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通史巨著,總括三千余年的史事。它縱貫了三皇五帝至秦皇漢武的歷史全程,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luò)清晰,敘事完整,作者寫這部書的目的是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1.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道德高尚的人,帶人越是和善越安全;權(quán)勢越大,如果剛愎自用,那么就越危險。
2.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細謹:細節(jié)。讓:指責。要做大的事情,就不要考慮那些細小的問題,講究大的禮節(jié),就不要在那些繁文縟節(jié)上下功夫。
3戰(zhàn)勝而將驕卒惰者敗。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打了勝仗之后,將領(lǐng)容易變得驕傲,士兵也容易變得懶惰,這樣很會導致失敗。
4.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魏世家》。薪:柴火。抱著柴草去撲滅火,柴草燒不盡,火是不會熄滅的。這句話常用來比喻做事情采取了錯誤的方法,使得危害擴大。
5.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韓長孺列傳》。強勁的弓箭射出的箭,到了快要落地的時候,也沒有了力氣。大風吹到最后的時刻,連輕輕的鴻毛都不能吹動。
6.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只老鼠在洞穴中爭斗,將會是那只勇敢的老鼠取勝。這句話說明路相逢勇者勝。
7.反聽之謂聰,內(nèi)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聽到別人的批評,能夠自我反省的人叫做聰明;能夠自我檢查自己的叫做明智;能夠克制自己的叫做強大。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樹和李樹本原本就不會講話,只是因為他們的花果能吸引人們,樹下便會被踏出小路來了。這句話常用來比喻德高尚的人不尚虛名,而實至名歸。
9.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要做決斷的時候,如果猶豫不決,就會給自己帶來禍患。
10.養(yǎng)虎自遺患。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養(yǎng)老虎就是給自己留下禍患。常用來比喻縱容敵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