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這么一個'90'后,
他在“冷板凳”上畫了70多年的“熱血圖”,
伴青燈黃卷,
默默攻克了一個個“不可能”,
他性格低調(diào)如深水,
走在路上,幾乎無人注意。
而就在剛剛,低調(diào)一生的他,
卻大大“高調(diào)”了一回,
在清華園,
他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而他僅這一件事,
就足以驚掉全中國人民的下巴!
大家紛紛表示“這事不可能”。
這個他,我們?nèi)袊耍?/p>
都應該知道,更應該記住,
他就是,關肇鄴,
(Guan Zhao Ye)。
1929年10月,
他出生在北京一個官宦之家,
父親是清末進士,
年輕時曾參加過考察各國政治的工作,
收集了許多外國建筑的圖片,
小時候的他,很調(diào)皮,
常偷偷打開父親帶回來的圖本,
里面各種各樣的建筑,讓他驚嘆不已,
那時還沒上學的他,
就知道外國很多著名建筑長啥樣了。
上學后,父親工作關系,
他們舉家搬遷到了南京,
當時的南京到處都是中國復古建筑,
那些中式建筑也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
小小年紀的他,
就這樣對中國和外國的建筑,
都有了高于常人的認知,
這也是他后來對城市、建筑的看法,
總能高人一籌的原因之一。
關肇鄴(后排左四)
1947年,
他從美國教會辦的北京育英中學畢業(yè)了,
之后選擇進入燕京大學。
燕大的風光讓人心曠神怡,
但更令他著迷的是,
1948年,
清華建筑學系創(chuàng)立者梁思成的一次演講,
那場演講不僅改變了他入學前的想法,
更決定了他往后余生,
就此他與建筑設計、建筑教育、
以及中國建筑學的傳承與發(fā)揚,
結下了終生的緣分。
那場演講中,
梁思成講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發(fā)展,
坐在下面的他聽得如癡如醉,
演講結束,他特地跑到清華去看了,
當時建筑系的校慶展覽,
之后他做出了一個大膽且激情四射的決定:
與燕京大學說再見,
轉身投入清華建筑系的懷抱。
在清華,
他在設計中的睿智和獨特見解,
又受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重視,
剛上二年級,他就成了梁思成的助手,
和他一起參與了當時任弼時的一個設計。
后來,他又跟著林徽因,
一起設計了中國人民英雄紀念碑。
病床上的林徽因
那時林的身體已經(jīng)很虛弱,
只能躺在床上,
閑來沒事就愛抓著他聊天,
在這期間,
她會很認真地指導他畫圖,
詳細地給他講解,
在梁、林兩人的指導之下,
他也成為兩人的得意門生。
在清華,沒有哪個學生能有這樣的待遇,
可他這個當事人卻不驕不躁,
繼續(xù)埋頭地鉆研學業(yè),
也因為太低調(diào),
眾人皆知梁林二人才華橫溢,
卻對這個出色徒兒鮮有人知。
林徽因和梁思成
大學畢業(yè)后,
他留校當了老師,26歲那年,
他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獨立設計重任,
負責清華大學教學主體樓群的設計。
80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
是當時國內(nèi)最大的教育建筑之一,
沒有助手,缺乏指導,
更主要是資金還不足,
他在這樣的條件下就干了起來,
為了花最少的錢,達到最好的效果,
他對著設計圖改了又改,看了又看,
反反復復......
而又趕上特殊時期,十幾年來停停建建,
直到上個世紀末,
這個工程才終于完全建成了。
盡管誕生于最艱難的時期,
財力、物力無法想象的貧瘠,
但教學樓的總體格局,有很強的前瞻性,
直到今日,清華園,
依舊是接待重要人物的首選場所,
清華建筑群簡約大方的風格,
也成了國內(nèi)高校競相模仿的樣板。
仔細觀察身邊的學校建筑,就會發(fā)現(xiàn),
風格都有著同種氣質的莊重典雅,
這些都是效仿了他當時的設計理念,
而他就是這般,憑一己之力,
引領了中國大學建筑設計風向,
而至此,
他這個開創(chuàng)者依舊低調(diào)得沒什么人知道!
普通大眾不認識他,
可在業(yè)內(nèi),
他早就是大名鼎鼎無人不曉,
后來,他接過許多重大的設計項目,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個“巔峰”作品,
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的設計。
1983年,
清華圖書館前兩期已經(jīng)完成了,
經(jīng)手之人都是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建筑師,
首期是美國建筑師亨利.墨菲,
二期是著名的楊廷寶先生,
他們都是后人只能望其項背的存在。
而此次三期的面積非常大,
是前兩期之和的三倍,
面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
他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圖書館二期)
璞玉在前,
過多設計只會降低整體價值,
思索良久之后,他決定走一條,
“注重得體,力求和諧”的道路,
他不希望做出奇怪的東西,
而是要“得體”,
他選擇“不爭風頭、爭當配角”,
他讓圖書館在空間、尺度、色彩和風格,
保持清華園原有的建筑特色,
有歷史的延續(xù)性,
又不會拘泥于原有的建筑形式,
透出了歷史和時代相融合的氣息。
因為他的“學會退讓,及時變通”,
圖書館看起來比之前更加氣派了,
大家看完新館之后,紛紛給出極高的評價,
而這個設計也讓他獲得了多項榮譽:
“國家工程設計金獎”、
“建設部優(yōu)秀設計一等獎”等等。
這種“力求得體,保持低調(diào)”的設計理念,
體現(xiàn)在他在全國各地的建筑設計中,
他將一座又一座,
具有深厚文化內(nèi)涵的優(yōu)秀建筑,
凝聚成他對建筑理念的深刻思考。
北京大學圖書館完美融合大環(huán)境,
海南大學,典雅的教學辦公建筑群,
西安歐亞學院氣息濃厚的圖書館、
教學樓、辦公樓,
徐州漢畫像石館讓人嘖嘖稱奇,
還有嚴肅莊重的中國工程院辦公樓
…...
這些建筑,看起來形象面貌完全不同,
但卻都是格外的和諧與舒適。
(中國工程部辦公部)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
對待建筑,他不喜奢華卻文雅,
不追求外形的稀奇,也不會夸張炫耀,
而是追求整體的和諧,
樸素的外貌風格中,
表現(xiàn)深層的思想內(nèi)涵,
這才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
風霜的磨煉。
這既是他做設計的原則,
也是他本人的氣質所在。
不追求浮夸的名頭,只做實事,
不看重名利得失,
只求把設計做到最好。
他的作品遍布全國各地,
他的“得體”理念名揚四海,
不僅提高國內(nèi)許多建筑的審美,
還提高了中國建筑師在國際的聲望和地位,
2000年他獲得首屆“梁思成建筑獎”,
并把這個獎推動成了,
首屈一指的國際建筑知名大獎,
后又獲得“全國工程師設計大師”稱號,
以及“中國民族建設事業(yè)終身成就獎”......
可以說他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建筑最高獎項,
如此榮譽加身,但他依舊保持清醒,
默默埋頭地完成一個又一個的設計。
而他的成就并不囿于此,
他是建筑大師,更是一名教學大師,
事實上,他花在教學上的時間,
比花在建筑設計上的時間還要多。
在清華,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
學生會稱呼成就高、
修養(yǎng)高的老師為“先生”,
前有“梁先生”“林先生”,
如今最讓大家掛念的,是“關先生”。
為了能把學生教好,
他每年只招一個碩士和一個博士,
同時在讀的不會超過5個人,
在他的指導下,弟子個個都是,
中國建筑界的精英,
在全世界都排得上名,
如:北京東奧設計技術總負責人張利、
國內(nèi)知名建筑師、高曉松的母親張克群、
還有知名建筑學家傅克誠等,
皆是他門下學生。
弟子名滿天下,作為恩師的他,
依舊是百年如一日的低調(diào)淡然。
而低調(diào)了一輩子的他,
剛剛卻在清華園“高調(diào)”了一回,
91歲的他決定把自己攢了,
幾十年的財產(chǎn)全部捐給學校,
設立一個基金會,
用來獎勵那些優(yōu)秀的中國建筑界人才。
可當人們得知他捐贈的數(shù)字后,
全都驚到了,
一個為清華園門面爭光的院士,
為全國各地貢獻了,
無數(shù)知名建筑設計的大師,
70年來,兢兢業(yè)業(yè),幾乎不休息,
他的全部身家,
竟居然只有100萬元。
要知道,改革開放以來,
我們國家的房地產(chǎn)建筑行業(yè)迅猛發(fā)展,
按照他這輩子的貢獻,
和今時今日的地位,
千萬資產(chǎn)也是少的,
可是他,把這么多年來的收入,
里里外外扒個干凈,
才湊足了這100萬,
而這筆“巨款”,還是他省吃儉用,
一點一滴摳出來的。
他的日常起居飲食,
如他的設計般樸素,
平時他會和學生一起,去食堂排隊吃飯,
簡簡單單的飯菜,他吃得一滴不剩。
做了一輩子建筑設計的他,
卻從未為自己設計過作品!
年過九旬,
住的地方竟還是最老舊的小區(qū),
依舊拒絕專車接送,不想給國家添麻煩,
他的家里,各種各樣的書籍才是重點,
那些簡陋的家具,只能是陪襯,
走進他的家,你完全看不出,
這是一個獲獎無數(shù)、國之巨匠的家。
他的一生,很高調(diào)。
從事建筑設計和建筑教育事業(yè),
為中國建筑的傳承和發(fā)揚,
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是眾多杰出設計的締造者;
又誨人不倦,培養(yǎng)了一個又一個,
的學術大家和建筑界精英。
他的一生,卻又是那么的低調(diào)。
沒有奢華的住處,生活簡單樸素,
豐功偉績數(shù)不盡,門下弟子盡英才,
卻無人識得關肇鄴。
若不是今日,他捐出自己的全部財富,
這個名字怕是更鮮有人知。
如今91歲的他,還在心心念念地準備,
在清華的第十二個作品:
動振樓改造項目,
他準備在清華明年110年校慶上,
贈送這份最好的禮物。
白發(fā)蒼蒼,壯心尤烈,
不慕名利,一心為國,
耄耋之年,長卷徐展,
七十載設計歲月,成就傳奇。
七十年諄諄教誨,升起指路明燈。
曾有人問:何謂“大師”?
大,顯其宏博,世人難及,
師,顯其杰出,為世人師,
而關肇鄴,
就是中國今日當之無愧的“大師”。
今天,他的名字我們有理由知道,
他的傳奇,我們更有理由去傳頌,
感恩他的奉獻,
傳承他的精神,
他,
才是我們今天所有中國人,
值得去追,值得去仰慕的真正巨星。
謝謝您的閱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