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
清初著名詞人
滿洲正黃旗人
父親為康熙朝
武英殿大學士
權臣納蘭明珠
納蘭容若,這個在世間只停留了三十一載的男子,卻因他的詞將生命綿延至300多年后的今天,連同他的愛情一起,被今人解說。納蘭善小令,頗得南唐后主遺風,為清詞平添了一股清麗,哀婉卻又真切。初讀納蘭詞,應該是七年前,在一個微雨黃昏的時節(jié)讀他的“點滴芭蕉心欲碎”、讀他的“一生一代一雙人”,也讀他的“當時只道是尋?!?。提及納蘭詞,愛情是繞不過的一道坎。這還要從一首如夢令說起。
如夢令 正是轆轤金井, 滿砌落花紅冷。 驀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有人說這首如夢令是容若寫給入宮表妹的,一睹宮墻隔開了一對有情人,據(jù)清《賃廡筆記》載:“旋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結,誓比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哪嘛每日應入宮唪經(jīng),容若賄通哪嘛,披袈裟,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深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span>
容若的這段感情是否果真如此已無從考證,但卻是有那么一個女子曾存在過,仿若曇花一現(xiàn),在滿是落花的水井旁,眼波相遇的一瞬,內心已是千回百轉,相逢是一剎那的驚訝,唐突得雙方都沒有想到,如《西廂記》中的崔鶯鶯和張生,《牡丹亭》里的柳夢梅和杜麗娘。這是一段浪漫的邂逅,無需求一個圓滿的結果,恰到好處的戛然而止,也就沒有失去后的錐心痛苦。
自古都說癡男怨女,然而詞人中最癡者有三:南唐李后主、北宋晏幾道、清初納蘭容若。容若這一生離不開一個“情”字,康熙十三年,此時的容若二十歲,卻遇到了此生摯愛也影響他一生的女子——盧氏,盧氏為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出身名門大家,從骨子里透出一股嫻雅的氣韻,史書上記載盧氏“生而婉孌,性本端莊”,這樣的女子于容若來說自然是愛到了心尖上,婚后二人琴瑟相和,納蘭有詞云:“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欄曲處,同倚斜陽”,雖是悼亡詞,但回想起當時有愛人在側,隔簾聽雨也成了一件幸福的事兒。然而幸福卻是極短暫的,三年的相伴最終也沒能逃得過命運的安排,康熙十六年,盧氏因難產(chǎn)而死,致使納蘭詞詞風一大變,悼亡之音破空而出,正所謂“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然而我最愛的卻是這首臨江仙 臨江仙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每每讀到“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時,都被這細微的美好所感動,沒有悼亡詞的哀婉凄絕,我仿若能觸碰到他們生活的溫度,這一句詞容若是化用明王次回《湘靈》中:“沉吟欲作鴛鴦字,羞被郎窺不肯書”一句,一個女子的嬌憨狀態(tài)躍然紙上,一如當年容若教盧氏臨帖的閨房雅趣。而這也像極了他的另一句詞“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虞美人·秋夕信步》),想起當年和她一起在燈前寫字的場景,往事歷歷在目,淡淡的一句清言,卻因“呵手”一詞而意蘊全出。 又像是“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币痪洌ā朵较场罚?。賭書、潑茶,典出李清照《〈金石錄〉后序》。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婦倆都喜好讀書藏書,李清照的記憶力又強,所以每次飯后一起烹茶的時候,就用比賽的方式?jīng)Q定飲茶先后,一人問某典故是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的第幾頁第幾行,對方答中先喝,可是贏者往往因為太過開心,反而將茶水灑了一身。而容若和盧氏想必也玩過這樣的游戲,曾經(jīng),這是很尋常的日子,如今因為盧氏的離開一切都變成了回憶,往昔的美好也都成為回憶中的刺,每多想一分,這刺便深入骨髓一分,疼痛卻不忍拔出,我想這才是容若,一個對感情近乎癡迷的男子,寧可自己疼痛,也不愿走出那段記憶。
容若是個情種,這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沒有刻意的矯揉造作,他的詞婉約凄涼,卻處處流露著真情,仿佛每寫一句詞,都要經(jīng)歷一次斷腸之痛,據(jù)說當年和珅把《紅樓夢》拿給乾隆皇帝看時,乾隆帝看后笑說:“此乃明珠家事也”,所以從寶玉的身上我們似乎也能看到容若的影子,無論他后來續(xù)娶了官氏,還是遇到了江南的沈宛,我都覺得他對她們多了一分敬意,而少了一份癡情。盧氏大抵就是容若的那個林妹妹,任誰也取代不了。
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情無關風與月,納蘭一生只為一“情”字,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他雖身處富貴之家,但其結交的好友多是困頓守志、不肯媚俗、坎坷失意的漢族文士。容若在二十二歲的那一年,結識了四十歲的顧貞觀,兩人即生出相見恨晚之感,成為忘年之交。而容若和顧貞觀營救吳江文士吳兆騫(字漢槎)的事跡,更是中國政治史、文化史上膾炙人口的篇章。 吳兆騫與顧貞觀是摯友,順治十四年罹科場獄,后被判刑,流放至寧古塔,生活處境可想而知,顧貞觀得知好友遭此磨難,內心十分煎熬,于是為好友寫下兩首金縷曲。 金縷曲 · 季子平安否? 顧貞觀 【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云手!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數(shù)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金縷曲 · 我亦飄零久 顧貞觀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僽。薄命長辭知己別,問人生,到此凄涼否?千萬恨,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后。言不盡,觀頓首。
正是這兩首千古絕唱,深深感動了容若,于是容若借用父親納蘭明珠的關系花費五年時間,歷經(jīng)無數(shù)坎坷與顧貞觀一起救出了吳兆騫,期間花費的銀子更是不計其數(shù),友情對納蘭來說,絲毫不遜于愛情。 因為在納蘭詞中,與友情相關的有三十多首。而那一句驚艷了世人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在汪刻本副題有“柬友”二字。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是納蘭寫于康熙二十四年春,而容若在這一年的五月去世??此剖且耘拥目谖菍戦|閣之怨,實則由“柬友”可知,此詩應是對顧貞觀等好友的“訣別”,他仿佛像是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一樣,字字句句中無不透露著聚散離合的感慨和對朋友的不舍。
一個沒有真情的人,無論如何都寫不出這樣的詞句,王國維老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曾這樣評價過他:“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容若的“真”,打動了無數(shù)人,感染了無數(shù)人,也讓無數(shù)人牽念著他,在容若死后的十年,曹雪芹祖父曹寅在江寧織造任上時,廬江郡守張純修來訪,曹寅又邀請當時的江寧知府施世綸(即《施公案》中的“施不全”),三人秉燭夜話于楝亭,一起緬懷容若,不禁發(fā)出“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感嘆。 這也就像容若的《飲水詞》詞集注釋一般,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又或許容若的一生正像是他《浣溪沙》一詞中所寫的“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民國才子徐志摩也曾感嘆“成容若君度過了一季比詩歌更詩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櫓聲的后面,以標準的凡夫俗子的姿態(tài)張望并艷羨著他。但誰知道,天才的悲情卻反而羨慕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幸福,盡管他信手的一闕詞就波瀾過你我的一個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開,可以催滿山的荼蘼謝盡”。盡管徐志摩的這段話寫的略是矯情,但著實在理,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喜歡納蘭容若,喜歡納蘭詞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很喜歡蘇櫻在《納蘭詞典評》中所寫的一段話“我們喜歡一個人,一本書,一幅畫,一首詩,往往喜歡的不是那人,那書,那畫,那詩,而是從中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人是一種自戀的動物,總喜歡在別人身上找到與自己相似的地方?!倍{蘭就是這樣一面鏡子,一面適合許多人的鏡子。 圖/華三川
歌曲《清明雨上》中“年年倚井盼歸堂”直接引自納蘭詞《采桑子》“年年倚井盼歸堂”一句。 歌曲《廬州月》中“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币约{蘭詞《浣溪沙》“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币痪洹?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ADDING-TOP: 0px"> 歌曲《半城煙沙》中“窗間月夕夕成玦”引自納蘭詞《蝶戀花》中“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huán),夕夕都成玦”一句。 歌曲《如果當時》中“與你若只如初見”引自納蘭容若《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中“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