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時發(fā)現的“新面孔” |
張小魚 |
|
|
近年來,觀鳥活動在國內愈發(fā)普遍,幾乎各地都有觀鳥協會,觀鳥的人互稱“鳥友”。每逢節(jié)假日,鳥友們就會早早來到公園綠地,手握雙筒望遠鏡,循著鳥鳴在叢林樹梢之間尋覓鳥兒芳蹤。更有覺得這樣不過癮的鳥友,會自駕到人煙罕至而又風景優(yōu)美的野外觀鳥,感受鳥兒翱翔于天地間的怡然自在。許多鳥友都有一個小本子,記錄自己看過的鳥類。在本子上每增加一個以往沒見過的鳥類物種名稱,都是對觀鳥者莫大的鼓舞。做這個記錄可馬虎不得,需要仔細觀察鳥類特征,再對照《鳥類圖鑒》、結合地理環(huán)境反復查證之后,才能將鳥類的種名確定下來。
鳥兒一般在春夏繁殖,嗷嗷待哺的雛鳥經過幾個月的成長,入秋后體形已無異于成鳥,可以離巢活動了。這個時期的鳥兒叫做亞成鳥,“亞”表示“僅次于”,亞成鳥也就是鳥兒出生后尚未達到性成熟的一個發(fā)育階段。由于很多鳥類的亞成鳥和成鳥羽色差異較大,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鳥類甚至“新種”(前人從未在當地看到過的鳥類)。其實,辨識亞成鳥還是有一些技巧的:
首先,亞成鳥體羽的“成色”相比成鳥要新得多,幾乎沒有磨損,畢竟未經歷練,還稍顯稚嫩。
其次,成鳥身上各種顏色的羽毛界限分明,對比清晰,但亞成鳥的體羽色澤暗淡,多數亞成鳥腹部還具有棕色的斑點或橫紋。用鳥友的行話來說,就是“沒長醒”,意思是整體感覺不像成鳥那么“英姿颯爽”。亞成鳥的羽色實際上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近乎迷彩服的體羽提供了最佳的保護色,使亞成鳥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降低了被天敵捕食的風險。
再次,亞成鳥與成鳥羽色差異明顯的鳥類一般為雌雄異型(雌鳥與雄鳥的羽色不同),亞成鳥的外觀類似雌鳥,對應這樣的鳥類,圖鑒會有雌鳥、雄鳥與亞成鳥的繪圖,便于觀鳥時比照。
另外,多數圖鑒都會標明每一種鳥的分布區(qū)域以及在這些區(qū)域的遇見率,如“常見”“數量稀少”“罕見”等。毫無疑問,在野外看到“常見”鳥類的可能性肯定要比看到“罕見”鳥類的可能性大得多。
秋季亞成鳥的數量偏多,觀鳥時若是發(fā)現了“新面孔”,先不要急著認定為“新種”,因為它很可能只是常見鳥類的家族新成員而已。
?。ū緳陂L期征集“日知錄”三字篆刻,投稿郵箱:rizhilu999@163.com)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