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705年,武周大臣張柬之等人發(fā)動“神龍政變”,脅迫武則天退位,并擁立李顯做新的皇帝。李顯稱帝后,宣布恢復(fù)國號為唐朝。這段歷史如果簡單解讀的話,可以理解成:武則天晚年的時候統(tǒng)治力度下降,所以導致了唐朝廢帝李顯得以在部分大臣支持下復(fù)辟。但如果仔細琢磨,相信很多人會提出質(zhì)疑:理論上說,在李顯復(fù)辟之前,唐朝的末帝是李旦,即便是復(fù)辟唐朝,也該是李旦復(fù)辟才對。
那么,為什么“神龍政變”中,張柬之等群臣選擇擁立李顯復(fù)辟而非擁立李旦復(fù)辟?
個人認為:
1、李顯的身份
事情還得從唐高宗駕崩的時候說起。唐高宗駕崩后,唐朝太子李顯繼承了皇位,這便是唐中宗。唐中宗在位期間,和武后沖突頻繁,加之早在唐高宗在位期間,武后在朝廷里就培植了大量的勢力,所以隨著李顯和武后的沖突加劇,武后宣布廢掉李顯,改而冊立另一個兒子李旦做皇帝,這便是唐睿宗。
唐睿宗在位沒多久,就迫于武后壓力,宣布禪位給武后。武后稱帝后,宣布改唐國號為周,這便是歷史上武周的由來。
李顯在唐朝的身份是唐朝廢帝,但是在武周的朝廷則是武周太子;李旦在唐朝的身份是唐朝的遜帝,但是在武周朝廷只是尋常的皇子。這導致了李顯和李旦的身份截然不同。當然,實際上武則天身為一個女人做皇帝,本來這就是史無前例的事情,所以對于自己的皇位傳承,自己也找不到經(jīng)驗借鑒:雖然李顯是自己的兒子,但是不姓武。而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渴望繼承皇位,所以武則天在李顯和武三思之間,PK過很多次。直到狄仁杰說到了要害:李顯繼承武周皇位,還可以讓武則天以李唐太后的身份繼續(xù)享受祭祀和香火,倘若武三思做了皇帝,畢竟,祖廟里面祭祀姑姑的情況,還真沒聽過。
武則天這才確定了主意:讓李顯作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需要說明的是,是作為武周帝國的皇位繼承人,而非復(fù)辟唐朝的人。即李顯的繼承權(quán)和他曾是李唐皇帝無關(guān),而和他是武周皇帝武則天的兒子有關(guān)。
2、神龍革命
武則天在位后期重用自己的兩個情人張氏兄弟掌權(quán),一時間朝廷上下噤若寒蟬,甚至李顯的一對兒女都因為得罪張氏兄弟而喪生——要知道,即便是武則天不喜歡李家人,但畢竟李顯的兒女也是武周的皇孫和郡主?;始易拥艿男悦星胰绱耍上攵渌蟪嫉纳踩?。
所以在這個背景下,張柬之等大臣才擁立李顯稱帝,脅迫武則天禪位給李顯,在名義上,大臣的名義不是要推翻武則天和武周,而是希望武則天禪位給皇位繼承人——畢竟,和具備武周太子頭銜的李顯相比,李旦是不具備爭奪皇位的任何優(yōu)勢的。
迫于壓力且自知年事已高的武則天,只好選擇禪位給李顯——需要注意的是,李顯此時接盤的是武周的政權(quán)。在接手后,李顯才宣布恢復(fù)唐朝國號。
綜合來說,神龍政變的本質(zhì),事實上是李唐廢帝在大臣擁立下復(fù)辟唐朝的行為,但名義上,卻是武周太子在大臣擁立下提前接收武周皇位的一次行動。所以在大義上,李顯具備李旦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