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屯兵和州,意欲攻打南京。而此時廖永安、廖永忠兄弟二人率人前來投奔。自1351年始,兄弟二人便聚兵巢湖水寨,船只甚多,此舉這正解了朱元璋的燃煤之急。在兄弟二人嫻熟的水戰(zhàn)經(jīng)驗之下,朱元璋打敗元朝中丞,進(jìn)而揮師直指南京。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在廖氏兄弟輔助之下打敗蠻子海牙及陳兆先,攻破南京。廖永安也得任為統(tǒng)軍元帥,昭武大將軍。而后兄弟二人又接連攻克鎮(zhèn)江、池州等地。
但是在太湖之戰(zhàn)中,兄長廖永安因為船只擱淺,而被張士誠部下 俘獲, 張士誠憐其才不忍加害,但是廖永安卻誓死不降。張士誠便將他囚禁,八年之后在牢獄之中去世。也就在兄長被俘之后,廖永忠接替他的職務(wù)。隨后打敗趙普勝,大敗張德勝,收復(fù)太平府。連陳友諒重兵把守的安慶也被其攻破。
潘陽湖之戰(zhàn)中,陳友諒大將張定邊直取朱元璋,危急時刻常遇春搭箭射中張定邊,而廖永忠則率兵追擊,張定邊身中百箭而逃,次日廖永忠更是乘風(fēng)縱火大敗陳友諒軍。
征討武漢之時,又是廖永忠設(shè)立柵欄,迫使陳友諒之子陳理投降。而對與他所立的赫赫戰(zhàn)功,朱元璋更是手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個大字賜給他。
而后他又與湯和水路并進(jìn),降服方國珍,攻克福州。1368年,擊敗擒獲陳友定,與朱亮祖一道,進(jìn)取廣東,平定兩廣。
隨后又跟隨徐達(dá)北伐,西滅明夏。
諸班叛亂平定,此時的廖永忠可謂是功成名就,但廖永忠卻僅被敕封為德慶侯。
究其原因,乃是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時,廖永忠在接納小明王韓林兒之時,卻在瓜州翻船,由此小明王就死了。朱元璋深表悲痛,由是“帝以咎永忠”。因為此事,乃是他窺伺圣意,自主而為,所以封爵之時只被封侯。
但是若說此事導(dǎo)致朱元璋怪罪,反而與其相交的楊憲為丞相時被殺,他卻又能夠幸免于難,頗耐人尋味。
對于他的結(jié)局,《明史》上說他“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而被處決,也再無詳細(xì)描述。
但是在《記實錄》中卻有詳細(xì)的描述,也讓我們見識了帝王之心。其中二人頗有意味深長的對話, 更是讓有著赫赫戰(zhàn)功的德慶侯被活活折磨至死。
至于原因,兩書中都是一致,僭越規(guī)制。廖永忠因為使用的床具等都仿照皇帝,又用了皇家專屬的龍鳳圖案。而朱元璋叱責(zé)道,可曾之罪?廖永忠回答:知罪。何罪?“天下已定,臣豈無罪乎?”而也正是這簡單的一句話,9個字讓朱元璋勃然大怒。
歷史上從來如此,對于上位者而言,總要為自己的屠殺找尋一個莫須有的理由,劉邦誅殺韓信之時,冠以謀反之名;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時,都要來一個被迫的理由,而朱元璋大怒之下,自然要為廖永忠準(zhǔn)備好“必死之由”。
朱元璋下令刑部昭示罪狀,最為惡毒的是,在廖永忠被關(guān)押之時,下令極盡苛待,獄卒報到廖永忠感覺熱,朱元璋皇帝很貼心,便命人每天將冰冷的涼水全部倒在廖永忠身上,而后更是賞賜40御杖。
如此之下,本就是老邁不堪,又遭這諸班折磨,廖永忠被放出后,不幾日便一命嗚呼。朱元璋下旨厚葬。
參考資料:《明史》《紀(jì)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