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一切皆學問,細心的老師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優(yōu)秀教師來講,哪怕是課堂的站位都會成為一門學問。在恰當?shù)膶嶋H采取不同的站位,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從建構(gòu)主義的觀點來看,教育是學生在交互中主動建構(gòu)知識的過程。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所站的位置,這些很容易被人忽視的事情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
今天中教君就來和您聊一聊,課堂上,老師應(yīng)該站在哪兒。
天津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的李寶君老師在一項研究中,曾對46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錄像,然后進行觀察,觀察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教師喜歡站在講臺中間;多數(shù)教師喜歡在教室兩側(cè)走動;多數(shù)教師的目光有定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現(xiàn)實的課堂中,老師都站在什么位置,這樣的位置又有什么利弊?
【課堂樣態(tài)】老師站在三尺講臺,或侃侃而談,或奮筆疾書;孩子們端坐在下面,或靜心凝神仔細聆聽,或放縱思想的野馬任意馳騁,或昏昏欲睡強力支撐……
【利】方便老師掌握全班學生的學習狀況。
【弊】老師的話語不能很均衡地傳送到每個孩子的耳中,前后排學生聽課的效率會出現(xiàn)很明顯的差異;老師這樣的站姿,會增大師生之間的距離感——雙方各自扮演角色,互不干涉,也很難談得上互動、交流和融合。
【課堂樣態(tài)】老師走下講臺,站在某些學生附近,長時間對著部分學生。
【利】老師習慣性地站在某些學生附近,會使這些學生集中注意,認真聽講。
【弊】老師背對著的學生會因為失去老師目光的關(guān)注而逐漸懈怠,開始講小話,做小動作。
【課堂樣態(tài)】老師選擇站立的地方比較多,如講臺、每一個孩子的座位前后,還有座位之間的過道、教室后面。老師的站姿也是動態(tài)的,隨著課堂的節(jié)奏有目的的移動,或徐或疾,或立或蹲。
【利】老師在相對廣闊的空間“游走”,可以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老師站姿的豐富,則預(yù)示著課堂交融的豐富和情感關(guān)注的豐富。
【弊】過高頻率的游走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站位中的這些小技巧,
老師們很歡迎
為激發(fā)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老師在課堂上應(yīng)該站在哪兒?中教君為您總結(jié)了以下幾個小技巧:
【情境】講解重要概念和知識。
【技巧】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講解時,教師要“站穩(wěn)三尺講臺”,通常要站在講臺中央。講解過程中除了口頭語言有輕有重、輕重緩急外,要輔以必要的形體語言。當重點內(nèi)容出示于黑板或多媒體上時,教師身體應(yīng)盡可能接近內(nèi)容,以側(cè)身位站立,頭部面向?qū)W生,并借助手勢,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情境】與部分學生交流或小組合作討論。
【技巧】當與部分學生交流時,教師要走進學生中去。這樣,部分學生被“圈”進教師的“視力范圍”,可能會使學生們異常地積極,從而產(chǎn)生最佳的教學效果。但也要注意不宜時間過長冷落其他同學。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時,教師要遠離講臺而融入學生“堆中”,隨時了解小組的討論情況,甚至參與學生們的討論。在參與某個小組研究活動時,教師應(yīng)俯下身子使自己的視線與學生視線處于同一平面,使老師和學生處于同等地位。
【情境】學生自主閱讀。
【技巧】學生自主讀書時,教師應(yīng)巡回式地了解學生的一舉一動。這樣做既
能掌握學生的情緒波動,也能調(diào)配課堂時間的火候。同時,還能及時提醒那些“開小差”“做小動作”的同學。為避免學生“眼花繚亂”,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身上,教師要做到“動”要“輕、緩、慢”,以不打擾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優(yōu)。
【情境】板書內(nèi)容較多的課堂。
【技巧】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讓原來屬于最后面的學生成為第一排,使全班學生沒有了絕對遠距離的感覺,非常利于學生心理上的平等感覺,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都會感覺到教師的關(guān)心。
【情境】多媒體教學;教師寫板書。
【技巧】讓孩子看多媒體屏幕時,教師要站在大屏幕兩側(cè)或第一桌兩邊,為的就是不影響學生看大屏幕的視線。板書時,很多教師習慣背對學生進行板書。這樣,教師將板書遮住,不利于使學生看到板書的形成過程。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寫字是他們的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但老師把板書的字遮住,學生不能看到老師板書的筆順、筆畫以及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等,這樣對需重點掌握的字不甚了解。因此,教師在板書時,最理想的姿勢是側(cè)身板書。
【情境】學生在講臺前展示成果。
【技巧】學生在講臺前展示時,教師可以站在學生身側(cè)。這樣不僅可以保證
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時有利于教師適時、適度地介入。
【情境】學生提出/回答問題。
【技巧】當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時,教師應(yīng)該站在講臺下邊的一側(cè)并面向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的學生。當學生個體提出問題時,或與學生個體進行交流時,教師應(yīng)盡量避免與學生個體距離過近,這樣容易使提出問題的學生產(chǎn)生“壓抑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揮,同時也會容易使其他學生游離問題之外。因此教師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采用站在講臺下的一側(cè),并用眼睛余光提示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問題研究中。
課堂教學的復(fù)雜性和隨機性,決定了我們很難找到一種“萬變不離其宗”的“站位”方式,但是我們可以針對一些普遍情況,為教師選擇課堂上的站位方式提供幾條基本原則:
教師站位要面對著絕大多數(shù)同學,這樣才能關(guān)注到全班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能捕捉到一些學生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的眼神,從而給教師的教學提供教育資源。
任何一種站位方式如果在一節(jié)課或每節(jié)課中長時間使用都是不可取的。但最忌的就是在這一節(jié)課中不停地改變站位,影響預(yù)期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視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學生情況而靈活地選擇。
教師要善于通過站位的轉(zhuǎn)移變化來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譬如,當學生注意分散時,教師就當踱步靠近,用站位的轉(zhuǎn)移來加以暗示,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適當?shù)卦诮淌覂?nèi)走動,且前后左右都要走到。教師的“行走”目的性要強,位置要相對固定。什么時候、站在哪兒效果最好,就“行走”到那里;什么時候、什么知識點要重點關(guān)注哪部分學生,就“行走”到其對面的位置。如果一次不能完全走完教室的所有走道,可平均分配在各處“行走”的次數(shù)與時間,以保持整體的平衡。
最后,我們來看看,在學生看來,他們希望自己的老師站在哪兒,或許會對老師們產(chǎn)生啟發(fā)。
在《溫州晚報》的一篇調(diào)查報告中,4名學生代表就自己希望老師站在什么位置這個問題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我希望老師站在講臺上,這樣不僅方便他們做板書用電腦,最重要的是我不用端端正正地坐著,那樣坐著屁股會很疼的。
老師要是能站在我旁邊就好了,這樣就能更好地和我交流了,而且我覺得能站在學生身邊上課的老師更有親和力。
我希望老師能夠采用游走的方法上課,這樣每個孩子都能夠有機會和老師交流。固定站在講臺上的老師讓人感覺很遙遠,而固定站在走道上某個位置的老師,會讓某些同學只能看到老師的背影。所以,游走的方式最好了。
我希望老師站在第一排到第二排之間。這樣不僅老師寫板書、用電腦比較方便,也能和我們有個交流的機會,還有的就是,坐在后面的同學就不用非得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了,可以放松一點。當然了,老師站在誰旁邊,誰就得端端正正坐好。
實習生:任剛
責任編輯:趙天驕
參考《上課時,老師們都愛站在什么位置?老師站位與同學們的聽課效率有關(guān)嗎?》(載2011年11月16日《溫州日報》)、苗蔚林《講課時,教師改站在哪里》、李寶君《課堂教學中教師“站位”與“行走”的行為方式研究》(載《中小學管理》2013年12期)、楊麗芳《淺談?wù)n堂教學中教師的站位技巧》(載《教育·教學科研》2015年5月刊)、網(wǎng)易博客等內(nèi)容整理而成。
中教君特別推薦:讀好書,來讀書匯
老師們都在讀這些書,你也看看吧!(點擊鏈接可直接購買)
3、讀懂語文新課改:《有趣的語文——一個語文教師的“另類行走”》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就給小編點贊吧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