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世紀末,曾經(jīng)強大的一度統(tǒng)一北方的前秦因淝水之戰(zhàn)走向瓦解,曾經(jīng)臣服前秦的各部落紛紛自立,北方又重新陷入動蕩與分裂之中,在脫離前秦的各部中,慕容鮮卑實力最為強大,慕容鮮卑是鮮卑民族的一支。馬長壽的《烏桓與鮮卑》認為慕容鮮卑是東胡的后裔,其祖由遼東海濱遷入內(nèi)陸鮮卑山。對于慕容氏這一名稱的來源,據(jù)《晉書·慕容廆載記》“莫護跋見而好之,乃斂發(fā)襲冠,諸部因呼之為步搖,其后音訛,遂為慕容焉?!蹦饺蒗r卑世居遼東,在西晉滅亡之后,稱雄遼東,開始強大起來,接受東晉政府冊封的燕王稱號。337年,慕容鮮卑首領(lǐng)慕容皝稱王,建立前燕,都遼東龍城,后趙滅亡后,武悼天王冉閔稱帝,前燕發(fā)兵攻滅冉閔,奪取北方青州,冀州,兗州,幽州等大部分土地,成為北方強大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與占據(jù)關(guān)隴的前秦對峙,是前秦統(tǒng)一北方的最大障礙,太和四年(369年,東晉桓溫北伐,被慕容皝五子慕容垂(本名慕容霸)擊敗,但功高震主的慕容垂卻遭受執(zhí)掌前燕政權(quán)的慕容評等人猜忌,被迫投奔前秦,次年,在慕容垂引導(dǎo)下,前秦軍隊發(fā)兵攻滅前燕,立下大功的慕容垂也受到前秦苻堅的重用,但慕容垂當初走投無路前來投奔,始終心懷異志,時刻準備光復(fù)燕國,淝水之戰(zhàn)后,前秦瓦解,依附前秦的各部紛紛獨立,淝水之戰(zhàn)中,慕容垂的實力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全身而退,勢力大增,383年,慕容垂借故祭掃祖墳,乘機率部眾脫離苻堅,來到鄴城,不久即叛秦自立,相繼打敗前來征討的前秦軍隊,奪取鄴城,386年2月慕容垂在中山稱帝,改元建興。史稱后燕,此后的十年,慕容垂相繼攻滅占據(jù)河南的翟魏,占據(jù)今山西一帶同樣由慕容鮮卑建立的西燕,至394年,慕容垂基本恢復(fù)了原先前燕的版圖,統(tǒng)治區(qū)域有今河北、山東及遼寧、山西、河南大部,成為十六國后期中原地區(qū)最強盛的國家。前秦與前燕的對峙鼎盛時期的后燕另一伙在前秦解體后崛起的部落的拓跋鮮卑,拓跋鮮卑是鮮卑六部中的一部。與漢化程度較高,以農(nóng)耕為主或半耕半牧的慕容鮮卑不同,拓跋鮮卑屬于典型的游牧民族,“統(tǒng)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yè)”。是鮮卑部落中漢化程度,文明程度最低的部落之一。拓跋鮮卑大致起源于大興安嶺嘎仙洞一帶。原居于額爾古納河和大興安嶺北段。據(jù)《魏書·序紀》載,鮮卑之先“積六十七世”,至拓跋氏遠祖拓跋毛時(約在公元前2世紀后期至1世紀前期左右,相當西漢武帝在位期間),為“遠近所推,統(tǒng)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所謂“國”,當指氏族集團或部落;“大姓”,即指沃族或比氏族較小的家支。毛則是部落聯(lián)盟的酋長。毛下傳五世而至宣帝拓跋推寅(約公元1世紀前期),正值東漢初年,北匈奴西遷,南匈奴保塞,拓跋鮮卑乘隙第一次南遷,至“大澤”,即今呼倫池(達賚湖)。由于地“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指沼澤地帶),謀更南徙,未行而崩”。后又經(jīng)六世,至拓跋鄰時,一方面“七分國人,使諸兄弟各攝領(lǐng)之,乃分其氏”,即紇骨氏、普氏、拔拔氏、達奚氏、伊婁氏、丘敦氏、俟亥氏,連同拓跋氏形成“鮮卑八國”,后鄰又命叔父之胤為乙旃氏,疏屬為車焜氏,形成帝室十姓;另一方面因呼倫池附近荒遐,不足以建都邑,再加上隨著拓跋氏社會的發(fā)展,部落首領(lǐng)為掠奪財富,擴張勢力,就必然向南擴展,遂準備第二次南移。由于年老體衰,乃以位授子拓跋詰汾。諸汾遵命率眾南遷,幾經(jīng)險阻,才到達匈奴故地,即今河套北部固陽陰山一帶。這里水草豐美,樹木繁茂,是牧獵的好場所,并接近了中原文化。詰汾統(tǒng)領(lǐng)部眾南遷時,約在公元160至170年之后,即東漢桓、靈二帝之際。拓跋鮮卑進入匈奴故地后,與留居故地的匈奴融合,形成了新的拓跋鮮卑部族。在拓跋力微統(tǒng)治期間(219-277),拓跋部落吞并周圍部落,逐漸強大起來。當時除了帝室十姓外,其它異姓諸部(基本都是游牧民族)加入拓跋聯(lián)盟的有75個(一說68姓)姓或部落成分。可以說是一鍋大雜燴。在拓跋力微的孫子拓跋猗盧統(tǒng)治期間,又吞并了許多部落。開始積極參與中原事務(wù)。到了拓跋什翼健在位的338年,正式稱王建國,即代國(338-376)。開始了拓跋鮮卑政權(quán)的第一步。376年被前秦所滅。十年后(386),拓跋什翼健的孫子——年僅十六歲的拓跋珪乘前秦滅亡,返回故地,重新建立代國,后改國號“大魏”,即北魏。都盛樂(今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與慕容鮮卑不同,由拓跋鮮卑建立的代國是一個游牧色彩濃厚的國家,軍隊政權(quán)都具有顯著的游牧特征。軍隊幾乎全部為騎兵,且多為輕騎兵。如在370年代,前秦苻堅與代國使者燕風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堅曰:"卿輩北人,無剛甲利兵,敵弱則進,敵強則退,安能并兼邪?"鳳曰:"北人壯悍,上馬持三仗,驅(qū)馳若飛。主上雄雋,率服北土,控弦百萬,號令若一。軍無輜重樵爨之苦,輕行速捷,因敵取資。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勝也。"堅曰:"彼國人馬多少?"鳳曰:"控弦之士數(shù)十萬,見馬一百萬匹。"堅曰:"卿言人眾則可,說馬太多。"鳳曰:"云中川自東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歲孟秋,馬常大集,略為滿川。以此推之,使人言猶未盡。"鳳還,堅厚加贈遺。”《后魏書》北魏騎兵“輕行便資,因敵取資,”(沒有后勤,全靠搶劫獲取物資)“每歲孟秋,馬常大集,略為滿川”(秋天馬肥時出兵)等語句顯然顯示出了代國濃厚的殘余游牧色彩。每逢戰(zhàn)事不利,拓跋鮮卑部常常會采取典型的游牧民族戰(zhàn)法,堅壁清野,誘敵深入。拓跋珪所建立的北魏,勢力在北方諸國中勢力最為弱小,戰(zhàn)略環(huán)境最為惡劣,此時,北魏四周強敵環(huán)伺。北有匈奴賀蘭部、南有匈奴獨孤部、東有庫莫奚部、西邊在河套一帶有匈奴鐵弗部、陰山以北為柔然和高車部(以上俱為游牧民族)、太行山以東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統(tǒng)治的西燕。面對強敵環(huán)伺的局面,拓跋珪積極結(jié)好慕容垂,稱臣納貢,慕容鮮卑本就與拓跋鮮卑有聯(lián)姻關(guān)系,“魏與燕世為婚姻”(拓跋什翼健的妻子是慕容垂的姐姐。慕容垂算來還是拓跋珪的舅姥爺)后燕政權(quán)與拓跋政權(quán)并不接壤,也樂意將扶植拓跋部作為藩屬與北方屏障,因此,雙方一拍即合,在拓跋珪建立北魏的過程中,得到了來自慕容垂的許多幫助。如,在拓跋珪即位的同年,拓跋珪的叔叔拓跋窟咄在得到西燕與獨孤部的支持,氣勢洶洶,殺奔而來,與拓跋珪爭位,拓跋珪無法抵擋,北遁陰山,向賀蘭部與后燕求援,后燕派出趙王慕容麟率騎兵六千前來援助,與拓跋珪會師,終于擊敗拓跋窟咄,后者兵敗投奔鐵弗部首領(lǐng)劉衛(wèi)辰(此人是赫連勃勃的父親),不久被殺。可以說,北魏的開國離不開后燕的鼎力相助。此后數(shù)年,雙方依然保持著同盟關(guān)系,據(jù)《魏書》卷二《太祖紀》登國二年(387),拓跋硅會同慕容麟,共破劉顯,盡收其部眾,劉顯奔西燕 ,登國三年,拓跋硅北征庫莫奚,西討解如部,各獲雜畜十余萬 ,四年,襲高車諸部落 。五年,會同慕容麟討賀蘭、紇突鄰、紇奚諸部落,又討高車諸部。在拓跋硅的這一連串征服背后,幾乎都有著后燕的支持,在討勁敵劉顯、破賀蘭等三部這兩次大的行動中,兩家均聯(lián)合作戰(zhàn)??梢哉f是親密無間。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然而,隨著北魏勢力的擴張,雙方的蜜月期很快也走向破裂,拓跋珪年幼亡國,飽受苦難,自幼胸懷大志,一直做后燕的附庸部落是其內(nèi)心深處所無法忍受的。平劉 顯后,后燕封 硅西 單于、上谷 王,拓跋 硅 不 受,不愿徹底成為后燕的附屬。一則史料生動地反應(yīng)了拓跋珪不甘為后燕附屬的心理。北魏登國三年,拓跋儀奉命出使后燕,以打探后燕虛實,為圖滅后燕做準備。“魏王珪陰有圖燕之志,遣九原公儀奉使至中山,燕主垂詰之曰:'魏王何以不自來?’儀曰:'先王與燕并事晉室,世為兄弟,臣今奉使,于理未失?!乖唬?吾今威加四海,豈得以昔日為比!’儀曰:'燕弱不修德禮,欲以兵威自強,此乃將帥之事,非使臣所知也?!瘍x還,言于珪曰:'燕主衰老,太子閻弱,范陽王(慕容德 見下)自負才氣,非少主臣也。燕主既沒,內(nèi)難必作,于時乃可圖也。今則未可?!暽浦!?/span>慕容垂的“魏王何以不自來”顯然反映出慕容垂將北魏作為自己的從屬國看待。拓跋儀則以“世為兄弟,臣今奉使,于理未失”來反擊,明確指出雙方是平等的關(guān)系,不存在君臣關(guān)系。慕容垂北魏登國六年,(391)是燕魏關(guān)系破裂的一年。這一年七月,后燕扣留魏使 者拓跋硅之弟拓跋瓤,要求魏向其輸送良馬。拓跋硅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并派長史張衰通好西燕,兩國關(guān)系發(fā)生了全面逆轉(zhuǎn)??此剖且驗檫@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雙方關(guān)系走向破裂,實則不然,同年圍繞賀蘭部的爭奪才是雙方的直接導(dǎo)火索,賀蘭部是陰山北部強大的游牧民族,拓跋珪的母親即出自賀蘭部,在北魏立國的過程中,賀蘭部居功至偉,該年,賀蘭部爆發(fā)內(nèi)亂,分裂為兩部,一部投奔北魏,一部則投奔后燕,雙方都認為自己才應(yīng)該吞并整個賀蘭部,圍繞賀蘭部的歸屬,雙方矛盾迅速激化,因此,才產(chǎn)生了后燕扣押拓 跋瓤之事,以此向拓跋珪施壓,拓跋珪不予理會。(拓 跋瓤數(shù)年后因雙方徹底開戰(zhàn) 失去價值,被后燕殺死),雙方關(guān)系終于破裂,拓跋部開始向與后燕敵對的西燕結(jié)盟,394年,慕容垂攻滅西燕,拓跋珪援救不及,西燕滅亡,拓跋鮮卑至此與后燕直接接壤,雙方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慕容垂攻滅西燕北魏登國十年(395)忍無可忍的慕容垂終于決定,出兵消滅北魏,慕容垂本想御駕親征,但因年事已高,身體欠佳,改派太子慕容寶為帥,遼西王慕容農(nóng)(慕容垂三子)、趙王慕容麟(慕容垂庶子)為副帥,統(tǒng)兵八萬,征討北魏,另派范陽王慕容德(慕容垂之弟)率軍一萬八千以為后援,戰(zhàn)前,散騎常侍高湖建議不要征討北魏,他說:“魏與燕世為昏姻,彼有內(nèi)難,燕實存之,其施德厚矣,結(jié)好久矣。間以求馬不獲而留其弟,曲在于我,奈何遽興兵擊之!拓跋涉珪沉勇有謀,幼歷艱難,兵精馬強,未易輕也?;侍痈挥诖呵?,志果氣銳,今委之專征,必小魏而易之,萬一不如所欲,傷威毀重,愿陛下深圖之”慕容垂不聽,反而大怒,將其免職,盡管后燕軍隊聲勢浩大,但主帥太子慕容寶是個十足的草包,沒有才能,只顧享樂,對北魏情況一無所知,曾與北魏多次并肩作戰(zhàn),熟悉北魏情況的慕容麟實際擔任指揮官,但慕容麟母親地位低賤,又曾出賣過慕容垂(慕容垂投奔前秦時慕容麟曾向前燕告發(fā)),一向不受父王喜愛,因多次出謀劃策,有功才得以免死,統(tǒng)帥軍隊。慕容麟不服慕容寶,雙方面和心不和。負責接應(yīng)的慕容德也有自己的算盤,想保存實力,作壁上觀,可謂各懷鬼胎,將帥不和,后燕軍隊的前景從一開始就令人堪憂。慕容麟后燕軍隊浩浩蕩蕩,殺奔而來,北魏僅據(jù)有代北一地,軍力國力與后燕相去甚遠,只有兩萬軍隊可以迎敵,敵眾我寡,對比懸殊,拓跋珪問計于眾臣,長史張袞建議“宜嬴師卷甲,以侈其心”主張采取典型的游牧民族戰(zhàn)法——堅壁清野,誘敵深入,拓跋珪采納了他的意見,一方面向后秦求援(編者注,前秦解體后,羌族姚萇占據(jù)關(guān)中,建立后秦),一方面“徙民而還”,“悉徙部落畜產(chǎn)西渡(黃)河千馀里以避之。”自己親率主力向黃河西岸撤退,命拓跋儀,拓跋遵,拓跋虔等宗室各率部眾向不同方向撤退。后燕軍追擊,連克盛樂,五原,(見下圖),俘虜尚未來得及撤走的北魏部眾三萬多人(一說三萬戶),繳獲牛羊,糧食數(shù)以百萬,慕容寶自以為北魏懼怕自己,不戰(zhàn)而逃,哈哈大笑,盲目自大,下令部隊窮追不舍。八月,拓跋珪來到黃河西岸,九月,后燕軍追至黃河。,慕容寶來到河邊,見北魏騎兵聲勢浩大,“寶進師臨 河,懼不敢濟”又因船只不足,只得造船,突然狂風大作,把他們的幾十艘戰(zhàn)船刮到黃河南岸泊下,船上的三百多全副武裝的士兵,全都被魏軍俘虜,魏軍把他們?nèi)坚尫徘菜突厝?。動搖軍心,燕軍無奈,只得重新 造船,耽誤時間,同時,拓跋珪令輕騎兵在敵后活動,阻截后燕軍隊與后方的聯(lián)系,慕容寶出發(fā)時,慕容垂正在患病,慕容寶連續(xù)作戰(zhàn)幾月,都因為北魏騎兵攔截信使,沒有收到后方消息,又不知道是北魏在搗鬼,心生疑慮,惶恐不安,此時,北魏主力已經(jīng)集結(jié),拓跋虔,拓跋儀等各動員草原部落和兵馬數(shù)萬返回,從各個方向包圍燕軍,拓跋珪令騎兵押俘獲的后燕使者來到河邊,強迫他們向?qū)Π逗霸挕澳饺荽挂阉?,何不返回”,燕軍聞言,士氣大跌,軍心浮動趙王慕容麟的部將慕輿嵩等人認為慕容垂是真的死了,因此圖謀進行叛亂,擁奉慕容麟為后燕皇帝。因此事泄漏,慕輿嵩等人都被慕容寶處死,慕容寶與慕容麟之間產(chǎn)生嫌隙懷疑。十月二十五日,因燕軍內(nèi)部互相猜疑,將士們無心戀戰(zhàn)。慕容寶又急于回國即位,下令焚毀船只,全軍撤退。慕容寶不熟悉黃河水文,見黃河尚未結(jié)冰,料定北魏軍不能渡河追擊,連后衛(wèi)都不設(shè)置,大搖大擺撤退,然而,不足一月,到十一月三日,冬天來臨,氣溫驟降,黃河一夜結(jié)冰,拓跋珪親率精騎兩萬,留下輜重,乘夜渡河,尾隨燕軍,慕容寶一路竟毫無察覺。十一月初九,燕軍撤退至參合陂。魏軍追上,連夜悄悄接近燕軍,人銜枝,馬束口,互為犄角,布伏于山頭,居高臨下。等候燕軍到來,燕軍毫無察覺,行至參合陂時遇到大風,沙門(僧侶)支曇猛 認為“風氣暴迅,魏兵將至之候,宜遣兵御 之”。慕容寶笑而不應(yīng),趙王麟則怒曰: “以殿下神武,師徒之盛,足以橫行沙漠,索 虜何敢遠來”。曇猛泣曰: “苻氏以百萬 之師,敗于 淮 南,正 由 恃 眾 輕 敵,不 信 天 道 故也! ”在前來接應(yīng)的慕容德勸說下,慕容寶才勉強派出慕容麟率部作為后衛(wèi),實行警戒,但慕容麟不服慕容寶,玩忽職守,馬虎了事。作壁上觀。燕軍在陂東,扎營在蟠羊山南面的河旁。次日,燕軍前進,才發(fā)現(xiàn)滿山遍野都是魏軍,自己已被魏軍包圍,大驚,魏軍騎兵沖下山來,燕軍大敗,自相踐踏,死者無數(shù)。殘部數(shù)萬人投降,慕容寶等人僅以身免,單騎逃走,“珪縱兵擊之,燕兵走赴水,人 馬相騰躡,壓溺死者以萬數(shù)。略陽公遵以兵 邀其前,燕兵四五萬人,一時放杖斂手就擒, 其遺迸去者不過數(shù)千人,太子寶等皆單騎 僅免。”拓跋珪本想釋放俘虜,收買人心,但中部大人王建認為“燕眾強盛,今傾國而來,我幸而大捷,不如悉殺之,則其國空虛,取之為易。且獲寇而縱之,無乃不可乎!”拓跋珪于是下令將四五萬俘虜全部活埋。慕容寶逃回中山,見慕容垂沒有死去,悔之晚矣,燕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舉國哭聲震天,慕容垂氣病交加,病勢更為嚴重。參合陂之戰(zhàn)對于后燕產(chǎn)生了極其致命的打擊,此戰(zhàn),后燕主力基本覆滅,而北魏損失有限,使得雙方實力差距進一步減小,慕容垂見形勢危急。次年三月,親自率軍親征北魏,拓跋珪的伎倆哄騙慕容寶這種小兒尚可,對付一生戎馬,軍事經(jīng)驗豐富的慕容垂本人顯然沒有作用,在慕容垂指揮下,燕軍連破魏軍,攻破平城(今山西大同),殺死北魏陳留王拓跋虔(拓跋珪的堂弟),拓跋珪狼狽逃走,但慕容垂本人卻在軍中重病,只得率軍返回,燕軍途徑參合陂,見尸骸遍野,慘不忍睹。見者無不垂淚,哭聲震天,慕容垂痛心疾首,口吐鮮血,臥床不起。四月 初十,慕容垂病死于軍中。慕容垂的死,也標志著后燕政權(quán)的急轉(zhuǎn)直下。慕容寶即位,許多后燕宗室不服,紛紛擁兵自立,后燕政權(quán)陷入土崩瓦解之中。同年八月,北魏就轉(zhuǎn)入大規(guī)模反攻,“皇始元年,大舉討慕容寶,(拓跋珪)親勒六軍四十余萬,南出馬邑” “(拓跋)儀五萬騎南攻鄴”“冠軍將軍王建,左軍將軍李粟五萬騎先驅(qū)啟行”,北魏騎兵一路勢如破竹,兵臨后燕首都中山,慕容寶據(jù)城固守,欺負北魏軍以騎兵為主,缺乏攻城器具,才勉強保住城池,但北魏騎兵抄掠四周,大掠而還。連克并州,河北諸州縣,只剩下中山,信都,鄴城沒有被北魏攻破,(后三城還是被北魏軍隊攻破)在北魏接連攻擊下,慕容寶棄城北返遼東龍城,不久被部下殺死,慕容鮮卑的殘余勢力在遼西建立所謂“北燕”,后為部將馮跋所取代,茍延殘喘至436年,為北魏攻滅。慕容德則率部南逃山東,都廣固(今山東益都),殺了前來投奔的慕容麟,建立所謂南燕,后被東晉消滅。至此,慕容氏的政權(quán)全部覆滅。只剩一曲慕容悲歌,久久回蕩。北燕南燕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學社觀點,敬請讀者注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