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是古漢語直系么?
真相很殘酷,不是!
如果你有穿越的夢想,但你只懂普通話的北京人穿越到明朝的北京,將會非常尷尬,人家能把你當(dāng)猴看!但是如果你是懂粵語的廣州人,穿越到明朝的廣州,則交流毫無障礙。
我們都知道,北京是明朝的首都,紫禁城也是大明修建的(特意強(qiáng)調(diào)一下,別一看到紫禁城就大清、大清的),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利馬竇的西方傳教士用羅馬拼音記載了當(dāng)時(shí)的北京語言。
原書《西字奇跡》(又名《明季之歐化美術(shù)及羅馬字注音》)書中含有大量入音,而沒有zh、ch、sh這些卷舌音。普通話丟掉了這些入音,其他方言則有保留,比如吳語、粵語、閩語就含有大量入音,甚至日語都有類似入音。什么是入音就是塞音結(jié)尾的字,有很多種韻尾,比如-p, -t, -k, -h(喉塞)發(fā)音比較短促,以上海話為例:“一”發(fā)音是yih,“十”是zeh,“百”是pah,這些都是入音。
這說明了明朝的官話根本就不是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普通話。
普通話是怎么來的?
滿清入關(guān)以后,將北京分為內(nèi)城和外城,內(nèi)城人說滿語,外城人說漢語。有道是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難。滿族人是游牧民族,拿下京城后,看啥都新鮮,
很多事物是滿族人沒見過的,所以滿語里面根本沒有,這就形成了交流危機(jī),
為此,滿族人不得不開始學(xué)習(xí)和套用漢語。
而滿族人糅合著滿語形成的漢語,就是早期的普通話——mandarin,發(fā)音“滿大人” 。并成為了滿清官話。
最早一批使用普通話的是什么人?
北京內(nèi)城的滿族人,這些人大都是八旗貴族,都是大官,而從北京派遣出去的大官,漸漸把普通話帶向了全國,成為清朝上流社會的標(biāo)準(zhǔn)口音。而又從各地的上流社會向平民階層滲透,最終成為國語。
但是南方,尤其是福建、兩廣地區(qū)離北京太遠(yuǎn),受到普通話的影響較小,最終閩南話、粵語、吳語等古漢語分支得以留存。
為何古漢語在南方保留更好?
這最早追溯到兩晉時(shí)期,當(dāng)時(shí)五胡亂華,北方被少數(shù)民族全數(shù)占領(lǐng),本來盤踞在中原地區(qū)的漢語隨著衣冠南渡,在南方開枝散葉,這便是為何南方方言更貼近文言文。而當(dāng)時(shí)的北方盤踞著的是北魏的鮮卑族,這是少數(shù)民族第一次對古漢語的沖擊。
第二次沖擊發(fā)生在宋朝,南宋南遷,北方又落入女真族手中,致使北方漢人都學(xué)會了胡語。
第三次大沖擊就是本文一開始說的滿清入關(guān)了。
說到這,很多北方人可能要跳腳。別急,我再給大家舉些具體點(diǎn)的例子。
目前全國漢語有7大方言:官話方言(普通話)、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
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劃分有爭議,在此就不細(xì)說了。)
對于不熟悉的我就不說了,小編懂粵語、以及閩語中的雷州話,這兩大方言,因此還是比較有發(fā)言權(quán)的。
這里我重點(diǎn)說粵語,非常的古香古色。
粵語說吃,叫做“食”,說脖子依舊在用“頸”,說沒有是“冇”;
粵語說晚,是日+安,太陽都安歇去了,不就是晚了么,“晏”;
粵語說走,是“行”,說錢是“銀子”,“且不說”是“姑勿論”;
粵語保留著古漢語的感嘆詞,比如“嗟”“噫”“乜”。
這也是為什么會粵語的人學(xué)文言文更容易些,更容易接受大量的倒裝句,比如說“你走先”就是經(jīng)常說的一句倒裝句。
還有一些粵語甚至還能從古文中直接看到: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史記· 鄒陽魯仲連列傳》
傾蓋——如今的粵語大多說成傾計(jì)。古時(shí)候馬車是有頂蓋的,路上和朋友相遇,兩車停下相靠,車蓋互相靠在一起,這便比喻作老友交談之意。
彼姝者子, 何以畀之。—— 《詩· 鄘風(fēng)· 干旄》
畀——如今粵語寫成" 比" 字或" 俾" 字,在古語里是給予和托付之意。
樊噲覆其盾於地, 加彘肩上, 拔劍切而啖之。—— 《史記· 項(xiàng)羽本紀(jì)》
啖——如今粵語保留,“食一啖”吃一口的意思,親昵的話也理解為親一口。
高亭望見長安樹,春草岡西舊院斜。—— 唐· 王建《郭家溪亭》
望——粵語中看的意思,多指看遠(yuǎn)處。
撫斯圖以睇視,久延佇以徜徉。—— 明· 何景明《畫鶴賦》
睇——粵語中看的意思,多指看近處。
愁憐粉艷飄歌席,靜愛寒香撲酒樽 —— 唐· 羅隱《梅花》
酒樽——粵語中酒瓶的意思。
吾能之乎? 抑汝能之乎?—— 清· 林覺民《與妻書》
抑——粵語中一般帶上語氣助詞“系”表示“或者”的意思。林覺民這里說的是我可以么,或者說你可以?
不知西閣意,肯別定留人?—— 唐· 杜甫《不離西閣二首》
定——粵語中“還是”的意思。所以杜甫這里說的是走還是留的意思。
吳兵甚犀利,太白光突兀。日已費(fèi)千金,廑聞侵一撥—— 唐· 陸龜蒙《雜諷九首》
犀利——粵語中“厲害”的意思。
莫掩夜窗扉, 共渠相伴宿—— 唐· 白居易《北窗竹石》
渠——粵語中的通假字“佢”,“他”。所以白居易這里可不是跟水溝相伴睡了一宿啊!
日夜企而望歸?!?《漢書· 高帝紀(jì)》
企——粵語中“站”的意思。
今朝陽始生,在易得來復(fù)。—— 南宋· 陸游《己未冬至》
今朝——粵語中“今天早上”的意思。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唐· 李白《上李邕 》
后生——粵語中“年輕人”的意思。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唐· 杜甫《羌村三首 》
孥——粵語中指幼兒,一般作“細(xì)路”,實(shí)際是“細(xì)孥”。
未成雞僆—— 《爾雅· 釋畜》
僆——粵語中作“靚”,幼兒叫“細(xì)路”,學(xué)齡兒童叫“僆仔”,雞僆指的小雞。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fù)醉。—— 晉· 陶淵明《飲酒》
斟——粵語中“倒酒”“倒茶”所用的動詞,陶淵明這里的數(shù)斟就是倒酒的意思,意思是幾杯。
穹窿紆曲。大雷、小雷湍波相逐。—— 北魏· 酈道元《水經(jīng)注》
窿——粵語中“洞”的意思。
秦甚憎齊?!?《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憎——粵語中“討厭”的意思。
脫我戰(zhàn)時(shí)袍,著我舊時(shí)裳。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南北朝· 《木蘭辭》
著(衫)——粵語中“穿衣服”的意思。
不吃胡麻飯,杯中自得仙。隔籬招好客,掃室置芳筵。—— 唐· 姚合《過張?jiān)品逶核蕖?/p>
隔籬——“旁邊”的意思,隔籬屋也就是鄰居。
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先秦. 詩經(jīng)《四牡》
諗——粵語中“想”的意思。
異日朝,得閑而入邑,致車一乘而后止。—— 《晏子春秋· 雜下二八》
得閑——粵語中“有空”的意思,比如得閑飲茶,就是有空(請你)喝茶的意思。
最后再放一個大招:
其實(shí)古詩中含有大量入音,更押韻
只不過我們熟悉普通話的人沒有感覺而已。
《贈別之二》——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粵語:cing ' 普通話':qing)
唯覺尊前笑不成.(粵語:sing 普通話:cheng *不壓韻)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粵語:ming 普通話:ming) .
詩中其他入聲字:卻、覺、不、蠟、燭、惜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杜甫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粵語:san 普通話:shen)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粵語:can 普通話:chen)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粵語:ban 普通話:bin *不壓韻)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粵語:san 普通話:shen)
詩中其他入聲字:不、昔、日、國、筆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杜甫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青荷。(粵語:ho: 普通話:he不押韻)
海內(nèi)此亭古,濟(jì)南名士多。(粵語:do: 普通話:duo)
云山已發(fā)興,玉佩仍當(dāng)歌。(粵語:go: 普通話:ge不押韻)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粵語:bo: 普通話:buo)
蘊(yùn)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粵語:ho: 普通話:he不押韻)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粵語:gwo:普通話:guo)
詩中其他入聲字:蓋、北、內(nèi)、發(fā)、玉、竹、不、落、日、物
還有很多例子,不一一例舉了,
下期繼續(xù)講簡史。
楚漢爭霸,我們再見!
如何關(guān)注漢族王朝?
搜索微信號:hzwc1279
漢族王朝首寫字母宋滅亡年代1279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