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1965年間,我軍首次實施軍銜制,獲得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元帥等將軍軍銜的將領(lǐng)被稱為開國將帥,開國將帥中最著名的又是十大開國元帥與十大開國大將。因為他們軍銜最高,名額也有限,更顯彌足珍貴。
不過,原先你定得開國元帥和開國大將不止都是10名的。隨著一些文史資料的解密,我們對1955年首次授銜的史實有了新的參考。
1955年原定開國大將15-22名,最終定選粟裕陳賡等10名,落選的5-12名都有誰?最終授什么軍銜?
根據(jù)1955年1月16日,彭德懷、羅榮桓給毛主席的《關(guān)于元帥、大將、上將問題的報告》顯示,擬授15-22名開國大將。
名單中除了后來獲得大將軍銜的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dá)10位將軍之外,還有張宗遜、宋任窮、蕭克、王震、周純?nèi)?人,這是15人名單的方案。
在擬授開國大將22人方案中,在15人名單中遞補(bǔ)了:許世友、劉亞樓、鄧華、陳再道、楊得志、彭紹輝、王宏坤7名將軍。
通過上面的圈點,我們可以看到,張宗遜和蕭克是在考慮之中的。
最終,十大開國大將名單定型,張宗遜、宋任窮、蕭克、王震、周純?nèi)⒃S世友、劉亞樓、鄧華、陳再道、楊得志、彭紹輝、王宏坤,12人落選,他們1955年授的是開國上將軍銜。
12位開國上將最終未能評為開國大將雖然遺憾,但是能進(jìn)入選定名單,也足以證明他們的功勛地位比起大將也不遜色。每一位都是我軍的將領(lǐng),棟梁之材,他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為新中國的成立與發(fā)展立下赫赫戰(zhàn)功,推翻壓迫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民族復(fù)興與現(xiàn)在幸福生活奠定基礎(chǔ),值得后人緬懷與尊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