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種花家歷史上最霸氣的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絕對是其中之一。
其它諸如“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寇可往,吾亦可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等等,都能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那么“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究竟出自誰口呢?
是西漢著名將領陳湯。陳湯與匈奴對戰(zhàn),打了次大勝仗,豪情迸發(fā),將此句寫在了給漢元帝的奏章中,自此成為千古名言。
陳湯,山東兗州北人,《漢書》上記載他沉勇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是消滅了匈奴的郅(zhi)支單于,為漢王朝除去了心腹大患。
郅支單于,南北匈奴分裂后的北匈奴第一代單于,一個霸王級喜歡橫著走的人物,他的豐功偉績有:
1、曾把他的弟弟,南匈奴的首領,后來依附漢朝、娶了王昭君的呼韓邪單于,打得狼狽逃竄;
2、以武力兼并呼偈、堅昆、丁令三國;
3、擊敗了大宛、烏孫等國;
4、強迫四方各族進貢。
不可否認,郅支單于還是有幾把刷子的,他威震西域,一度領導了匈奴的短暫復興。對待西漢,他也極盡傲慢敵視之能事,不僅囚禁了漢朝使者江乃始,還殺死了漢朝使者谷吉。
漢王朝曾三次派出使者,索要谷吉等人的尸首,郅支單于非但不給,還假意道:“居困厄,愿歸計強漢,遣子入侍?!贝笠馐悄必毢闆r不好,愿意歸順強大的漢朝,派兒子去服侍(古時候一國歸順另一國,喜歡把王子送去當人質表達誠意)。
陳湯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于建昭三年(前36年),作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校尉甘延壽一起奉命出使西域。
注意,他們是出使,只帶了一支護衛(wèi)軍隊,不是征討大軍。
不過陳湯是個膽大心細又很有想法的人,他一路上仔細觀察,認為郅支單于剽悍殘暴,是個野心家,若再發(fā)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禍害,不如乘他現在居地遙遠,沒有堅固的城池和精良的將士,召集大漢屯田戍邊的兵卒,再調用烏孫等國的兵員,直接把他打掉。就是乘別人羽翼未豐,先下手為強的意思。
甘延壽深以為然,卻不敢拍板擔責,想按制度,奏請朝廷同意。
陳湯卻覺得甘延壽的想法沒戲,因為就朝廷那幫庸才,肯定不會同意這個大膽計劃,于是他乘甘延壽生病,假傳圣旨,調兵遣將,待木已成舟,甘延壽不同意也晚了。
好在這次冒險,漢軍大獲全勝,不僅從監(jiān)獄中救出了兩名被困的使者,還誅殺了郅支單于、妻妾、太子,以及被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
戰(zhàn)后,甘延壽和陳湯派人將上報朝廷的奏疏,連同郅支的首級等,送至長安。
搞笑的是,史書上有記載,漢軍兵臨城下時,郅支單于曾問漢軍為何而來?
陳湯回答,聽說漠北貧寒,情況不好,你又愿意歸順大漢,我們是想你所想,特地來送你去大漢的啊!
漢軍的這次勝利,意義十分巨大——既為遇難的漢使報仇雪恨,又提高了漢朝在西域各國的威信,同時還結束了西漢與匈奴之間的百年戰(zhàn)爭。
不過由于陳湯本人個性非常鮮明,一方面他嚴明法令,廣納賢言,頗有將帥之風,另一方面他也貪財,而且是巨貪。資料顯示他還是個官迷,年輕時就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官職分配,不奔父喪,被人揭發(fā)后拘捕下獄,連帶他的舉薦人都受到了減邑二百戶的處罰。
這就是所謂的人無完人吧。
最后感嘆一下,漢朝的使者,譬如蘇武、張騫、鄭眾等人,都是拿生命在燃燒,與現在的那些外交官,不是一個概念。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