”,杜 《馬嵬坡》中“楊柳依依水拍堤,春晴茅屋燕爭泥?!苯逵诖肆继镂滞粒仕L(fēng)光,馬嵬人發(fā)揮優(yōu)勢,以蔬菜種植來增收致富,勤勞耕耘,不負(fù)蒼天厚土之賦,贊美惠民政策,承前啟后,更樹新風(fēng)。
賴地利人和,更揚地域文化特色,讓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新建成的馬嵬驛民俗文化村,就位于鎮(zhèn)北的李家坡上,溝壑縱橫,雜樹生色,風(fēng)光迷人,西有貴妃墓旅游點,又近靠黃山宮遺址,遠眺終南蒼蒼,渭水蕩蕩,平疇沃野,鶯飛燕啼,來此又能品關(guān)中農(nóng)家原生態(tài)小吃,騁懷曠蕩,逸神舒心,放下憂愁煩悶,細細地體味已經(jīng)漸行漸遠的關(guān)中農(nóng)耕文明,古地暢游,賞新景新風(fēng),領(lǐng)略大唐氣象,豈不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