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劉源春|談韻系列(4)再談寫作詩詞曲的用韻問題


再談寫作詩詞曲的用韻問題

劉源春

中華詩詞學會少數(shù)老人搞了個《中華通韻》,并以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的名義頒布行世,積極倡導在寫作詩(近體詩)詞曲時全都使用這個《中華通韻》,可以不必再在寫作中堅持近體詩使用“平水韻”詞使用古“詞韻”曲使用“中原音韻”,而且在全國大中小學生中開始推廣。

為此,一些當今“教授”“學者”“研究專家”等紛紛撰文,用他們耀眼的“頭銜”“學識”“學問”給《中華通韻》可以一統(tǒng)詩(近體詩)詞曲用韻天下而鳴鑼開道,保駕護航,唱贊歌,獻頌詞!最近就讀到一個聽說也是什么研究專家者的杜肇昆先生就寫了這樣一篇文章:《“三韻一統(tǒng)”是當代詩詞曲創(chuàng)作的必然趨勢》,以他高深的研究來證明,用現(xiàn)在的《中華通韻》統(tǒng)領(lǐng)詩詞曲寫作,是符合音韻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

他這篇文章一開始就以他酷似深通歷代韻書發(fā)展脈絡(luò)的筆墨,羅列出當今網(wǎng)上百度一鍵就可以看到的各代不同的韻書名目:三國時期李登的《聲類》,晉代呂靜的《韻集》,隋代陸法言的《切韻》,唐孫愐的增修《切韻》而成的《唐韻》,宋朝陳鵬年等的《大宋重修廣韻》(即《廣韻》),丁度等的《禮部韻略》《集韻》,金韓道昭的《五音集韻》,金王文郁的《新刊韻略》,張?zhí)戾a的《草書韻會》,南宋劉淵的《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即平水韻,元黃公紹的《古今韻會》,熊忠的《古今韻會舉要》,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明樂韶風宋濂等的《洪武正韻》,清張玉書等的《佩文詩韻》,戈載的《詞林正韻》,民國《中華新韻》。

他羅列這么多的韻書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他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要說明,不同時代就有不同的韻書且不同時代都使用了不同的韻書來做詩(近體詩)詞曲了,所以我們現(xiàn)代就也應(yīng)該用現(xiàn)在出來的《中華通韻》來寫作詩(近體詩)詞曲!這個意思,他接下來在自己的文章中就說得非常明白:

“唐朝人寫格律詩的時候,遵循的是《唐韻》,那時壓根兒就沒有《平水韻》。《平水韻》是在唐朝滅亡三百多年后,在金朝末、南宋末才出現(xiàn)的一個韻種。李白、杜甫他們從未見過《平水韻》,他們用的是《唐韻》,詩作傳世了一千余年。

宋朝人填詞的時候,也從沒見過《詞林正韻》,因為《詞林正韻》是在南宋滅亡542年后,才由清朝人戈載編制而成。蘇東坡、辛棄疾的詞作也并沒有按《詞林正韻》填制,而是依據(jù)《廣韻》《集韻》,詞作依然影響數(shù)百年至今。

《中原音韻》的面世是在元朝的后期,元前期作家關(guān)漢卿、白樸、王實甫等大家辭世后才出現(xiàn)的韻種,他們也沒有見過《中原音韻》,但他們也都有不朽的作品傳世。

因此,要求現(xiàn)代人寫格律詩必須遵守《平水韻》,沒有平水韻就寫不好格律詩,填詞者必須遵守《詞林正韻》,制曲必須遵守《中原音韻》,顯然是沒有道理的,也是對音韻歷史缺乏常識的淺見。”

此文在這里把全中國無數(shù)堅持用平水韻寫近體詩、用《詞林正韻》填詞、用《中原音韻》制曲的人統(tǒng)統(tǒng)都定性為“對音韻歷史缺乏常識”,是“淺見”!既然這些人連常識都不具,那么杜先生這個“淺見”的“淺”說白了就是,這些人全都非常淺??!

首先,就讓我們來看看全中國無數(shù)堅持用平水韻寫近體詩、用古《詞韻》填詞、用《中原音韻》制曲的人的這種“對音韻歷史缺乏常識的淺見”是從哪里來的?其實這個問題不用問,明眼人一想就知道,這還不都是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可稱為中國詩詞大家的王力、夏承燾、龍榆生等等前輩那里或直接或間接輾轉(zhuǎn)而來的!至少我這個至今孬好也已創(chuàng)作了萬余首詩詞曲作品的人的“對音韻歷史缺乏常識的淺見”,就是直接從王力先生那里來的!

中國語言學界泰斗王力先生乃中國大語言學家、音韻學家、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他還是個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他積多年之功勤求苦探精研而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基本寫成五十年代出版的巨著《漢語詩律學》,幾乎把中國所有的主要詩體——近體詩、古體詩、詞、曲、白話詩和歐化詩等等都一一作了論述。在全面論述近體詩的格律時,他論述的近體詩所用的韻就是平水韻。在全面論述詞的格律時,他論述的詞所用的韻就是古《詞韻》。在全面論述曲的格律時,他論述的曲所用的韻就是《中原音韻》。就這三種詩體的用韻,他在這種專講格律知識的分量極重的書中,難道會像現(xiàn)今一些人那樣信口開河、胡說八道嗎?因此,我不禁就要請問,王力先生在這方面的學識和研究難道沒有包括杜肇昆在內(nèi)的這些當今的教授學者研究者淵博和精到?杜肇昆懂音韻歷史而王力缺乏音韻歷史常識?王力淺薄而杜肇昆等高深?

當然這里我也要順便提及一下,王力先生在文格革后期曾應(yīng)有關(guān)方面要求寫過一個簡要介紹詩詞格律知識的《詩詞格律》小書,在大家都知道的那個特殊時期許多知識分子都無奈地說過好多違心話,因此那本小書里的有些格律觀點不足為憑,我們要理解原諒王力先生在那個年代背景下的無奈。要學王力的詩詞格律知識就必須去讀他的《漢語詩律學》一書,這就是我的看法!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杜肇昆先生在羅列了從古以來的韻書書目之后,真正是自己不懂還是有意識地抽去了韻書和韻書之間的一個什么最根本的絕不可忽略掉的東西?而這恰恰又正是我們所最要弄清楚的這個問題的最緊要、最關(guān)鍵、最要害的東西!

現(xiàn)在先談詩韻。

就近體詩即格律詩的用韻,杜肇昆說:“唐朝人寫格律詩的時候,遵循的是《唐韻》,那時壓根兒就沒有《平水韻》?!镀剿崱肥窃谔瞥瘻缤鋈俣嗄旰?,在金朝末、南宋末才出現(xiàn)的一個韻種。李白、杜甫他們從未見過《平水韻》,他們用的是《唐韻》,詩作傳世了一千余年?!倍耪乩ミ@話的意思就是,距離三百多年之后的《平水韻》與唐朝的《唐韻》是兩碼事!

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看看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一書中就《唐韻》和《平水韻》之間的關(guān)系又是怎么說的?我且不厭其煩地把王力先生首先在這部書的“導言”中所說的一段話全錄于下,請大家耐心且認真仔細地閱讀這段話!

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一書的“導言”第一節(jié)“韻語的起源及其流變”里說:“現(xiàn)在說到第二期。六朝時代,李登《聲類》,呂靜《韻集》,夏侯該《韻略》一類的書,雖然想作為押韻的標準,但因為是私家的著作,沒法子強人以必從。隋陸法言的《切韻》,假使沒有唐代的科舉來抬舉它,也會遭遇《聲類》等書同一命運。后來《切韻》改稱《唐韻》,可說是變成了官書,它已成為押韻的標準,尤其是'近體詩’押韻的標準?!短祈崱饭灿卸倭懔鶄€韻,但是,唐朝規(guī)定有些韻可以'同用’,凡同用的兩個或三個韻,作詩的人就把它們當做一個韻看待,所以實際上只有一百一十二個韻。到了宋朝,《唐韻》改稱《廣韻》,其中'文’韻和'欣’韻,'吻’韻和'隱’韻,'問’韻和'焮’韻,'物’韻和'迄’韻,都同用了,實際上成了一百零八個韻。到了元末,索性泯滅了二百零六韻的痕跡,把同用的韻都合并起來,又毫無理由地合并了'逈’韻和'拯’韻,'徑’韻和'證’韻,于是只剩了一百零六個韻。這一百零六個韻就是普通所謂'詩韻’,一直沿用至今?!?/span>

王力這個“普通所謂'詩韻’”就是宋末金末的“平水韻”,這在王力書中后面的“近體詩”一章里就明確指出了這個“詩韻”就是“平水韻”!請杜肇昆們把王力先生這段話多讀幾遍,看看宋末金末的“平水韻”與唐朝的《唐韻》之間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這不正是說,宋末金末用“平水韻”做近體詩,實質(zhì)上就是在像唐代人用《唐韻》那樣做詩,而且,“平水韻”做近體詩從那時起就“一直沿用至今。”王力這個“至今”,就是說的一直到我們現(xiàn)在做近體詩都是用平水韻!

而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的“第一章 近體詩”的專章里,在第四節(jié)論述“近體詩的用韻”時,則更清楚地告訴了我們“平水韻”與《唐韻》之間割不斷的血脈關(guān)系!王力先生說:“我們在導言(1.56)里說過,唐宋詩人用韻所根據(jù)的韻書是《切韻》或《唐韻》,凡韻書中注明'同用’的韻就可以認為同韻;到了元末,索性把同用的韻歸并起來,稍加變通,成為一百零六韻。這一百零六韻就是后代所謂'平水韻’,也就是明清時代普通所謂'詩韻’。由此看來,若說唐宋詩人用韻是依照'平水韻’的,雖然在歷史上說不過去,而在韻部上卻大致不差?!?/span>

王力為了表明自己所說的這些話的真實性,接著就又說:“現(xiàn)在我們就把這一百零六個韻列表于下,并附注著《唐韻》原來的韻母”。于是王力就在書上列出了“平水韻”的每一個韻部的韻字,比如“平水韻”的“一東”韻,《唐韻》里則也是“東”韻,兩者一模一樣。而像“平水韻”的“四支”韻,《唐韻》里則是“支脂之”三韻,因唐人寫近體詩時已將這三個韻部“同用”了,所以“平水韻”就把《唐韻》的這三個韻索性合并在一起成為“四支”韻了!其他的韻字則全都是分屬以上這兩種情況。這個韻字表一看完,我們立即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徹徹底底地知道了,原來,“平水韻”與唐人用《唐韻》做詩的用法竟然真的就是“大致不差”的同一回事!可見,時代變換了,從唐代自有近體詩以來,經(jīng)過了宋一直到宋末金末,做近體詩用與《唐韻》“大致不差”的“平水韻”就從來沒有變化過!宋末金末以后按宋末金末時出來的“平水韻”做近體詩也“一直沿用至今”,從來沒變!而清代出來的《佩文詩韻》也就是“平水韻”,因此,用“平水韻”做近體詩到今天則還是沒有變!

王力先生在另一本《詩詞格律概要》書中專門論述“平水韻”時,就把《平水韻》與《唐韻》之間的關(guān)系說得更加明白了!王力說:“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詩韻,是《廣韻》?!稄V韻》的前身是《唐韻》,《唐韻》的前身是《切韻》。《廣韻》共有206韻,《唐韻》《切韻》應(yīng)該也是206韻。韻分得太細,寫詩很受拘束。唐初許敬宗等奏議,把206韻中鄰近的韻合并來用。宋淳祐年間,江北平水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合并206韻為107韻。清代改稱'平水韻’為'佩文詩韻’,又合并為106韻。因為平水韻是根據(jù)唐初許敬宗奏議合并的韻,所以,唐人用韻,實際上用的是平水韻?!?/span>

把王力先生的話歸結(jié)起來就是,在韻部劃分的多少上,《唐韻》是《唐韻》,《平水韻》是《平水韻》,二者不是一回事;但在唐人做詩時,《唐韻》有些韻部可以并且在唐代就已經(jīng)“同用”,因此就做近體詩時的用韻實際情況這一點來說,《平水韻》基本上就是《唐韻》,二者就是一回事!而我們現(xiàn)在所論的就是近體詩怎樣用韻的這個問題!

這就充分證明,近體詩作為歷史上既成的一種詩體,你既然想要做近體詩,而不是做其他什么詩體,那么你就必須使用這個詩體自古以來一以貫之所使用的詩韻——平水韻!

當然,我們并不反對用其他的韻來做詩,同樣也不反對用《中華通韻》來做詩,只是你這樣做出來的詩就絕不能再稱是近體詩即格律詩!你更不能在大中小學大面積地誤導學生,說用《中華通韻》做的詩是近體詩即格律詩,否則你就是在糟蹋和毀損我中華古國的近體詩這一古老詩體,摧殘我古國的傳統(tǒng)古文化!

寫到這里,我們就不能不對杜肇昆先生所說的“李白、杜甫他們從未見過《平水韻》,他們用的是《唐韻》”即認為《平水韻》與《唐韻》是兩碼事的論斷發(fā)問了,難道這就是你們非常精通詩韻歷史常識而擁有的非凡高見嗎?對于詩韻歷史真實性的認識,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淺薄呢?至此,恐怕事實真相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因此,據(jù)上所論,最終歸結(jié)為一點——重要的話說三遍——那就是,從唐開始,歷代寫近體詩全都是使用的平水韻,而今天我們接著寫近體詩,理所當然地也必須堅持繼續(xù)使用平水韻,而絕不能使用《中華通韻》或《新韻》!而用《中華通韻》或《新韻》所寫出來的詩,就不能再稱為是近體詩!

談了詩韻,再談詞韻。

杜肇昆說:“宋朝人填詞的時候,也從沒見過《詞林正韻》,因為《詞林正韻》是在南宋滅亡542年后,才由清朝人戈載編制而成。蘇東坡、辛棄疾的詞作也并沒有按《詞林正韻》填制,而是依據(jù)《廣韻》《集韻》,詞作依然影響數(shù)百年至今。”他的意思就是,清戈載所編的《詞林正韻》的詞韻與宋代詞人的詞作所用之韻乃是兩碼事。那么事實是不是果真如此呢?

我們現(xiàn)在就來看看王力先生對此又是如何說的?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一書的 “第三章 詞”的“第三節(jié) 詞韻”里,開章明義就說:“關(guān)于詞的韻部,有清仲恒的《詞韻》。仲氏是以明沈謙的書做藍本的。其書分平、上、去聲為十四部,入聲五部,共十九部。”那么,清仲恒的《詞韻》和仲恒用做藍本的明代沈謙的《詞韻》又是從哪里來的呢?王力告訴我們說:“平心而論,仲恒《詞韻》是一種頗為客觀的著作,未可厚非。它是專為宋詞而作的。唐詞完全依照詩韻,沈謙、仲恒未嘗不知。但五代以后,就漸漸和詩韻離異了。沈氏所定,大致是從宋詞歸納出來的?!边@段話里有兩句非常重要,即沈謙和仲恒所編的《詞韻》“是專為宋詞而作的”,且“大致是從宋詞歸納出來的?!蓖趿Ψ磸透嬖V我們,沈謙和仲恒的《詞韻》雖然編于明代和清代,但這個《詞韻》卻是他們把宋代詞人流傳在世的一首又一首的實際詞作品拿來,對宋詞的用韻實際情況進行梳理歸納而編訂成的!接著,王力還說:“宋人以實際語音施于詞韻,沈氏歸納宋詞以成《詞韻》,這是很合理的。不過,沈氏也只能定出一個大概,并不能推之每詞而皆準?!@些都只好認為例外,是不能苛求沈氏的。”王力這些話說得多么客觀,多么有道理啊!因此,既然詞是宋代的一種新興詩體,那么宋詞實際作品中的用韻情況,那就應(yīng)該且也必須是后代必須遵守的用韻律規(guī)!

我填詞所用的《詞韻》就是依照的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一書中提供的清仲恒的這個古《詞韻》,因此,我使用清仲恒的《詞韻》,換句話說,實際上也就是在使用宋人填詞時所用的詞韻!

至于清戈載的《詞林正韻》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也許是囿于閱讀視野之限,至今我沒有讀到王力先生對此有什么解說,只是知道,王力后來寫書說到詞的用韻時,則也與龍榆生他們一樣說用《詞林正韻》了。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于是我將戈載的《詞林正韻》拿來,與仲恒的《詞韻》進行對照比較,最后我發(fā)現(xiàn),原來戈載的《詞林正韻》與仲恒的《詞韻》基本相仿。兩個韻書全都是十九部,平上去聲十四部,入聲五部。區(qū)別則是在于,王力的仲恒《詞韻》用平水韻詩韻表述,而戈載《詞林正韻》則以《唐韻》詩韻表述而已,而平水韻其實就是《唐韻》。(順帶提一句,至于戈載在《詞林正韻》中另外還將入聲派入平上去,這與詞韻無關(guān),我推想,這也許就是王力在下一章節(jié)里指出的,這個入派平上去其實是曲韻。)

根據(jù)以上所述,那么,我們因此就可以推斷出一個結(jié)論,清戈載的《詞林正韻》的詞韻則也是符合宋人填詞的用韻實際的!這就不由讓我回想起不久前,我因就《中華通韻》而與當今詩壇赫赫有名的一個叫鐘振振的教授在交換意見的一次微信交流中,我偶爾說到的一句話:“另外今天下午我用百度搜了這幾個字'鐘振振教授古典詩詞答疑信箱’,跳出來頁面上我點擊了其中的一個條目,當我閱讀到您回答請教者的一些帖子的說法后,我大吃一驚,還是不說了吧!”我當時感到大吃一驚而又不想跟鐘振振說的就是,他在網(wǎng)上公開回答詩詞請教者時竟然說:“用詞林正韻去檢查宋詞,那就等于用清人戈載的家法去定宋人的罪,豈不可笑?”鐘振振說得振振有詞且覺得他人可笑,而我呢,則暗地里大吃一驚,堂堂的詩詞專家居然好像沒有讀過王力的《漢語詩律學》一書似的,對于清代的幾部詞韻書是從哪里來的竟然一無所知,竟然不知清戈載的“家法”基本上就是來自于宋詞的實際用韻的詞韻之“法”,可他卻還要嗤笑他人!對于他的這種可笑,我卻笑不起來,只是直是感到整一個的無語!這就與杜肇昆先生一樣,他們都認為宋人填詞的韻與清人所編的《詞韻》是兩碼事!我真不知道,他們這些研究者到底是如何研究詞韻的!

說過詞韻,最后說曲韻。

杜肇昆說:“《中原音韻》的面世是在元朝的后期,元前期作家關(guān)漢卿、白樸、王實甫等大家辭世后才出現(xiàn)的韻種,他們也沒有見過《中原音韻》,但他們也都有不朽的作品傳世。”杜先生此話的意思仍然是,元代關(guān)漢卿、白樸、王實甫等元曲大家制曲所用之韻與同為元人的周德清所編的《中原音韻》毫無關(guān)系!

那么同樣,我們?nèi)匀贿€是來看王力先生就這個問題是怎么說的。王力在《漢語詩律學》“第四章 曲”的“第五十節(jié) 曲韻”里,一下筆就說:“周德清的《中原音韻》和卓從之的《中州音韻》都把曲韻分為十九部,連韻部的名稱也完全相同(周的第十七部侵尋,卓作尋侵,這種小異是不足注意的),大約卓是抄襲周的。這是元朝北方的實際語音系統(tǒng),當時的曲調(diào)是依照實際語音去用韻的,因此,與其說周氏創(chuàng)造曲韻,不如說他根據(jù)既成事實來著成一書。不過,自從周書流傳以后,北曲用韻更有準繩,很少有不依它的韻部的?!吨性繇崱泛汀吨兄菀繇崱分谇瓜瘛稄V韻》(后來《平水韻》)之于詩,一樣地有勢力?!?/span>

王力的話說得再清楚不過了,包括關(guān)漢卿、白樸、王實甫在內(nèi)的元人,他們當時所制的曲調(diào)都是依照元朝的實際語音去用韻的,而周德清的《中原音韻》的韻則也是按照元朝實際語音編撰的,何況整整一個元朝(12711368)就短短的九十多年,期間又未逢改朝換代的大變故,語音應(yīng)該不會發(fā)生大的變化,那么關(guān)漢卿他們所使用的曲韻與《中原音韻》里的曲韻又會有什么不同呢!且,王力還明白告訴我們,《中原音韻》出來以后,之后的人制曲則很少不依它的韻部的,而且《中原音韻》乃是以后元人制曲用韻的“準繩”!可見,作為元代的一種詩體的曲,它從來都是用《中原音韻》的!

現(xiàn)在,有些“教授”“專家”“學者”為《中華通韻》可一統(tǒng)詩(近體詩)詞曲用韻天下論調(diào)搖旗吶喊,他們最大的問題就出在,他們只是就韻而說韻,就韻是否為國家權(quán)力認可的韻而說事,最后最根本的卻是弄丟了韻與詩體的“體”的關(guān)系!只要統(tǒng)一的“韻”,而拋棄了我古國詩(近體詩)詞曲不同詩體的“體”對用韻的不同要求!為了統(tǒng)一韻,最終把各種詩體用韻特征都搞糊了,這難道不是對詩詞曲傳統(tǒng)古文化的糟蹋嗎?

也許有人又會說,宋人那時填詞除有用詩韻的以外,也可以用地方語音,沒有專門的韻書,同樣元人制曲開始時也是用實際語音,沒有韻書,因此我們現(xiàn)在填詞制曲也不必遵什么韻書,并認為填詞“完全沒有必要受《詞林正韻》的約束”,既然填詞制曲不必遵什么韻書,那么請問,你們現(xiàn)在為什么又要弄一個《中華通韻》來統(tǒng)一詩詞曲寫作的用韻?這不嚴重自相矛盾自打嘴巴嗎?因此,弄《中華通韻》這件事本身客觀上就從一個角度表明,詩詞曲寫作的用韻必須遵一種韻書,這乃是非常必要的!那么,除近體詩一直都是用的平水韻外,從王力的論述中可以看到,詞曲就必須分別用古《詞韻》和《中原音韻》!因為詞和曲這在中國的歷史和詩史上它們已經(jīng)成為既成事實的客觀存在,歷史沒有如果,現(xiàn)在存在著的宋詞和元曲,它們存在著的作品的實際用韻就是我們后人必遵的用韻規(guī)范!既然這個用韻規(guī)范在宋元以后的古代已有古人梳理歸納而分別編出了古《詞韻》與《中原音韻》,那么我們今天就應(yīng)該也遵這兩個分別切合宋詞和元曲作品用韻實際的韻書,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這兩種詩體各自不同時代的用韻詩體特征!而現(xiàn)在使用《中華通韻》,那就是在用韻上毀滅它們的詩體特征,這與毀詩絕無二致!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jīng)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詩(近體詩)詞曲分別作為唐宋元三代各自朝代所創(chuàng)立的一種詩體,各個詩體都具有各自詩體自身的格律特征和要求,各個詩體所用之韻也都各有自己的依準,違拗不得!且事實證明后代人在寫作時也都不違背這種用韻要求!這就是鐵的事實!因此我們今天在寫詩(近體詩)填詞制曲時,就也不能違背這個用韻的鐵的規(guī)則,絕不可以用《中華通韻》來一統(tǒng)詩詞曲的用韻天下!否則,用《中華通韻》寫作出來的詩詞曲,就不能稱為且也稱不上是唐代的那種近體詩宋代的那種詞元代的那種曲!如果硬要使用某種權(quán)力或硬要利用一些“教授”“學者”“專家”的頭銜,硬把用《中華通韻》寫出來的東西稱為唐代的那種詩(近體詩)宋代的那種詞元代的那種曲,那么,這就是在糟蹋我中華古國的詩詞曲,毀損我中華古國的詩詞曲傳統(tǒng)古文化!如果硬要在大中小學推廣用《中華通韻》寫作詩(近體詩)詞曲,那就是在古文化上誤導和貽害我們的后代子孫!

20201123

(說明:本文由作者劉源春先生授權(quán)發(fā)布

作者簡介

劉源春,男,生于1950年12月13日,江蘇省江陰市蘆埠港人。江陰縣蘆埠港小學讀小學,江陰縣中學讀初中,江陰縣利港中學讀高中,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讀大學。1971年5月作為知識青年插隊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qū)江蘇生產(chǎn)建設(shè)三團(現(xiàn)江蘇東辛農(nóng)場),當過鹽工,后進入團部任政治處宣傳干事。大學畢業(yè)后,在江蘇省常州中學擔任語文教師,后在常州市商業(yè)中學(現(xiàn)常州市劉國鈞職教中心)擔任過語文教師、教導主任和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職稱。1989年8月供職于常州市教育局,擔任江蘇教育報刊總社常州通聯(lián)站副站長和江蘇教育報記者,并擔任《常州教育》總編輯。2011年于常州市教育局以常州市開放大學副校長職級退休,現(xiàn)閑居于常州和上海兩地。

平生喜愛文學,曾寫作過新詩、散文、散文詩、小說、童話和格律詩、詞、曲、聯(lián)等等。作品曾發(fā)表在各級各類報章雜志上。1992年至2000年,在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過童話集《小灰兔破案》、長篇系列童話《怪狗多多》和長篇小說《好想長大》,在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過童話集《童話樹》,在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過中篇小說集《情淚恨》。2016年,在江蘇鳳凰出版社(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過詞集《江南詞草》,當年6月20日上海文匯報的《文匯讀書周報》第五版曾刊發(fā)《<江南詞草>別樣紅》一文對《江南詞草》一書進行了評論。2019年1月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54萬余字的詞集《欽定詞譜今詠》一書,同年5月20日上海文匯報的讀書周報刊發(fā)《一己之力填完<欽定詞譜>》一文對該書作了評論。2020年11月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古醉詞話》一書。

現(xiàn)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名譽理事(原理事),江蘇省楹聯(lián)研究會會員(原副會長),江蘇省詩詞協(xié)會會員,常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原副秘書長),常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原主席),常州市詩詞協(xié)會會員(原副主席),常州市楹聯(lián)學會會員(原會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駢賦、律賦、散文體賦各自的用韻特點(5)
唐詩為何符合宋朝的平水韻?如何用平水韻和詞林正韻作詩填詞?
什么叫平水韻?作詩一定要用平水韻嗎?
為什么這首詞符合詩韻不符合詞韻?10分鐘看懂詩韻與詞韻
古代韻書綜述
做舊體詩詞押什么韻?什么是平水韻和詞林正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