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寧缺毋濫”的“毋”字,讀作wú,本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形體,像站立的婦女,其中的兩點表示乳房,所以在金文中“母”與“毋”為同字。②是小篆的形體,將其中的兩點變?yōu)橐粰M。高亨先生認(rèn)為:“毋是母字之誤變?!雹凼强瑫膶懛?。
《說文》:“毋,止之也。從女,有奸之者……”許慎對“毋”字的形體分析不妥。“毋”字在金文中本為“母”字,到小篆才與“母”字相區(qū)別。古人言“毋”,猶如今人稱“莫”,所以便借“母”表示禁止之意。
“毋”字的本義為“勿”或“不要',如《詩經(jīng)·小雅·角弓》:“毋教猱(náo,猴子)升木。”這是說:猴子上樹不用教。《史記·項羽本紀(jì)》:“距(拒)關(guān),毋內(nèi)(納)諸侯。”由“不要”義又能引申為“不”,如《韓非子·說林下》:“以我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毋”字還可以作“無”字的假借字,如《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脛毋毛。”
《禮記·郊特牲》中所說的“毋追”,那是夏代的冠名,這里的“毋追”必須讀作móu duī。
古籍中所說的“毋望”,并非“不要希望”之意,而是“非?!钡囊馑迹?strong>《史記·春申君列傳》:“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
——左民安《細(xì)說漢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