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課題研究報告
桂林市大河初級中學課題組
一、問題的提出:
早在1933年,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就對“反思”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并強調反思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認為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反思型思維習慣,教師本身就必須具有反思能力。
20世紀80年代以來,強調培養(yǎng)教師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教師教育界興起,進而波及并很快影響到世界各國教育?,F在“反思型實踐”、“反思性教學”、“教師即研究者”等理念已被國際社會的教育工作者所廣泛接受,“反思型實踐”也已成為衡量當代優(yōu)秀教師的標準。近年來,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已日益受到我國教育界的關注。
反思能力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和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反思型的教師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具有反思能力的學生。我校位于桂林市市郊,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師多以中青年教師為主,他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都已十年以上,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但他們對經驗的依賴性較強,職業(yè)倦怠、消極狹隘思想嚴重。在以往的教學中不重視反思,自我反省意識十分淡薄,很少自主自覺反思,更重要的是缺乏反思的方法和策略,反思能力比較低。幫助他們轉變觀念,提高他們的教學反思能力,形成自覺反思的習慣,優(yōu)化課堂教學行為,促進他們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已成為他們參與思想品德新課程“同課異構”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更深入地開展對城郊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反思是人類特有的心理品質,而教師反思能力則是教師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教書育人是每一個教師的天職。綜觀國內外對教師反思能力含義的各種界定,我們認為:教師反思能力是指教師有意識地以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學生、家長、同事、專家以及理論文獻的方式對自我的教育教學理念、自身素質及教育教學實踐過程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審視、思辨、反饋、評價、調控的能力。它包括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即自我監(jiān)控能力)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能力(即教育教學監(jiān)控能力)兩部分。其中, 自我反思能力是以教師自身為指向, 是指教師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教育責任感、合作精神、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反思的能力。教育教學反思是以教師的教育教學為指向, 是指教師對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具體環(huán)節(jié)進行的反饋和調控, 包括對教育教學設計、教育教學方法策略、課堂教學過程、學生評價和反饋等方面進行調控的能力。
在教師反思能力結構中,自我反思能力與教育教學反思能力是相互影響、彼此促進的。自我反思能力是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基礎,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又促進自我反思能力。
本課題主要探討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反思能力是指教師以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行為作為意識對象,通過回顧、反饋、觀察、診斷、自我監(jiān)控、同伴評價等方式,對自己所做出的決策、行為、方法、策略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結合起來進行主動計劃、審視、思辨、評價、調整的能力。具體來說,教學反思能力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能促使教學實踐更合理、更科學。我們所說的教學反思能力并不是指教師一般性地回顧教學過程的能力,而是發(fā)現、深究處于教學的決策和技術以及倫理等層面的教師自身、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設計、調整教學方案和策略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能突破經驗的狹隘性和局限性,而且能使教學實踐更合理、更科學、更有效益。
第二,具有較強的實踐研究色彩。當然,這種研究與專家學者的研究不同,它主要是針對教師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情境,具體、個別的問題展開的研究;它著重于分析具體教學案例,講述每一個教師自己的教學故事,記錄自己的反思與經驗,描繪改進教學的心路歷程等。它的研究成果可以表現為研究過程的體驗,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個人實踐知識的增長等等。
第三,滲透在教學實踐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層面。在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反思能力無處不在,既包括對教學內容、目標、理念的反思能力,也包括教學方式、手段、策略的反思能力;既包括對常規(guī)課的反思能力,也包括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反思能力;既包括通過觀摩同行的教學而進行的反思能力,也包括就學生的質疑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能力;既包括直接指向教師本身的觀念、行為的反思能力,也包括對教學對象的活動效果、參與程度等的反思能力。
第四,教學反思能力培養(yǎng)提高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過程。隨著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在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必將提升行為,豐厚思想,享受專業(yè)成長。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1、有利于深化新課程改革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在教師。新課程賦予了我們每一個教師新的工作內涵和要求,要求我們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成為一名反思型的實踐者。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反思中再實踐,改變固有的觀念、工作方式,在新課程中不斷自我更新和自我發(fā)展。而觀念的更新、角色的重置以及工作方式的轉變與專業(yè)技能的促進,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實踐反思才能形成。毫無疑問,專家講座、大規(guī)模集訓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其受時間、經費、地域的限制太多,無法長期、多次進行。相比之下,“同課異構”中教師的自我跟進反思、同伴互助式反思、專家引領反思顯得尤為實際和有效。
2、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和自我發(fā)展的杠桿。“如果不進行反思,生活在當今,就是生活在過去的牢籠里?!背珜Ы處煂ψ约旱慕虒W思想和實踐進行有效的反思,對于教師形成正確、有效的教學策略,改進教學行為,促進專業(yè)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以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決策、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不僅要理解本學科的知識及其結構、掌握必要的教學技能等,還必須把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的質疑和探討作為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反思自己教學實踐的信念和技能、在實踐中對教學理論進行質疑和檢驗、接受其他教師或研究人員觀察他的教學實踐并進行坦率真誠的討論交流。總之,通過系統的反思,能有效地把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理論素養(yǎng),推進教師的教育科研和教學實踐,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3、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水平
教師的知識結構是非常復雜的。一般意義上說,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兩方面:一是理論知識,即教師應具有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二是實踐知識,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其相關的“行動中的知識”,這些實踐知識是應變能力、感受學生學習需求的能力基礎。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培養(yǎng)教師反思能力的最終目標就在于不斷拓展教師知識結構中的實踐性知識,豐富教師的實踐智慧。而我們城郊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水平相對低,數量少,處于經驗層次。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城郊很多教師沒有反思能力,甚至沒有反思的愿望和意識。因此培養(yǎng)城郊教師的反思能力是豐富和完善教師實踐性知識的主要途徑。
(二)現實意義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能夠凸顯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主體的反思意識,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促使教師養(yǎng)成積極反思的態(tài)度和反思習慣,洞悉反思的過程,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以及與同伴互助的技能,從而促進教師追求教育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增強教學實踐、學校教研的活力,使教師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中把自己培養(yǎng)成反思型教師,并改變憑經驗教學或簡單重復教學的現象,在反思提升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行走方式,達到優(yōu)質高效的教育教學??偠灾?,開展該項研究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教師本人和所在學校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經歷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由低到高發(fā)展的過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教師都有理論上的迷茫,實踐上的困惑,教師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同樣要經歷一個“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反思能力由低到高發(fā)展。
2、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具備多元智能的潛能,且每個人智能發(fā)展的程度各有不同。如果給予鼓勵、培養(yǎng)和指導支持,每一個人的智能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3、美國著名的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教師成長=教學過程+反思;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公式。一個有事業(yè)心和使命感的思想品德教師,理當作為教育教學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途徑就是開展反思,培養(yǎng)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
4、元認知理論:元認知的核心意義是對原有認知的再認知。即認知主體對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認識,同時又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活動的計劃、監(jiān)控和調節(jié)。它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體驗和調控,其中調控是核心。
5、布魯巴赫的“反思性教學理論”:他把反思型教學實踐分為三類:一是“對實踐的反思”;二是“實踐中反思”;三是“為實踐反思”?!皩嵺`的反思”是指反思發(fā)生在實踐之后,“實踐中反思”指的是反思發(fā)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而“為實踐反思”則是前兩種反思的預期結果,即“實踐后反思”與“實踐中反思”的目的最終形成超前的反思,從而形成在實踐之前的三思而行的良好習慣。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增進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開展教學反思的意識,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拓寬我校教學反思的內容范圍,提高教學反思水平,把我校目前僅憑個人經驗型的教學反思提升到規(guī)范的反思性教學,使教學反思成為我校思想品德教師的教學常態(tài),積極探索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和教研途徑。具體目標為:
1、教師隊伍目標:增強課題教師的反思意識,養(yǎng)成反思習慣,掌握進行教學反思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策略,提高他們的教育科研和反思能力,促進課題教師由“經驗性”向反思型、科研型教師角色的轉變。
2、理論研究目標:形成有效培養(yǎng)自身反思能力的基本途徑,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培養(yǎng)模式和教研途徑)。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本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通過調查和分析,了解城郊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在“同課異構”實驗研究中如何有針對性加強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在校本教研中如何建構培養(yǎng)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徑或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現狀及存在問題的調查與分析
2.增強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教學反思的意識,使教學反思成為教師日常教學生活常態(tài)
3.探討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和途徑(培養(yǎng)模式和教研途徑)
七、研究對象、步驟及方法
1、研究對象
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采用個體反思和群體反思相結合的研究方式。
2、研究步驟
(1)方案設計階段:2006年9月—2006年11月。確定課題及實驗人員;學習相關理論,并研究相關案例;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總體計劃。
(2)調查檢測摸索階段:2006年11月—2007年9月。學校實驗與分片集中研究相結合,廣泛觀摩市級“同課異構”,幫助城郊思想品德教師把握“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的基本程序,學會在實驗行動中反思,在比較反思中學習;調查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反思能力現狀以及存在的不足,收集、觀察、分析和整理研究數據和案例;探討、摸索適合自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和途徑;分析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第一階段行動做出評價,形成階段性成果。
(3)分析歸納提升階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繼續(xù)探索,積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數據、案例;積極參加 “片區(qū)聯動,同課異構”教學研討、觀摩、評議活動;檢視探討培養(yǎng)我校思想品德教師自身教學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徑,進行前后對比分析,提出相應要求、步驟,開始第二層面的培養(yǎng)研究活動;探討培養(yǎng)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群體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和教研途徑;階段小結整理,對參加課題研究教師的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評價和表彰。
(4)總結階段:2007年12月—2008年6月。課題總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按總課題組的要求上交成果和資料;實驗成果物化,出版論文和反思案例集。
3、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本課題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習、研究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改經驗,以提高思想認識,借鑒他人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出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與途徑。
(2)行動研究法:運用行動研究法來研究教師參與“同課異構”實驗活動對個人的促進作用,通過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尋找典型課例,進行理論分析與反思,概括出有特色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與模式。
(3)調查方法:使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對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后,根據教師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4)經驗總結法:對已有的和實施中的經驗進行總結。
八、研究過程
本課題在2006年10月組內討論確定后,我們組就正式全面進入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一)教師反思能力培養(yǎng)的組織策略和個人策略
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通過調查、觀察、訪談、分析,我們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影響城郊教師反思能力的因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本人是否有反思意識和進取精神,二是學校是否有科學有效的促進教師反思的管理制度和評價機制,是否有進取、開放、互助的校園文化。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兩個基本要素:一是個體內在的需求;二是外部因素的促進作用。雙管齊下,相得益彰,方能有效推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yǎng)過程。為此,我們制定了城郊教師反思能力培養(yǎng)的組織策略和個人策略。
1、組織策略:(1)學校內部的制度建設。只有創(chuàng)設有利教師反思能力成長的環(huán)境,有計劃、有策略、有途徑地進行培養(yǎng),才能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的全面提高。首先,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課題組長、以主管副校長、教科室負責人為副組長,學??蒲袡C構具體指導管理的組織領導體系,保障課題經費的落實,保證課題研究的正常有序進行。其次,學校制定了促進教師反思的管理制度和評價機制,如要求每個教師每個學期至少寫5000字以上的讀書筆記,每節(jié)課上完后要求寫80個字以上的教學后記,每一天寫一篇教學日記反思教學,并不定期全面檢查;要求教師每學期上一節(jié)公開課等。學校還制定了教師素質綜合考評制度。
(2)課題組的行為跟進。加大教研的力度,定期組織我校初中思想品德課題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反思經驗交流、理論研討、實踐課、案例分析的研討活動,認真組織組內聽課、反思、評課、教學再次設計活動,積極參與片區(qū)、市區(qū)“同課異構”研討、觀摩、評課、對比反思活動。
2、個人策略:發(fā)展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需要以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專業(yè)學識為基礎,其基本策略包括:理論學習、案例研究、課堂觀察、課后反思(課后記和反思日記)等。鼓勵教師自主開展與理論文本、與課堂、與自我、與學生、與同伴、與專家、與網絡對話,通過寫讀書筆記、寫課后記、寫教學日記來積累教育教學反思智慧,從而提高反思能力。
(二)培養(yǎng)教師反思能力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在日常教學中,每一個教師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回顧、反思,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師都能達到一定的反思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反思能力。無論是自我提高,還是專門培養(yǎng)研究,都應遵循反思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的基本原則。
1、開放性原則。教師反思在內容上和方式上是開放的,我們不應把教師反思的內容和方式局限在某些方面,只要有利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都是應該提倡的。
2、自主性原則。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據,外因是條件。因此,我們強調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靠教師自身的主觀努力,發(fā)揮主動性思維。
3、實踐性原則。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都根植在每一個教師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貫徹這一原則要求對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是在自己親歷的教育教學實踐基礎上進行才有意義。通過每個教師對專業(yè)自我、教學過程及結果的反思,積累好的經驗教訓,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發(fā)展,而不能機械套用、照搬他人的理論和方法。
4、過程性原則。我們認為: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一個長期、漸進性的新舊思想認識轉換的過程。這一原則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要修煉耐心、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地致力于反思能力的不斷提高,切忌急躁和懈怠。
5、個體反思與集體反思相結合的原則。個體反思可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教學,更新其固有的經驗和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集體反思是指與同事、同行一起觀察教育實踐(自己的或同事的),或與他們就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合作——互動式的研究,即使出現認識上的沖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三)基本做法
1、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培訓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成員是否有正確的課題觀點,是否有強烈的反思意識,是本課題能否得以順利實施的保證。城郊學校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教師理論學習和培訓提高的機會很少,因此對課題教師加強課題理論學習和培訓尤為必要。我們主要通過集中培訓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課題學習“反思性教學相關”理論。首先,我們?yōu)檎n題組成員下達兩方面的學習菜單。一類是與反思有關的理論文獻,如:《反思性教學》、《成為反思型教師》、《批判反思型教師ABC》、《反思型教師與行動研究》、《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名師成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多維解讀》等理論專著,一類是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文獻。如:徐智的《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研究》、李玲的反《思性教學與教師的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芻議》等等。其次,課題組為每個課題教師設置了一本理論學習摘抄本,從摘抄本中定期了解教師自學課題有關理論的情況,促進了課題組成員自我管理的常規(guī)性。再次,我們緊緊依托桂林市教科所總課題“片區(qū)聯動、同課異構”共同研究體,積極參加市教科所總課題組、北片課題組組織的各種集中培訓活動,積極組織承辦、參與相關研究活動,通過研討、觀課、評課、解讀升華反思思想,形成強烈的反思意識,使理論學習實踐化,課堂實踐理性化,這種理論+實踐的反思研討,逐步提升了課題教師的反思研究意識,明確了反思研究方向。
2、開展“三課二寫(反思+改進)” 自我跟進反思模式
課題組的每位成員都是研究的主體,我們把課題研究與平時的教學融為一體,做到在教學中研究反思,在反思研究中再實踐。要求每一個課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遵循“課前研課(研課標、教材)→課中自我觀察→課后及時反思→寫課后記→改進后再次教學→寫反思日記……”途徑,培養(yǎng)自身反思能力。簡稱為“三課二寫(反思+改進)” 自我跟進反思模式。同時對撰寫反思提出了如下要求:
寫教學的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教學設計。
另外,教師在撰寫反思時,還可以客觀評價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困惑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等。
3、開展“同課異構”研討活動
聽課學習是培養(yǎng)教師反思能力的方法之一。我們依托市教科所“同課異構”課題研究共同體,積極開展三級聯動或校內“同課異構”教研課活動,即開展同一堂課內容由不同教師來上,經過相互借鑒,不斷反思他人和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及特殊就問題的處理方法與技巧。并在聽課之后,教研組或教師群體進行全面的反思與研討活動,以增強教師的反思意識與反思能力。其基本活動模式有兩種:一是組內“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展示→教研組集體學習觀摩→上課教師反思→同伴評課、開展同伴式反思→撰寫反思日記或反思案例。二是三級聯動“同課異構”:組內集體備課→校內課堂教學展示→同伴合作反思→形成與片區(qū)或市區(qū)同行“同課異構” 課堂案例 →同行觀摩學習→同行評議→專家點評,開展引領反思→撰寫反思日記或反思案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同樣提出了具體的反思要求,如: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反思教學活動是否形成互動;反思是否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反思教學方法、策略是否合理;反思是否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的變化,是否關注弱勢群體;反思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發(fā)揮;反思是否有效利用生成資源,是否及時有效調整教學策略;反思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是否得當。最后,根據自我反思與他人的反饋意見形成“再度”教學設計,以求獲得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4、探索總結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途徑和培養(yǎng)模式
通過前后對比分析,提出相應要求、步驟的方式,反復嘗試探討培養(yǎng)自身教學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初步總結出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途徑:提高教師的反思意識→增強教師反思的理論知識→創(chuàng)設教學反思的環(huán)境→積極探索反思的新方法→開展教學反思行動研究。在此基礎上,我們總結出了反思教學的一般思路:
教學前的反思
教學預案
怎么教
我們還反復摸索歸納出了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反思的主要內容,它們分別是:
1、教學前主要反思:是否有效地研讀了教材和課程標準、是否有效地研究了學生的情況,是否有效地制定了教學目標,是否有效地設計了學習活動四個方面。
2、教學中的反思。主要反思是否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需求和真實感受,教學過程中生成的有效資源及時調整策略。
3、教學后的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是否有效溝通和合作、是否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是否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等。
九、研究成效
《城郊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在我校實施一年多來,受到了我校師生的普遍歡迎。一年多來,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教育界曾有這樣一個定論,教師以兩種方式展開自己的生活,要么生活在蘇格拉底曾經嘲笑過的“無檢驗的”習慣性思維中,要么生活在“假設-檢驗”的反思性思維中。一年多來,我校的思想品德教師經歷了一次從經驗主義到反思型教學的學習革命。通過自主、培訓式理論學習,全體課題教師對教學反思的理解明顯深入,深刻地認識到了教學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專業(yè)成長的重要作用,真正地體會到了反思意識的重要價值,形成反思習慣,并逐步實現由反思意識到反思行為的轉變。
在最近兩年的教學過程中,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觀摩研討、每一個專題報告、每一天工作之后,我們課題組的每一個教師都能自覺地進行反思。從最開始的一兩句,到后來很自然的一段一篇、幾段一篇,我們驚喜地發(fā)現:他們不再把反思當成一種任務,而變成了一種習慣行為,甚至是教學行為中的一種動力。羅紅英在完成校內研究課的教后記中寫道:“本節(jié)課,我抓住重點、難點問題來講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較多,學生的參與面較廣,積極性較高。課堂內容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在拓展知識方面,選材密切聯系當前義務教育迎“國檢”的大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相信絕大多數學生會努力去完成這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當然,教學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學方法、手段不新穎,如能摘起焦點訪談、新聞報道等電視節(jié)目中的相關內容充實課堂,將更能吸引學生,教學效果將會更好?!崩铥惾A在一次學科年會報告后寫道:“聽了特級教師李紅勤老師的報告,我深有感觸。李老師的侃侃而談,思路的條理性,思維的獨到性,和教學工作中的藝術性,特別是她每天能及時記錄教學中的每一次互動、每一次感動、每一次成功和不足的意志力,都在昭示著如何做一名新時期的好教師。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與李老師的差距所在,找到了走出“教學瓶頸”的方法:那就是學習、思考,勤反思、勤記錄,堅持不懈!”在這里我們能欣慰的看到,反思不僅僅是一種督促教師及時整理思維軌跡的方式,而且也是觸動心靈的琴弦,更是教師見賢思齊的動力。
(二)積累了一些培養(yǎng)教師反思能力的基本經驗,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形成了有效的“三課二寫(反思+優(yōu)化)自我跟進反思模式,總結出了反思教學的一般思路,初步形成了教師集體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和教研途徑,提升了課題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我們的課題研究以培養(yǎng)教師反思能力為切入點,而落腳點在于提升教學實踐。通過調查研究,課題教師對自己的日常教學有了比較客觀、清醒的認識,通過實踐研討、個體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有效的更新了教師的教學思想,充實了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還促進了我們政治教研組整體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更帶來了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教科研一體化的科研氛圍,形成了 “三課二寫(反思+優(yōu)化)”的自我跟進反思模式,促進了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許多教師獲得了專業(yè)成長的快樂和幸福。
通過課題研究,我們不僅積累一些提高自身教學反思能力的經驗教訓,而且總結出反思教學的一般思路,初步形成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和教研途徑。這不僅克服了我校教師各自為戰(zhàn)和孤立無助的現狀,而且使我們城郊教師有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審視自己的機會,迸發(fā)了前進的動力,克服了思想上的惰性,有效地促進我校城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一年多來,課題組教師不僅在各級公開教學活動中推出示范課、研討課(市級4節(jié),校級12節(jié)),而且在各種教學競賽中多次獲獎。李麗華的《學會調控情緒》獲廣西信息技術操作比賽學科組二等獎,她指導的《美國南北戰(zhàn)爭》參加市優(yōu)質課競賽獲一等獎;課題研究使她成長很快,2007年,她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和全國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和廣西優(yōu)秀科技輔導員,2008年被評為廣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優(yōu)秀教師。陳林多次承擔市級公開研討課活動。一年多的鍛煉,使他從一個普通的農村教師成長為市北片“副片長”。
在2006—2008年度各類論文評選中,課題組成員共有16論文案例獲獎,其中與反思課題密切相關的論文案例9篇:4篇市一等獎、3篇二等獎、1篇三等獎,1篇疊彩區(qū)一等獎。
(三)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學生的實踐、反思、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升。
只有反思型的教師才可能培養(yǎng)出具有反思能力的學生。我校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參與了課題研究后,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問題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在教學中不僅注重自己怎樣教,更注重學生怎樣學,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養(yǎng)成反思習慣,敢于質疑,善于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帶領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指導學生進行各種設計等,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學生各方面素質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一年多來,在課題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各級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而且一年比一年好。2006年獲得1個桂林市一等獎,1個廣西二等獎;2007年獲得5個桂林市一等獎,1個廣西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等獎;2008年6個桂林市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廣西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
附:具體的研究成果清單(略)
十、問題討論與建議
1、健康持續(xù)的教師反思活動需要有支持性的組織氛圍和行政保障。目前城郊教師的等靠要、心里不平衡、畏難情緒、觀望、混的心理嚴重,為促進每一個教師進行反思研究,切實提高他們的反思能力,課題組或學校應該如何進一步改善環(huán)境、營造互助合作的校園教研文化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內驅力,增強責任感、危機感?
2、如何對照、比較、檢測、評估教師的反思能力?如何定量定性細化教師反思能力的具體指標?制定一個評價教師反思能力水平的量化標準提上了日程。
3、探討城郊思想品德教師反思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方法或模式有待進一步研究完善。
十一、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成長:陽樹柱
課題負責人:李麗華
課題組成員:羅紅英、陳軍秀、唐海燕、陳林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