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課改,敢問路在何方
——談教師自我反思的必要性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寫三年的教學反思能成為教育行家。
——葉瀾
筆者在從教之初,一直都很兢兢業(yè)業(yè)。每天總是精心研究教材,認真?zhèn)湔n上課、批改作業(yè)。當時心里顧及的全都是學生的分數(shù),一心只想如何提高學生成績,幾乎就沒有想過補充學習新的理論。當然,勤能補拙,一分耕耘一份收獲,筆者從教近十年來取得的成績也令人驚喜。但是,隨著一屆屆學生的更換,一輪輪教學的重復,筆者越來越覺得困惑,雖說積累了不少的教學經(jīng)驗,但上課卻總是找不到激情。特別是面對已教過多次的教材甚至出現(xiàn)一種茫然的感覺,筆者也漸漸出現(xiàn)了一種職業(yè)倦怠感,慢慢迷失了自我,茫然不知所措。這也許是葉老先生所說的死教書,教死書,教書死,為了擺脫這種困境,筆者多次去找專家請教,上網(wǎng)查閱資料。原來這種現(xiàn)象并非筆者一個所面臨的。眾多教師在從教幾年后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越教越不知該如何教,越教越覺得教書很無聊,每天只是機械性地重復同樣的內容,連生活節(jié)奏也是一成不變的。試想就是吃山珍海味吃的多了也會膩的。所以教師的這種倦怠的心理也是正常的,這在教育學的領域目前被稱為“教學高原期”。究其原因,關鍵是大多數(shù)教師的教育理念仍停留在以往的教育習慣和傳統(tǒng)的基礎上,而缺乏必要的批判意識和反思理念。許多所謂的有經(jīng)驗的教師卻也只是站在自己的功勞簿上吃老本,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面對新的課程改革,他們也會慢慢迷失自己的方向。敢問路在何方?反思是關鍵。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應該成為自覺的反思者,能對自己的教學持開放和批判態(tài)度,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進行反思,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取向。當代教育專業(yè)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所謂反思型教師,除了具備專業(y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能力等外,還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yǎng),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育研究能力。①
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活動總結積累出的經(jīng)驗固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并不能成為教師學習和培訓的資源。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的也說過,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義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才=經(jīng)驗+反思。盡管新課程改革也要求廣大的教師不只是完成教學專家或教育行政部門所交付任務的技術執(zhí)行者,而是應該成為自覺的反思者,對自己的教學抱著開放態(tài)度,在“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的不斷自我追問中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向。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教師天天備課上課,如同時鐘的鐘擺一樣準時僵硬,卻極少用心考慮教學內容的重新組建,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教學策略的更新,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很少用心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也很少寫教學札記,進行教案分析,對自己更沒有任何新的要求。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依然故我。時間一長,沒有初上講臺時的慌亂,平添了幾份自信和從容,不自覺中便形成一種職業(yè)慣性,一種安于現(xiàn)狀拒斥改變,反對變革的心理自然生成。可是我們教師面對的是永遠變化的環(huán)境、變化的個體,教師一成不變的教育教學手段是無法適應的。基于以上種種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把反思最為自身發(fā)展的動力,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育性頂和教學情境,以職業(yè)批判和反省為基礎來采取教育教學改革行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自我反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能讓教師自己主動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反思是緊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guī)的、經(jīng)常性的教育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成長。反思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起點。問題的求證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本質。具有反思意識的教師能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中的案例分析,從而產(chǎn)生主動的問題意識,有效地修正自己的教學工作。教師的教學反思還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沒有反思,教師就不會有警悟,也不會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突破自我的勇氣;沒有反思,教師就無法擺脫自身職業(yè)的惰性和局限;沒有反思,教師就無法尋找到自己行動的方向;沒有反思,教師也無法成為充滿自覺意識和創(chuàng)造活力的專業(yè)群體。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從認知心理學、教師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概念,強調教師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和監(jiān)控,就多一份提高,就與優(yōu)秀教師更接近了一程。②
反思不僅僅只適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借鑒別人的成果時也一樣重要。筆者對當前教育界的某種現(xiàn)象一直非常不解:常常有某某人、某某校因為教學成績突出被媒體報道,宣傳他們的特色教學或辦學方法 。這本來無可厚非??墒瞧渌耐幸坏┑弥獣Ю锾鎏霾晦o辛苦地從四面八方趕來“求取真經(jīng)”。初中學洋思,高中學坌茶,學的曾是一度的熱火朝天。結合自身的教學他們到底學到了什么呢,恐怕也只是黑燈瞎火什么也學不到。可現(xiàn)實中洋思還是洋思,坌茶還是坌茶。哪里也沒有出現(xiàn)第二個洋思,也沒有出現(xiàn)第二個坌茶。在此筆者并非是排斥學習,而且筆者也去名校去學習過。但是總覺得只知其表卻難以悟出其內在的精髓。最近在齊魯大地上又綻放出一朵奇葩,那就是杜郎口中學。該校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為特色,完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據(jù)說該校教室內外都是黑板,那么前赴學習的人是否回來后就首先在自己的教室里建黑板。如果真這樣做了,恐怕有“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之嫌吧。別人總結出的經(jīng)驗固然重要,但要結合地方特色、本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筆者以為“杜郎口現(xiàn)象”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那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幾乎那里的每一個教師都能公開批判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并允許其他同行批評指正。正鑒于此,那里的老師才得以成長,教學成績才得以提升。不管別人的經(jīng)驗多么可貴,我們均不能信手拈來,而應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辯證的借鑒吸收。這就需要教師要及時反思,取長補短。
教師自我反思的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自身素質,教學行為,教學計劃,教學評價,自身成長,學生發(fā)展等。目前,較常見的是教后反思,主要涉及課堂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環(huán)境是否和諧,學生積極性是否被調動,能否在教學中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學策略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良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還存在哪些問題?諸如此類。反思是一個過程,作為一個過程,應有相應的模式展現(xiàn),以作為反思者操作的憑借。據(jù)研究和實踐證明,自我反思的具體方式有以下幾種:教育敘事、反思日記、反思隨筆、理論學習、微型教學、相互觀摩、對話研討。在此筆者主要介紹教育敘事和反思日記的寫法。所謂教育敘事,就是反思者講述自己教學的故事,在講故事中暴露自己的問題,提出自己改進的想法。這樣教師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更能有效地提高自我意識。反思日記是教師將自己生活工作上的經(jīng)驗、教訓、困惑等反映在日記上,通過日記來激發(fā)自己進行批判的自我反思。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日日反思,日日出新,日日有一個新自我,日日就會有新收獲。只有反思,教師才能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才能成為有自己教學特色和體系的專業(yè)型教師。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應該成為自覺的反思者,能對自己的教學持開放和批判態(tài)度,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進行反思,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取向。當代教育專業(yè)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所謂反思型教師,除了具備專業(y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能力等外,還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yǎng),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育研究能力。①
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活動總結積累出的經(jīng)驗固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并不能成為教師學習和培訓的資源。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的也說過,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義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才=經(jīng)驗+反思。盡管新課程改革也要求廣大的教師不只是完成教學專家或教育行政部門所交付任務的技術執(zhí)行者,而是應該成為自覺的反思者,對自己的教學抱著開放態(tài)度,在“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的不斷自我追問中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向。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教師天天備課上課,如同時鐘的鐘擺一樣準時僵硬,卻極少用心考慮教學內容的重新組建,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教學策略的更新,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很少用心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也很少寫教學札記,進行教案分析,對自己更沒有任何新的要求。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依然故我。時間一長,沒有初上講臺時的慌亂,平添了幾份自信和從容,不自覺中便形成一種職業(yè)慣性,一種安于現(xiàn)狀拒斥改變,反對變革的心理自然生成。可是我們教師面對的是永遠變化的環(huán)境、變化的個體,教師一成不變的教育教學手段是無法適應的。基于以上種種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把反思最為自身發(fā)展的動力,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育性頂和教學情境,以職業(yè)批判和反省為基礎來采取教育教學改革行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自我反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能讓教師自己主動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反思是緊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guī)的、經(jīng)常性的教育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成長。反思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起點。問題的求證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本質。具有反思意識的教師能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中的案例分析,從而產(chǎn)生主動的問題意識,有效地修正自己的教學工作。教師的教學反思還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沒有反思,教師就不會有警悟,也不會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突破自我的勇氣;沒有反思,教師就無法擺脫自身職業(yè)的惰性和局限;沒有反思,教師就無法尋找到自己行動的方向;沒有反思,教師也無法成為充滿自覺意識和創(chuàng)造活力的專業(yè)群體。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從認知心理學、教師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概念,強調教師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和監(jiān)控,就多一份提高,就與優(yōu)秀教師更接近了一程。②
反思不僅僅只適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借鑒別人的成果時也一樣重要。筆者對當前教育界的某種現(xiàn)象一直非常不解:常常有某某人、某某校因為教學成績突出被媒體報道,宣傳他們的特色教學或辦學方法 。這本來無可厚非??墒瞧渌耐幸坏┑弥獣Ю锾鎏霾晦o辛苦地從四面八方趕來“求取真經(jīng)”。初中學洋思,高中學坌茶,學的曾是一度的熱火朝天。結合自身的教學他們到底學到了什么呢,恐怕也只是黑燈瞎火什么也學不到。可現(xiàn)實中洋思還是洋思,坌茶還是坌茶。哪里也沒有出現(xiàn)第二個洋思,也沒有出現(xiàn)第二個坌茶。在此筆者并非是排斥學習,而且筆者也去名校去學習過。但是總覺得只知其表卻難以悟出其內在的精髓。最近在齊魯大地上又綻放出一朵奇葩,那就是杜郎口中學。該校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為特色,完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據(jù)說該校教室內外都是黑板,那么前赴學習的人是否回來后就首先在自己的教室里建黑板。如果真這樣做了,恐怕有“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之嫌吧。別人總結出的經(jīng)驗固然重要,但要結合地方特色、本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筆者以為“杜郎口現(xiàn)象”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那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幾乎那里的每一個教師都能公開批判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并允許其他同行批評指正。正鑒于此,那里的老師才得以成長,教學成績才得以提升。不管別人的經(jīng)驗多么可貴,我們均不能信手拈來,而應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辯證的借鑒吸收。這就需要教師要及時反思,取長補短。
教師自我反思的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自身素質,教學行為,教學計劃,教學評價,自身成長,學生發(fā)展等。目前,較常見的是教后反思,主要涉及課堂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環(huán)境是否和諧,學生積極性是否被調動,能否在教學中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學策略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良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還存在哪些問題?諸如此類。反思是一個過程,作為一個過程,應有相應的模式展現(xiàn),以作為反思者操作的憑借。據(jù)研究和實踐證明,自我反思的具體方式有以下幾種:教育敘事、反思日記、反思隨筆、理論學習、微型教學、相互觀摩、對話研討。在此筆者主要介紹教育敘事和反思日記的寫法。所謂教育敘事,就是反思者講述自己教學的故事,在講故事中暴露自己的問題,提出自己改進的想法。這樣教師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更能有效地提高自我意識。反思日記是教師將自己生活工作上的經(jīng)驗、教訓、困惑等反映在日記上,通過日記來激發(fā)自己進行批判的自我反思。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日日反思,日日出新,日日有一個新自我,日日就會有新收獲。只有反思,教師才能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才能成為有自己教學特色和體系的專業(yè)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