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307年,即周慎靚王八年、秦武王四年,秦國君主秦武王去世。而秦武王去世的原因很尷尬:那就是秦武王因為和手底下的大力士比力氣而喪生的:當(dāng)時,秦武王和一個叫孟說的大力士比賽舉鼎,在舉鼎的過程中,秦武王一個力量不穩(wěn)導(dǎo)致大定砸在了腿骨上,最終引發(fā)死亡。
秦的朝廷在秦武王去世后,誅殺了孟說的三族。之后秦的世系發(fā)生了變化:秦武王去世后,由于沒有兒子,所以,秦王的王位被秦武王的弟弟公子稷(即后來的秦昭襄王)繼承。而秦昭襄王的曾孫,就是秦王政——也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可以說,如果秦武王沒有因為舉鼎而死的話,大概率會留下子嗣。而秦的世系也會是另外一番景象。我們假設(shè)在另一個時空里,秦的世系是秦武王的后人繼承,那么,在那個時空里,嬴政(秦始皇)或許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秦宗室子弟。
不過,從秦武王之死可以看出:秦武王好勇斗狠的性格,還真的未必能勝任秦王這個職務(wù)。
1、武力為上
相信多數(shù)人印象中,秦國奉行武力立國。但是,在秦惠文王時代,秦王重用張儀這樣的縱橫家,并且還利用東方六國的矛盾,不斷分化瓦解六國,為秦國的壯大爭取最大的利益。在這種剛?cè)岵?jì)的手段下,東方六國深受其害。尤其是楚國,在秦人的軟硬兼施之下,更是不斷吃虧。
秦武王在作為太子的年月里,就十分勇武。并且秦武王喜歡結(jié)交大力士,反倒是對張儀這種縱橫家十分鄙視,認(rèn)為縱橫家靠耍嘴皮子、搬弄是非來獲取榮華富貴,不是男子漢大丈夫所為。所以秦武王上臺沒多久,張儀就離開了秦國。反倒是諸如孟說這樣的大力士(但并非謀略家)得到了重用。
從秦武王的這一系列人事任命角度不難看出,秦武王對于人才的認(rèn)知,僅局限于力氣較大的大力士,這樣的觀念,治理軍隊尚且不足(按:即便是治軍,也需要一定的管理人才),更別說治理秦國。
果然,在秦武王的統(tǒng)治下,很多縱橫家見在秦國已經(jīng)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機(jī)會,于是開始紛紛鼓吹連橫,并借此打壓、堵截秦的發(fā)展之路。
2、危墻之下
古人云: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在古代漢語中,君子,指的是一些掌握權(quán)力的人物。秦武王作為秦的君王,要做的事情是治國理政、選拔人才,要重用的是經(jīng)世濟(jì)民的人才。而且,出于秦國穩(wěn)定角度考慮,秦武王也該謹(jǐn)慎自己的安全,防止因為秦王遇刺等因素導(dǎo)致秦的動蕩。但是,秦武王無疑意識不到這一切。雖然貴為秦王,但是秦武王還是喜歡從事“極限運(yùn)動”,并在在位第四年,就因為舉鼎而喪生。
與其說秦武王是因為舉鼎而喪生,不如說秦武王是因為好勇斗狠、好逞強(qiáng)、好血氣之勇而喪生。
所以單就秦武王的這個性格來看,秦武王確實不適合擔(dān)任秦王。甚至可以說,幸虧秦武王在位只有四年,否則,按照秦武王的這種性格,秦很可能因為秦武王在位太久的緣故,陷入內(nèi)亂甚至衰?。?/span>
首先,大力士不斷被重用,意味著管理人才的發(fā)展空間被擠占,這些人才必然流亡他國;
其次,即便是秦王政橫掃六國時期,秦王政還不忘穩(wěn)住齊國,而秦武王壓根不考慮分化六國,這種思維下,很可能給秦國引來“群毆”。而秦武王時代的秦,其綜合實力,遠(yuǎn)非之后可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