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詩百法》完全版第五綱:規(guī)則
學(xué)詩百法之五十四 考訂四則法
何謂四則?一曰字,二曰句,三曰格,四曰法是也。學(xué)詩之有四則尤大匠之有規(guī)矩。因規(guī)以成圓,因矩以成方,是萬古不易之常道,作詩亦何獨不然,否則為拗句,為變體,不得謂之正格矣。故學(xué)者須先明四則,然后乃有進步。而文人學(xué)士雖具出類拔萃之才智,亦斷難越此范圍。今試分析言之如下。
字 詩中用字一毫不可茍且,倘一字不雅則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則全詩皆廢矣。 故字貴圓活善用,如轉(zhuǎn)樞機;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句 作詩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則全詩皆弱,一句不煉則全詩皆渙。蓋以一詩之中,妙在一句為詩之根本,根本不凡則枝葉自茂。故欲全詩有精彩,句法不可 不講究也。
格 詩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凄婉。學(xué)詩第一要義詩格需求高尚,所謂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是也。若念頭一差,勢必愈鶩愈遠。故曰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
法 作詩之法不論律絕,先須除去五俗。一除俗體,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俗字,五除俗韻。至于古體今制之別,精樸深淺之殊,貴乎各求其似。漢晉高古,盛唐風(fēng)流,西昆秾冶,晚唐葉藻,若將自己之詩置諸古人詩中,識者 不能辨別其真?zhèn)危箍啥?
學(xué)詩百法之五十五 領(lǐng)會四體法
詩必有所謂而作,所為者何?既喜怒哀樂之四體也。喜而得之則其辭麗,怒而得之則其辭憤,哀而得之則其辭傷,樂而得之則其辭逸,是謂四得。反是而失之大喜則其辭放,失之大怒則其辭躁,失之大哀則其辭慘,失之大樂則其辭蕩,是為四失。取得失而比較之,而詩之體用叛矣。茲特舉例于下:
詩之麗者 如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九枝花等句是也。
詩之憤者 如顛狂柳絮隨風(fēng)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等句是也。
詩之傷者 如淚流襟上血,發(fā)變鏡中絲等句是也。
詩之逸者 如誰家綠酒歡連夜,何處紅妝睡到明等句是也。
詩之放者 如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等句是也。
詩之躁者 如解通銀漢終須曲,纔出昆侖便不清等句是也。
詩之慘者 如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等句是也。
詩之蕩者 如驟然始散東城外,倏忽還逢南陌頭等句是也。
學(xué)詩百法之五十六 相準題意法
作詩先貴相準題意,有宜含蓄者則語當(dāng)渾厚,有宜豪放者則語當(dāng)顯豁,有宜莊重者則語當(dāng)雄壯,有宜輕靈者則語當(dāng)圓活。相題既準,斯所作之詩親切而有味,否則如隔靴搔癢,雖極字斟句酌,而與詩之正意難免有格不相入之病。茲再舉例如下;
題有顯貴意者 如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詩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題有隱逸意者 如黃滔隱居詩 紗帽隱囊談舊事,斷琴枯硯識前朝
題有神仙意者 如楊廷選過葛嶺詩 高崖樹古丹霞暈,仄徑苔深白雨飛
題有方外意者 如賈島題天竺靈隱寺詩 山鐘野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題有閭閻意者 如杜甫野老詩 漁人網(wǎng)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
題有閨壺意者 如薛逢宮詞 云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學(xué)詩百法之五十七 采擇材料法
學(xué)詩初步宜采取前人名作以為作詩之材料。所謂材者,既天,地,人,物諸故事是也。而此等故事散在群書,非可臨穎翻閱而得也,貴乎有以擇而儲之。儲之之道無她,先將詩經(jīng)三百篇朝夕誦讀以立骨格。蓋詩經(jīng)之材料最富,無美不臻,無體不備。如薄伐獫狁與子同仇諸章,乃塞上體也;彼黍離離旄丘之葛諸章,乃吊古之體也;檜楫松舟皎皎白駒諸章,乃紀行之體也;其他關(guān)雎葛覃為宮詞體,婦嘆于市為閨怨體??梢匀樵娏险卟粍倜杜e,故后世各大詩家莫不胚胎于此。
繼詩經(jīng)而起者厥為離騷。離騷二十五篇多侘傺抑郁之音,然托辭引喻韻味深長,于煩亂瞀擾之中具悱惻纏綿之旨。故欲取資料于詩經(jīng)之后,舍離騷無由矣。離騷之后則有漢詩,如韋孟諷諫之作,房中郊祀之篇,氣質(zhì)古茂直欲追蹤二雅。他若秋風(fēng)之婉麗,瓠子歌之渾厚,河梁詠別之神韻悠遠,飲馬長城窟之情意宛轉(zhuǎn),皆為漢詩之冠而可采擇者也。
漢代以降,去古未遠。晉初如潘岳之關(guān)中詩,太沖之詠史詩,嗣宗之詠懷詩,劉琨之答盧湛詩,皆為一朝名作。
而子建多才,更五色相宣,八音朗暢,足以上繼蘇李,下開百代。至若淵明則清悠淡永,別有自然之致,此皆晉詩之可取材者也。
唐承陳、隋之后,詩道大振,如玄宗之幸《蜀西》、《至劍門》諸作,雄健有力、風(fēng)裁峻整;張說之《七古》、張九齡之《五古》亦雄渾醇厚,足以扶翼正聲。他如王維、岑參、孟浩然、王昌齡輩,先后繼起,各有專長。迨后杜少陵崛起,上薄葩經(jīng),下賅宋元,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格,而為詩中集成之圣。同時又有李太白,出入風(fēng)騷,祖尚魏晉,故后人云,言唐代詩家者,必以李、杜并稱,余如韓愈之賅怪,李賀之奇詭,劉夢得之淡遠,柳子厚之蒼勁,杜牧之健響,李義山之幽絕,溫飛卿之清麗,賈閬仙之潔煉,以及大歷十才子等,糜不遵守家法,此皆唐詩可取材者也。宋代詩家,分為三派。王禹學(xué)長慶,是為白體;寇準、林逋輩師晚唐,是為晚唐體;楊億、劉筠等宗李義山,是為西昆體。至歐陽公出,一變而為太白、昌黎之詩,及蘇東坡、黃山谷出,又一變而為少陵之詩。南渡之后,以楊萬里、陸放翁、尤袤、范成大四家為最著,此又宋詩之可取材者。其余則等諸自鄶以下,不足為學(xué)詩者法也。
學(xué)詩百法之五十八 辨別體格法
律詩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為首聯(lián),可對可不對;三、四句為頜聯(lián),不能不對;五、六句為頸聯(lián),亦不能不對;七、八句為結(jié)聯(lián),則亦可對可不對。然正格之外,又有變格。唐以來均盛行之。但初學(xué)作詩,總以正格為是,若不注重體格,謬托古人變格之說,好高務(wù)遠,隨意吟詠,勢必不能形似,而貽畫虎不成之誚。茲特將律詩中各種變格,分別言之于下,學(xué)者不可不細辨也。
拗體格:對偶與正格相同,但句中平仄,不似正格之穩(wěn)順,即所謂拗句是也。
偷春格:第一聯(lián)對,第二聯(lián)不對,是將第二聯(lián)換向第一聯(lián),猶之梅花在冬,偷春色而先開也,故云。
借對格:又謂之假對格,借同音之字作對,如"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借楊為羊)梅"之類。
交股對格:如"春深葉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盞疏"二句,"密"與"多"對,"少"與"疏"對,是上下交股對也。
隔句遙對格:又謂之隔扇對格。如鄭谷《吊僧詩》之前半首云:"幾思聞靜語,夜雨對禪床。未得重相見,秋燈照影堂。"第四句與第二句遙對也。
八句全對格:始于初唐,如李嶠《主家山第》詩之類。
八句全不對格:如孟浩然《掛席東南望》詩之類。
五、六句對余全不對格:如賈島《下第惟空囊》詩及李白"鸚鵡來過吳江水"之類 。
學(xué)詩百法之五十九 審葉音調(diào)法
作詩不論正格-變格,皆有天然音節(jié),所謂天籟也,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一倡,學(xué)者據(jù)此兩語而詩之音調(diào)遂由此而乖矣。不知當(dāng)時之為是言者,其注重全在下句。如云就使一三五不論,而二四六則定要分明也。試觀宋唐以來諸大家,往往有平仄互換之句,其不敢輕易忽者,正此一三五之單字。蓋調(diào)不葉而句不諧,句不諧則詩不佳。豈得謂詩之平仄,可以一字不論乎?
音律所始,本于人聲。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用之以作樂歌。樂八音皆詩,《詩三百》皆樂。詩既由樂而出,則詩中之平仄,自必審音而后葉。如桓伊吹笛,必經(jīng)三弄;伯牙鼓琴,必合七弦;音調(diào)熟則詩句工,而生澀佶屈之弊,必一掃而空矣。
學(xué)詩百法之六十 運用古事法
詩中運用古事,僻事須要實用,熟事須要虛用。王績詩云:"眼看人盡醉,不忍獨為醒。"此即實用古事;杜甫詩云:"羞將短發(fā)還吹帽",此即虛用古事。又有翻案用法,如李白詩云:"升沉應(yīng)已定,不必問君平"是也。此法運用之妙,全在有而若無,實而若虛,絕不見堆垛呆板之跡。昔王敬美言:善用古事者,勿為古事所使。亦此意也。
運用古事,最忌改竄失真。陸機《園蔬》詩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異端。"考葵能衛(wèi)足,事譏鮑莊;葛藟庇根,辭出樂豫。若譬葛為葵,則引事實為荒謬;若謂庇勝衛(wèi),則改事失其本真。劉彥和責(zé)其不精,洵是確論。后人才不如陸,輒欲改易古事,其不至貽人笑柄者,鮮矣。初學(xué)者宜慎之。
學(xué)詩百法之六十一 選定韻腳法
押韻之法可分二種:一為限韻,由命題者選定一韻中某某數(shù)字,而令作詩押之;一為選韻,由作詩者自擇與題意相近之?dāng)?shù)字,而分別押之。二法之中,前者比較稍難。初學(xué)作詩,自以后者為宜。讀者于練習(xí)造句之時,即可注意及此。而所選韻腳,貴響而且顯,最好莫若押一字之韻腳。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又"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又"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又"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又"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又"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所押之明字、流字、多字、深字、斜字、寒字等,皆以一字而能點醒全句者。學(xué)者宜摹仿之。
亦有押二字韻腳者,俗又稱"現(xiàn)成韻"。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又"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又"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又"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又"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又"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所押之舊年、萬金、死生、青松、驚心、秋山等韻,皆取極連貫之兩字,而可奉為楷模者也。
且有押三字韻腳者,亦取現(xiàn)成之字。如"地猶鄒氏邑,宅即魯王宮。"又"氣蒸云夢澤,渡撼岳陽城。"又"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又"勢分三足鼎,業(yè)復(fù)五銖錢。"所押之魯王宮、岳陽城,木蘭舟、五銖錢等三字韻腳,亦極連貫,而無可改易者。
此外,又有倒押韻之一法。如"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亦自成一格,且為押韻中之最上乘也。
學(xué)詩百法之六十二 講求誦讀法
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語雖淺顯,實有至理存焉。蓋學(xué)詩全在多讀,多讀則熟能生巧。但讀者于聲韻格調(diào)之間,茍不細細講求,或讀平為仄,或讀仄為平,則讀如未讀,終必不能作詩;即能作矣,顛倒錯亂,失粘出韻之弊,亦所難免,安得有工穩(wěn)之詩耶?是故講求之法,不在僅知詩之大義,尤宜于合讀、分讀、急讀、緩讀諸法,悉心體會。所謂合讀、急讀者,并非不分句讀,一氣讀完之謂。蓋當(dāng)誦讀之時,于詩之理解及意境,既已心領(lǐng)神會,則聲未至而神已往,自有欲罷不能之概;所謂分讀、緩讀者,并非隔絕上下,不顧全局之謂。不過于詩之凝煉處,略作停頓,曼聲以出之是也。至于讀詩之次序,亦有先后之分:一、五言古體詩;二、七言古體詩;三、五言律絕詩;四、七言律絕詩。茲擇唐詩中之合于正格,而為初學(xué)所不可不讀者,分列其目次于下:
五言古詩
春思李白 送別王維 游子吟孟郊 烈女操孟郊 子夜歌李白 溪居柳宗元 塞上曲王昌齡 塞下曲王昌齡 夕次盱眙縣韋應(yīng)物 長安遇馮著韋應(yīng)物 關(guān)山月李白 月下獨酌李白 夢李白二首杜甫 贈衛(wèi)八處士杜甫 長干行李白
七言古詩
金陵酒肆留別李白 漁翁柳宗元 長相思二首李白 古從軍行李頎 洛陽女兒行王維 將進酒李白
五言律詩
經(jīng)魯祭孔子李隆基 望月懷遠張九齡 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次北固山下王灣 酬張少府王維 山居秋暝王維 過香積寺王維 臨洞庭湖上張丞相孟浩然 早寒有懷孟浩然 過故人莊孟浩然 送友人李白 渡荊門送別李白 夜泊牛渚懷古李白 春宿左省杜甫 幸蜀西至劍閣玄宗 野望王績 夏日過鄭七山齋杜審言 陸渾水亭祖詠 觀獵王維 聞笛張巡 送裴侍御歸上都張謂 初至犍為作岑參 送友人入蜀李白 春日憶李白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旅夜書懷杜甫 春望杜甫 客夜杜甫 過橫山顧山人草堂劉長卿 詠史戎昱 宿洞庭李靖 送從弟戴元往蘇州張籍 夜泊旅望白居易 宴散白居易 梅雨柳宗元 題韋應(yīng)物西齋許渾 送李端盧綸 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益 春山月夜于良史 送孔徵士權(quán)德輿
五言絕詩
登鸛雀樓王之渙 渡漢江宋之問 江上梅王適 南望樓盧僎 鹿柴王維 宿建德江孟浩然 敬亭獨坐李白 歸雁杜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塞下曲盧綸 聽箏李端 送盧秦卿司空曙 春怨金昌緒 江雪柳宗元 行宮王建 閨人贈遠王涯 春閨思張仲素 宮詞張祜 江樓杜牧 登樂游原李商隱 斑婕妤崔道融 哥舒歌西鄙人
七言律詩
古意沈佺期 敕賜百官櫻桃王維 徑經(jīng)華陰顥 黃鶴樓崔顥 望薊門祖詠 送魏萬之京李頎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岑參 九日登望仙臺仍呈劉明府容崔曙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張謂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曲江對雨杜甫 蜀相杜甫 有客杜甫 野人送朱櫻杜甫 客至杜甫 秋興八首杜甫 過賈誼宅劉長卿 贈別嚴士元劉長卿 寄李儋元錫韋應(yīng)物 同溫丹徒登萬歲摟皇甫冉 晚次鄂州盧綸 別舍弟宗一柳親元 西塞山懷古劉禹錫 寄和州劉使君張籍 早秋寄題天竺靈隱寺賈島 寄樂天元稹 庾樓曉望白居易 舍杭形勝白居易 杭州春望白居易 九日齊安登高杜牧 早雁杜牧 安定城樓李商隱 馬嵬李商隱 蘇武廟溫庭筠 上裴晉公李郢 游東湖王處士園林劉威
七言絕詩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涼州詞王翰 殿前曲王昌齡 長信秋詞王昌齡 除夜高適 下江陵李白 舟下荊門李白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休日訪友人不遇韋應(yīng)物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次潼關(guān)先寄張十二閣老韓愈 石頭城劉禹錫 白云泉白居易 晚春元稹 雨霖鈴張祜 泊秦淮杜牧 賈生李商隱 瑤瑟怨溫庭筠 已涼韓偓 金陵園韋莊 隴西行陳陶
學(xué)詩百法之六十三 分析次序法
學(xué)詩宜循序漸進,不可躐等而求。今試分析言之。其說有三:一曰先學(xué)韻文而后學(xué)詩;二曰先學(xué)古體而后學(xué)今體;三曰先學(xué)五言而后學(xué)七言。蓋詩之與文,體雖異而理實相同。先為有韻之文,則于造句、煉字、修辭、綴韻諸事,既已習(xí)慣自然,由是進而為詩,自然不覺其難。所須注意者,只音律而已。且韻文之篇幅宜長,魄力宜厚,詩則長短可以隨意。故好學(xué)詩者,先學(xué)韻文而后學(xué)詩,尤有駕輕就熟之樂。若古體詩,不拘平仄,不講對偶,敷陳不嫌詳盡,筆力較易展舒,不似今體詩之處處束縛,既須斂意歸辭,又須熔字就律,稍有疏忽,便不工穩(wěn),故必先古而后今,俾得由淺而入深也。至于先學(xué)五言詩者,取其字數(shù)較少。蓋文之為句,不難于長而難于短;詩之為句,不難于短而難于長。七言雖只增二字,然在初學(xué)為之,不失之弱,既失之冗。故必先學(xué)五言,然后再學(xué)七言,庶足以勝任而愉快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