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詩歌自古以來就有“詩史”的美譽。然而,對于身處和平年代已久的人們來說,杜甫的很多詩作都過于沉重,令人不忍卒讀??墒?,這并不能成為某些人惡搞貶低詩人的理由。曾經(jīng)有段時間,網(wǎng)絡(luò)上出現(xiàn)了一個“杜甫很忙”的流行語。甚至還有人提出要將杜甫的詩歌從中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刪除。真是令人無言以對!
其實,杜甫詩歌的成功恰恰就在于它浸透了詩人個體生命的辛酸血淚,表現(xiàn)了詩人個體生命的獨特感悟。如果舍棄這一點,純粹用詩歌的語言來抒寫歷史或者表現(xiàn)政治,那么即使將它們作為歷史和政治教科書來看,都不是合格的。畢竟,歷史不是由一連串毫無感情的事件堆積起來的故事會。
作為一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人用飽醮愛國熱情的如椽巨筆,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優(yōu)秀詩作。在這些詩作里,即使隔了千年,我們依然能夠清晰地看到一個偉大詩人對國家對民族深沉的愛。然而,杜甫的詩作并不都是沉郁傷痛的,也有輕松愉悅的。今天筆者要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作就是杜甫一首感情基調(diào)非常歡快的詩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快”當(dāng)然首先是指詩人心情的歡快。因為戰(zhàn)亂爆發(fā),詩人不得不帶著家人四處漂泊,忍饑挨餓。在漂泊多年之后,安史之亂終究要平定了,這對詩人來說簡直是驚天動地般驚喜。好消息傳來,詩人一時間悲喜交加。滿天的烏云一掃而空,堵在詩人心頭的憂悶就像一塊巨石轟然落地,不期而至的幸福使詩人無比歡喜。
但是詩人是如何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心情的歡快呢?整首詩節(jié)奏迅速急促,語言歡快流暢,把一個極度歡喜的詩人形象活躍地呈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詩作以一連串的動作,迅捷地推進著詩歌的節(jié)奏:消息是“忽傳而至”,突如其來,詩人“初聞"便已淚滿衣衫,即而悲喜交加,如癡如狂,一邊放歌一邊縱酒。
歌酒還沒有停歇,又大聲地呼喚著妻子,趕快做好還鄉(xiāng)的準(zhǔn)備;剛說要還鄉(xiāng),詩人的腦海里立刻就浮現(xiàn)出船從巴峽穿巫峽,取道襄陽直去洛陽的畫面。整首詩用“忽傳”,“初聞”,“卻看”,“即”,“便”幾個字形象地刻畫出了詩人聽到國家統(tǒng)一,戰(zhàn)亂平定后的歡快樣子。
而另一方面,這些表明時空的字眼又是和詩人的情緒變化融合在一起的。詩人“初聞”便淚濕衣衫,即而憂愁一掃而空,喜欲狂,而后又立馬想要放歌縱酒,立刻還鄉(xiāng)。回家的準(zhǔn)備還沒做好,詩人又想到自己的船順流直下,如箭一般奔向了洛陽。可以說,整首詩從頭至尾都被一種“歡快”情緒貫穿著,令人動容。
眾所周知,杜甫善長寫律詩。律詩格律嚴(yán)整,字?jǐn)?shù)受限,在表情達意時自然有束手束腳之感。然而在這首詩中,律詩固有的形式絲毫沒有阻礙詩人情緒的奔流和意象的變化,反而增強了這種情緒的流動,將律詩的韻律之美與詩人的情緒變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達到了藝術(shù)美與思想內(nèi)容的雙重高度,令人嘆服!
千載之下,我們只要讀起這首詩,便會被詩中歡快的情緒所感染,忍不住想要和詩人一起手舞足蹈一番。就這樣,杜甫詩歌語言的魔力讓人在猝不及防中舉手投降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將滿腔的愛國情傾注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他的很多作品無論在藝術(shù)水平上還是在思想深度上都達到了一個后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他和他的詩歌也必將彪炳千秋,永傳后世。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