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書法者,到底從哪一種書體入門?這一直是困繞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回答也是莫衷一是,最普遍的認為是從楷書入門最好,理由是楷書入門最易把字寫“正”,而且楷書最易認,最易被大眾接受和欣賞,所以入門快且易??瑫幸欢ɑA后再學行草,而后學隸,而后學篆。
然古今很多書法大家的認識正好與之相反,即應從篆書入門,然后學隸,然后學楷,然后學行草。
王羲之曾多次告誡王獻之:“勿播于外,緘之秘之。學篆籀,工省而易成?!?/b>
—一一一《筆勢論十二章》
唐太宗為此點贊,在他為《晉書》寫的《王羲之傳》中,歷數各家書法之短,唯獨贊王羲之曰:“祥察古今,精研篆素,盡善盡美惟王逸少乎!”封建帝王為書家親撰傳論,并如此推崇,這是十分罕見的。王羲之之所以能光耀百代成為“書圣”,顯然也是與他認識到了學練篆書的重要意義,并苦練篆書是分不開的。
那么,學篆書有哪些益處呢?
1、中鋒運筆,基礎扎實。
所有書體都講求以中鋒用筆為主,篆書尤甚,可以說是筆筆中鋒、處處中鋒,力透紙背,如刻石一般。
先學篆的理由也很多,歷代書法名家都極為重視篆書的學習,從而在書道上取得驚人成就。清代楷書理論《書法正傳》說道: “古人以書名者,必通篆籒,篆籒所以為諸體之本。”“古大家之書,必通篆籒然后結構純古,使轉勁逸,伯喈以下盡然。”北宋米芾稱:“謝安石《中郎帖》、顏魯公《爭座》書有篆籒氣象,乃其證也。”
楷書名家溥心畬說:“書法始于篆隸,次北碑、右軍行楷,兼習行草?!?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說得更為直接和肯定:“余學書從篆、分入手?!?可見溥心畬、米芾、李世民等人都認可學習書法掌握篆書基礎尤為重要。
2、有助于讀懂文字的原意,避免寫錯別字。
“作字者亦須知篆文須知點化來歷先后…得其原本,斯不浮也?!?“不知篆籒之理,來處淺俗。” “古人說:“不識篆而刻印,猶如不識字而作文章,其文章之不通,可想而知矣!”篆刻家尤其要先學篆。
有人身為知識分子,或者還是書法家,卻對篆書知之甚少,甚至一竅不通,常常鬧出許多笑話,以致鑄成人生大錯,悔之不及!是否學篆書?是否先學篆書?于一個有志于書法的人來說,是一個值得十分慎重思考的重要問題。
3、遵循了書法的發(fā)展史
近人鄧王少峰說得更為詳盡,他說:“如何學習書法,我的觀點與眾略有不同。首先寫篆書,最好從小篆開始,因為小篆文字已經較為規(guī)范了;隨后習大篆(商周金文),再習兩京(兩漢)隸書,再習楷書、行書;最后學草書,先章草,再小草、大草。這樣的方法花的時間相對長一些,但最后對形成自己的書風幫助很大。它不僅能幫助自己練習筆法,而且還能幫助自己讀通書法史,學到歷史知識。”(《書法報》2005年9月12日)劉君惠教授生前在與筆者講論書道時,特別強調要學寫篆書,并且“要先寫它20年”,以為升登書法殿堂,打好堅實基礎。
4、美觀且耐看
東漢蔡邕在其所作《篆勢》一文中贊美篆書道;“處篇籍之首目,粲彬彬其可觀,摛華艷于紈素,為學藝之范先”。篆書的裝飾性很強,線條圓轉流暢,“篆尚婉而通”,很好看??须`運用較廣,但是篆書也不甘示弱。不單是篆刻藝術的必須,而且在一些莊嚴場所、高雅家庭,篆書的優(yōu)美典雅一點都不遜于楷行草諸體。
由此可見:“學書先學篆”的理由是很多的,而且這條道路肯定是可行的。雖然這些書法大家,并不一定都以篆書稱名于世;但完全可以肯定,他們都在篆書中吸取過可貴的藝術營養(yǎng);古往今來篆書哺育出了眾多的書法大家,光耀史冊,功不可沒!
總之,學篆書是一定有很大益處,既然有益就該學;既然該學,還是盡早學更好。那么,篆書難不難學呢?其實最篆書并不難學。
我們知道,事物的發(fā)展,都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前進上升過程??v觀書法,也正是這樣的:古代的篆書不象其后的隸、草、真、行那么復雜,更絕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是較為簡單易學,僅有“點、直、弧、”三者,且用“點”極少,實際常用的不過“直、弧、”二者而已,較“永字八法”,就簡單得多!
就其運筆過程來看,也沒有明顯的提、頓縱向運動,主要是單一的橫向運動。筆畫無明顯的粗、細變化,不過是一個“提筆中含”而已。
之所以有人認為篆書難學,實則是因為篆字難認。其實篆字并不難認,主要是我們平時接觸到的都是楷書行書,對篆書接觸太少。你只要深入下去就會發(fā)現,篆書的偏旁部首和常用字寫法基本上也是固定的,特別是小篆更統(tǒng)一、固定,并不難認。當然,學書法本來就是修身養(yǎng)性的事,需要靜下心來下功夫,心浮氣燥,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學不成書法的。如果像小學生識字那樣下功夫認識篆字,篆字雖不好認,但很快就能掌握。
【作者簡介】
劉正科,另署別山,1968年生,河南省固始縣人,1992年7月畢業(yè)于鄭州大學中文系,現居鄭州市二七區(qū),擅書畫,愛文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