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又名中南山、太乙山、地肺山,是秦嶺山脈的核心組成,西起陜西寶雞眉縣,東至陜西西安藍(lán)田縣,橫跨藍(lán)田縣、長安區(qū)、鄠邑區(qū)、周至縣等,巍峨挺拔,綿延數(shù)百公里。
憑借中原這塊沃土,又正處在中國南北分界線上,俯瞰渭水、遠(yuǎn)望漢水,還有著五大谷、數(shù)百小谷連綿不絕。真一個群山層立,直聳入云,薄霧繞峰,原青水綠,風(fēng)捎鳥鳴。
光是吸引文人墨客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就連叱咤風(fēng)云、將天下運籌于掌中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曾化身這南山的擁躉。
貌美如此,終南山背上些傳奇故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終南山受人所愛,又尤其為一群人所青睞。不是他者,便是歷朝歷代的隱士。
從秦末的商山四皓,到一代圣手孫思邈,再到仙家鐘離權(quán),據(jù)統(tǒng)計,直到現(xiàn)在,隱居南山者尚大有人在。
人居南山中,山容人之蹤。這樣的故事,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間,竟貫連古今,暢書了千年之久。
終南山,似乎也成了“隱士”的另一種代名詞,成了避凡世逐風(fēng)月的地域符號與文化原點。這又為何呢?
因為隱士對隱居之處自然得有要求。
一來得滿足日常的生活所需,二來更得是真的僻靜安全之處,真有著一處山野空境,還己心些許安謐閑適。
恰好,終南山便是這么一個合適的選擇。
終南山雖處中原,然山脈連綿,高峰險峻,更不論地形多樣險阻、道路崎嶇難行。避入此中,的確是能暫隔塵世,自在而活,這才有了高蟾筆下的“唯有終南寂無事,寒光不入帝鄉(xiāng)塵”。
再者說,終南山絕非唯有僻靜,反而秀美如畫。在此處能覓得何許風(fēng)景呢?清末怡峰禪師曾這么描繪——“前有長安明燈照,后有松屏隨意靠。左有甘泉香且美,右有石蓮登遠(yuǎn)眺?!焙靡粋€前后左右,移步換景,山水環(huán)繞,松柏常青,諸番景色,自然能滌去心上塵埃。
最值得稱道的一點,南山還不是一個繡花枕頭,人家實在有著一肚子內(nèi)涵。據(jù)記載,終南山物產(chǎn)頗豐,《漢書·東方朔傳》有文為證——
其山出玉石、金、銀、銅、鐵、檀、柘,異類之物,不可勝原,此百工所取給,萬民所仰足也。
的確,林野之間,上述諸物有時或許無甚作用。但南山巍峨,山谷間河流分布密集,其間還有溫泉存留,森林茂密不說,山間更有著中草藥千余種,有著“草藥王國”之雅稱,民間都傳“太白山上無閑草,漫山遍野都是寶?!?/p>
清秀可觀、富饒如此,為人所向往、選擇自然是情理之中。為避秦難,商山四皓移步林野,與南山為伴。為潛心醫(yī)藥,孫思邈愣是推掉了所有官約,悠然于這漫山遍野的珍貴草木中,這才有了“孫思邈隱于太白山,隋唐征拜皆不就,年百余歲卒”。
不止如此,靜默不語之南山,亦孕出佛香,育出道義。
智藏大師、道判大師、杜順大師等在此修行求教,北周武帝大肆滅佛時,南山中更立起了“七十二茅蓬”,為諸多門徒提供珍貴的棲身之所……
就這樣,諸多士人入山,在這旖旎風(fēng)光、靜謐山野之間,數(shù)不盡的傳奇被書寫進(jìn)了這座山脈的古今。
史載,終南山最多時擁有大小寺院百座,留下的佛道書作更是不計其數(shù)。
修道的王重陽云游終南山,建立起全真教。王維隱居輞川,著下《輞川集》,指引著后世千千萬萬的山水詩歌,孫思邈靜居山林間,采藥求學(xué),為世人留下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醫(yī)學(xué)百科全書……
時至今日,終南山仍是許多人心中的寶地。入山修行者,層出不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