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門閥在中華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商周時期開始,由于官員的世襲制度,最早的世家誕生。但世家的存在長期把持上升通道,底層民眾沒有改變人生的機會,上層社會又一潭死水,這導致社會腐朽。
門閥世家
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們,一方面倚助世家的人才來治理天下,一方面又想方設法地打壓世家。秦朝的軍功封爵,兩漢的舉孝廉,再到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都是為了選拔新的人才。但世上有千年的世家,卻無千年的王朝,尤其是南北朝設立九品中正制后,世家抓住機會將這選拔人才的通道掌握在自己手中,徹底壯大,甚至出現(xiàn)了門閥勢力超過皇權的情況。而到了隋唐時期,科舉制度正式出現(xiàn),取士不問家世,提倡平等競爭??婆e制度的誕生是中華文化和教育領域上的重大突破,在這樣巨大的變革下,對世家又造成了什么影響呢?
隋唐時期
1.隋唐初期的世家現(xiàn)狀
隋唐時期,雖然有一大批家族在朝代替代中消失,但門閥世家的力量依舊強勢,當時的關隴門閥集團在朝堂上的勢力非常龐大,以"五姓七望"為代表的豪門望族在民間也保持著極大的名望,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占據(jù)極大優(yōu)勢,即使是帝王不得不仰仗這些世家的力量,因此隋唐兩朝的君王一直致力于壓制世家。
隋煬帝畫像
唐初時期,李世民就任用了一大批早年追隨自己的秦王府臣子,這些人大多出身低微,身后沒有世家的力量,他們能夠身居高位,一方面是李世民顧念舊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削減世家的影響力。但僅憑這些人的力量,還不足以功搖世家的根基,于是科舉制度進入了統(tǒng)治者的眼中。
2.科舉制度對世家的影響
科舉取士
科舉制度講究唯才是舉,不問出身,給了大量普通人上升的臺階。從唐太宗大開科舉之門,到武則天設立殿試,這短短幾十年間,朝中庶族出身的官員大大增加,婁師德、狄仁杰、姚崇、宋璟等名臣都是庶族出身。庶民在朝堂占據(jù)高位,自然代表世家的失勢。長孫無忌一脈因政治斗爭失敗被誅殺,褚遂良被驅逐離開長安,都標志著關隴貴族集團的倒臺。庶族和中小士族在統(tǒng)治者的支持下,借助科舉制度步入朝堂,開始蠶食世家的勢力。
3.世家對科舉制度的應對
不過世家能夠在歷史的風雨中長存千年,自然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在科舉制度的打擊下,世家很快反應過來,科舉制度的推廣已經(jīng)成為天下大勢,不能阻擋,那就合理地利用它。科舉比試的是才能,是學識,而在古代,知識是真正的無價之寶,一般人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去學習知識,珍貴的書籍,優(yōu)秀的老師,還有足以養(yǎng)活自己安心讀書的錢財,都是貧民可望而不可及的。但世家不同,世家向來以經(jīng)學傳家著稱,千年的底蘊之下,很多家族藏書之豐富堪比國家,其中不乏珍本、孤本。世家子弟也不缺乏名師的教導,大多數(shù)世家都有自己的蒙學和私學,也有足夠的家產(chǎn)讓家族子弟安心學習,不必困頓于生活衣食。
隴西望郡
世家在文化教育上的資源有多大呢?盛唐時期的王維、王勃、王昌齡、王之渙等大批名垂千古的詩人都出自同一個王家,也就是"五姓七望"中的太原王家。在這樣全方位的資源優(yōu)勢下,即使有科舉制度存在,平民也很難與世家競爭。相反,世家反而借助科舉這個通道,光明正大地占據(jù)朝堂。在唐朝中后期,滎陽鄭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豪門望門都分自培養(yǎng)出過十多位宰相和重臣,可以說是與臣同衰。宋史對唐朝科舉的評價是"昔者,科名多為勢家所取",可見唐朝的功名依然被世家所把持。
兩宋時期
1.社會背景的變化
由于五代十國的戰(zhàn)亂,"白馬之禍"和"黃巢之禍"的發(fā)生,導致唐朝時期的老牌世家被清洗,新興的世家上位。而宋朝統(tǒng)治者也借此機會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度,大力提拔庶族。相比隋唐時期世家借助科舉制度的力量大舉占據(jù)朝堂高位,宋朝時期真正實現(xiàn)了寒門崛起,世家的力量開始衰退。
雕版印刷
這一方面是由于學習成本降低。宋朝時期,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誕生,從此以后,書籍刊印的成本大幅減少,原本千金難得的知識不再遙遠,變得觸手可得。另一方面是源于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宋朝時期經(jīng)濟的繁榮在歷朝之中也屬頂尖,商業(yè)的繁榮帶來的是民眾的富足。在家中有閑錢,而讀書的成本也相對不高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百姓選擇了讀書識字,選擇了科舉入仕。在龐大的平民學子的基礎下,科舉制度真正顯現(xiàn)了它的優(yōu)勢。
2.科舉制度的改革
宋朝時期,宋太宗為了避免唐朝時期功名被世家壟斷的局面,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改革。當時的科舉是由宋太祖親自主持的,如果其中有權貴子弟參加考試,那么這些權貴子弟還要加試一場復試,而復試往往異常嚴格,大量不夠優(yōu)秀的世家子弟被淘汰。
宋太宗畫像
而且宋朝科舉的選拔數(shù)量相對較寬,由于宋朝官制臃腫,需要大量官員填充到各個崗位上去,一次科舉會有很多人中舉成為官吏。唐朝時一次科舉十個人中往往只有最優(yōu)秀的一兩人能夠被錄取,而宋朝十名考生中要錄取五六名。世家深厚底蘊培養(yǎng)的子弟確實有更大的可能通過科舉,但他們的人數(shù)太少了,在這種情況下,擁有龐大基數(shù)的平民團體自然占據(jù)優(yōu)勢,庶族出身的官員迅速超過世家,在朝堂中占據(jù)優(yōu)勢。
3.寒門崛起與世家的競爭
不過這也造成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新興世家的誕生。當一個平民通過讀書和科舉成為官員后,那他就已經(jīng)脫離了平民的身份,獲得了資源的他會為下一代子嗣提供充足的學習條件,而他的子嗣在先天優(yōu)勢的情況,比平民有更大機會通過科舉成為官員,并且有父輩在朝堂上輔路,他們會走得更加順暢,而下下代的后人又會重復這個過程,在這樣滾雪球的情況下,新的家族誕生了。
狀元及第
事實上在宋朝,這樣的新興世家誕生非常常見。第一代家族通過科舉入仕積累下底蘊,培養(yǎng)更多的族人通過科舉,造成幾代族人同朝為官的景象,一躍從貧民變成權貴。不過和以往歷朝門閥勢大難制的情況不同,宋朝少有強盛不衰的世家,而這種變化來源于科舉帶來的競爭。
科舉帶來了一個相對公平的上升渠道,讓無數(shù)寒門有機會崛起,成為權貴,但新興的世家多了,自然會帶來競爭,畢竟資源有限。而相對于過去世家?guī)缀鯇⑽幕Y源完全把持的情況,宋朝的世家子弟對于平民雖然占有一定優(yōu)勢,卻沒有將差距拉大到近乎壟斷功名的地位,不斷有平民上位的情況下,很難有一個家族長盛不衰。若是一個家族長期在競爭中失利,不能在朝堂中取得話語權,那么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一個家族衰落,又會有另一個家族崛起。
孩童教學
事實上,宋朝的世家往往只能興盛幾代,百余年后就會消失在歷史上,不存在以前那樣與國同休的強大世家。一般來說,一個家族的崛起,首先依靠的是能夠有一個足夠優(yōu)秀的天才,通過科舉在朝堂站穩(wěn)腳跟,然后通過培養(yǎng)出源源不斷的人才來興盛家族。而問題就在于這些靠著一兩代人崛的家族沒有足夠的底蘊,沒有充足的人才儲備,最多只能保持幾代人的榮華,一旦后人無法在科舉上取得功名,就會迅速衰落。即使有家族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家族中長期有人考取功名,也只能保障家族不衰落,很難在激烈的朝堂中一家獨大,更別說像兩漢時期四世三公那樣的榮華。
科舉制度將過去千年世家的格局打破,為這一潭死水注入了活力,不停的競爭也避免了少數(shù)世家獨大。自宋朝以后,元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雖有所改革,但世家的格局卻一直維持著這樣的狀態(tài),底層平民借助科舉飛速崛起,經(jīng)歷幾代富貴之后就耗盡前人遺澤,迅速衰退,將位置留給新興崛起的平民。
結論
科舉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它的意義在于提供了一種相對公平的上升渠道,給了底層百姓改變人生的機會。而對于長期把持社會上層的世家來說,底層平民的上升就是對世家地位的動搖。雖然在科舉制度誕生的初期,世家憑借著自己的底蘊全面壓制了庶民,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科舉制度的完善,知識普及度的提高,在科舉這個相對公平的制度下,越來越多的寒門崛起,和老牌世家形成相互競爭的局面,杜絕了世家對社會資源的壟斷,世家的影響力大幅減弱,從此再無千年世家,也沒有了門閥壓制皇權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