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講,動力就是講完后可以叫醒媽媽。她這么想叫醒媽媽,但是,她仍然毫不偷工減料,而且講得興致勃勃,十分投入。 一會兒,看見陽光直射到媽媽臉上,她暫時中斷,去拿來一把小傘,罩在媽媽臉上。 她在講一個外國小孩的故事,她自己給書中的主人公起了個外國名字,叫文蒂,講得繪聲繪色。我看著端坐在陽光中的她的側(cè)影,聽著她的稚氣的聲音,看得聽得入迷。 后來,我進了書房。再看見她時,她正坐在廳里畫畫,一邊聽著音樂。一定是故事講完了,媽媽仍沒有醒,她給自己做了新的安排。我夸她:“真好,一邊聽音樂,一邊畫畫。”她說:“我給媽媽放的,給媽媽畫的。”我羨慕地說:“你對媽媽真好。” 我一直在回味啾啾說的不能重講的那番話。她說了兩條理由:一、記憶有出入,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原樣重講;二、假裝是書上寫的,所以又不允許重新編。實際上她說出了一個哲學(xué)道理:一切發(fā)生了的事情都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復(fù),就好像是在發(fā)生的當(dāng)下便寫在宇宙這本大書上了一樣。(4歲) 電視里在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男還是先有女……”她聽見了,脫口說道:“當(dāng)然都是先有嘍。” 多么輕松地解決了這個千古難題。確切地說,不是解決了,而是揭露了它是假問題,把它取消了。“都是先有”意味著根本不能問哪個先有。難道事實不正是這樣嗎?(4歲) 紅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蘇格拉底的名言:“我知道我一無所知。”我們談?wù)撝@篇文章,啾啾聽見了,問道:“‘一無所知’是什么意思?” 媽媽解釋:“就是什么也不知道。” 啾啾問:“那他怎么知道他一無所知了?” 問得好。一個幼兒向蘇格拉底挑戰(zhàn),揭露了哲學(xué)史上這個最著名的命題中包含的悖論。(5歲) 餐桌上有涼拌蘿卜,啾啾嫌生蘿卜辣,不吃,問:“為什么蘿卜要把自己長成辣的?” 媽媽答:“也許是怕動物吃它吧。” 她說:“你只能說‘也許’,因為人怎么知道蘿卜心里怎么想的?” 我立刻想起了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媽媽接著問她:“為什么蘋果要把自己長成甜的?” 她猜道:“也許是想讓別的蘋果和它結(jié)婚。”這個回答暴露了她畢竟不是莊子,而只是一個小女孩子。(6歲) 晚飯前,我偶然聽見啾啾在向紅發(fā)議論說:“每一個世界都是矛盾的。” 我隨口問:“有哪幾個世界?” 她答:“我只知道兩個世界,一個是天堂,一個是現(xiàn)在。”她說的天堂是指人出生前所在的地方。 我問:“天堂《寶貝,寶貝》書摘
媽媽講,動力就是講完后可以叫醒媽媽。她這么想叫醒媽媽,但是,她仍然毫不偷工減料,而且講得興致勃勃,十分投入。 一會兒,看見陽光直射到媽媽臉上,她暫時中斷,去拿來一把小傘,罩在媽媽臉上。 她在講一個外國小孩的故事,她自己給書中的主人公起了個外國名字,叫文蒂,講得繪聲繪色。我看著端坐在陽光中的她的側(cè)影,聽著她的稚氣的聲音,看得聽得入迷。 后來,我進了書房。再看見她時,她正坐在廳里畫畫,一邊聽著音樂。一定是故事講完了,媽媽仍沒有醒,她給自己做了新的安排。我夸她:“真好,一邊聽音樂,一邊畫畫。”她說:“我給媽媽放的,給媽媽畫的。”我羨慕地說:“你對媽媽真好。” 我一直在回味啾啾說的不能重講的那番話。她說了兩條理由:一、記憶有出入,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原樣重講;二、假裝是書上寫的,所以又不允許重新編。實際上她說出了一個哲學(xué)道理:一切發(fā)生了的事情都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復(fù),就好像是在發(fā)生的當(dāng)下便寫在宇宙這本大書上了一樣。(4歲) 電視里在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男還是先有女……”她聽見了,脫口說道:“當(dāng)然都是先有嘍。” 多么輕松地解決了這個千古難題。確切地說,不是解決了,而是揭露了它是假問題,把它取消了。“都是先有”意味著根本不能問哪個先有。難道事實不正是這樣嗎?(4歲) 紅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蘇格拉底的名言:“我知道我一無所知。”我們談?wù)撝@篇文章,啾啾聽見了,問道:“‘一無所知’是什么意思?” 媽媽解釋:“就是什么也不知道。” 啾啾問:“那他怎么知道他一無所知了?” 問得好。一個幼兒向蘇格拉底挑戰(zhàn),揭露了哲學(xué)史上這個最著名的命題中包含的悖論。(5歲) 餐桌上有涼拌蘿卜,啾啾嫌生蘿卜辣,不吃,問:“為什么蘿卜要把自己長成辣的?” 媽媽答:“也許是怕動物吃它吧。” 她說:“你只能說‘也許’,因為人怎么知道蘿卜心里怎么想的?” 我立刻想起了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媽媽接著問她:“為什么蘋果要把自己長成甜的?” 她猜道:“也許是想讓別的蘋果和它結(jié)婚。”這個回答暴露了她畢竟不是莊子,而只是一個小女孩子。(6歲) 晚飯前,我偶然聽見啾啾在向紅發(fā)議論說:“每一個世界都是矛盾的。” 我隨口問:“有哪幾個世界?” 她答:“我只知道兩個世界,一個是天堂,一個是現(xiàn)在。”她說的天堂是指人出生前所在的地方。 我問:“天堂
自發(fā)的認識論
“媽媽,我的壓歲錢呢?”
“不是給你買了光盤和書嗎?已經(jīng)用光了。”
“你再給我一點壓歲錢吧。”媽媽講,動力就是講完后可以叫醒媽媽。她這么想叫醒媽媽,但是,她仍然毫不偷工減料,而且講得興致勃勃,十分投入。 一會兒,看見陽光直射到媽媽臉上,她暫時中斷,去拿來一把小傘,罩在媽媽臉上。 她在講一個外國小孩的故事,她自己給書中的主人公起了個外國名字,叫文蒂,講得繪聲繪色。我看著端坐在陽光中的她的側(cè)影,聽著她的稚氣的聲音,看得聽得入迷。 后來,我進了書房。再看見她時,她正坐在廳里畫畫,一邊聽著音樂。一定是故事講完了,媽媽仍沒有醒,她給自己做了新的安排。我夸她:“真好,一邊聽音樂,一邊畫畫。”她說:“我給媽媽放的,給媽媽畫的。”我羨慕地說:“你對媽媽真好。” 我一直在回味啾啾說的不能重講的那番話。她說了兩條理由:一、記憶有出入,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原樣重講;二、假裝是書上寫的,所以又不允許重新編。實際上她說出了一個哲學(xué)道理:一切發(fā)生了的事情都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復(fù),就好像是在發(fā)生的當(dāng)下便寫在宇宙這本大書上了一樣。(4歲) 電視里在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男還是先有女……”她聽見了,脫口說道:“當(dāng)然都是先有嘍。” 多么輕松地解決了這個千古難題。確切地說,不是解決了,而是揭露了它是假問題,把它取消了。“都是先有”意味著根本不能問哪個先有。難道事實不正是這樣嗎?(4歲) 紅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蘇格拉底的名言:“我知道我一無所知。”我們談?wù)撝@篇文章,啾啾聽見了,問道:“‘一無所知’是什么意思?” 媽媽解釋:“就是什么也不知道。” 啾啾問:“那他怎么知道他一無所知了?” 問得好。一個幼兒向蘇格拉底挑戰(zhàn),揭露了哲學(xué)史上這個最著名的命題中包含的悖論。(5歲) 餐桌上有涼拌蘿卜,啾啾嫌生蘿卜辣,不吃,問:“為什么蘿卜要把自己長成辣的?” 媽媽答:“也許是怕動物吃它吧。” 她說:“你只能說‘也許’,因為人怎么知道蘿卜心里怎么想的?” 我立刻想起了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媽媽接著問她:“為什么蘋果要把自己長成甜的?” 她猜道:“也許是想讓別的蘋果和它結(jié)婚。”這個回答暴露了她畢竟不是莊子,而只是一個小女孩子。(6歲) 晚飯前,我偶然聽見啾啾在向紅發(fā)議論說:“每一個世界都是矛盾的。” 我隨口問:“有哪幾個世界?” 她答:“我只知道兩個世界,一個是天堂,一個是現(xiàn)在。”她說的天堂是指人出生前所在的地方。 我問:“天堂
“壓歲錢不是隨便給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給。”
“我們給這個錢另起一個名字,你不是就能給我了嗎?”
這是啾啾和媽媽的一段對話,令我驚嘆不已,它涉及名與實的關(guān)系問題,而啾啾的見解何其犀利:人是事物的命名者,不應(yīng)該被名所囿,為了求其實,何妨改其名。(3歲)
《寶貝,寶貝》書摘 自發(fā)的認識論 “媽媽,我的壓歲錢呢?” “不是給你買了光盤和書嗎?已經(jīng)用光了。” “你再給我一點壓歲錢吧。” “壓歲錢不是隨便給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給。” “我們給這個錢另起一個名字,你不是就能給我了嗎?” 這是啾啾和媽媽的一段對話,令我驚嘆不已,它涉及名與實的關(guān)系問題,而啾啾的見解何其犀利:人是事物的命名者,不應(yīng)該被名所囿,為了求其實,何妨改其名。(3歲) 啾啾玩電子琴,聽著里面貯備的樂曲,她領(lǐng)悟地說:“這是各種各樣的樂器造成的音樂。”接著疑惑產(chǎn)生了,她問媽媽:“電子琴自己的聲音是什么呢?”電子琴有選擇按鈕,可以選擇鋼琴、吉他等不同的模擬聲音,但無法選擇電子琴本身的聲音。媽媽這樣給她解釋,她打斷,說:“我都知道,可是為什么它沒有自己的聲音呢?” 又一個哲學(xué)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她是在追問本體。哲學(xué)家們豈不一直在問:世界表現(xiàn)為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都不是世界本來的面目,那么世界本來的面目是什么?(4歲)。 一天午飯后,我在廚房里洗碗,紅帶啾啾進臥室,說要給啾啾講故事,這是啾啾從上午開始不斷提出的要求。我忙碌完畢,推開臥室的門,看到的情景是—— 媽媽已入睡,啾啾端坐在床上,手中捧著書,正在講故事。 我問:“是媽媽給寶貝講,還是寶貝給媽媽講?” 她答:“我給媽媽講。” 我問:“不是說媽媽給寶貝講嗎?” 她說:“媽媽已經(jīng)講了兩個,她太困了,所以讓我給她講。” 她繼續(xù)講,我在一旁躺下,偷偷看,那書上文字多,圖畫少。她翻一頁,講一段,多數(shù)時候只有文字,她就看著文字講。一本書翻完,她也就講完了,講得很連貫,但明顯是自己編的。 我夸她講得好。她說,已經(jīng)講了兩本了,指給我看,那兩本書整齊地迭放在一邊。我要求她給我重講一遍。 “不行,是我自己編的。”她說。 “我就想聽你自己編的。” “我已經(jīng)忘了。” “沒關(guān)系,可以重新編,也可以一部分是剛才講的,一部分是重新編的。” “我假裝是書上寫的,不可以變了。” “那就講剛才一樣的。” “我忘了,不能一樣了,所以不能再講。” 我暗暗吃驚:這里面有多么復(fù)雜又多么準(zhǔn)確的邏輯!甚至有多么根本又多么微妙的哲學(xué)直覺! 她接著要講第四本,對我說:“你耽誤我了。媽媽說了,講完故事就叫醒她。”原來,她這么認真地一頁頁、一本本講,對著一個入睡的
啾啾玩電子琴,聽著里面貯備的樂曲,她領(lǐng)悟地說:“這是各種各樣的樂器造成的音樂。”接著疑惑產(chǎn)生了,她問媽媽:“電子琴自己的聲音是什么呢?”電子琴有選擇按鈕,可以選擇鋼琴、吉他等不同的模擬聲音,但無法選擇電子琴本身的聲音。媽媽這樣給她解釋,她打斷,說:“我都知道,可是為什么它沒有自己的聲音呢?”
又一個哲學(xué)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她是在追問本體。哲學(xué)家們豈不一直在問:世界表現(xiàn)為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都不是世界本來的面目,那么世界本來的面目是什么?(4歲)。
一天午飯后,我在廚房里洗碗,紅帶啾啾進臥室,說要給啾啾講故事,這是啾啾從上午開始不斷提出的要求。我忙碌完畢,推開臥室的門,看到的情景是——
媽媽已入睡,啾啾端坐在床上,手中捧著書,正在講故事。《寶貝,寶貝》書摘 自發(fā)的認識論 “媽媽,我的壓歲錢呢?” “不是給你買了光盤和書嗎?已經(jīng)用光了。” “你再給我一點壓歲錢吧。” “壓歲錢不是隨便給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給。” “我們給這個錢另起一個名字,你不是就能給我了嗎?” 這是啾啾和媽媽的一段對話,令我驚嘆不已,它涉及名與實的關(guān)系問題,而啾啾的見解何其犀利:人是事物的命名者,不應(yīng)該被名所囿,為了求其實,何妨改其名。(3歲) 啾啾玩電子琴,聽著里面貯備的樂曲,她領(lǐng)悟地說:“這是各種各樣的樂器造成的音樂。”接著疑惑產(chǎn)生了,她問媽媽:“電子琴自己的聲音是什么呢?”電子琴有選擇按鈕,可以選擇鋼琴、吉他等不同的模擬聲音,但無法選擇電子琴本身的聲音。媽媽這樣給她解釋,她打斷,說:“我都知道,可是為什么它沒有自己的聲音呢?” 又一個哲學(xué)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她是在追問本體。哲學(xué)家們豈不一直在問:世界表現(xiàn)為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都不是世界本來的面目,那么世界本來的面目是什么?(4歲)。 一天午飯后,我在廚房里洗碗,紅帶啾啾進臥室,說要給啾啾講故事,這是啾啾從上午開始不斷提出的要求。我忙碌完畢,推開臥室的門,看到的情景是—— 媽媽已入睡,啾啾端坐在床上,手中捧著書,正在講故事。 我問:“是媽媽給寶貝講,還是寶貝給媽媽講?” 她答:“我給媽媽講。” 我問:“不是說媽媽給寶貝講嗎?” 她說:“媽媽已經(jīng)講了兩個,她太困了,所以讓我給她講。” 她繼續(xù)講,我在一旁躺下,偷偷看,那書上文字多,圖畫少。她翻一頁,講一段,多數(shù)時候只有文字,她就看著文字講。一本書翻完,她也就講完了,講得很連貫,但明顯是自己編的。 我夸她講得好。她說,已經(jīng)講了兩本了,指給我看,那兩本書整齊地迭放在一邊。我要求她給我重講一遍。 “不行,是我自己編的。”她說。 “我就想聽你自己編的。” “我已經(jīng)忘了。” “沒關(guān)系,可以重新編,也可以一部分是剛才講的,一部分是重新編的。” “我假裝是書上寫的,不可以變了。” “那就講剛才一樣的。” “我忘了,不能一樣了,所以不能再講。” 我暗暗吃驚:這里面有多么復(fù)雜又多么準(zhǔn)確的邏輯!甚至有多么根本又多么微妙的哲學(xué)直覺! 她接著要講第四本,對我說:“你耽誤我了。媽媽說了,講完故事就叫醒她。”原來,她這么認真地一頁頁、一本本講,對著一個入睡的
我問:“是媽媽給寶貝講,還是寶貝給媽媽講?”
她答:“我給媽媽講。”
我問:“不是說媽媽給寶貝講嗎?”是不是矛盾的?” 她笑了笑,說:“不記得了。不過,有語言就有矛盾。” 我警覺了,聽起來很像是哲學(xué)問題啊。我讓她再說一遍她的想法。 她說:“你要解釋一個詞,就要用別的詞來解釋它,可是,別的詞又需要解釋,你又要用別的詞來解釋,永遠沒個完。你可以做手勢,但你的手勢也需要解釋,你可以畫畫,但你的畫也需要解釋,情況都還是一樣。” 我太驚訝了,問:“你是自己想到這個問題的嗎?” 她答:“是的,我一直在想。” 紅讓我給她解答這個難題,我承認我沒有能力,只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對于一個詞,一個東西,我們只能通過它與別的詞或東西的關(guān)系來對它做出解釋,此外別無辦法。也就是說,她提出的問題是對的,詞與詞、物與物只能互相解釋,永遠不可能單靠自己就把自己解釋清楚。 我無法不感到驚訝,這個二年級的小學(xué)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詞(物)即是關(guān)系,并且因此感到了困惑。(7歲) 在哲學(xué)中,認識論也許是最深奧的一個領(lǐng)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根據(jù)一個哲學(xué)家在這個領(lǐng)域里思考的深度來衡量其哲學(xué)能力和造詣,我們因此推崇莊子、康德為大哲學(xué)家。但是,認識論的問題誠然深奧,卻非哲學(xué)家的故弄玄虛、憑空杜撰,而是產(chǎn)生自人類思維固有的內(nèi)在矛盾和真實困境。啾啾的例子證明,當(dāng)理性在一個孩子身上覺醒的時候,認識會伴隨著對認識的反思,從而不自覺地觸及深刻的認識論問題。
她說:“媽媽已經(jīng)講了兩個,她太困了,所以讓我給她講。”
她繼續(xù)講,我在一旁躺下,偷偷看,那書上文字多,圖畫少。她翻一頁,講一段,多數(shù)時候只有文字,她就看著文字講。一本書翻完,她也就講完了,講得很連貫,但明顯是自己編的。
我夸她講得好。她說,已經(jīng)講了兩本了,指給我看,那兩本書整齊地迭放在一邊。我要求她給我重講一遍。
“不行,是我自己編的。”她說。
“我就想聽你自己編的。”
“我已經(jīng)忘了。”
“沒關(guān)系,可以重新編,也可以一部分是剛才講的,一部分是重新編的。”
“我假裝是書上寫的,不可以變了。”
“那就講剛才一樣的。”
“我忘了,不能一樣了,所以不能再講。”
我暗暗吃驚:這里面有多么復(fù)雜又多么準(zhǔn)確的邏輯!甚至有多么根本又多么微妙的哲學(xué)直覺!
她接著要講第四本,對我說:“你耽誤我了。媽媽說了,講完故事就叫醒她。”原來,她這么認真地一頁頁、一本本講,對著一個入睡的媽媽講,動力就是講完后可以叫醒媽媽。她這么想叫醒媽媽,但是,她仍然毫不偷工減料,而且講得興致勃勃,十分投入。
一會兒,看見陽光直射到媽媽臉上,她暫時中斷,去拿來一把小傘,罩在媽媽臉上。
她在講一個外國小孩的故事,她自己給書中的主人公起了個外國名字,叫文蒂,講得繪聲繪色。我看著端坐在陽光中的她的側(cè)影,聽著她的稚氣的聲音,看得聽得入迷。
后來,我進了書房。再看見她時,她正坐在廳里畫畫,一邊聽著音樂。一定是故事講完了,媽媽仍沒有醒,她給自己做了新的安排。我夸她:“真好,一邊聽音樂,一邊畫畫。”她說:“我給媽媽放的,給媽媽畫的。”我羨慕地說:“你對媽媽真好。”《寶貝,寶貝》書摘 自發(fā)的認識論 “媽媽,我的壓歲錢呢?” “不是給你買了光盤和書嗎?已經(jīng)用光了。” “你再給我一點壓歲錢吧。” “壓歲錢不是隨便給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給。” “我們給這個錢另起一個名字,你不是就能給我了嗎?” 這是啾啾和媽媽的一段對話,令我驚嘆不已,它涉及名與實的關(guān)系問題,而啾啾的見解何其犀利:人是事物的命名者,不應(yīng)該被名所囿,為了求其實,何妨改其名。(3歲) 啾啾玩電子琴,聽著里面貯備的樂曲,她領(lǐng)悟地說:“這是各種各樣的樂器造成的音樂。”接著疑惑產(chǎn)生了,她問媽媽:“電子琴自己的聲音是什么呢?”電子琴有選擇按鈕,可以選擇鋼琴、吉他等不同的模擬聲音,但無法選擇電子琴本身的聲音。媽媽這樣給她解釋,她打斷,說:“我都知道,可是為什么它沒有自己的聲音呢?” 又一個哲學(xué)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她是在追問本體。哲學(xué)家們豈不一直在問:世界表現(xiàn)為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都不是世界本來的面目,那么世界本來的面目是什么?(4歲)。 一天午飯后,我在廚房里洗碗,紅帶啾啾進臥室,說要給啾啾講故事,這是啾啾從上午開始不斷提出的要求。我忙碌完畢,推開臥室的門,看到的情景是—— 媽媽已入睡,啾啾端坐在床上,手中捧著書,正在講故事。 我問:“是媽媽給寶貝講,還是寶貝給媽媽講?” 她答:“我給媽媽講。” 我問:“不是說媽媽給寶貝講嗎?” 她說:“媽媽已經(jīng)講了兩個,她太困了,所以讓我給她講。” 她繼續(xù)講,我在一旁躺下,偷偷看,那書上文字多,圖畫少。她翻一頁,講一段,多數(shù)時候只有文字,她就看著文字講。一本書翻完,她也就講完了,講得很連貫,但明顯是自己編的。 我夸她講得好。她說,已經(jīng)講了兩本了,指給我看,那兩本書整齊地迭放在一邊。我要求她給我重講一遍。 “不行,是我自己編的。”她說。 “我就想聽你自己編的。” “我已經(jīng)忘了。” “沒關(guān)系,可以重新編,也可以一部分是剛才講的,一部分是重新編的。” “我假裝是書上寫的,不可以變了。” “那就講剛才一樣的。” “我忘了,不能一樣了,所以不能再講。” 我暗暗吃驚:這里面有多么復(fù)雜又多么準(zhǔn)確的邏輯!甚至有多么根本又多么微妙的哲學(xué)直覺! 她接著要講第四本,對我說:“你耽誤我了。媽媽說了,講完故事就叫醒她。”原來,她這么認真地一頁頁、一本本講,對著一個入睡的
我一直在回味啾啾說的不能重講的那番話。她說了兩條理由:一、記憶有出入,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原樣重講;二、假裝是書上寫的,所以又不允許重新編。實際上她說出了一個哲學(xué)道理:一切發(fā)生了的事情都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復(fù),就好像是在發(fā)生的當(dāng)下便寫在宇宙這本大書上了一樣。(4歲)
電視里在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男還是先有女……”她聽見了,脫口說道:“當(dāng)然都是先有嘍。”《寶貝,寶貝》書摘 自發(fā)的認識論 “媽媽,我的壓歲錢呢?” “不是給你買了光盤和書嗎?已經(jīng)用光了。” “你再給我一點壓歲錢吧。” “壓歲錢不是隨便給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給。” “我們給這個錢另起一個名字,你不是就能給我了嗎?” 這是啾啾和媽媽的一段對話,令我驚嘆不已,它涉及名與實的關(guān)系問題,而啾啾的見解何其犀利:人是事物的命名者,不應(yīng)該被名所囿,為了求其實,何妨改其名。(3歲) 啾啾玩電子琴,聽著里面貯備的樂曲,她領(lǐng)悟地說:“這是各種各樣的樂器造成的音樂。”接著疑惑產(chǎn)生了,她問媽媽:“電子琴自己的聲音是什么呢?”電子琴有選擇按鈕,可以選擇鋼琴、吉他等不同的模擬聲音,但無法選擇電子琴本身的聲音。媽媽這樣給她解釋,她打斷,說:“我都知道,可是為什么它沒有自己的聲音呢?” 又一個哲學(xué)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她是在追問本體。哲學(xué)家們豈不一直在問:世界表現(xiàn)為各種各樣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都不是世界本來的面目,那么世界本來的面目是什么?(4歲)。 一天午飯后,我在廚房里洗碗,紅帶啾啾進臥室,說要給啾啾講故事,這是啾啾從上午開始不斷提出的要求。我忙碌完畢,推開臥室的門,看到的情景是—— 媽媽已入睡,啾啾端坐在床上,手中捧著書,正在講故事。 我問:“是媽媽給寶貝講,還是寶貝給媽媽講?” 她答:“我給媽媽講。” 我問:“不是說媽媽給寶貝講嗎?” 她說:“媽媽已經(jīng)講了兩個,她太困了,所以讓我給她講。” 她繼續(xù)講,我在一旁躺下,偷偷看,那書上文字多,圖畫少。她翻一頁,講一段,多數(shù)時候只有文字,她就看著文字講。一本書翻完,她也就講完了,講得很連貫,但明顯是自己編的。 我夸她講得好。她說,已經(jīng)講了兩本了,指給我看,那兩本書整齊地迭放在一邊。我要求她給我重講一遍。 “不行,是我自己編的。”她說。 “我就想聽你自己編的。” “我已經(jīng)忘了。” “沒關(guān)系,可以重新編,也可以一部分是剛才講的,一部分是重新編的。” “我假裝是書上寫的,不可以變了。” “那就講剛才一樣的。” “我忘了,不能一樣了,所以不能再講。” 我暗暗吃驚:這里面有多么復(fù)雜又多么準(zhǔn)確的邏輯!甚至有多么根本又多么微妙的哲學(xué)直覺! 她接著要講第四本,對我說:“你耽誤我了。媽媽說了,講完故事就叫醒她。”原來,她這么認真地一頁頁、一本本講,對著一個入睡的
多么輕松地解決了這個千古難題。確切地說,不是解決了,而是揭露了它是假問題,把它取消了。“都是先有”意味著根本不能問哪個先有。難道事實不正是這樣嗎?(4歲)
紅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蘇格拉底的名言:“我知道我一無所知。”我們談?wù)撝@篇文章,啾啾聽見了,問道:“‘一無所知’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矛盾的?” 她笑了笑,說:“不記得了。不過,有語言就有矛盾。” 我警覺了,聽起來很像是哲學(xué)問題啊。我讓她再說一遍她的想法。 她說:“你要解釋一個詞,就要用別的詞來解釋它,可是,別的詞又需要解釋,你又要用別的詞來解釋,永遠沒個完。你可以做手勢,但你的手勢也需要解釋,你可以畫畫,但你的畫也需要解釋,情況都還是一樣。” 我太驚訝了,問:“你是自己想到這個問題的嗎?” 她答:“是的,我一直在想。” 紅讓我給她解答這個難題,我承認我沒有能力,只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對于一個詞,一個東西,我們只能通過它與別的詞或東西的關(guān)系來對它做出解釋,此外別無辦法。也就是說,她提出的問題是對的,詞與詞、物與物只能互相解釋,永遠不可能單靠自己就把自己解釋清楚。 我無法不感到驚訝,這個二年級的小學(xué)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詞(物)即是關(guān)系,并且因此感到了困惑。(7歲) 在哲學(xué)中,認識論也許是最深奧的一個領(lǐng)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根據(jù)一個哲學(xué)家在這個領(lǐng)域里思考的深度來衡量其哲學(xué)能力和造詣,我們因此推崇莊子、康德為大哲學(xué)家。但是,認識論的問題誠然深奧,卻非哲學(xué)家的故弄玄虛、憑空杜撰,而是產(chǎn)生自人類思維固有的內(nèi)在矛盾和真實困境。啾啾的例子證明,當(dāng)理性在一個孩子身上覺醒的時候,認識會伴隨著對認識的反思,從而不自覺地觸及深刻的認識論問題。
媽媽解釋:“就是什么也不知道。”
啾啾問:“那他怎么知道他一無所知了?”
問得好。一個幼兒向蘇格拉底挑戰(zhàn),揭露了哲學(xué)史上這個最著名的命題中包含的悖論。(5歲)
媽媽講,動力就是講完后可以叫醒媽媽。她這么想叫醒媽媽,但是,她仍然毫不偷工減料,而且講得興致勃勃,十分投入。 一會兒,看見陽光直射到媽媽臉上,她暫時中斷,去拿來一把小傘,罩在媽媽臉上。 她在講一個外國小孩的故事,她自己給書中的主人公起了個外國名字,叫文蒂,講得繪聲繪色。我看著端坐在陽光中的她的側(cè)影,聽著她的稚氣的聲音,看得聽得入迷。 后來,我進了書房。再看見她時,她正坐在廳里畫畫,一邊聽著音樂。一定是故事講完了,媽媽仍沒有醒,她給自己做了新的安排。我夸她:“真好,一邊聽音樂,一邊畫畫。”她說:“我給媽媽放的,給媽媽畫的。”我羨慕地說:“你對媽媽真好。” 我一直在回味啾啾說的不能重講的那番話。她說了兩條理由:一、記憶有出入,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原樣重講;二、假裝是書上寫的,所以又不允許重新編。實際上她說出了一個哲學(xué)道理:一切發(fā)生了的事情都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復(fù),就好像是在發(fā)生的當(dāng)下便寫在宇宙這本大書上了一樣。(4歲) 電視里在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男還是先有女……”她聽見了,脫口說道:“當(dāng)然都是先有嘍。” 多么輕松地解決了這個千古難題。確切地說,不是解決了,而是揭露了它是假問題,把它取消了。“都是先有”意味著根本不能問哪個先有。難道事實不正是這樣嗎?(4歲) 紅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蘇格拉底的名言:“我知道我一無所知。”我們談?wù)撝@篇文章,啾啾聽見了,問道:“‘一無所知’是什么意思?” 媽媽解釋:“就是什么也不知道。” 啾啾問:“那他怎么知道他一無所知了?” 問得好。一個幼兒向蘇格拉底挑戰(zhàn),揭露了哲學(xué)史上這個最著名的命題中包含的悖論。(5歲) 餐桌上有涼拌蘿卜,啾啾嫌生蘿卜辣,不吃,問:“為什么蘿卜要把自己長成辣的?” 媽媽答:“也許是怕動物吃它吧。” 她說:“你只能說‘也許’,因為人怎么知道蘿卜心里怎么想的?” 我立刻想起了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媽媽接著問她:“為什么蘋果要把自己長成甜的?” 她猜道:“也許是想讓別的蘋果和它結(jié)婚。”這個回答暴露了她畢竟不是莊子,而只是一個小女孩子。(6歲) 晚飯前,我偶然聽見啾啾在向紅發(fā)議論說:“每一個世界都是矛盾的。” 我隨口問:“有哪幾個世界?” 她答:“我只知道兩個世界,一個是天堂,一個是現(xiàn)在。”她說的天堂是指人出生前所在的地方。 我問:“天堂
餐桌上有涼拌蘿卜,啾啾嫌生蘿卜辣,不吃,問:“為什么蘿卜要把自己長成辣的?”
媽媽答:“也許是怕動物吃它吧。”媽媽講,動力就是講完后可以叫醒媽媽。她這么想叫醒媽媽,但是,她仍然毫不偷工減料,而且講得興致勃勃,十分投入。 一會兒,看見陽光直射到媽媽臉上,她暫時中斷,去拿來一把小傘,罩在媽媽臉上。 她在講一個外國小孩的故事,她自己給書中的主人公起了個外國名字,叫文蒂,講得繪聲繪色。我看著端坐在陽光中的她的側(cè)影,聽著她的稚氣的聲音,看得聽得入迷。 后來,我進了書房。再看見她時,她正坐在廳里畫畫,一邊聽著音樂。一定是故事講完了,媽媽仍沒有醒,她給自己做了新的安排。我夸她:“真好,一邊聽音樂,一邊畫畫。”她說:“我給媽媽放的,給媽媽畫的。”我羨慕地說:“你對媽媽真好。” 我一直在回味啾啾說的不能重講的那番話。她說了兩條理由:一、記憶有出入,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原樣重講;二、假裝是書上寫的,所以又不允許重新編。實際上她說出了一個哲學(xué)道理:一切發(fā)生了的事情都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復(fù),就好像是在發(fā)生的當(dāng)下便寫在宇宙這本大書上了一樣。(4歲) 電視里在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男還是先有女……”她聽見了,脫口說道:“當(dāng)然都是先有嘍。” 多么輕松地解決了這個千古難題。確切地說,不是解決了,而是揭露了它是假問題,把它取消了。“都是先有”意味著根本不能問哪個先有。難道事實不正是這樣嗎?(4歲) 紅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蘇格拉底的名言:“我知道我一無所知。”我們談?wù)撝@篇文章,啾啾聽見了,問道:“‘一無所知’是什么意思?” 媽媽解釋:“就是什么也不知道。” 啾啾問:“那他怎么知道他一無所知了?” 問得好。一個幼兒向蘇格拉底挑戰(zhàn),揭露了哲學(xué)史上這個最著名的命題中包含的悖論。(5歲) 餐桌上有涼拌蘿卜,啾啾嫌生蘿卜辣,不吃,問:“為什么蘿卜要把自己長成辣的?” 媽媽答:“也許是怕動物吃它吧。” 她說:“你只能說‘也許’,因為人怎么知道蘿卜心里怎么想的?” 我立刻想起了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媽媽接著問她:“為什么蘋果要把自己長成甜的?” 她猜道:“也許是想讓別的蘋果和它結(jié)婚。”這個回答暴露了她畢竟不是莊子,而只是一個小女孩子。(6歲) 晚飯前,我偶然聽見啾啾在向紅發(fā)議論說:“每一個世界都是矛盾的。” 我隨口問:“有哪幾個世界?” 她答:“我只知道兩個世界,一個是天堂,一個是現(xiàn)在。”她說的天堂是指人出生前所在的地方。 我問:“天堂
她說:“你只能說‘也許’,因為人怎么知道蘿卜心里怎么想的?”
我立刻想起了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媽媽接著問她:“為什么蘋果要把自己長成甜的?”
她猜道:“也許是想讓別的蘋果和它結(jié)婚。”這個回答暴露了她畢竟不是莊子,而只是一個小女孩子。(6歲)
晚飯前,我偶然聽見啾啾在向紅發(fā)議論說:“每一個世界都是矛盾的。”
我隨口問:“有哪幾個世界?”
她答:“我只知道兩個世界,一個是天堂,一個是現(xiàn)在。”她說的天堂是指人出生前所在的地方。
我問:“天堂是不是矛盾的?”
她笑了笑,說:“不記得了。不過,有語言就有矛盾。”
我警覺了,聽起來很像是哲學(xué)問題啊。我讓她再說一遍她的想法。
她說:“你要解釋一個詞,就要用別的詞來解釋它,可是,別的詞又需要解釋,你又要用別的詞來解釋,永遠沒個完。你可以做手勢,但你的手勢也需要解釋,你可以畫畫,但你的畫也需要解釋,情況都還是一樣。”是不是矛盾的?” 她笑了笑,說:“不記得了。不過,有語言就有矛盾。” 我警覺了,聽起來很像是哲學(xué)問題啊。我讓她再說一遍她的想法。 她說:“你要解釋一個詞,就要用別的詞來解釋它,可是,別的詞又需要解釋,你又要用別的詞來解釋,永遠沒個完。你可以做手勢,但你的手勢也需要解釋,你可以畫畫,但你的畫也需要解釋,情況都還是一樣。” 我太驚訝了,問:“你是自己想到這個問題的嗎?” 她答:“是的,我一直在想。” 紅讓我給她解答這個難題,我承認我沒有能力,只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對于一個詞,一個東西,我們只能通過它與別的詞或東西的關(guān)系來對它做出解釋,此外別無辦法。也就是說,她提出的問題是對的,詞與詞、物與物只能互相解釋,永遠不可能單靠自己就把自己解釋清楚。 我無法不感到驚訝,這個二年級的小學(xué)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詞(物)即是關(guān)系,并且因此感到了困惑。(7歲) 在哲學(xué)中,認識論也許是最深奧的一個領(lǐng)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根據(jù)一個哲學(xué)家在這個領(lǐng)域里思考的深度來衡量其哲學(xué)能力和造詣,我們因此推崇莊子、康德為大哲學(xué)家。但是,認識論的問題誠然深奧,卻非哲學(xué)家的故弄玄虛、憑空杜撰,而是產(chǎn)生自人類思維固有的內(nèi)在矛盾和真實困境。啾啾的例子證明,當(dāng)理性在一個孩子身上覺醒的時候,認識會伴隨著對認識的反思,從而不自覺地觸及深刻的認識論問題。
我太驚訝了,問:“你是自己想到這個問題的嗎?”
她答:“是的,我一直在想。”
紅讓我給她解答這個難題,我承認我沒有能力,只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對于一個詞,一個東西,我們只能通過它與別的詞或東西的關(guān)系來對它做出解釋,此外別無辦法。也就是說,她提出的問題是對的,詞與詞、物與物只能互相解釋,永遠不可能單靠自己就把自己解釋清楚。
我無法不感到驚訝,這個二年級的小學(xué)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詞(物)即是關(guān)系,并且因此感到了困惑。(7歲)
在哲學(xué)中,認識論也許是最深奧的一個領(lǐng)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根據(jù)一個哲學(xué)家在這個領(lǐng)域里思考的深度來衡量其哲學(xué)能力和造詣,我們因此推崇莊子、康德為大哲學(xué)家。但是,認識論的問題誠然深奧,卻非哲學(xué)家的故弄玄虛、憑空杜撰,而是產(chǎn)生自人類思維固有的內(nèi)在矛盾和真實困境。啾啾的例子證明,當(dāng)理性在一個孩子身上覺醒的時候,認識會伴隨著對認識的反思,從而不自覺地觸及深刻的認識論問題。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d6f680100hx42.html) - 自發(fā)的認識論_周國平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