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yī)】中醫(yī)兒科學(xué)歌訣整理版

特別提示

本篇內(nèi)容僅限于中醫(yī)臨床醫(yī)師辨證論治使用,禁止非醫(yī)護人員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現(xiàn)的任何后果,與本平臺無關(guān)。

小兒證方真訣

小兒證方速記歌訣

好學(xué)易記中醫(yī)兒科學(xué)證方歌括

編著:石志喬

總論  兒科學(xué)基礎(chǔ)

.中醫(yī)兒科學(xué)發(fā)展簡史歌括

   兒科發(fā)展史,溯源至商代;《黃帝內(nèi)經(jīng)》出,基礎(chǔ)理論概;傷寒雜病論,影響不能埋;扁鵲醫(yī)小兒,倉公醫(yī)案在[1];五十二病方,癇瘛病已載[2];諸病源候論,巢元方編排;唐末《顱囟經(jīng)》,“純陽”提出來[3];思邈《千金方》[4];王燾著“外臺”[5];北宋有錢乙,兒科稱圣才[6];南宋有劉昉,《幼幼新書》排[7];元朝曾士榮,《活幼新書》裁[8],七言歌注解,瑯瑯音韻諧;明朝大發(fā)展,幼書潮涌來,用宣“袖珍”方,各證述明白[9];更有萬全氏[10],護胃提出來,心肝陽有余,脾肺腎陰衰;肯堂集眾長,《證治準(zhǔn)繩》排[11];明代《普濟方》,專列治嬰孩[12];清朝《金鑒》出,“幼科心法”賅[13];外科王清任,解剖幼尸骸[14],《醫(yī)林改錯》著,化瘀實踐來;燒灼斷臍術(shù),薛氏父子才,預(yù)防破傷風(fēng),造福新生兒[15];夏鼎撰“鐵鏡”[16];玉瓊“麻科”排[17];陳飛霞“集成”[18],“賦稟”和“護胎”,三關(guān)輕重定,浮沉表里挨,紅紫寒熱辨,淡滯虛實概;葉桂著“要略”[19];金鰲“釋謎”解[20];周震有“指南”[21];吳瑭“條辨”恢[22];有性說“癘氣”,《溫疫論》出臺[23];麻疹天花獗[24],人痘接種栽,遠傳歐亞非,免疫先河開[25];更喜解放后,好政策連臺,中醫(yī)大發(fā)展,繼承創(chuàng)新快,痧痘驚疳證,痘疾已不在;破傷風(fēng)勢衰;痧證也無礙[26];伯岳和育仁,奇文受傳儕[27],兒科是將帥,個個棟梁材,許多新成就,惠及全世界;中醫(yī)兒科人,功勛孰可蓋?!

注釋:

[1]指《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記載扁鵲為小兒醫(yī)。           [2]指在五十二病方這部最早的醫(yī)學(xué)著作里,有嬰兒病癇,嬰兒瘛的記述。

[3]顱囟經(jīng),我國最早的兒科專著,書中始提出小兒為“純陽之體”的觀點。未著撰人名氏。

[4]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書各有1卷為兒科病。

[5]王燾著《外臺秘要》40卷,其中35~36卷均為小兒科。

[6]北宋的錢乙,專業(yè)兒科,著《小兒藥證直訣》,后世尊他為我國兒科的奠基人,譽為“兒科之圣”。

[7]南宋的劉昉,編著《幼幼新書》,整理匯集宋以前兒科學(xué)的成就。

[8]元代曾世榮著《活幼新書》,其上卷為兒科病歌賦,便于記誦。

[9]明代徐用宣著《袖珍小兒方》各證齊備,敘述詳明。

[10]明代萬全著《育嬰家秘》、《幼科發(fā)揮》等,書中提出了“護胃氣”及心肝陽有余,肺脾腎陰衰等觀點,對后世影響很大。

[11]王肯堂著《證治準(zhǔn)繩》。

[12]《普濟方》是明代最大的一部方書,其中有“嬰孩部”一個分冊。

[13]清代的《醫(yī)宗金鑒 ·幼科心法》,是把清初以前的兒科學(xué)作了一次較全面的整理概括和總結(jié)。

[14]清代外科醫(yī)生王清任,在義冢地解剖觀察小兒尸體42年,發(fā)現(xiàn)古書中許多錯誤之處,加以訂正,著《醫(yī)林改錯》,總結(jié)了活血化瘀的實踐經(jīng)驗。

[15]薛凱、薛己父子精于兒科,發(fā)現(xiàn)燒灼斷臍術(shù),對預(yù)防新生兒破傷風(fēng)作出了巨大貢獻。著《保嬰撮要》。

[16]清代夏禹鑄(即夏鼎)著《幼科鐵鏡》。

[17]謝玉瓊著《麻科活人全書》,是一部較有影響的麻科專著。

[18]清代陳飛霞名著《幼幼集成》中,首創(chuàng)“稟賦”和“護胎”學(xué)說,其中“指紋晰義”一章,歸納出“三關(guān)測輕重,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的經(jīng)驗,已被多數(shù)兒科臨床醫(yī)生所采納。

[19]清代葉天士著《幼科要略》,對小兒雜病的辨證治療作了簡要的敘述。

[20]清代沈金鰲著《幼科釋謎》。

[21]清代周震著《幼科指南》。

[22]清代吳瑭著《溫病條辨·解兒難》。對小兒“暑痙”的證治有獨到之處。

[23]清代吳有性著《瘟疫論》,指出“癘氣”乃傳染病。

[24]指明清時期,尤其是清朝末期,麻疹(痧),天花(痘)病猖獗。

[25]指十七世紀(jì)我國人痘接種技術(shù)流傳到世界各國,開創(chuàng)了世界免疫學(xué)的先河。

[26]指古代兒科四大證—痧、痘、驚、疳中的“痘”(天花)已經(jīng)消滅。新生兒破傷風(fēng)的發(fā)病率已大大下降,痧癥(麻疹)已成為強弩之末的散發(fā)性疾病。

[27]指解放后的中醫(yī)兒科學(xué)術(shù)帶頭人王伯岳,江育仁,張奇文,汪受傳。

.生理、病理特點

1.生理特點

稚陰長而稚陽充,形氣未充臟腑新,

生機蓬勃蒸蒸上,莫謂“純陽”盛無陰。

【簡釋】小兒時期的生理特點之一是稚陰稚陽,即是說小兒在物質(zhì)基礎(chǔ)與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整的,小兒生長發(fā)育的過程是陰長而陽充。五臟六腑的形和氣也相對不足,故曰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小兒生理的另一特點是生機蓬勃,發(fā)展迅速,年齡愈小,生長發(fā)育的速度愈快,古代醫(yī)家把小兒的這種生理現(xiàn)象稱為“純陽”。所謂純陽,是指小兒生長過程中,表現(xiàn)為生機旺盛,蓬勃發(fā)展,好比旭日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并非說正常小兒是有陽無陰或陽盛陰虧之體。

“稚陰稚陽”和“純陽之體”兩個基本觀點概括了小兒生理特點的兩個方面。

2.病理特點

發(fā)病容易傳變速,臟氣清靈易康復(fù)。

【簡釋】《醫(yī)學(xué)三字經(jīng)·小兒》曾說:“稚陽體,邪易干?!薄稖夭l辨·解兒難》也指出:“臟腑薄,藩籬疏,易于傳變;肌膚嫩,神氣怯,易于感觸?!闭f明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稚陰稚陽,體質(zhì)和功能均較脆弱,因此在病理上不僅發(fā)病容易,而且傳變迅速,年齡越小越突出。但小兒為“純陽之體”,生機蓬勃,活力充沛,臟氣清靈,反應(yīng)敏捷,且病因單純,又少七情的傷害,故患病以后,經(jīng)過及時恰當(dāng)?shù)靥幚恚∏楹棉D(zhuǎn)比成人快,容易恢復(fù)健康,預(yù)后一般較好 。正如張景岳所說:“其臟氣清靈,隨撥隨應(yīng),但能確得其本而撮取之,則一藥可愈,非若男婦損傷積痼癡頑者之比?!?/p>

.四診概要

(一)望診歌

1.望神色

1)望神歌

有神活潑目光明,面色紅潤氣調(diào)勻;

無神呆滯目暗淡,面呈晦暗息不均。

【簡釋】四診之首是望診,望診之首是望神。凡表情活潑,目光明亮,面色紅潤,呼吸調(diào)勻為有神,是無病表現(xiàn),雖忽有病,亦多輕而易愈;凡表情呆滯,目光暗淡,面色晦暗,呼吸不均者為無神,為有病表現(xiàn),且病情較重。

2)五色主病歌

五色主病要看清,虛寒面白熱紅炘,

體虛有濕黃面目,黑主痛寒水飲停,

青白里寒青紫瘀,純青主寒痛瘀驚。

【簡釋】望神色指望神與望色同樣重要,要看清面色:面呈白色,多為虛證、寒證;面色炘紅,多為熱證;面呈黃色,多屬體虛或有濕;面呈黑色,主痛,主寒,或內(nèi)有水濕停飲;面色青白并見,多為里寒;面青唇紫,多為氣血瘀阻;面呈純青,多主寒、痛、瘀、驚。

3)五部配五臟歌

左肝右肺腮為憑,頦腎鼻脾額屬心,

察位須知克者重,相生若見病為輕。

【簡釋】五部配五臟,最早見于錢乙《小兒藥證直訣·面上證》書中云:“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辈煳粫r,應(yīng)知生克關(guān)系,遇相克為重,相生者為輕。如:左頰(腮)屬肝,東方之位,春見微青者平,深青者病,白色者絕。白色屬金,肝位見白,乃金克木之象,故曰絕,重危也。

2.望形態(tài)

審苗竅

1)舌體歌

胖嫩齒痕陽虛因,或有水濕痰飲停;

中毒胖大色紫青;胖淡裂紋虛證明;

舌體強硬熱傷津;失養(yǎng)干絳短縮形。

【簡釋】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者,多為脾腎陽虛或有水飲痰濕內(nèi)停;中毒者多見舌體胖大而舌色紫青;舌體胖淡起裂紋多為氣血兩虛;舌體強硬多為熱盛傷津;急性熱病傷津而經(jīng)脈失養(yǎng)者多見舌干絳而短縮。

2)舌質(zhì)歌

氣血虧虛舌淡白;溫?zé)崛霠I紅絳來;

陰虛火旺舌紅干;氣血瘀滯紫暗災(zāi);

紅刺粗大似楊梅,爛喉痧癥不能排。

【簡釋】氣血虧虛者舌質(zhì)淡白;溫?zé)岵⌒叭霠I血,多見舌質(zhì)紅絳,甚有紅刺;陰虛火旺者,多見舌紅而干,少苔甚無苔;氣血瘀滯者多見舌質(zhì)紫暗或紫紅;舌起粗大之紅刺,狀似楊梅者,爛喉痧癥不能排除。

3)舌苔歌

苔白為寒黃屬熱,兼膩寒濕或濕熱,

宿食內(nèi)滯霉醬苔,氣陰不足地圖舌。

熱病苔剝陰津損,除去染苔看本色。

【簡釋】舌苔色白為寒,色黃為熱,白膩為寒濕內(nèi)滯,黃膩為濕熱內(nèi)蘊,宿食內(nèi)滯者舌苔厚膩垢濁不化,稱“霉醬苔”,氣陰不足者舌苔花剝,經(jīng)久不愈,狀如地圖,熱性病而見苔剝,多為陰傷津虧所致。小兒因吃某些藥品、食物,往往出現(xiàn)染苔,不屬病苔。追問病史,不難弄清。

4)察目歌

目赤畏光淚汪汪,麻疹未出須早防;

脾虛睡時眼不閉;濕熱多見鞏膜黃;

氣虛液脫目眶陷;眼瞼浮腫水屬陽;

二目上視驚癇作;瞳孔改變兆非祥。

【簡釋】眼淚汪汪,目赤畏光,須防麻疹;脾虛者睡覺時眼睛不能閉合;濕熱蘊遏者,多見鞏膜發(fā)黃;因泄瀉而氣虛液脫者,常見目眶內(nèi)陷,啼哭無淚;眼瞼浮腫者,為水濕上犯,屬水腫之陽水;二目轉(zhuǎn)動呆滯或二目上竄者為驚癇之證;若瞳孔改變,縮小或不等大,或散大而無反應(yīng),均非吉兆。

5)察鼻歌

感冒風(fēng)寒清涕長,風(fēng)熱鼻流濁涕黃,

肺經(jīng)有熱鼻先傷,鼻干鼻衄鼻生瘡。

【簡釋】感冒風(fēng)寒者鼻流清涕;感冒風(fēng)熱者,鼻流濁涕色黃;肺經(jīng)有熱者首先傷鼻,見鼻孔干燥,為肺熱傷津或外感燥邪,鼻衄者多為血熱妄行,鼻內(nèi)生瘡糜爛多為肺火上炎。

6)察口歌

牙齒遲出腎氣虛;唇色淡白氣血空;

寒證血瘀青紫唇;暴瀉傷陰唇櫻紅;

齦有白斑稱“板牙”;齒齦紅腫胃火沖;

乳娥風(fēng)熱火上攻;白喉假膜牢不松;

滿嘴白屑稱“雪口”;胃經(jīng)積熱口糜兇;

雙頰粘膜小白點,麻疹斑周有紅暈。

【簡釋】牙齒逾期不出,多為腎氣虛;唇色淡白是氣血空虛不足;寒證或血瘀證可見唇色青紫;暴瀉傷陰者可見唇色櫻紅;新生兒牙齦有白色斑塊,俗稱板牙;齒齦紅腫多屬胃火上沖;乳娥腫大咽紅,為外感風(fēng)熱或肺胃之火上炎;白喉證,咽部微紅,咽中有灰白色假膜,堅牢不宜拭去;若滿口白屑,狀如雪花,稱鵝口瘡,亦名雪口;若胃中積熱上沖,可見口腔舌部粘膜破潰糜爛;若雙頰粘膜有白色小點,周圍紅暈,為麻疹粘膜斑。

7)察耳歌

聤耳緣由肝火蘊,耳中疼痛又流膿;

麻疹耳涼熱多淚,絡(luò)脈隱現(xiàn)耳背中;

若見耳垂周漫腫,痄腮亦名大頭瘟。

【簡釋】聤耳是因肝火內(nèi)蘊,癥見耳中疼痛且流膿;麻疹早期可見耳尖發(fā)涼,兼見壯熱多淚,耳背絡(luò)脈隱現(xiàn);若見耳垂周圍彌漫腫脹,則為痄腮,亦名大頭瘟。

8)察二陰歌

陰囊松弛虛或熱,陰囊緊縮常為寒,

時腫時復(fù)為疝氣,莖囊俱腫陰水犯,

女陰紅濕為濕熱,濕癢多為蟯蟲竄,

便堅帶血為肛裂,便后脫肛中氣陷。

【簡釋】陰囊松弛者,多為體虛或發(fā)熱之象;陰囊緊縮多為寒證;陰囊時腫時復(fù),啼哭腫大加甚,為疝氣;陰莖陰囊俱腫,常為陰水所犯;女陰紅而濕,多屬下焦?jié)駸?;若前陰潮濕瘙癢,須注意蟯蟲竄擾;大便堅硬帶血,常為肛裂;若便后肛門直腸脫出,多是中氣下陷所致。

4.辨斑疹歌

溫病之邪入營血,斑平不高不退色。

麻疹漸密后四肢,疹高形小壓退色;

風(fēng)疹小稀快出沒;奶麻紅如玫瑰色;

丹痧皮疹猩紅熱,咽喉腫爛伴發(fā)熱;

水痘含水如豆熱;白

濕溫或久熱。

蕁蔴疹如云出沒,斑丘疹伴瘙癢烈。

【簡釋】溫?zé)岵?,邪入營血即會發(fā)斑,斑的特點是平,不高出皮膚,壓之也不退色。麻疹出時,先稀疏,后漸密,先見于頭胸部,后見于四肢,疹的特點是:高出皮面,形小如粟米,壓之退色;風(fēng)疹色淡紅,疹小稀疏,發(fā)出和沒收較快;奶麻的疹色如玫瑰紅,疹細密,熱退疹出;丹痧的皮疹呈猩紅色,伴有咽喉腫爛和發(fā)熱,近代稱為猩紅熱。皰疹疾病如水痘,其疹中含水,形狀如豆,伴發(fā)熱,疹子此起彼落;白

是一種白色小皰疹,多見于小兒頸項,胸部,常隨汗而出,見于濕溫病或病程較長的熱性病。蕁蔴疹如云出沒,呈斑丘疹伴瘙癢劇烈。

5.察二便歌

稀薄夾白傷乳食;燥結(jié)實熱或虛熱;

黃臭稀薄因濕熱;脾腎皆虛則洞泄;

痢疾粘凍帶赤白;醬色哭叫腸套疊;

陽虛寒證尿清澈;濕熱尿黃赤短澀;

疳證尿濁如米泔;血尿可呈茶褐色。

【簡釋】小兒大便稀薄,夾有白色凝塊,為內(nèi)傷乳食;大便燥結(jié),為內(nèi)有實熱或陰虛內(nèi)熱;大便色黃,臭穢而稀薄,為濕熱內(nèi)滯;若脾腎俱虛,則下利清谷,洞泄不止;濕熱積滯的痢疾,可見大便赤白粘凍;若乳幼兒大便呈果醬色,伴陣發(fā)哭鬧,常為腸套疊所致。小便清沏量多,常為寒證或腎陽虧損;濕熱下注者,尿黃赤短澀;疳證多見尿渾濁如米泔水,為脾胃虛弱,飲食失調(diào)所致;血尿者尿呈紅色或茶褐色。

6.看指紋歌

小兒風(fēng)氣命三關(guān),輕重與危分別看;

浮主在表邪新感,沉為在里紋不顯;

黑瘀青燥驚風(fēng)痛,紫紋屬熱紅受寒;

色淡屬虛滯為實;透關(guān)射甲重治難。

【簡釋】小兒指紋,分為風(fēng)、氣、命三關(guān),第一節(jié)為風(fēng)關(guān),第二節(jié)為氣關(guān),第三節(jié)為命關(guān),指紋見于風(fēng)關(guān),病多輕淺而易治;現(xiàn)于氣關(guān),病情較重,邪已進一步深入;現(xiàn)于命關(guān),病情危重;指紋浮露者,主邪在表,為新感外邪;指紋深沉不顯者,主病邪在里或久病,如里實或里虛證;指紋色黑者主瘀;色青者主燥,或為驚風(fēng),或?qū)偬弁?;色紫者為熱,暗紫為邪熱郁滯,紫黑為熱邪深重或氣滯血瘀;色紅主寒,如顏色鮮紅,為外感風(fēng)寒;指紋色淡,不論何種顏色,新病還是久病,都是虛證的表現(xiàn);指紋郁滯,推之不暢,為實證;如果指紋直透指甲,稱為“透關(guān)射甲”,病多危殆。

(二)聞診歌

1.聞聲歌

聲噪屬熱靜屬寒,實則聲高虛低談;

尖呼劇痛呻不適;邪熱入營狂語譫;

嘶啞咽喉聲帶??;言蹇津傷或壅痰;

哭聲無力為饑餓;腹痛時哭緩即安;

哭聲嘶啞咽喉?。豢诏従苁嘲榱飨?;

咳流清涕感風(fēng)寒;風(fēng)熱聲重吐黃痰;

無痰聲響屬肺燥;頓咳連續(xù)回聲傳;

咳聲嘶啞空作聲,若非白喉即喉炎;

【簡釋】聽聲音,聲噪屬熱,聲靜屬寒,聲高屬實,聲低屬虛。尖聲呼叫,常為劇痛所致,呻吟不休,多為身有不適;邪熱入營,多見狂言譫語,聲高有力,多兼神志不清;語聲嘶啞,多為咽喉和聲帶疾?。徽Z言蹇澀者,常為高熱傷津或壅塞痰涎。聽哭聲,綿長無力,或口作吮乳之狀,為饑餓;腹痛引起的啼哭,忽緩忽急,時作時止,痛緩即安;哭聲嘶啞者常由咽喉水腫引起,呼吸亦不利;若有口瘡,哭而拒食,伴流涎煩躁,哭聲常延綿而低微。聽咳嗽聲,咳聲輕揚而流清涕,為外感風(fēng)寒;而外感風(fēng)熱者,咳聲重濁而吐黃痰;干咳無痰,咳聲響亮,多屬肺燥;頓咳者,咳聲重濁,連續(xù)不已,并有回聲;咳聲嘶啞,空空回聲,若不是白喉,便是喉炎。

2.嗅氣味歌

熱蒸濁氣出肺胃,口中之氣多臭穢,

傷食兼見噯酸腐;牙疳兼齒齦腫潰,

肺癰兼痰濁帶血;血證兼帶血腥味;

傷食大便稀酸臭,口中可聞傷食味;

濕熱注膀臊短赤;濕熱注腸便臭穢;

脾腎兩虛尿清長;下利清谷少臭味。

【簡釋】邪熱郁蒸肺胃,濁氣上沖,從口而出,故口中之氣多臭穢,傷食者,兼見噯腐吞酸;牙疳者兼見齒齦腫痛潰爛;肺癰者兼見痰濁夾血;血證兼有血腥味。傷食者大便稀且酸臭,口中可聞傷食味;濕熱下注膀胱者,小便臊臭而短少黃赤;濕熱下注大腸者,大便臭穢;脾腎兩虛者,小便清長,大便則見實谷不化而較少臭味。

(三)問診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胸腹,七問年齡八睡眠,

九十個人家族史,麻痘蟲驚食風(fēng)寒。

【簡釋】一問寒熱,即問發(fā)熱和怕冷情況:發(fā)熱怕冷無汗為外感風(fēng)寒;寒熱往來為邪在半表半里;發(fā)熱持續(xù),熱勢鴟張,舌苔厚膩,為濕熱內(nèi)阻;夏季高熱不退,無汗多尿為夏季熱;午后低熱,常伴盜汗,稱為潮熱,見于陰虛;怕冷、納呆、神疲、多為里寒或陽虛之證;

二問汗:白天汗多,稍動即出,為自汗;睡中汗出,稱為盜汗;汗出如油,淋漓不止,是亡陽虛脫;汗出熱不退,熱病為邪氣由表入里之象。

三問頭身:頭痛,發(fā)熱,惡寒,為外感風(fēng)寒;頭痛嘔吐,高熱抽搐為邪熱入營, 屬急驚風(fēng);頭痛神萎,似搐非搐,為正虛肝盛,屬慢驚風(fēng);頭暈而兼發(fā)熱多因外感; 頭暈而兼面白乏力, 多為氣血不足; 肢體酸痛而兼發(fā)熱多為外惑,或邪阻經(jīng)絡(luò); 關(guān)節(jié)疼痛, 屈伸不利, 常見于痹證; 肢體癱瘓不用, 強直屈伸不利為硬癱, 多為風(fēng)痰入絡(luò), 血瘀氣滯; 痿軟屈伸不能為軟癱, 多因肝腎陰虛, 筋骨失養(yǎng).

四問二便:大便次數(shù)多而稀薄,為脾不健運;大便次數(shù)多,赤白粘凍,為濕熱積滯;大便秘結(jié),腹部脹痛,多為內(nèi)有實熱或陰虛津虧;大便排蟲,伴有腹痛,為蛔蟲?。槐銜r哭吵,多為腹痛;小便清長,或夜間遺尿,為腎陽不足,下元不固;小便頻多,溲時疼痛,為濕熱下注,如熱淋;小便刺痛,滴而不盡,或排出砂石,為石淋所致。

五問飲食:不思飲食,食而不多,為脾胃虛弱;脹滿不思飲食,為傷食積滯;腹瀉而不思食為脾失健運;能食而便多不化,形體消瘦,多見于疳證;渴喜飲冷為熱證;渴喜飲熱,或口不渴,則為寒證;頻飲,口唇干燥,為胃陰不足,津液虧耗;渴不欲飲,則常為中焦有濕。

六問胸腹:前胸脹滿而頻咳,為風(fēng)寒束肺,肺氣失宣;胸部悶窒,哮鳴痰呼,為痰阻肺絡(luò),如哮喘;胸痛發(fā)熱,咳嗽,氣促,為肺炎喘嗽;胸悶心悸,面青氣促,為心陽不振,心血瘀滯;心悸胸悶,頭暈乏力,為心之氣陰不足;脘腹飽脹,多為傷食積滯;腹痛隱隱,以臍周為主,見于蛔蟲證;上腹或右脅脹痛,面目黃染,為濕熱黃疸。

七問年齡:臍風(fēng)、苔黃、臍血、臍瘡等見于一周內(nèi)初生兒;鵝口瘡、臍突、夜啼等,以乳嬰較多;遺尿則發(fā)生在3歲以上;麻疹多發(fā)生于生后6個月;水痘、百日咳則在幼童期多見;奶癆多發(fā)生在乳嬰兒期。

八問睡眠;煩躁、少睡、盜汗、發(fā)稀、見于佝僂?。凰旋^齒,多為蛔蟲證;夜間睡眠不寧,肛門瘙癢,多為蟯蟲??;嗜睡和昏睡,在溫?zé)岵《酁樾叭胄陌蛱得汕甯[。

九十個人家族史,麻痘蟲驚食風(fēng)寒:九問個人史,包括生產(chǎn)、喂養(yǎng)、發(fā)育、預(yù)防接種史;十問家族史:問小兒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健康狀況,有無傳染病,遺傳性疾病或與遺傳相關(guān)的疾病等;麻疹、水痘、蟲證、驚風(fēng)、食積、外感風(fēng)寒乃小兒最常見的幾類病證,診治時要全面優(yōu)先考慮。

(四)切診歌

1.小兒脈診歌

三歲以內(nèi)看指紋;十四歲與大人同,

三至十四小兒脈,睡時安靜診方準(zhǔn),

醫(yī)者一指定三關(guān),輕中重取一分鐘,

浮為表脈沉為里,遲脈為寒?dāng)?shù)熱壅,

無力脈虛實有力,一七四六八五動。

【簡釋】三歲以內(nèi)小兒,無需診脈,只看指紋,十四歲以上即與大人相同了。三至十四歲歲小兒的脈診,需在安靜時診,方為準(zhǔn)確,醫(yī)者以一指定其三關(guān),并取輕、中、重三種不同指力,體會脈象變化,時間不少于一分鐘。小兒診脈,主要有浮沉遲數(shù),有力,無力六種基本脈象,診見浮脈,多見于表證,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診見沉脈,多見于里證,沉而有力為里實,沉而無力為里虛;診見遲脈,多見于寒證,遲而有力為寒實,遲而無力為寒虛;診為數(shù)脈,多見于熱證,數(shù)而有力為實熱,數(shù)而無力為虛熱;小兒的正常脈率,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計算:1~3歲為7至,4~7歲為6至,8~14歲為5至。

2.按診歌

“囟陷”因瀉失水重,“囟填”熱嘔肝風(fēng)動,

囟門遲閉寬而大,頭縫開解“解顱”困;

“痰毒”頸腋結(jié)節(jié)痛,“瘰疬”連珠不易動;

四肢厥冷“陽虛”困,“驚風(fēng)”攣急四肢動,

小兒麻痹后遺癥,半身不遂肢不用;

皮膚按凹屬水腫,吐瀉失水皮干松,

肢冷汗多陽氣虛,膚熱無汗熱氣烘;

胸骨高突是“雞胸”,脊高不痛“龜背”弓,

心尖動處稱“虛里”,宗氣會聚在其中,

搏動太強宗氣泄,弱速喘急癥情重,

串珠外翻“佝僂病”,脅下痞塊肝脾腫;

腹痛喜按虛寒痛,脹痛劇按里實充,

臍周腹痛索條蟲,腹脹青筋瘦“疳”宗,

氣滯腹脹如鼓咚,濁音移動腹水壅。

【簡釋】囟門凹陷,名“囟陷”,因瀉甚失水重所致;囟門高突,名“囟填”,伴壯熱嘔吐,為肝風(fēng)內(nèi)動之證;囟門遲閉,囟門寬大,頭縫開解,是被“解顱”所困?!疤刀尽笨梢婎i,腋下等處有小結(jié)節(jié),伴發(fā)熱疼痛;“瘰疬”是因痰毒遷延,結(jié)節(jié)連珠成串,質(zhì)地較硬,推之不易活動。四肢厥冷,是被陽虛所困;“驚風(fēng)”可見四肢攣急抽動;小兒麻痹后遺癥,表現(xiàn)為一側(cè)或兩側(cè)肢體細弱,不能活動。皮膚按之凹陷,為水腫之征;而吐瀉失水之征,則皮膚干燥而松弛;膚冷汗多,為陽氣不足;膚熱無汗,為熱高所致;胸骨高突為“雞胸”;脊柱高突,按之不痛,稱為“龜背”,似弓;心尖搏動處,稱為“虛里”,是宗氣會聚之處,若搏動太強,或節(jié)律不勻是宗氣外泄,病情嚴(yán)重;若動而微弱,為宗氣內(nèi)虛;若搏動過速,伴有喘息為宗氣不繼,癥情嚴(yán)重。胸脅觸及串珠,兩肋外翻,見于佝僂病;左脅肋下痞塊,屬脾腫大;右脅肋下有痞塊,屬肝腫大。腹痛喜按,按之痛減,為虛痛,寒痛;腹痛拒按,按之脹痛加劇為里實腹痛;臍周疼痛,按之有條索狀包塊,按之痛減者,多屬蛔蟲證;腹脹,腹部青筋顯露,形瘦,多為“疳證”;氣滯腹脹,叩之如鼓聲咚咚;腹部脹滿,叩診移動性濁音,多為腹水形成。

附、五臟辨證歌

每臟四句:第一句概括本臟所主、色診、脈象、性能表現(xiàn);第二句為虛證表現(xiàn);第三句為實證表現(xiàn);第四句為熱證表現(xiàn);腎多虛無實,但有例外。

1)肝臟辨證歌

肝風(fēng)青弦常有余,呵欠咬牙瘛瘲徐,

目直項強大叫搐,熱飲喘悶熱氣出。

【簡釋】肝所主為風(fēng),色診青,脈診弦,性能表現(xiàn)常有余;肝虛表現(xiàn)多呵欠,咬牙,徐徐瘛瘲;肝實表現(xiàn):目直視,頸項強直,大叫,抽搐有力;肝熱表現(xiàn):壯熱引飲,喘悶,口中氣熱,目內(nèi)青,直視,身反折強直,手亂動;

2)心臟辨證歌

心驚熱赤數(shù)火熱,臥而悸動心虛則,

熱煩渴叫仰臥搐,壯熱上視言不得。

【簡釋】心之所主為驚熱,色診赤,脈診數(shù),性能表現(xiàn):為火為熱;心虛表現(xiàn):臥而悸動不安;心實表現(xiàn):發(fā)熱,煩渴,哭叫,喜仰臥,驚搐;心熱表現(xiàn):壯熱,目上竄,目內(nèi)赤,合面而睡,咬牙,欲言不能。

3)脾臟辨證歌

脾困黃遲常不足,嘔吐瀉白露晴宿,

困倦熱飲瀉黃赤,目黃尿黃脾熱郁。

【簡釋】脾臟所主為困,色診黃,脈診遲,性能表現(xiàn)常不足;脾虛表現(xiàn):嘔吐,泄瀉白色,睡露晴;脾實表現(xiàn):困倦思睡,身熱飲水,泄瀉黃赤;脾熱表現(xiàn):目內(nèi)黃,尿黃。

4)肺臟辨證歌

肺喘白浮性嬌嫩,虛喘少氣常出哽,

實兼風(fēng)冷喘咳噴,喘急鼻干露紅唇。

【簡釋】肺所主喘,色診白,脈診浮,性能表現(xiàn)嬌嫩;肺虛表現(xiàn):喘而少氣,長出氣或哽氣,皮毛干燥,唇色白;實兼風(fēng)冷表現(xiàn):喘而氣盛,咳嗽,胸悶,渴不喜飲,鼻塞流涕,噴嚏;肺熱表現(xiàn):喘急,呼吸不利,鼻干或衄血,手掐眉目鼻面,虛熱則唇露紅色。

5)腎臟辨證歌

腎虛寒黑沉常虛,尿清不禁面灰浮,

目暗脛寒無實熱,瘡疹腎實黑陷除。

【簡釋】腎所主虛寒,色診黑,脈診沉,性能表現(xiàn)常虛;腎虛表現(xiàn):尿清長不禁,面浮灰暗或

,脛寒,逆冷;腎無實證,亦無熱證,但有例外, 即瘡疹腎實則變黑陷者除外。

各論

第一章.新生兒疾病

第一節(jié)  胎怯

1.腎精薄弱證

1)腎精薄弱證候歌

先天不足腎精薄,囟張頭大發(fā)稀少,

甲短膚涼耳殼軟,肢柔骨弱身形小。

【簡釋】先天不足腎精薄弱易致胎怯,可見囟張頭大,頭發(fā)稀少,指甲軟短,肌膚不溫,耳殼柔軟,肢柔骨弱,形瘦短小。

2)補腎地黃丸歌

補腎地黃牛鹿添,薯茱丹澤地苓煎,

【簡釋】補腎地黃丸由六味地黃丸增添牛膝,鹿茸而成。

2.脾腎兩虛證

1)脾腎兩虛證候歌

脾腎兩虛胎怯小,哭吮無力動作少,

哽氣多噦嗆溢乳,脹泄皮皺肌肉薄。

【簡釋】脾腎兩虛之胎怯,多見小于胎齡兒,雙胎兒或高齡產(chǎn)婦育胎兒,常見啼哭無力,吮乳無力,多臥少動,哽氣多噦,嗆乳溢乳,腹脹泄瀉,皮膚干皺,肌肉瘠薄。

2)保元湯歌

保元湯桂草芪參,脾腎兩虛是特征。

【簡釋】保元湯由肉桂、甘草、黃芪、人參組成,脾腎兩虛證是使用該方的特征。

第二節(jié)  硬腫癥(五硬)

1.陽氣虛衰證

1)陽氣虛衰證候歌

陽衰新生兒硬涼,聲低息微僵臥床,

面色蒼白皮暗紅,全身板硬而腫脹。

【簡釋】五硬之陽氣虛衰證,可見于新生兒, 一全身硬而涼,哭聲低怯,氣息微弱,僵臥少動,面色蒼白,皮膚暗紅,全身板硬而腫脹。

2)參附湯歌

回陽固脫參附湯,參補元氣附壯陽。

【簡釋】五硬之陽氣虛衰證,用參附湯治療,人參大補元氣,附子溫壯元陽。

2.寒凝血澀證

1)寒凝血澀證候歌

寒凝血澀四肢涼,肌膚拘急腫硬僵,

小腿臂臀面頰上,紫暗紅腫如凍傷。

【簡釋】五硬之寒凝血澀證,可見四肢發(fā)涼,肌膚拘急,腫硬發(fā)僵,不能捏起,多見于小腿、臂、臀、面頰等局部,患處皮膚色暗發(fā)紫,或紅腫如凍傷。

2)當(dāng)歸四逆湯歌

當(dāng)歸四逆善溫經(jīng),歸棗甘通芍桂辛。

【簡釋】當(dāng)歸四逆湯善于溫經(jīng)通絡(luò),由當(dāng)歸、大棗、甘草、木通、芍藥,桂枝、細辛組成。

第三節(jié)  胎黃

常證

1.濕熱郁蒸證

1)濕熱郁蒸證候歌

濕熱郁蒸病陽黃,身目俱黃尿亦黃,

鮮明如橘精神倦,便秘舌紅苔膩黃,

重則煩渴嘔吐脹,神昏抽搐熱更黃。

【簡釋】濕熱郁蒸致黃,屬陽黃,可見身黃、目黃尿黃、黃色鮮明如橘,精神疲倦,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膩。較重者,可見煩躁不安,口渴、嘔吐、腹脹、甚至神昏、抽搐、發(fā)熱、黃疸加深。

2)茵陳蒿湯歌

茵陳蒿湯茵梔黃,清熱利濕黃疸良。

【簡釋】茵陳蒿湯由茵陳、梔子、大黃組成,有清熱利濕之效,治黃疸良。

2.寒濕阻滯證

1)寒濕阻滯證候歌

寒濕阻滯久發(fā)黃,黃似煙熏灰便溏,

納差易吐甚腹脹,四肢欠溫尿短黃。

【簡釋】寒濕阻滯證,可見黃疸日久不退,黃色晦暗如煙熏,大便灰白溏薄,納少易吐,甚或腹脹,四肢欠溫,小便短黃,舌淡,苔白膩。

2)茵陳理中湯歌

茵陳理中溫化方,茵陳參草術(shù)干姜。

【簡釋】茵陳理中湯是溫中化濕方,由茵陳、黨參,甘草、白術(shù)、干姜組成。

3.氣滯血瘀證

1)氣滯血瘀證候歌

血瘀發(fā)黃暗無光,右脅痞塊堅腹脹,

神疲納差易嘔吐,大便灰白尿短黃,

或見瘀斑或衄血,唇舌暗紅舌苔黃。

【簡釋】氣滯血瘀發(fā)黃證,其面目皮膚黃色較深而晦暗無華,右脅痞塊質(zhì)堅,腹部脹滿,神疲,納差,食后易嘔吐,大便灰白,小便短黃,或見瘀斑,或見衄血,唇色暗紅,舌見瘀點,舌苔黃。

2)血府逐瘀湯歌

血府逐瘀湯桔膝,桃花四物合四逆,

四物歸芎與芍地,四逆柴芍甘草枳。

【簡釋】血府逐瘀湯由桔梗、牛膝、桃仁、紅花,四物湯(當(dāng)歸、川芎、芍藥、地黃)合四逆散(柴胡、芍藥、枳實、甘草)組成。

變證

1.胎黃動風(fēng)證

1)胎黃動風(fēng)證候歌

胎黃動風(fēng)黃速劇,神昏嗜睡和抽搐。

【簡釋】胎黃動風(fēng)證可見陽黃迅速加劇,且見神昏,嗜睡和抽搐。

2)羚角鉤藤湯歌

羚角鉤藤肝風(fēng)茯,芍茹地貝草桑菊。

【簡釋】 羚角鉤藤湯治肝風(fēng)內(nèi)動,由羚角,鉤藤,茯苓,芍藥,竹茹,地黃,貝母,甘草,桑葉,菊花組成。

2.胎黃虛脫證

1)胎黃虛脫證候歌

胎黃虛脫黃速重,厥冷神昏氣促腫。

【簡釋】胎黃虛脫證可見黃疸迅速加重,且見四肢厥冷,神昏,氣促,浮腫。

2)參附湯歌見硬腫癥
3)生脈散歌

【簡釋】生脈人參五味冬,陰虧氣弱汗多宗。

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的生脈散,在陰虧氣弱汗多時以此方為宗。

第四節(jié)  臍部疾患(臍濕 臍瘡 臍血 臍突)

1.臍濕證

1)臍濕證候歌

臍帶脫后滲脂水,浸漬不干紅腫微。

【簡釋】臍帶脫落以后,臍部創(chuàng)面滲出脂水,浸漬不干,或微見紅腫。

2)龍骨散歌

臍濕外敷龍骨散,龍骨枯礬等分研。

【簡釋】 臍濕病以外治法為主,敷以龍骨散,由龍骨、枯礬等分共研末,干撒臍部。

2.臍瘡證

1)臍瘡證候歌

紅腫熱痛甚流膿,舌赤口干渴唇紅,

惡寒壯熱毒內(nèi)攻,動風(fēng)抽搐或神昏。

【簡釋】穢毒侵臍而成臍瘡,可見:臍部紅腫熱痛,甚則糜爛,膿水流溢,伴舌赤,口干或渴,唇紅,惡寒壯熱者為邪毒內(nèi)攻,如邪毒內(nèi)陷,攻心動風(fēng),則神昏抽搐。

2)犀角消毒飲歌

犀角消毒治臍瘡,犀草銀花蒡荊防,

【簡釋】犀角消毒飲可治療臍瘡,由犀角、甘草、銀花、牛蒡子、荊芥、防風(fēng)組成。

3)如意金黃散歌

金黃散柏大姜黃,星芷陳甘粉樸蒼。

【簡釋】金黃散由黃柏,大黃,姜黃,南星,白芷,陳皮,甘草,花粉,厚樸,蒼術(shù)組成。

4)安宮牛黃丸歌

安宮牛黃用麝香, 犀角芩連梔雄黃, 

冰郁朱珠密金箔, 開竅方中性最涼。

【簡釋】安宮牛黃丸用麝香, 犀角, 黃芩, 黃連,梔子,雄黃, 冰片,郁金,朱砂, 珍珠, 蜂蜜,金箔組成, 在開竅方中是性質(zhì)最涼的.

5)紫雪丹見驚風(fēng)

3.臍血證

1)臍血證候歌

斷臍扎松久滲血,胎熱內(nèi)盛兼發(fā)熱,

焦唇赤面紅干舌,熱血鮮紅虛淡色。

【簡釋】斷臍之后,如臍帶結(jié)扎過松,可致臍部有血滲出,經(jīng)久不止。有屬胎熱內(nèi)盛者,兼見發(fā)熱,唇焦面赤,舌紅口干。胎熱者滲血鮮紅,脾虛氣不攝血者滲血色淡。

2)臍血治法歌

臍血不止有諸法:結(jié)扎松弛重新扎,

茜根散治胎熱甚;脾不統(tǒng)血歸脾呷。

【簡釋】臍血不止者有幾種治法:屬臍帶結(jié)扎過松者,應(yīng)重新結(jié)扎臍帶;茜根散是治胎熱過盛引起的臍血;若因出血過多,或稟賦不足脾不統(tǒng)血而致臍部出血者,宜內(nèi)服歸脾湯加血余炭、側(cè)柏炭等,以益氣攝血。

3)茜根散歌

胎熱內(nèi)盛茜根散,梔歸榆地犀芩連。

【簡釋】胎熱內(nèi)盛而臍血者,用茜根散,由茜草根、山梔、當(dāng)歸、地榆、生地、犀角、黃芩、黃連組成。

4)歸脾湯歌

歸脾參術(shù)草芪當(dāng),遠茯酸龍木棗姜。

【簡釋】歸脾湯由人參、白術(shù)、甘草、黃芪、當(dāng)歸、遠志、茯神、酸棗仁、龍眼肉,木香、大棗、生姜組成。

4.臍突證

1)臍突證治歌

臍突未閉腹壁松,小腸脂膜突臍中,

先將臍突推回腹,墊壓布扎可成功。

【簡釋】先天發(fā)育不全,臍孔未全閉合,或因新生嬰兒腹壁肌肉薄松弛,又因小兒啼哭努掙伸引,致使小腸脂膜突入臍中,故臍部光浮脹突,宜設(shè)法減少嬰兒啼哭叫擾,并用壓臍法外治。其法先將突出臍部的小腸脂膜推回腹內(nèi),再以紗布棉花包裹光滑質(zhì)硬的薄片,厚墊臍部,外用紗布扎緊,一般可逐漸痊愈。

久治不愈之嚴(yán)重者,宜手術(shù)治療。

第二章.肺系疾病

第一節(jié)  感冒

主證

1.風(fēng)寒感冒證

1)風(fēng)寒感冒證候歌

頭疼無汗惡寒熱,涕嚏鼻塞口不渴,

咳嗽咽癢苔薄白,指紋浮紅浮緊確。

【簡釋】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口不渴、咳嗽、咽癢、舌苔薄白、指紋浮紅,脈浮緊,這是外感風(fēng)寒之確據(jù)。

2)蔥豉湯歌

 外感風(fēng)寒蔥豉湯,蔥白豆豉肘后方。

【簡釋】風(fēng)寒感冒中,表證輕者,用肘后蔥豉湯,由蔥白、淡豆豉組成.

3)荊防敗毒散歌

感冒風(fēng)寒重癥方,荊防敗毒散能當(dāng),

柴草枳參芎獨羌,荊防桔薄茯前姜。

【簡釋】風(fēng)寒感冒中表證重者,用荊防敗毒散,該方由荊芥、防風(fēng)、羌活、獨活、柴胡、川芎、人參、枳殼、甘草、前胡、桔梗、茯苓、薄荷、生姜組成.

4)杏蘇散歌

風(fēng)寒咳嗽杏蘇散,杏蘇前枳桔二三。

【簡釋】風(fēng)寒感冒中,咳嗽重者,可用《溫病條辨》的杏蘇散,方由杏仁、紫蘇、前胡、枳殼、桔梗、二(半夏、茯苓、甘草、橘紅) 三(生姜、大棗、甘葷)組成。

2.風(fēng)熱感冒證

1)風(fēng)熱感冒證候歌

發(fā)熱惡風(fēng)少有汗,鼻塞濁涕咯稠痰,

浮數(shù)舌紅苔黃薄,指紋紅紫咽紅看。

【簡釋】發(fā)熱重、惡風(fēng)、少汗或有汗、鼻塞、頭痛、流膿涕、噴嚏、咳吐黃稠痰、脈浮數(shù)、舌質(zhì)紅、苔黃薄,指紋紅紫、咽紅,這些是風(fēng)熱感冒癥狀。

2)銀翹散歌

銀翹散中桔竹甘,荊荷蒡豉蘆根鮮。

【簡釋】銀翹散由銀花、連翹,桔梗,竹葉,甘草,荊芥、薄荷、牛蒡子,豆豉,鮮蘆根組成。

3)桑菊飲歌

辛涼輕劑桑菊飲,桔杏荷葦翹草品。

【簡釋】稱為辛涼輕劑的桑菊飲,由桑葉、菊花、桔梗、杏仁、薄荷、葦根、連翹、甘草組成。

3.暑邪感冒證

1)暑邪感冒證候歌

暑熱頭疼身困重,納差苔黃膩質(zhì)紅。

偏濕汗出熱不解,胸悶嘔惡吐瀉痛;

偏熱汗少頭暈痛,小便短黃煩渴重。

【簡釋】暑邪感冒見發(fā)熱,頭疼,身體困重,納差,苔黃膩,舌質(zhì)紅。偏濕者汗出熱不解,胸悶,泛惡,或吐瀉,頭痛;偏熱者汗少,頭暈頭痛,小便短黃,心煩口渴較重。

2)新加香薷飲歌

新加香薷解暑冒,薷銀扁豆樸連翹。

【簡釋】新加香薷飲可解暑邪感冒,方由香薷、銀花、鮮扁豆花、厚樸、連翹組成。

4.時邪感冒證

1)時邪感冒證候歌

病急全身癥狀重,目赤咽紅肌酸痛,

寒熱無汗汗不解,嘔吐惡心或腹痛。

【簡釋】時邪感冒證,起病急,全身癥狀重,目赤咽紅,肌肉酸痛,寒熱無汗,或汗不解熱,或嘔吐惡心,或腹痛。

2銀翹散歌見前風(fēng)熱感冒
3普濟消毒飲歌

普濟消毒翹芩連,蒡荷薄蠶勃板蘭,

甘桔陳皮升柴用,大頭瘟毒腮腺炎。

【簡釋】普濟消毒飲用連翹,酒黃芩,酒黃連,牛蒡子,薄荷,僵蠶,馬勃,板蘭根,甘草,桔梗,陳皮,升麻,柴胡共用,治大頭瘟毒,即腮腺炎。

兼證

1.夾痰證

1)感冒夾痰證候歌

感冒夾痰咳嗽劇,痰多喉內(nèi)痰鳴著,

痰清稀白風(fēng)寒證,痰黃白厚風(fēng)熱據(jù)。

【簡釋】感冒夾痰證,咳嗽加劇,痰多,喉間痰鳴較著。如痰清稀白,屬風(fēng)寒證,如痰黃白厚是風(fēng)熱之據(jù)。

2)二陳湯歌

燥濕化痰二陳宜,茯苓甘草夏陳皮。

【簡釋】化痰燥濕宜用二陳湯,方由茯苓、甘草、半夏、陳皮組成

3)三拗湯歌

三拗湯中麻杏甘,宣肺散寒喘咳安。

【簡釋】三拗湯由麻黃,杏仁,甘草組成,宣肺散寒,喘咳能安。

4)桑菊飲歌見前風(fēng)熱感冒

2.夾滯證

1)感冒夾滯證候歌

感冒又兼腹脹滿,飲食不思吐腐酸,

口氣穢濁苔厚膩,大便不調(diào)或臭酸。

【簡釋】感冒夾滯證候為:感冒兼見脘腹脹滿,飲食不思,嘔吐腐酸,口氣穢濁,舌苔厚膩,大便不調(diào),便秘或泄瀉,或大便臭酸。

2)保和丸歌

保和丸夏曲萊菔,連翹陳皮山楂茯。

【簡釋】 保和丸由半夏,六神曲,萊菔子,連翹,陳皮,山楂,茯苓組成。

3.夾驚證

1)感冒夾驚證候歌

感冒夾驚鬧不停,驟然抽風(fēng)睡不寧。

【簡釋】感冒夾驚,除感冒癥狀外,可兼見驚惕哭鬧,驟然抽風(fēng),睡臥不寧。

2)鎮(zhèn)驚丸歌

鎮(zhèn)驚丸遠麥冬珍,犀角朱砂酸棗仁,

膽星天竺黃連草,石菖牛黃勾茯神。

【簡釋】鎮(zhèn)驚丸由遠志,麥冬,珍珠,犀角,朱砂,酸棗仁,膽星,天竺黃,黃連,甘草,石菖蒲,牛黃,勾藤,茯神組成。

第二節(jié)  咳嗽

外感咳嗽

1. 風(fēng)寒咳嗽證

1)風(fēng)寒咳嗽證候歌

風(fēng)寒咳嗽起病急,咽癢身重白痰稀,

咳頻酸痛鼻塞涕,惡寒無汗化熱易。

【簡釋】外感風(fēng)寒咳嗽者,起病急,咽癢,身重,白痰清稀,咳嗽頻作,全身酸痛,鼻塞流涕,惡寒無汗,化熱較易。

2)金沸草散歌

宣肺散寒金沸草,荊苓姜夏辛前棗。

【簡釋 】宣肺散寒的金沸草散,由金沸草(或旋復(fù)花包煎),荊芥、茯苓、生姜、半夏、細辛、前胡、大棗組成。

3)杏蘇散見感冒

2.風(fēng)熱咳嗽證

1)風(fēng)熱咳嗽證候歌

風(fēng)熱咳嗽痰黃稠,咳嗽不爽濁涕流,

惡風(fēng)發(fā)熱微汗出,口渴咽疼痛連頭。

【簡釋】風(fēng)熱咳嗽,痰黃稠粘,咳嗽不爽,鼻流濁涕,伴有惡風(fēng)、發(fā)熱、常有微汗出,口渴咽痛、頭痛、苔薄黃、舌質(zhì)紅、脈浮數(shù)。

2)桑菊飲歌感冒

內(nèi)傷咳嗽

1.痰熱咳嗽證

1)痰熱咳嗽證候歌

痰熱咳痰黃稠粘,因火灼津咯亦難,

面紅目赤尿黃秘,口苦渴衄熱躁煩。

【簡釋】痰熱咳嗽,痰多黃而稠粘,是因火熱灼津而成,故咯吐難出,伴面紅、目赤、尿黃、便秘、口苦作渴、甚則鼻衄、發(fā)熱、煩躁不寧、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2)清寧散歌

痰熱咳嗽用清寧,桑葶姜棗草車苓。

【簡釋】痰熱咳嗽需用清寧散治療,方由桑白皮、葶藶子、生姜、大棗、甘草、車前子、赤茯苓組成。

3)清金化痰湯歌

清金痰貝麥芩知,橘草桔桑茯蔞梔。

【簡釋】清金化痰湯由貝母,麥冬,黃芩,知母,橘紅,甘草,桔梗,桑白皮,茯苓,蔞仁,梔子組成。

2. 痰濕咳嗽證

1)痰濕咳嗽證候歌 

痰濕咳痰多白稀,胸悶納差困倦疲。

【簡釋】痰濕咳嗽,痰多,色白而稀,伴胸悶,納呆,困倦神疲。舌淡,苔白膩,脈滑。

2)二陳湯歌見感冒
3)三拗湯歌 見感冒

3.陰虛燥咳證

1)陰虛燥咳證候歌

陰虛燥咳干無痰,少粘難咯渴咽干,

聲嘶喉癢四心熱,午后潮熱血帶痰。

【簡釋】陰虛燥咳,癥見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難以咯出,口渴咽干,聲嘶喉癢,手足心熱,或午后潮熱,痰中帶血。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2)沙參麥冬湯歌

養(yǎng)陰沙參麥冬湯,扁玉天花甘草桑

【簡釋】養(yǎng)陰清肺的沙參麥冬湯,由沙參、麥冬、白扁豆、玉竹,天花粉、甘草 、桑葉組成。

4.氣虛咳嗽證

1)氣虛咳嗽證候歌 

久咳無力白痰稀,氣短懶言語聲低,

自汗畏寒舌齒印,面色蒼白細無力。

【簡釋】氣虛久咳,可見咳而無力,痰白清稀,氣短懶言,語聲低微,喜溫畏寒,體虛多汗,舌邊齒印,面色蒼白,脈細無力。

2)六君子歌

健脾益氣六君子,參術(shù)苓甘夏橘皮

【簡釋】健脾益氣的六君子湯,由人參、炒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半夏、橘皮組成。

第三節(jié)  肺炎喘嗽

常證

1. 風(fēng)寒閉肺證

1)風(fēng)寒閉肺證候歌

風(fēng)寒閉肺喘氣急,嗆咳不爽白痰稀,

指紋浮紅舌不紅,寒熱無汗不渴知。

【簡釋】風(fēng)寒閉肺者喘嗽氣急,嗆咳不爽,白痰清稀,指紋浮紅,舌不紅,寒熱無汗,口不渴。

2)華蓋散歌

辛溫開肺華蓋散,桑蘇茯橘杏麻甘;

【簡釋】辛溫開肺的華蓋散,由桑白皮、蘇子、赤茯苓、橘皮、杏仁、麻黃、甘草組成。

3)大青龍湯見哮喘

2.風(fēng)熱閉肺證

1)風(fēng)熱閉肺證候歌

風(fēng)熱閉肺氣急嗽,發(fā)熱惡風(fēng)痰稠厚;

重則高熱劇咳喘,氣急鼻煽痰鳴喉。

【簡釋】風(fēng)熱閉肺者可見氣急咳嗽,發(fā)熱惡風(fēng),咳黃痰稠厚,此為輕證。重者則高熱,劇咳微喘,氣急鼻煽,痰鳴于喉。

2)麻杏石甘湯歌

傷寒麻杏石甘湯,平喘清宣泄熱方。

【簡釋】傷寒論之麻杏石甘湯,由麻黃,杏仁,石膏,甘草組成,乃平喘,宣肺,清泄肺熱之方。

3)銀翹散歌見感冒

3.痰熱閉肺證

1)痰熱閉肺證候歌

痰熱閉肺馬脾風(fēng),暴喘喉間拽鋸聲,

胸悶脹滿痰誕吐,熱躁鼻煽紫口唇。

【簡釋】痰熱閉肺而暴喘,又名馬脾風(fēng),癥見:暴喘,喉間痰鳴,聲如拽鋸,胸悶脹滿,泛吐痰涎,發(fā)熱,煩躁,氣急鼻煽,口唇紫紺。

2)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歌

痰熱閉肺五虎湯,麻杏石甘細茶襄,

葶藶大棗瀉肺湯,清熱滌痰瀉肺方。

【簡釋】痰熱閉肺的五虎湯,由麻杏石甘湯加細茶組成,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乃清熱滌痰瀉肺之方。

3)牛黃奪命散歌

痰火牛黃奪命散, 大黃二丑檳榔管.

【簡釋】痰火閉肺用牛黃奪命散, 由牛黃,大黃, 黑白丑,檳榔組成,管用.

4.毒熱閉肺證

1)毒熱閉肺證候歌

毒熱閉肺熱持續(xù),喘憋氣急咳嗽劇,

鼻煽痰盛悶煩亂,鼻似煙煤涕淚無。

【簡釋】毒熱閉肺證,高熱持續(xù),喘憋氣急,咳嗽劇烈,鼻煽,痰盛,悶亂煩躁,鼻孔干燥如煙煤,涕淚皆無。

2)黃連解毒湯歌

黃連解毒柏芩梔,火毒上炎外越施。

【簡釋】黃連解毒湯由黃柏丶黃芩丶梔子組成,火毒上炎或火毒外越者施可施治。

3)三拗湯歌見感冒

5.陰虛肺熱證

1)陰虛肺熱證候歌

陰虛肺熱盜潮熱,面口唇紅無痰咳,

【簡釋】陰虛肺熱,癥見盜汗、潮熱、面色潮紅、口唇櫻赤、無痰干咳、舌紅而干、苔光剝、脈細數(shù)。

2)沙參麥冬湯歌見咳嗽

6.肺脾氣虛證

1)肺脾氣虛證候歌

肺脾氣虛屬后期,動則汗出咳無力

面白少華易感冒,消瘦納呆便溏稀。

【簡釋】肺脾氣虛證,見于肺炎喘嗽之后期,動則汗出,咳嗽無力,偏肺氣虛者,面白少華,易于感冒;偏脾氣虛者,消瘦,納呆,大便溏稀。

2)人參五味子湯歌

人參五味益脾肺,參術(shù)苓甘冬五味。

【簡釋】人參五味子湯是補益脾肺的,由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麥冬,五味子組成。

變證

1. 心陽虛衰證

1)心陽虛衰證候歌

陽衰面白唇紫紺,呼吸淺促煩不安,

四肢厥逆額冷汗,脅下瘀塊在右邊。

【簡釋】心陽虛衰證,突然面色蒼白而青,口唇紫紺,呼吸淺促,虛煩不安,四肢厥冷,額汗不溫,右脅下有瘀塊。舌紫、苔白、脈微弱疾數(shù)。

2)參附龍牡救逆湯歌

參附龍牡救逆湯,芍藥同甘共回陽。

【簡釋】參附龍牡救逆湯由人參,附子,龍骨,牡蠣,芍藥,炙甘草共同組成回陽救逆之方。

3)獨參湯歌. 參附湯歌

大補元氣獨參強,救脫回陽參附良。

【簡釋】大補元氣的獨參湯作用很強,救脫回陽的參附湯由人參附子組成,效果良好。

2.邪陷厥陰證

1)邪陷厥陰證候歌

邪陷厥陰壯熱煩,四肢抽搐口噤譫,

項強神昏目上視,指紋青紫達命關(guān)。

【簡釋】邪陷厥陰,癥見壯熱,煩躁,四肢抽搐,口噤或譫語,項強,神昏,兩目上視,指紋青紫,重則可達命關(guān),或透關(guān)射甲。舌質(zhì)紅絳。

2)羚角鉤藤湯歌見胎黃
3)牛黃清心丸歌

牛黃清心丸醒神,郁金梔子芩連辰。

【簡釋】牛黃清心丸有開竅醒神之功,方由郁金、梔子、黃芩、黃連、辰砂組成。

4)紫雪見驚風(fēng)
5)安宮牛黃丸見臍部疾患
6)至寶丹歌

至寶麝冰牛安息, 金銀朱玳琥雄犀.

【簡釋】至寶丹由麝香,冰片,牛黃,安息香, 金箔,銀箔,朱砂,玳瑁,琥珀,雄黃,犀角組成。

第四節(jié)  哮喘

發(fā)作期

1.熱性哮喘證

1)熱性哮喘證候歌

熱性喘鳴痰厚黃,舌赤咽紅渴喜涼,

胸悶膈滿秘尿黃,聲高息涌呼氣長。

【簡釋】熱哮之癥狀,咳喘哮鳴,痰厚色黃,舌赤咽紅,渴喜涼飲,胸膈滿悶。便秘尿黃,聲高息涌,呼氣延長。苔黃膩,脈滑數(shù)。

2)麻杏石甘湯見肺炎喘嗽·

·(3) 蘇葶丸歌

豁痰利氣蘇葶丸,蘇子葶藶大棗全;

【簡釋】豁痰利氣的蘇葶丸由蘇子,葶藶子,大棗組成.

 (4)定喘湯歌

定喘白果與麻黃,蘇芩款杏半甘桑。

【簡釋】定喘湯由麻黃、款冬花、白果、蘇子 、黃芩、桑白皮、杏仁、半夏、甘草組成。

2.寒性哮喘

1)寒性哮喘證候歌

冷哮喉間有痰鳴,痰多白沫鼻涕清,

面色淡白喜熱飲,惡寒無汗浮滑緊。

【簡釋】冷哮癥狀:咳喘氣促,喉間有哮鳴聲,痰呈粘沫狀,痰色白,鼻涕清稀,面色淡白,喜熱飲,惡寒無汗,脈浮滑或浮緊。

2)三子養(yǎng)親湯歌

三子養(yǎng)親蘇芥萊,降氣化痰咳喘排。

【簡釋】三子養(yǎng)親湯由蘇子、萊菔子、白芥子組成, 有降氣化痰之功, 可排除咳喘.

(3)小青龍湯歌

小青龍湯麻黃桂,甘草夏芍姜細味。

【簡釋】小青龍湯由麻黃、桂枝、半夏、芍藥、甘草、干姜、細辛、五味子組成。

3)射干麻黃湯見下

3.外寒內(nèi)熱證

1)外寒內(nèi)熱證候歌

外寒內(nèi)熱喘氣急,鼻塞痰鳴咳嚏涕,

寒熱頭疼身困重,渴飲痰黃熱便秘。

【簡釋】外寒內(nèi)熱,喘促氣急,鼻塞,咳嗽痰鳴,噴嚏,流清涕,或寒熱頭疼,身重,內(nèi)熱重者口渴引飲,痰黃粘稠,高熱,便秘。

2)大青龍湯歌

大青龍湯麻杏桂,石膏姜棗麻甘倍。

【簡釋】大青龍湯由麻黃,桂枝,杏仁,石膏,大棗,生姜,甘草組成,麻甘倍用。

4.肺實腎虛證

1)肺實腎虛證候歌

肺實腎虛偏上盛,咳嗽痰鳴喘胸悶,

下虛神疲畏寒冷,喘息無力動尤甚。

【簡釋】肺實腎虛證中偏于上盛者,可見咳嗽痰鳴,喘促胸悶;而偏于下虛者,可見畏寒肢冷,神疲納呆,喘息無力,動則尤甚。

2)蘇子降氣湯歌

蘇子降氣湯化痰,前歸夏樸枳陳甘。

【簡釋】蘇子降氣湯有降氣化痰之功,由前胡,當(dāng)歸,半夏,厚樸,枳實,陳皮,甘草組成。

3)都氣丸歌

都氣丸補腎和肺,薯茱丹澤地苓味。

【簡釋】都氣丸是補腎和肺的,由薯蕷,山茱萸,丹皮,澤瀉,地黃,茯苓,五味子組成。

4)射干麻黃湯歌

射干麻黃冷哮方,夏冬菀味棗辛姜。

【簡釋】射干麻黃湯是治冷哮之方,由射干,麻黃,半夏,冬花,紫菀,五味子,大棗,細辛,生姜組成。

緩解期

1.肺脾氣虛證

1)肺脾氣虛證候歌

脾肺氣虛失運時,納差形瘦便溏稀,

肺虛自汗咳無力,氣短神疲感冒易。

【簡釋】脾肺氣虛證偏于脾虛失運時,可見納差形瘦,大便溏;偏于肺虛時,可見自汗、咳嗽無力、氣短、精神疲倦、易于感冒,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2)玉屏風(fēng)散歌

玉屏風(fēng)散術(shù)防芪。益氣健脾固表宜。

【簡釋】玉屏風(fēng)散由白術(shù),黃芪,防風(fēng)組成。益氣健脾,固表,治自汗者宜

3)人參五味子湯歌見肺炎喘嗽

2.脾腎陽虛證

1)脾腎陽虛證候歌

脾腎陽虛動則喘,心悸蒼白咳氣短,

納差腹脹便溏泄,肢冷形寒腳力軟。

【簡釋】脾腎陽虛證候,動則咳喘,心悸,面色蒼白,咳嗽氣短,納差,腹脹,大便溏泄,肢冷形寒,腳軟無力。

2)金匱腎氣丸歌

 金匱腎氣丸附桂,薯茱丹澤地苓配。

【簡釋】金匱腎氣丸用附子肉桂配六味地黃丸而成。

3.肺腎陰虛證

1)肺腎陰虛證候歌

肺腎陰虛喘不寧,干咳少痰消瘦形。

潮紅盜汗咳無力,手足心熱夜尿頻,

苔剝質(zhì)紅脈細數(shù),動則氣短共為憑。

【簡釋】肺腎陰虛證見于咳喘久病不愈,頻繁發(fā)作,不得安寧,干咳少痰,消瘦,面色潮紅,夜間盜汗,咳喘無力,手足心熱,夜尿多,舌苔花剝,質(zhì)紅,脈細數(shù),動則氣短,以上癥狀共為憑證。

2)麥味地黃丸歌

麥味地黃麥味先,薯茱丹澤地苓添。

【簡釋】麥味地黃丸由麥冬,五味子,添加薯蕷,山茱萸,丹皮,澤瀉,生地,茯苓而成。

第五節(jié)  反復(fù)呼吸道感染

1.營衛(wèi)失和 邪毒留戀證

1)營衛(wèi)失和 邪毒留戀證候歌

易感汗多而不溫,怕熱惡寒肌肉松;

咽紅低熱扁桃腫,肺炎喘嗽久無功,

舌白花剝質(zhì)淡紅,浮數(shù)無力紫滯紋。

【簡釋】營衛(wèi)失和、邪毒留戀證,可見反復(fù)感冒,汗出多而不溫,怕熱惡寒,肌肉松弛;或有低熱,咽紅不退,扁桃體腫大,或肺炎喘嗽久不康復(fù);舌苔薄白或花剝,舌質(zhì)淡紅,脈浮數(shù)無力,指紋紫滯。

1)黃芪桂枝五物湯歌見哮喘

2.肺脾兩虛、氣血不足證

1)肺脾兩虛、氣血不足證候歌

反復(fù)呼感屬虛知:肺虛咳喘汗多時;

面色少華虛在脾,便溏厭食肉松弛。

【簡釋】反復(fù)呼吸道感染者,屬虛,應(yīng)知:肺虛者見于咳喘遷延不已,或愈后又作汗多者;而面色少華、便溏、厭食、肌肉松弛者多屬脾虛。

2)玉屏風(fēng)散歌見前

3.腎虛骨弱  精血失充證

1)腎虛骨弱  精血失充證候歌

感冒經(jīng)常甚咳喘,雞胸龜背五遲見,

五心煩熱睡不安,面白肌松自盜汗。

【簡釋】腎虛骨弱,精血失充證,可見經(jīng)常感冒,甚則咳喘,雞胸龜背,或見五遲(立、行、齒、發(fā)、語),五心煩熱、睡不安寧,面白肌松,動則自汗,寐則盜汗。

2)補腎地黃丸歌參見胎怯。

第三章.脾系疾病

第一節(jié)  鵝口瘡

1.心脾積熱證

1)心脾積熱證候歌

心脾積熱鵝口瘡,白屑如雪滿口腔,

面赤唇紅煩哭叫,便秘口干渴尿黃。

【簡釋】心脾積熱之鵝口瘡,口腔內(nèi)布滿白屑,狀如雪花,故亦稱“雪口”,伴面赤唇紅,煩躁不寧,啼哭叫擾,大便秘、口干或渴、尿短黃、舌紅、脈滑。

2)清熱瀉脾散歌

雪口清熱瀉脾散,茯梔燈地石芩連。

【簡釋】治雪口的清熱瀉脾散,由茯苓、山梔、燈芯、生地、石膏、黃芩、黃連組成。

2.虛火上浮證

1)虛火上浮證候歌

虛火上浮鵝口瘡,白屑散稀布口腔,

紅暈不著時起發(fā),綿綿不休日久長。

【簡釋】虛火上浮之鵝口瘡,白屑稀散分布于口腔,紅暈不著,時時起發(fā),綿綿不休。

2)知柏地黃丸 歌

知柏地黃丸知柏,薯茱丹澤地苓來。

【簡釋】知柏地黃丸即由知母,黃柏加六味地黃湯而成,六味地黃湯即山茱萸、山藥、地黃、丹皮、茯苓、澤瀉六味。

第二節(jié)  口瘡

1.風(fēng)熱乘脾

1)風(fēng)熱乘脾證候歌

風(fēng)熱乘脾口淌涎,較多潰瘍焮紅間,

疼痛拒食煩不安,初起發(fā)熱微惡寒。

【簡釋】風(fēng)熱乘脾可見:流涎,口腔潰瘍較多,或滿口糜爛,周圍焮紅,口臭,煩躁不安,疼痛拒食,初起時多有發(fā)熱惡寒。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2)銀翹散歌見感冒。

 2.心火上炎

1)心火上炎證候歌

心火上炎舌生瘍,紅痛口干煩尿黃。

【簡釋】心火上炎者,舌上糜爛或潰瘍,色紅疼痛,口干欲飲,心煩不安,小便短赤,舌尖紅赤,苔薄黃,脈細數(shù)

2)瀉心導(dǎo)赤湯歌

瀉心導(dǎo)赤治火炎,木通生地草黃連。

【簡釋】心火上炎證,治宜瀉心導(dǎo)赤散,由甘草、黃連、木通、生地組成 。

3.虛火上浮

1)虛火上浮證候歌

虛火上浮口舌爛,瘡不甚疼稀散淡,

舌紅少苔反復(fù)作,兩顴紅赤精神倦。

【簡釋】虛火上炎,口舌潰瘍或糜爛??诏彶簧跆?,稀散色淡,舌紅少苔,反復(fù)發(fā)作,顴紅,神疲。

2)六味地黃丸歌

六味地黃滋腎肝,薯茱丹澤地苓煎。

【簡釋】六味地黃丸是滋補腎肝的,方由山藥,山萸肉、丹皮,澤瀉、地黃、茯苓組成。

3)七味白術(shù)散歌

健脾七味白術(shù)散, 藿木葛參苓術(shù)甘。

【簡釋】健脾止瀉的七味白術(shù)散, 由藿香,木香,葛根, 人參, 茯苓, 白術(shù),甘草組成。

第三節(jié)  嘔吐

1.乳食積滯證

1)乳食積滯證候歌

每于傷食傷乳后,口中吐物糞皆臭,

乳食不思吐后舒,便秘腹脹苔膩厚。

【簡釋】每于過食或傷乳之后,口中氣味及嘔吐物,大便皆臭,不思乳食,吐后覺舒,大便秘,腹脹,舌苔厚膩。

2)消乳丸歌

乳食積滯消乳丸,陳砂曲麥附姜甘。

【簡釋】有和胃導(dǎo)滯功效的消乳丸,由陳皮、砂仁、六曲、麥芽、香附、生姜汁、甘草組成。

3)保和丸歌見感冒
4)玉樞丹歌

玉樞丹麝雄慈菇, 大戟千金五倍朱.

【簡釋】玉樞丹由麝香,雄黃, 山慈菇, 大戟,千金子,五倍子,朱砂組成.

2.胃熱氣逆證

1)胃熱氣逆證候歌

胃熱氣逆食即吐,嘔吐頻繁穢熱臭,

嘔噦聲洪煩少寐,面赤唇紅傷津侯。

【簡釋】胃熱氣逆之嘔吐,食入即吐,嘔吐頻繁,嘔吐物穢熱酸臭,嘔噦聲洪,煩躁少寐,面赤唇紅,苔黃,脈滑數(shù),有傷津之侯,如口渴多飲。

2)黃連溫膽湯歌

黃連溫膽湯連棗,夏陳枳茯茹甘草。

【簡釋】黃連溫膽湯組成:黃連,大棗,半夏、陳皮,枳實,茯苓,竹茹,甘草。

3)橘皮竹茹湯

橘皮竹茹虛熱呃, 參甘姜棗愈之捷.

【簡釋】橘皮竹茹湯是治虛熱呃逆的, 由人參,甘草, 生姜, 大棗組成,愈之甚捷.

4)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益氣津, 竹膏參草夏冬粳.

【簡釋】竹葉石膏湯是補益氣津的, 由竹葉, 石膏, 人參, 甘草, 半夏, 麥冬,粳米組成.

3.脾胃虛寒證

1)脾胃虛寒證候歌

食久方吐屬虛寒,朝食暮吐清稀痰,

乳食未消無酸臭,丁萸理中治不難。

【簡釋】起病較緩,病程較長,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屬虛寒吐,吐物多為清稀痰水或未消化之乳食,無酸臭味,用丁萸理中湯治之不難。

2)丁萸理中湯歌

寒吐丁萸理中湯,丁萸參術(shù)草干姜。

【簡釋】胃寒吐,治用丁萸理中湯,方由丁香、吳萸、黨參、白術(shù)、甘草、干姜組成。

4.肝氣犯胃證

1)肝氣犯胃證候歌

肝氣犯胃吐酸苦,噯氣頻頻情志劇,

胸脅脹疼多悶郁,煩躁咽干口中苦。

【簡釋】胃寒吐之肝氣犯胃者,嘔吐酸苦,噯氣頻頻,每因情志刺激而加劇,胸脅脹痛,精神郁悶,煩躁易怒,口苦咽干等。

2)解肝煎歌

解肝煎茯蘇砂仁,厚樸芍姜半夏陳。

【簡釋】解肝煎由半夏、砂仁、陳皮、茯苓、生姜、厚樸、白芍、蘇葉組成。

3)左金丸歌

連萸六一左金丸, 瀉肝和胃痛嘔痊.

【簡釋】由黃連, 吳萸按六比一做成的左金丸, 可瀉肝和胃, 使脅肋胃脘疼痛或嘔吐皆痊.

4)四逆散歌

四逆散柴枳芍甘, 四肢不溫陽失宣.

【簡釋】四逆散由柴胡,枳實,芍藥,甘草組成, 治四肢不溫, 屬于陽氣內(nèi)郁,失于宣通者。

第四節(jié)  腹痛

1.腹部中寒證

1)腹部中寒證候歌

腹痛拘急溫則舒,遇寒痛甚冷汗出,

唇青肢冷腸鳴漉,小便清長瀉或吐。

【簡釋】腹部中寒癥狀有:腹部拘急疼痛,得溫則舒,陣陣發(fā)作,遇寒痛甚則額冷汗出,甚則唇青肢冷,腸鳴漉漉,或見小便清長、泄瀉或嘔吐。

2)養(yǎng)臟散歌

腹部中寒養(yǎng)臟散,丁沉木肉歸芎緩。

【簡釋】腹部中寒者,治以養(yǎng)臟散,方由丁香、沉香、木香、肉桂、當(dāng)歸、川芎組成,可緩解腹部中寒諸癥。

2.乳食積滯證

1)乳食積滯證候歌

乳食積滯脹滿疼,酸餿排物臭難聞,

腹痛欲瀉瀉得減,乳食不思厚膩呈。

【簡釋】腹痛因乳食積滯者,腹部脹滿疼痛,排泄物酸腐臭穢難聞,不思乳食,腹痛欲瀉,瀉后痛減,呈現(xiàn)厚膩舌苔。

2)香砂平胃散歌

香砂平胃散芍陳,厚麥蒼楂枳草神。

【簡釋】香砂平胃散由香附、砂仁、陳皮、白芍、厚樸、麥芽、蒼術(shù)、、山楂、神曲、枳殼、甘草組成。

3.胃腸結(jié)熱證

1)胃腸結(jié)熱證候歌

腹脹便秘疼拒按,熱潮口渴不安煩。

【簡釋】胃腸結(jié)熱證的主要癥狀有腹脹,便秘,疼痛拒按,潮熱,口渴,煩躁不安等。

2)大承氣湯歌

黃硝枳樸大承氣,痞滿燥實堅牢記。

【簡釋】由大黃,芒硝,枳實,厚樸組成的大承氣湯,要牢記痞滿燥實堅五個字。

3)大柴胡湯歌

大柴胡湯枳芍黃,大棗柴芩半夏姜。

【簡釋】大柴胡湯由枳實,芍藥,大黃,大棗,柴胡,黃芩,半夏,生姜組成。

4.脾胃虛寒證

1)脾胃虛寒證候歌

腹痛綿綿時作止,得溫得按得食喜,

面白神疲手足冷,食后便溏腹脹起。

【簡釋】脾胃虛寒者,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得溫按,喜得溫食,神倦,面色白,手足清冷,食后腹脹,大便溏薄。

2)小建中湯歌

小建中湯和中陽,芍桂草姜棗飴糖。

【簡釋】小建中湯是調(diào)和溫通中陽的,由芍藥、桂枝、甘草、生姜、大棗、飴糖組成。

3)理中湯歌

理中干姜參術(shù)甘,不渴多寒吐利兼。

【簡釋】理中湯由干姜、人參、白術(shù)、甘草組成,治口不渴,,多寒而吐利相兼。

4)厚樸溫中湯歌

厚樸溫中寒濕方, 蔻陳苓木草姜姜.

【簡釋】厚樸溫中湯是脾胃寒濕方, 由厚樸,草蔻,陳皮, 茯苓,木香, 甘草, 干姜, 生姜組成..

5.氣滯血瘀證

1)氣滯血瘀證候歌

拒按如刺有定處,不移包塊按之劇,

肚腹硬脹青筋露,舌有瘀斑瘀證據(jù)。

【簡釋】氣滯血瘀之腹痛,脘腹脹悶,痛而拒按,或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或觸之有包塊,推之不移,按之痛劇,肚腹硬脹,青筋顯露,舌有瘀點或瘀斑,這些都是血瘀證之確據(jù)。

2)少腹逐瘀湯歌

少腹逐瘀芍桂姜,茴蒲脂索沒芎當(dāng)。

【簡釋】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湯,由赤芍,干姜、肉桂、小茴香、蒲黃、五靈脂、延胡索、沒藥、川芎、當(dāng)歸組成。

第五節(jié)  泄瀉

常證

1.傷食瀉證

1)傷食瀉證候歌

傷食脹痛瀉則緩,瀉出酸臭如敗卵,

噯氣酸餿不思食,乳食不節(jié)史不遠。

【簡釋】傷食瀉常見脘腹脹滿,肚腹作痛,痛則欲瀉,瀉后痛減,瀉出物酸臭,或如敗卵,噯氣酸餿,苔厚膩或微黃,病前有乳食不節(jié)史。

2)保和丸歌見感冒

2.風(fēng)寒瀉證

1)風(fēng)寒瀉證候歌

風(fēng)寒泄瀉稀多沫,腹痛腸鳴寒熱作。

【簡釋】風(fēng)寒泄瀉者,泄瀉清稀,中多泡沫,臭氣不甚,腹痛,腸鳴,或兼惡寒發(fā)熱,苔白膩。

2)藿香正氣散歌

藿香正氣散三腹,樸術(shù)桔梗芷二蘇,

【簡釋】藿香正氣散由三(大棗、生姜、甘草),大腹皮,厚樸, 桔梗, 白術(shù), 白芷、二(陳皮、茯苓、半夏曲、甘草),蘇葉組成,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暑濕及霍亂吐瀉等皆可祛除。

3.濕熱瀉證

1)濕熱瀉證候歌

濕熱瀉下起病急,瀉下量多頻而急,

舌苔黃膩舌質(zhì)紅,熱重穢臭濕重稀。

【簡釋】濕熱瀉癥狀:起病急,瀉下量多次頻而瀉下急迫,舌苔黃膩,舌質(zhì)紅,偏熱重者氣味穢臭,偏濕重者瀉下稀薄,水分較多。

2)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芩連湯甘草,解表清里熱利好。

【簡釋】葛根黃芩黃連湯由葛根、黃芩、黃連、甘草組成,解表清里,治熱利好。

4.脾虛瀉證

1)脾虛瀉證候歌

脾虛便溏淡不臭,反復(fù)瀉多在食后,

偏陽面白肢不溫,偏氣萎黃倦形瘦。

【簡釋】脾虛瀉,大便稀溏而不臭,反復(fù)發(fā)作,多見食后作瀉,偏脾陽虛者色淡不臭,神萎面白,肢體欠溫,偏脾氣虛者面色萎黃,形體誚瘦。

2)參苓白術(shù)散歌

參苓白術(shù)扁豆陳,桔藥甘蓮砂苡仁。

【簡釋】參芩白術(shù)散由人參、茯苓、白術(shù)、扁豆、陳皮、桔梗、山藥、甘草、蓮肉、砂仁、苡仁組成。。

5.脾腎陽虛瀉證

1)脾腎陽虛瀉證候歌

脾腎陽虛久瀉起,大便澄清完谷稀,

清冷滑脫偏于腎,面

清稀脫肛脾。

【簡釋】脾腎陽虛癥狀:因久瀉不止而起,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而稀。其大便清冷,滑脫不禁,是偏于腎陽虛,面色

,大便清稀,甚則脫肛者是偏于脾陽虛。

2)附子理中湯歌

附子理中脾腎補,附子干姜參草術(shù)。

【簡釋】溫腎補脾,附子理中湯最為適宜,方中,附子溫補腎陽,人參、干姜、白術(shù)、甘草即理中湯,溫脾陽。

3)四神丸歌

五更腎泄四神丸, 骨肉味萸姜棗丸.

【簡釋】五更腎泄用四神丸, 由補骨脂,肉豆蔻, 五味子, 吳茱萸, 生姜, 大棗為丸.

變證

1.氣陰兩傷證

1)氣陰兩傷證候歌

氣陰兩傷暴瀉成,凹見目眶和囟門,

皮枯尿少哭無淚,口渴引飲神萎頓。

【簡釋】泄瀉病的變證,氣陰兩傷證常由暴瀉而得,瀉下無度,質(zhì)稀如水而傷陰,癥見目眶及囟門凹陷,皮膚干燥或枯癟,尿少,啼哭無淚,口渴引飲,精神萎頓。。

2)人參烏梅湯歌

人參烏梅湯山藥,蓮肉木瓜炙甘草。

【簡釋】人參烏梅湯由人參、烏梅、山藥、蓮肉、木瓜,炙甘草組成。

2.陰竭陽脫證

1)陰竭陽脫證候歌

陰竭陽脫神萎頓,青灰蒼白肢厥冷,

尿少哭聲微無淚,脈欲絕因久瀉生。

【簡釋】泄瀉病的變證,陰竭陽脫證常由暴瀉或久瀉不止而生。癥見:精神萎頓,面色青灰或蒼白、四肢厥冷、尿少、哭聲微弱,無淚、脈微欲絕。

2)生脈散歌見胎黃
3)參附龍牡救逆湯歌見肺炎喘嗽

第六節(jié)  厭食

1.脾運失健證

1)脾運失健證候歌

脾失健運厭食生,如常形體與精神, 不化為輕完谷甚, 或伴胸脘痞而悶。

【簡釋】因脾失健運而厭食者,形體與精神如常,飲食無味,不思飲食,甚拒食, 或稍食即飽,多食不化,此為輕者,甚則完谷,或伴胸脘痞悶.

2)不換金正氣散歌

不換金子正氣散,術(shù)樸陳皮藿夏甘。

【簡釋】脾失健運而厭食,用不換金正氣散治療,由白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藿香,半夏組成。

2.脾胃陰虛證

1)脾胃陰虛證候歌

脾胃陰虛便膚干,多飲少食口亦干,

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手足心熱少寐煩。

【簡釋】脾胃陰不足者,大便和皮膚干燥,多飲少食,口亦干,舌紅少苔,缺乏津液,脈細數(shù),手足心熱,煩躁少寐。

2)養(yǎng)胃增液湯歌

養(yǎng)胃增液治陰虛,梅沙芍玉草石斛。

【簡釋】養(yǎng)胃增液湯是治胃陰虛的,方由烏梅、北沙參、白芍、玉竹、甘草、石斛組成。

3.脾胃氣虛證

1)脾胃氣虛證候歌

脾胃氣虛面少華,厭食偏瘦肢疲乏, 精神不振溏薄便, 夾有不消化殘渣。

【簡釋】厭食因脾胃氣虛者,精神較差,面色少華,厭食,形體偏瘦,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或夾有不消化殘渣。

2)參苓白術(shù)散歌見泄瀉
3)異功散歌

異功參術(shù)茯陳甘,脾胃氣虛厭食餐。

【簡釋】異功散由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陳皮組成,脾胃氣虛而厭食者服之。

第七節(jié)  積滯

1.乳食內(nèi)積證

1)乳食內(nèi)積證候歌

內(nèi)積乳食不節(jié)史,噯腐酸餿食不思,

脘腹脹滿便酸臭,夜眠不安煩躁啼。

【簡釋】乳食內(nèi)積者,有乳食不節(jié)史。噯腐酸餿,乳食不思,脘腹脹滿,大便酸臭,夜眠不安,煩躁啼哭。

(2)消乳丸歌見嘔吐·

3)保和丸歌見感冒
(4)木香大安丸歌

木香大安連連砂,麥陳枳術(shù)翹萊楂。

【簡釋】食積宜木香大安丸,由木香,陳皮,枳實、白術(shù)、神曲、麥芽、連翹、砂仁、黃連,山楂,萊菔子組成。

2.脾虛夾積證

1)脾虛夾積證候歌

脾虛夾積倦萎黃,乳食不思食則脹,

腹?jié)M喜按形消瘦,大便酸腥殘渣溏。

【簡釋】脾虛夾積者,困倦無力,面色萎黃,乳食不思,食則飽脹,腹?jié)M喜按,形體消瘦,大便酸腥,夾有乳食殘渣,稀溏不化。

2)健脾丸歌

健脾丸消亦能補,曲楂麥枳陳參術(shù)。

【簡釋】健脾丸能消補兼施,方由神曲、山楂、麥芽、枳實、陳皮,黨參、白術(shù)組成。

第八節(jié)  疳證

常證

1.疳氣證

1)疳氣證候歌

疳氣多因脾胃傷,形體不充納不香,

發(fā)稀易怒面萎黃,能食善饑秘或溏。

【簡釋】疳氣多因乳食不節(jié),雜食亂投,饑飽失常,脾胃受傷引起,證見形體消瘦,納谷不香,毛發(fā)稀疏,易發(fā)脾氣,面色萎黃;若胃強脾弱,則見能食易饑,大便或秘或溏, 飲食不為所養(yǎng)。

2)資生健脾丸歌

疳氣資生健脾丸,術(shù)藥參砂藿蔻蓮,

桔苓苡澤曲楂扁,麥芽甘草枳黃連。

【簡釋】疳氣的主方,資生健脾丸由白術(shù)、山藥、黨參、砂仁、藿香、白蔻仁、蓮肉、桔梗、茯苓、苡仁、澤瀉、神曲、山楂、扁豆、麥芽、炙甘草、枳殼、黃連組成。

2.疳積證

1)疳積證候歌

疳積之形明顯瘦,肚腹膨脹青筋露,

四肢枯細煩不寧,面色萎黃發(fā)不厚。

【簡釋】疳積者之形體明顯消瘦,肚腹膨脹,青筋顯露,四肢枯細,煩躁不寧,面色萎黃,頭發(fā)結(jié)穗,稀疏不厚。

2)疳積散歌

疳積散麥五谷蒼,檳曲胡連肉果香。

【簡釋】疳積散由麥芽、五谷蟲、蒼術(shù)、檳榔、神曲、胡連、肉果、香附組成。

3)肥兒丸歌

 肥兒參術(shù)麥胡連,茯使神楂草薈連。

【簡釋】肥兒丸由人參,白術(shù),麥芽,胡連,茯苓,使君子,神曲,山楂,甘草,蘆薈,黃連組成。

3.干疳證

1)干疳證候歌

干疳哺露極其瘦,貌似老人皮起皺,

毛發(fā)枯干腹似舟,沓不思食晚期侯。

【簡釋】干疳,又稱哺露疳,其證:形體極其消瘦,貌似老人,皮膚干癟起皺,毛發(fā)枯干,腹凹如舟,沓不思食,系晚期證侯。

2)八珍湯歌

氣血雙療八珍湯,四君四物合成方,

參術(shù)苓甘堪補氣,歸芎芍地血虛綱。

【簡釋】治療干疳的八珍湯,是氣血雙補之方,參、術(shù)、苓、甘補氣,歸、芎、芍、地補血。

3)參附龍牡救逆湯見肺炎喘嗽
4)獨參湯歌見肺炎喘嗽

兼證

1.眼疳證

1)眼疳證候歌

眼疳干澀畏光明, 黑睛混濁翳遮睛,

【簡釋】眼疳者,二目干澀,畏光羞明,黑睛混濁,白翳遮睛。

2)石斛夜光丸歌

石斛夜光眼靈丹, 滋陰降火益腎肝,

 二冬二地味斛菟 ,枸膝蓯參苓藥甘,

 防決枳芎蒺杏菊 ,青葙羚角犀黃連。

【簡釋】石斛夜光丸是治眼靈丹, 滋陰降火, 補益腎肝 。組成 :天冬, 麥冬, 生地, 熟地 ,五味子, 石斛 ,菟絲子, 枸杞 ,牛膝 ,肉蓯蓉, 人參 ,茯苓 ,山藥, 甘草, 防風(fēng),草決明, 枳殼, 川芎, 蒺藜,杏仁, 菊花 ,青葙子 ,羚角 ,犀角 ,黃連。

3)羊肝丸歌

夜盲最好羊肝丸,木賊當(dāng)夜明砂蟬。

【簡釋】夜盲者最好用羊肝丸治療,由羊肝,木賊草,當(dāng)歸,夜明砂,蟬蛻組成。

2.口疳證

1)口疳證候歌

口疳形瘦舌紅唇,口糜腐積臭難聞,

【簡釋】口疳者,形瘦,舌赤唇紅,口舌生瘡,甚則糜腐堆積,穢臭難聞。

2)瀉心導(dǎo)赤散歌見口瘡

3.疳腫脹證

1)疳腫脹證候歌

疳腫脹時足踝腫,形體消瘦肢凹腫,

【簡釋】疳腫脹者,小便短少,足踝浮腫,形體消瘦,四肢凹陷性腫,或全身浮腫,或見四肢目胞浮腫。

2)五苓散歌

五苓術(shù)桂澤雙苓,溫陽化氣利水行。

【簡釋】五苓散由白術(shù),桂枝,澤瀉,豬苓,茯苓組成,溫陽化氣,利水濕。

3)防己黃芪湯歌

防己黃芪治腫方,芪防術(shù)草棗生姜。

【簡釋】防己黃芪湯是治腫之方,由黃芪,防己,白術(shù),甘草,大棗,生姜組成。

4)真武湯歌

真武附苓術(shù)芍姜,溫腎健脾利水方。

【簡釋】真武湯由附子,茯苓,白術(shù),白芍,生姜組成,是溫腎健脾利水之方。

第九節(jié)  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

1.脾胃虛弱證

1)脾胃虛弱證候歌

血虛脾胃虛弱狀,消瘦體形納不香,

神疲乏力面蒼黃,大便不調(diào)秘或溏。

【簡釋】血虛之脾胃虛弱證的癥狀:形體消瘦,納谷不香,神疲乏力,面色蒼黃,大便不調(diào),或秘或溏。

2)六君子湯歌見咳嗽
3)貫眾湯歌

 貫眾湯驅(qū)鉤蟲害, 紫蘇苦楝土荊芥.

【簡釋】貫眾湯可驅(qū)鉤蟲, 由貫眾,紫蘇,苦楝恨皮,土荊芥組成.

2.心脾兩虛證

1)心脾兩虛證候歌

心脾兩虛面萎黃,甲白唇淡發(fā)稀黃,

氣短懶言秘或溏,睡眠不實暈悸慌。

【簡釋】心脾兩虛證,可見面色萎黃或蒼白,甲白唇淡,發(fā)黃稀疏,氣短懶言,大便不調(diào),或秘或溏,睡眠不實,頭暈,心悸心慌。

2)歸脾湯歌見臍部疾患

3.肝腎陰虛證

1)肝腎陰虛證候歌

陰虛目澀又頭暈,潮熱盜汗兩顴紅,

爪甲枯脆發(fā)枯黃,發(fā)育緩遲肢顫動。

【簡釋】肝腎陰虛證,可見目澀頭暈,潮熱盜汗,兩顴潮紅,爪甲枯脆,毛發(fā)枯黃,發(fā)育遲緩,四肢震顫抽動。

2)左歸丸歌

左歸丸熟藥萸杞,牛膝龜鹿膠菟絲。

【簡釋】左歸丸由熟地、萸肉、山藥、枸杞子、菟絲子、牛膝、龜板膠、鹿角膠組成。

4.脾腎陽虛證

1)脾腎陽虛證候歌

面色

白納不香,爪甲白枯大便溏,

毛發(fā)稀疏發(fā)育緩,囟門遲閉四肢涼。

【簡釋】脾腎陽虛證,可見面色

,納谷不香,爪甲枯白,大便溏泄,毛發(fā)稀疏,發(fā)育遲緩,囟門遲閉,四肢不溫。

2)右歸丸歌

右歸丸熟枸萸菟,桂附鹿膠歸藥杜。

【簡釋】右歸丸由熟地、枸杞、山萸肉、山藥、肉桂、制附子、菟絲子、當(dāng)歸、杜仲、鹿角膠組成。

第四章.心肝疾病

第一節(jié)  夜啼

1.脾寒氣滯證

1)脾寒氣滯證候歌

脾寒氣滯哭聲弱,睡喜蜷曲喜按摩,

吮乳無力肢欠溫,小便清來大便薄。

【簡釋】脾寒氣滯者,哭聲低弱,睡喜蜷曲,腹喜按摩,吮乳無力,四肢欠溫,小便較清,大便溏薄。

2)烏藥散歌

烏藥散療脾虛寒,烏藥白芍良附痊。

【簡釋】烏藥散是治療脾臟虛寒的,由烏藥、白芍、合良姜、香附組成。

3)勻氣散歌

脾寒氣滯勻氣散,桔橘姜砂香棗甘。

【簡釋】用于脾寒氣滯的勻氣散,由桔梗,橘皮,炮姜,砂仁,木香,大棗,甘草組成。

4)附子理中湯歌見泄瀉

2.心經(jīng)積熱證

1)心經(jīng)積熱證候歌

心煩啼響見燈厲,身腹俱暖面唇赤,

尖紅苔黃指紋紫,小便短赤大便秘。

【簡釋】心經(jīng)積熱證,可見心煩、啼哭聲較響,延聲不休,見燈火哭聲更厲害,身腹俱暖,面赤唇紅,舌尖紅,舌苔黃,指紋紅紫,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

2)導(dǎo)赤散歌

導(dǎo)赤地通甘竹葉,小腸火與心經(jīng)熱

【簡釋】導(dǎo)赤散由生地、木通、甘草、竹葉組成,可清小腸火,可瀉心經(jīng)熱。

3.驚恐傷神證

1)驚恐傷神證候歌

夜間驚悸突然啼,睡中時或作驚剔,

哭聲不已神不安,面乍青白脈數(shù)急。

【簡釋】驚恐傷神證,常于夜間突然驚悸啼哭,睡中時作驚剔,哭聲不已,精神不安,面色乍青乍白,脈來數(shù)急,舌苔多無異常變化。

2)朱砂安神丸歌

鎮(zhèn)驚朱砂安神丸,當(dāng)?shù)刂焐案什葸B。

【簡釋】治驚啼的朱砂安神丸,由當(dāng)歸、生地、朱砂、甘草、黃連組成。

3)神犀丹歌

神犀地豉石芩藍,銀翹中黃花紫玄,

【簡釋】神犀丹由生地、豆豉、石菖蒲、黃芩、板藍根、銀花、連翹、人中黃、天花粉、紫草、玄參組成。

4)遠志丸歌

遠志丸醫(yī)爆驚恐,遠菖茯茯參朱龍。

【簡釋】遠志丸可醫(yī)治爆受驚恐傷神,由遠志,菖蒲,茯苓,茯神,人參,朱砂,龍齒組成。

5)琥珀抱龍丸歌見驚風(fēng)

第二節(jié)  汗證

1.肺衛(wèi)不固證

1)肺衛(wèi)不固證候歌

肺衛(wèi)不固自盜兼,動則汗增頭背肩,

乏力神疲常感冒,面色少華肢溫欠。

【簡釋】肺衛(wèi)不固者,以自汗為主,或伴盜汗,動則益甚,汗出以頭、背、肩部明顯,神疲乏力,常感冒,面色少華,肢端欠溫。

2)玉屏風(fēng)散合牡蠣散歌

玉屏風(fēng)散術(shù)防芪,牡蠣麻黃根麥芪。

【簡釋】玉屏風(fēng)散由黃芪、白術(shù)、防風(fēng)組成。牡蠣散由牡蠣、黃芪、浮小麥、麻黃根組成。

2.營衛(wèi)失調(diào)

1)營衛(wèi)失調(diào)證候歌

營衛(wèi)失調(diào)惡風(fēng)寒,自汗為主全身遍,

或伴低熱汗出多,胃納不振精神倦。

【簡釋】營衛(wèi)失調(diào)證,以自汗為主,微惡風(fēng)寒,汗出遍身,或伴低熱,汗出過多,胃納不振,精神疲倦。

2)黃芪桂枝五物湯歌見哮喘
3)桂枝湯歌

桂枝湯芍棗甘姜, 調(diào)和營衛(wèi)表虛當(dāng).

【簡釋】桂枝湯由桂枝,芍藥, 大棗,甘草, 生姜組成, 可調(diào)和營衛(wèi), 治太陽病表虛證當(dāng)效.

3.氣陰虧虛證

1)氣陰虧虛證候歌

久病重病傷氣陰,盜汗為主哭聲輕,

手足心熱口干熱,少寐心煩神不寧。

【簡釋】久病重病之后,多傷氣陰,氣陰兩虛者,盜汗為主,也常伴自汗、哭無力聲輕,或伴手足心熱、口干、低熱、少寐、心煩、精神不寧。

2)生脈散歌見胎黃
3)歸脾湯歌見臍部疾患

4.濕熱迫蒸證

1)濕熱迫蒸證候歌

 汗多膚熱汗?jié)n黃,口臭口渴尿色黃。

【簡釋】 濕熱迫蒸證可見汗多,膚熱,汗?jié)n色黃,口臭,口渴不欲飲,尿色黃。

2)瀉黃散歌

中焦伏火宜瀉黃,藿香梔子膏甘防。

【簡釋】中焦有伏火者宜瀉黃散,由藿香,梔子,石膏,甘草,防風(fēng)組成。

第三節(jié)  病毒性心肌炎 

1.風(fēng)熱犯心證

1)風(fēng)熱犯心證候歌

咽紅腫痛熱痰至,肢酸肌痛鼻流涕,

氣短頭暈肢乏力,胸悶胸痛和心悸。

【簡釋】病毒性心肌炎之風(fēng)熱客肺犯心證,可見咽紅腫痛,發(fā)熱或低熱綿延,咳嗽有痰,肢酸肌痛,鼻塞流涕,氣短頭暈,四肢乏力,胸悶胸痛,心悸。

2)銀翹散歌見感冒

2.濕熱侵心證

1)濕熱侵心證候歌

濕熱邪毒中焦蘊,寒熱起伏肌酸痛,

嘔惡泄瀉腹中痛,侵心悸悶乏力困。

【簡釋】濕熱侵心證,因濕熱邪毒蘊于中焦脾胃,留滯不去,故見寒熱起伏,全身肌肉酸痛,惡心嘔吐,泄瀉腹痛,濕熱上犯于心,則心悸、胸悶、肢體乏力困重。

2)葛根黃芩黃連湯歌見泄瀉

3.氣陰虧虛證

1)氣陰虧虛證候歌

熱邪日久氣陰傷,心悸不寧寐不安,

神疲倦怠懶于言,熱煩口渴暈而眩。

【簡釋】熱毒之邪日久耗傷氣陰,致氣陰虧虛,可見心悸不寧,活動后尤甚,夜寐不安,偏氣虛者神疲倦怠,少氣懶言,偏陰虛者煩熱口渴,頭暈?zāi)垦!?/p>

2)炙甘草湯歌

炙甘草湯酒參草,地膠麻麥桂姜棗。

【簡釋】炙甘草湯有清酒、人參、炙甘草、生地、阿膠、麻仁、麥冬、桂枝、生姜、大棗組成。

3)生脈散歌見見胎黃

4.心陽虛弱證

1)心陽虛弱證候歌

肢冷神疲多汗暈,面色蒼白肢浮腫,

脈緩無力或結(jié)代,呼吸急促悸怔忡。

【簡釋】心陽虛弱證,可見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多汗頭暈,面色蒼白,甚則肢體浮腫,脈緩無力或結(jié)代,呼吸急促,心悸怔忡。

2)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歌

桂甘龍牡補心陽,潛鎮(zhèn)安神復(fù)脈良。

【簡釋】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溫補心陽,潛鎮(zhèn)安神,寧心復(fù)脈之功效良好。

5.痰瘀阻絡(luò)證

1)痰瘀阻絡(luò)證候歌

痰瘀阻絡(luò)痛如刺,嘔惡脘胸悶憋氣,

面色晦暗心中悸,唇甲青紫舌亦紫。

【簡釋】痰瘀阻絡(luò)證,可見心前區(qū)痛如針刺,嘔吐惡心,脘悶,胸悶憋氣,面色晦暗,心悸不寧,唇甲青紫,舌質(zhì)紫暗。

2)瓜蔞薤白半夏湯歌  

瓜蔞薤白半夏酒,心痛徹背痰濁有,

【簡釋】瓜蔞薤白半夏湯,與酒同煎,治心痛徹背有痰濁者.

(3) 失笑散歌

失笑五靈脂蒲黃,活血化瘀止痛良。

【簡釋】

失笑散由五靈脂、蒲黃組成,其活血化瘀止痛之效良好。

第四節(jié)  注意力缺陷多動癥 

1.肝腎陰虛證

1)肝腎陰虛證候歌

急躁易怒五心煩,沖動任性神渙散,

遺尿腰酸時盜汗,便秘失聰學(xué)習(xí)難。

【簡釋】肝腎陰虛型多動癥,可見急躁易怒,五心煩熱,沖動任性,神思渙散,注意力不集中,或有遺尿,腰酸乏力,盜汗,大便秘結(jié),腦失聰明,學(xué)習(xí)困難。

2)杞菊地黃丸歌

杞菊地黃丸菊杞,薯茱丹澤地苓齊。

【簡釋】杞菊地黃丸是滋養(yǎng)肝腎的,由枸杞、菊花、山萸肉、山藥、熟地、澤瀉、茯苓、丹皮組成。

2.心脾兩虛證

1)心脾兩虛證候歌

神思渙散易疲乏,納谷不香面乏華,

多動不躁眠不實,自盜汗來記憶差。

【簡釋】心脾兩虛證,可見神思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納谷不香,面色無華,多動而不暴躁,睡眠不實,自汗盜汗,記憶力差。

2)歸脾湯歌見臍部疾患
3)甘麥大棗湯歌

甘麥大棗益心脾,小麥寧心余補脾。

【簡釋】甘麥大棗湯是補益心脾的,其中:小麥寧心安神,甘草、大棗補脾。

3.痰火內(nèi)擾證

1)痰火內(nèi)擾證候歌

多動多語煩不靜,沖動任性難制停,

尿赤便秘胸?zé)?,口苦懊憹睡不寧?/p>

【簡釋】痰火內(nèi)擾證可見:多動多語,煩躁不安,沖動任性,難以制約,尿赤便秘,胸中煩熱,口苦,懊憹。睡眠不寧。

2)黃連溫膽湯歌見嘔吐

第五節(jié)  多發(fā)性抽搐癥 

1.氣郁化火證

1)氣郁化火證候歌

氣郁化火起病急,發(fā)作頻繁抽有力,

躁怒面紅耳朵赤,小便短赤大便秘,

皺眉眨眼或歪嘴,穢語搖頭聳肩臂。

【簡釋】氣郁化火證,起病較急,發(fā)作頻繁,可見抽動有力,煩躁易怒,面紅耳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皺眉眨眼,張口歪嘴,口中異聲穢語,搖頭聳肩等癥狀。

2)清肝達郁湯歌

清肝達郁芍歸丹,橘橘菊梔柴薄甘。

【簡釋】清肝達郁湯由白芍、當(dāng)歸、丹皮、橘皮、鮮橘青葉、菊花、梔子、柴胡、薄荷、甘草組成。

3)龍膽瀉肝湯歌見遺尿

2.脾虛痰聚證

1)脾虛痰聚證候歌

面黃肌瘦精神差,胸悶少食眠不佳,

喉中聲響嘴角動,肢搖作咳皺眉眨。

【簡釋】脾虛痰聚證,可見:面黃體廋,精神不振,胸悶作咳咯痰,納少厭食,喉中聲響,嘴角抽動,肢體動搖,皺眉眨眼。

2)十味溫膽湯歌

十味溫膽夏枳陳,遠味酸苓熟草人。

【簡釋】十味溫膽湯由半夏、枳實、陳皮、遠志、五味子、酸棗仁,茯苓、熟地、甘草、人參組成。

3.陰虛風(fēng)動證

1)陰虛風(fēng)動證候歌

顴紅消瘦五心熱,細數(shù)光剝紅絳舌,

擠眉眨眼聳肩得,肢顫搖頭便干結(jié)。

【簡釋】陰虛風(fēng)動證,可見兩顴潮紅,形體消瘦,五心煩熱,脈象細數(shù),舌苔光剝,舌質(zhì)紅絳,擠眉眨眼,聳肩,肢體震顫,搖頭,大便干結(jié)

2)大定風(fēng)珠歌

大定風(fēng)阿龜鱉蠣,麻甘芍麥味雞地。

【簡釋】大定風(fēng)珠由阿膠、龜板、鱉甲、牡蠣、麻仁、甘草、白芍、麥冬、五味子、雞子黃、生地組成。

第六節(jié)  驚風(fēng)

急驚風(fēng)

1.風(fēng)熱動風(fēng)證

1)風(fēng)熱動風(fēng)證候歌

外感驚風(fēng)風(fēng)熱因,熱疼咳涕昏煩驚。

【簡釋】外感驚風(fēng)因風(fēng)熱者,癥見發(fā)熱、頭疼、咳嗽、流涕、咽紅、煩躁、神昏、驚厥。苔薄黃,脈浮數(shù)。

2銀翹散歌見感冒

2.氣營兩燔證

1)氣營兩燔證候歌

氣營兩燔頭項痛,渴嘔熱汗搐煩昏。

【簡釋】感受暑邪所致驚風(fēng)病,氣營兩燔證,證見頭痛項強、口渴,惡心嘔吐、壯熱多汗、抽搐、煩躁、嗜睡神昏。

2)清瘟敗毒飲歌

清瘟敗毒氣營燔,白虎黃連犀地含,

石草知犀丹地芍,連芩桔竹翹梔玄。

【簡釋】清瘟敗毒飲治瘟疫熱毒,氣營兩燔。含有白虎,黃連解毒,犀角地黃三方,由石膏、甘草、知母、犀角、丹皮、地黃、芍藥、黃連、黃芩、桔梗、竹葉、連翹、梔子、玄參組成。

4)牛黃清心丸見肺炎喘嗽
5)紫雪見本頁下
6)玉樞丹見嘔吐

3.邪陷心肝證

1)邪陷心肝證候歌

疫邪陷心熱譫昏,反復(fù)抽搐是肝風(fēng)。

【簡釋】感受疫癘之邪,邪陷心者,證見高熱、煩渴、神昏、驚厥、譫語;反復(fù)抽搐是肝風(fēng)內(nèi)動。

2)羚角鉤藤湯歌見胎黃
3)白虎湯歌

白虎膏知草米同,熱煩渴汗脈浮洪。

【簡釋】白虎湯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組成,治大熱、煩躁、大渴、大汗出、脈浮洪。

4)紫雪散歌

紫雪磁硝石滑寒,沉青丁麝升玄甘,

樸硝金朱羚犀角,熱迫心營昏驚譫。

【簡釋】紫雪丹由磁石、硝石、石膏、滑石、寒水石、沉香、青木香、丁香、麝香、升麻、玄參、甘草、樸硝、黃金、朱砂、羚角、犀角組成,治熱迫心營致神昏、驚厥、譫語者。

5)安宮牛黃丸歌見臍部疾患

4.濕熱疫毒證

1)濕熱疫毒證侯歌

濕熱疫毒相交結(jié),熱嘔腹痛便膿血,

昏驚煩譫頻抽搐,滑數(shù)苔黃膩紅舌。

【簡釋】濕熱內(nèi)蘊與外感之疫毒交結(jié),故突然高熱,嘔吐,腹痛,大便膿血,甚則昏迷、驚厥、煩躁 、譫語、反復(fù)抽搐、脈象滑數(shù)、舌苔黃膩,舌質(zhì)紅。

2)黃連解毒湯歌見肺炎喘嗽
3)白頭翁湯歌

白頭翁湯連柏秦,熱利下重渴飲擒。

【簡釋】白頭翁湯由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組成,治熱利下重,口渴欲飲。

4)玉樞丹見嘔吐
5)參附龍牡救逆湯歌見肺炎喘嗽

5.驚恐驚風(fēng)證

1)驚恐驚風(fēng)證侯歌

驚恐驚風(fēng)暴受驚,驚惕戰(zhàn)栗夜啼驚,

脈律不整糞常青,喜投母懷神不清。

【簡釋】驚恐痙厥者,因暴受驚恐,證見頻繁驚惕,甚則驚厥,夜間驚啼,脈呈數(shù)亂,大便色青,喜投母懷,甚至神志不清。

2)琥珀抱龍丸歌

琥珀抱龍竹黃檀,枳實枳殼藥膽南,

朱砂牛黃參苓甘,功擅鎮(zhèn)驚熄風(fēng)痰。

【簡釋】琥珀抱龍丸由天竺黃、檀香、枳實、枳殼、山藥。膽南星,朱砂,牛黃,人參,茯苓,甘草組成。有熄風(fēng)化痰,鎮(zhèn)驚安神之功

3)朱砂安神丸歌見夜啼
4)磁朱丸歌

磁朱原名神曲丸, 交通心腎治癲癇。

【簡釋】磁朱丸原名神曲丸, 由磁石,朱砂,神曲組成, 可交通心腎,治癲癇

慢驚風(fēng)

1.脾虛肝亢證

1)脾虛肝亢證候歌

慢驚脾虛易肝亢,嗜睡露睛倦萎黃。

腸鳴便青綠稀溏,抽搐無力四肢涼。

【簡釋】慢驚風(fēng)之脾虛肝旺者,嗜睡露睛、神疲、面色萎黃、腸鳴,大便常帶青綠而稀溏、抽搐無力、四肢不溫。

2)緩肝理脾湯歌

緩肝理脾慢脾風(fēng),芍桂四三扁藥陳。

【簡釋】脾虛肝旺型慢脾風(fēng),治以緩肝理脾湯,方由白芍、桂枝、四君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三(煨姜、大棗、甘草) 、扁豆、山藥、陳皮組成。

3)附子理中湯歌見泄瀉

2.脾腎陽衰證

1)脾腎陽衰證候歌

脾腎陽衰慢脾風(fēng),額汗氣冷肢厥冷,

昏睡露睛手足蠕,溲清便溏脈微沉。

【簡釋】慢驚風(fēng)之脾腎陽衰,證見額汗不溫,口鼻氣冷,四肢厥冷,昏睡露睛,手足蠕動,小便澄澈清冷,大便溏薄,脈微沉。

2)固真湯歌

固真湯術(shù)參苓草,附子黃芪肉桂藥。

【簡釋】固真湯由四君子湯加附子、肉桂、黃芪、山藥組成。

3)逐寒蕩驚湯歌

逐寒蕩驚腎陽補,丁椒姜桂灶心土。

【簡釋】逐寒蕩驚湯偏于補腎陽,由丁香、胡椒、炮姜、肉桂、灶心土 組成。

3.陰虛風(fēng)動證

1)陰虛風(fēng)動證候歌

慢驚陰虛風(fēng)動時,低熱潮紅虛煩疲,

拘攣抽搐或強直,干結(jié)細數(shù)光絳質(zhì)。

【簡釋】慢驚風(fēng)之陰虛風(fēng)動時,證見:低熱,面色潮紅,虛煩,精神疲憊,肢體拘攣或抽搐,或強直,大便干結(jié),脈象細數(shù),舌絳少津。

2)大定風(fēng)珠歌見多發(fā)性抽搐癥

第七節(jié)  癲癇

1.驚癇證

1)驚癇證候歌

驚癇先有恐驚史,發(fā)作驚剔叫急啼,

神昏抽搐臉色變,吐舌如人將捕時。

【簡釋】驚癇者,必先有導(dǎo)致驚恐的病史。發(fā)作時,驚剔不安,驚叫急啼,神昏,抽搐癥狀較重,臉色時白時紅,吐舌,如人將捕之狀。(2)鎮(zhèn)驚丸歌見感冒

2.風(fēng)癇證

1)風(fēng)癇證候歌

風(fēng)癇突仆神不清,僵直抽搐面色青,

兩目上視或斜視,口吐白沫口唇青。

【簡釋】風(fēng)癇者,突然仆倒,神志不清,全身僵直,繼而四肢抽搐,面部色青,兩目上視或斜視,口吐白沫,口唇發(fā)青。

2)定癇丸歌

熄風(fēng)定癇琥丹參,遠志辰砂苓茯神,

蠶麥天麻菖蒲蝎,貝星瀝夏草姜陳。

【簡釋】有熄風(fēng)定痛之功的定癇丸組成:琥珀、丹參、遠志、辰砂、茯苓、茯神、僵蠶、麥冬、天麻、石菖蒲、全蝎、貝母、膽星、竹瀝、半夏、甘草、姜汁、陳皮。

3.痰癇證

1)痰癇證候歌

痰癇抽搐直視瞪,口角流涎痰壅盛。

癡呆失神或撲地,嘔吐頭腹肢體疼。

【簡釋】痰癇者,手足抽搐(不甚),直視,目瞪,口角流涎,痰涎壅盛,神糊如癡,失神,或撲倒于平地,或僅見嘔吐,頭痛,腹痛,肢體疼痛,驟發(fā)驟止,久治不愈,苔白膩,脈弦滑。

2)滌痰湯歌

滌痰湯枳參姜茹,星夏陳苓草菖蒲。

【簡釋】滌痰湯由枳實,人參,生姜,竹茹,膽星,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石菖蒲組成。

4.瘀血癇證

1)瘀血癇證候歌

瘀血癇因損傷史,暈眩抽搐便羊屎。

【簡釋】瘀血癇有外傷或產(chǎn)傷史,證見頭暈眩仆,單側(cè)或四肢抽搐,大便堅如羊屎。

2)通竅活血湯歌

通竅活血麝桃紅,黃酒蔥姜芍棗芎。

【簡釋】通竅活血湯由麝香、桃仁、紅花、黃酒、老蔥、生姜、大棗、赤芍、川芎組成。

3)失笑散見病毒性心肌炎

5.脾虛痰盛證

1)脾虛痰盛證候歌

脾虛痰盛大便稀,時作眩暈食欲差,

神疲乏力面無華,癲癇頻作反復(fù)發(fā)。

【簡釋】脾虛痰盛者可見大便稀薄,時作眩暈,食欲差, 神疲乏力,面色無華,癲癇頻繁發(fā)作或反復(fù)發(fā)作。

2)六君子湯歌見咳嗽

6.脾腎兩虛證

1)脾腎兩虛證候歌

久癇脾腎兩虛時,瘛疭抖動屢不止,

常有眩暈智鈍遲,腰膝酸軟便溏稀。

【簡釋】癲癇經(jīng)久不愈,脾腎兩虛時,瘛疭抖動,屢發(fā)不止, 常有眩暈,智力遲鈍,腰膝酸軟,大便稀溏。

2)河車八味丸歌

河車附子茸冬味,薯茱丹澤地苓桂。

【簡釋】河車八味丸由紫河車,附子,鹿茸,麥冬,五味子,薯蕷,山茱萸,丹皮,澤瀉,地黃,茯苓,肉桂組成。

第五章.腎系疾病

第一節(jié)  急性腎小球腎炎

急性期常證

1.風(fēng)水相搏證

1)風(fēng)水相搏證候歌

風(fēng)水相搏陽水始,眼瞼先腫全身繼,

發(fā)熱惡風(fēng)身痛咳,尿少腫成按即起。

【簡釋】風(fēng)水相搏證,是屬陽水,眼瞼先腫,繼則四肢,全身,常伴發(fā)熱、惡風(fēng),身痛,咳嗽,尿少,甚至尿血,腫處按之凹陷,隨手即起。

2)麻黃連翹赤小豆歌

麻黃連翹赤豆湯,杏梓白皮甘草姜。

【簡釋】麻黃連翹赤豆湯,由麻黃、連翹、赤小豆、杏仁、生梓白皮、甘草、生姜組成。

3)五苓散歌 見疳證
4)銀翹散歌見感冒

2.濕熱內(nèi)侵證

1)濕熱內(nèi)侵證候歌

濕熱內(nèi)侵因瘡瘍,水腫或輕尿短黃,

熱煩口渴頭身困,血尿舌紅苔膩黃。

【簡釋】濕熱內(nèi)侵證,多因近期瘡毒濕熱內(nèi)侵,水腫或重或輕,尿黃赤短少,煩熱口渴,頭身困重,甚或血尿,舌紅,苔黃膩。

2)五味消毒飲歌

五味消毒濕熱清,銀菊天葵蒲地丁。

【簡釋】五味消毒飲可清利濕熱,由銀花、野菊花、天葵子、蒲公英、地丁組成。

3)小薊飲子歌

小薊飲子地蒲黃,滑草通梔竹藕當(dāng)。

【簡釋】小薊飲子由小薊、生地、炒蒲黃、滑石、甘草、木通、梔子、淡竹葉、藕節(jié)、當(dāng)歸組成。

變證

3.邪陷心肝證

1)邪陷心肝證候歌

邪犯心肝肢面腫,煩躁不安頭痛暈,

視物模糊嘔惡苦,甚而抽搐或神昏。

【簡釋】邪犯心肝證,可見肢體面部浮腫,煩躁不安,頭痛眩暈,視物模糊,嘔吐惡心,口苦,甚至抽搐,神昏。

2)龍膽瀉肝湯歌 見遺尿
3)羚角鉤藤湯歌見胎黃
4)牛黃清心丸見肺炎喘嗽
5)安宮牛黃丸見臍部疾患

4.水凌心肺證

1)水凌心肺證候歌

水凌心肺煩悶悸,腫重難臥咳氣急,

面色蒼白唇指紫,沉細無力苔白膩。

【簡釋】水凌心肺證,可見煩躁,、胸悶、心悸,全身浮腫較重,難以平臥,頻咳氣急,面色蒼白,甚則唇指青紫,脈沉細無力,苔白膩。

2)參附湯歌見硬腫癥
3)己椒藶黃丸歌

己椒藶黃蜜為丸,利水通便喘腫痊。

【簡釋】防己,椒目,葶藶子,大黃用蜜為丸,可利水通便,治咳喘腫滿。

4)獨參湯見肺炎喘嗽
5)參附龍牡救逆湯見肺炎喘嗽
6)三子養(yǎng)親湯見哮喘

5.水毒內(nèi)閉證

1)水毒內(nèi)閉證候歌

水毒內(nèi)閉頭暈痛,尿少如茶身浮腫,

嗜睡惡嘔苔垢膩,甚則尿無神志昏。

【簡釋】水毒內(nèi)閉證,可見頭暈頭痛,尿少色如濃茶,全身浮腫,嗜睡,惡心嘔吐,舌苔垢膩,甚則無尿,神志昏迷。

2)溫膽湯歌

溫膽夏陳苓甘草,竹茹枳實加姜棗。

【簡釋】溫膽湯由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實、生姜、大棗組成。

(3) 附子瀉心湯歌

附子瀉心芩連黃,清化濕熱又溫陽。

附子瀉心湯由附子、黃芩、黃連、大黃組成;既清熱化濕,又能溫陽。

3)玉樞丹見嘔吐
4)安宮牛黃丸見臍部疾患
5)紫雪見驚風(fēng)

恢復(fù)期

1.陰虛邪戀證

1)陰虛邪戀證候歌

陰虛邪戀鏡尿血,盜汗腰酸四心熱,

反復(fù)咽紅暈乏力,細數(shù)少苔紅質(zhì)舌。

【簡釋】陰虛邪戀證,常有鏡下血尿持續(xù)不消,盜汗腰酸,手足心熱,或有反復(fù)咽紅,頭暈乏力,脈細數(shù),舌苔少,舌質(zhì)紅。

2)知柏地黃丸 歌 見鵝口瘡
3)二至丸歌

二至女貞旱蓮草,清熱滋陰止血好。

【簡釋】二至丸由女貞子、旱蓮草組成,清熱滋陰止血之效好。

2.氣虛邪戀證

1)氣虛邪戀證候歌

氣虛乏力面萎黃,易感納少自汗溏。

【簡釋】氣虛邪戀證,可見身倦乏力,面色萎黃,易感冒,納少。自汗,便溏。

2)參苓白術(shù)散歌見泄瀉

第二節(jié)  腎病綜合征

本證

1.肺脾氣虛證

1)肺脾氣虛證候歌

尿少水腫頭面厲,自汗氣短身無力,

納呆便溏感冒易,或見咳嗽或上氣。

【簡釋】肺脾氣虛證可見:尿量減少,全身水腫,頭部面目為甚,自汗出,氣短乏力,納呆便溏,容易感冒,或見咳嗽,上氣喘息。

2)防己黃芪湯歌見疳證
3)五苓散歌見疳證
4)五皮飲歌

五皮飲用五般皮,陳茯姜桑大腹皮。

【簡釋】五皮飲用五般皮,即陳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

2.脾腎陽虛證

1)脾腎陽虛證候歌

脾腎陽虛腫勢高,下肢腰腹按之凹,

畏寒肢冷尿排少,惡心嘔吐無華貌,

腹脹便溏疲嗜臥,長期尿蛋白難消。

【簡釋】脾腎陽虛證可見全身明顯浮腫,以下肢腰腹為甚,按之凹陷,畏寒肢冷,小便短少不利,惡心嘔吐,面白無華,腹脹便溏,神疲嗜臥,且有大量尿蛋白持續(xù)不消。

2)真武湯歌見疳證
3)黃芪桂枝五物湯歌見哮喘
4)實脾飲

實脾術(shù)樸香瓜茯,甘果附姜姜棗腹。

【簡釋】實脾飲由白術(shù),厚樸,木香,木瓜,茯苓,甘草,草果仁,附子,干姜,生姜,大棗,大腹皮組成

5)五苓散歌見疳證
6)已椒藶黃丸見急性腎小球腎炎

3.肝腎陰虛證

1)肝腎陰虛證候歌

肝腎陰虛腫或輕,干澀口咽和目睛,

心煩躁擾頭暈痛,多汗失眠視不清,

面色潮紅四心熱,舌紅苔少細數(shù)形。

【簡釋】肝腎陰虛證,可見浮腫或重或輕,口咽干燥,目睛干澀,心煩躁擾,頭暈頭痛,多汗失眠,視物不清,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形細數(shù)。

2)知柏地黃丸歌見鵝口瘡,六味地黃丸歌見口瘡

4.氣陰兩虛證

1)氣陰兩虛證候歌

氣陰兩虛出汗多,易疲易感乏華容,

頭暈耳鳴四心熱,長期咽痛干暗紅,

水腫或輕無或重,脈細少苔舌質(zhì)紅。

【簡釋】氣陰兩虛證可見,面色少華,汗出多,易感冒,神疲乏力,手足心熱,頭暈耳鳴,或長期咽痛,咽干,咽部暗紅,水腫或輕或無或重,脈細弱,舌苔少,舌質(zhì)紅。

2)六味地黃丸歌見口瘡

標(biāo)證

1.外感風(fēng)邪證

1)外感風(fēng)邪證候歌

外感風(fēng)寒稀白痰,發(fā)熱惡風(fēng)寒無汗,

鼻流清涕頭身痛,浮緊苔薄白質(zhì)淡;

風(fēng)熱發(fā)燒渴有汗,濁涕咽紅乳蛾現(xiàn)。

【簡釋】感受風(fēng)邪有風(fēng)寒風(fēng)熱之別。外感風(fēng)寒者可見:咳痰稀白,發(fā)熱惡風(fēng)寒,無汗,鼻流清涕,頭身疼痛,脈象浮緊,舌苔薄白,舌質(zhì)淡;外感風(fēng)熱可見:發(fā)熱,口渴,有汗,流濁涕或黃涕,咽紅,乳蛾腫痛。

2)麻黃湯歌

麻黃湯桂杏甘草,外感風(fēng)寒表實好。

【簡釋】麻黃湯由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組成,治外感風(fēng)寒之表實證效好。

3)銀翹散歌見感冒
4)五苓散歌見疳證
5)小青龍湯歌見哮喘
6)射干麻黃湯見哮喘
7)麻杏石甘湯見肺炎喘嗽

2.水濕證

1)水濕證候歌

全身腫至胸腹腔,水聲漉漉聚腸間,

尿少胸悶或氣短,心下痞滿甚咳喘。

【簡釋】腎病水濕證可見:全身浮腫,腫甚皮膚光亮,可伴胸水或腹水,水聲漉漉為水聚腸間,胸水形成可見尿少胸悶氣短,心下痞滿,甚有咳喘,脈沉。

2)防己黃芪湯歌見疳證
3)己椒藶黃丸歌見急性腎小球腎炎

3.濕熱證

1)濕熱證證候歌

濕熱證有三焦分:上焦?jié)駸岑彾境桑?/p>

中焦?jié)駸峥谡晨?,舌苔黃膩脘間悶;

下焦?jié)駸岣箟嬅?,尿少尿頻尿道疼。

【簡釋】濕熱證有三焦之不同:上焦?jié)駸岫嘤善つw瘡毒形成;中焦?jié)駸岢R娍诳?,口粘,舌苔黃膩,脘悶納差;下焦?jié)駸岫嘁娦「箟嬅浖澳蛄可?,尿頻,尿痛等癥狀。

2)五味消毒飲歌見急性腎小球腎炎
3)甘露消毒丹歌

消毒丹貝滑菖茵,荷藿連通蔻射芩。

【簡釋】甘露消毒丹由貝母、滑石、石菖蒲、茵陳、薄荷、藿香、連翹、木通、白蔻、射干、黃芩組成。

4)八正散歌

八正散通車滑石,蓄甘瞿麥大黃梔。

【簡釋】八正散由木通、車前子、滑石、萹蓄、甘草、瞿麥、大黃、梔子組成。

4.血瘀證

1)血瘀證候歌

肌膚甲錯面晦暗,唇暗舌紫瘀點斑,

也有上證不明顯,長期血尿高血粘。

【簡釋】血瘀證,常皮膚不澤,或肌膚甲錯,面色晦暗,唇暗舌紫,或舌有瘀點、瘀斑。也有上證不明顯者,但長期伴有血尿或高血粘者,也可辨為此證。

2)桃紅四物湯歌

桃紅四物化瘀雄,桃紅地芍與歸芎。

【簡釋】桃紅四物湯化瘀力大,由桃仁、紅花、地黃、赤芍藥、當(dāng)歸、川芎組成。

5.濕濁證

1)濕濁證候歌

惡心嘔吐困重身,精神萎靡腫勢增,

舌苔厚膩納食呆,肌酐尿素氮上升。

【簡釋】濕濁證,可見惡心嘔吐,身重困倦,精神萎靡,腫勢不降反增,舌苔厚膩,納呆,血肌酐,血尿素氮均升高。

2)溫膽湯歌見急性腎小球腎炎

第三節(jié)  尿頻

1.濕熱下注證

1)濕熱下注證候歌

濕熱下注起病急,短赤灼痛尿淋瀝,

小腹墜脹腰酸痛,渴煩寒熱痛嘔逆。

【簡釋】尿頻之濕熱下注證,起病較急,小便頻數(shù)短赤,尿道灼熱疼痛,尿液混濁淋瀝,小腹墜脹,腰部酸痛伴口渴,煩躁,兼見畏寒發(fā)熱,頭痛、身痛、惡心、嘔吐。

2)八正散歌見腎病綜合征

2.脾腎氣虛證

1)脾腎氣虛證候歌

脾腎氣虛病程長,瞼腫畏寒面萎黃,

尿頻滴瀝無熱痛,齒痕舌淡細弱詳

【簡釋】尿頻之脾腎氣虛證,病程較長,眼瞼浮腫,畏寒怕冷,面色萎黃,小便頻數(shù),滴瀝不盡,無熱無痛,舌邊有齒痕,或舌質(zhì)淡,脈細無力。

2)縮泉丸歌

縮泉烏山藥益智,補脾益腎尿頻治。

【簡釋】縮泉丸由烏藥、山藥、益智仁組成,有補脾益腎之功,善治虛證尿頻。

3)參苓白術(shù)散見泄瀉
4)濟生腎氣丸歌

濟生腎氣膝車茱, 桂附薯丹澤地茯.

【簡釋】濟生腎氣丸由牛膝,車前子, 山茱萸, 官桂,附子,薯蕷,丹皮,澤瀉, 熟地,茯苓組成.

5)補中益氣湯見遺尿

3.陰虛內(nèi)熱證

1)陰虛內(nèi)熱證候歌

陰虛內(nèi)熱尿頻赤,低熱盜汗兩顴赤,

五心煩熱咽干渴,細數(shù)少苔舌紅赤。

【簡釋】病程日久,陰虛內(nèi)熱者,尿頻數(shù)或短赤,低熱,盜汗,兩顴紅赤,五心煩熱,咽干口渴,脈細數(shù),少苔,舌紅赤。

2)知柏地黃丸歌見鵝口瘡

第四節(jié)  遺尿

1.腎氣不足證

1)腎氣不足證候歌

腎氣不足頻尿床,智力稍差尿清長,

面白少華苔白滑,畏寒乏力四肢涼。

【簡釋】腎氣不足者,頻頻尿床,智力稍差,尿清長,面白少華,苔白滑,畏寒,神疲乏力,四肢涼。

2)菟絲子散歌

菟絲子散尿床治,菟叢附味內(nèi)金蠣,

【簡釋】菟絲子散尿床可治,由菟絲子,肉蓯蓉、附子、五味子、內(nèi)金、牡蠣組成。

2.脾肺氣虛證

1)脾肺氣虛證候歌

脾肺氣虛疲便溏,日間尿頻夜尿床。

【簡釋】脾肺氣虛者,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日間尿頻,夜間尿床。

2)補中益氣湯歌

補中益氣術(shù)參芪,升柴甘草當(dāng)陳皮,

【簡釋】補中益氣湯由白術(shù)、人參、黃芪、升麻、柴胡、甘草、當(dāng)歸 、陳皮組成;

 (3) 縮泉丸歌

縮泉烏山藥益智,補脾益腎尿床治。

縮泉丸由烏藥、山藥、益智仁組成,有補脾益腎之功,治尿床。

3.肝經(jīng)濕熱證

1)肝經(jīng)濕熱證候歌

肝經(jīng)濕熱之尿床,尿少腥臊色較黃,

目睛紅赤情急躁,夢語齘齒舌苔黃。

【簡釋】尿床的肝經(jīng)濕熱證,尿量不多,但尿味腥臊,尿色較黃,目睛紅赤,平時性情急躁,或夜間夢語齘齒,唇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2)龍膽瀉肝湯歌

龍膽瀉肝湯草車,當(dāng)通芩地梔柴澤。

【簡釋】龍膽瀉肝湯由龍膽草、甘草、車前子、當(dāng)歸、木通、黃芩、生地、梔子、柴胡、澤瀉組成。

3)黃連溫膽湯見嘔吐

4.心腎失交證

1)心腎失交證候歌

心腎失交寐不寧,煩躁叫擾難靜平,

五心煩熱形體瘦,沉細而數(shù)紅少津。

【簡釋】心腎失交證,可見寐不安寧,煩躁叫擾,難以平靜,五心煩熱,形體較瘦,脈沉細而數(shù),舌紅少津。

2)交泰丸歌

交泰丸黃連肉桂,心腎相交好入睡。

【簡釋】交泰丸由黃連與肉桂組成,治心腎失交,難以入睡。

3)導(dǎo)赤散歌見夜啼
4)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歌

桂枝加龍牡蠣湯, 龍牡桂芍甘棗姜。

【簡釋】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由 龍牡加桂枝, 白芍,甘草, 大棗, 生姜組成。

第五節(jié)  五遲 五軟

1.肝腎虧損證

1)肝腎虧損證候歌

筋骨痿軟發(fā)育遲,生齒行走坐站立,

頭形方大囟門寬,目無神采智能低。

【簡釋】肝腎虧損證可見筋骨痿軟,發(fā)育遲緩,生齒,行走,坐起,站立等明顯低于同齡兒,頭形方大,囟門寬大,目無神采,智能低下。

2)加味六味地黃丸歌

加味六味地黃丸,麝香鹿茸五加全。

【簡釋】加味六味地黃丸是用六味地黃丸再加入麝香、五加皮、鹿茸。六味地黃丸歌見80頁。

2.心脾兩虛證

1)心脾兩虛證候歌

語言遲鈍不清晰,肢軟肌松發(fā)黃稀,

神情呆滯智能低,弄舌流涎咀無力。

【簡釋】心脾兩虛證:語言發(fā)育遲鈍不清晰,四肢萎軟,肌肉松馳,發(fā)稀萎黃,神情呆滯,智能低下,或見弄舌, 口角流涎, 吮吸咀嚼無力。

2)調(diào)元散歌

調(diào)元參術(shù)苓神芪,芍地歸芎藥草石。

【簡釋】調(diào)元散由人參,白術(shù),茯苓,茯神,黃芪,白芍,熟地,當(dāng)歸,川芎,山藥,甘草,石菖蒲組成。

3)菖蒲丸歌

菖蒲丸用參麥冬,朱砂遠志乳歸芎。

【簡釋】語遲宜用菖蒲丸,由石菖蒲、人參、麥冬、朱砂、遠志 、乳香、當(dāng)歸、川芎組成。

(4) 蓯蓉丸歌

蓯蓉丸地肉蓯蓉, 歸芍胡粉黑豆沖.

【簡釋】蓯蓉丸由肉蓯蓉、生地、白芍、當(dāng)歸、胡粉、黑豆汁沖服.

(5) 苣勝丹歌

苣勝丹即胡麻丹,胡麻地芍歸胡餐。

【簡釋】苣勝子即胡麻,苣勝丹即胡麻丹,由胡麻,生地,白芍,當(dāng)歸,胡粉組成.

3.痰瘀阻滯證

1)痰瘀阻滯證候歌

痰瘀阻滯失語聰,意識不清反應(yīng)慢,

動作不遂吞咽難,喉間痰鳴口流涎,

關(guān)節(jié)強硬肌肉軟,或作癲癇舌胖斑。

【簡釋】痰瘀阻滯證候:失聰失語,反應(yīng)遲鈍,意識不清,動作不自主,或有吞咽困難,或喉間痰鳴,口流痰涎,或關(guān)節(jié)強硬,肌肉軟弱,或有癲癇發(fā)作,舌胖有瘀斑瘀點。

2)通竅活血湯歌

通竅活血赤芍芎,姜棗大蔥麝桃紅。

【簡釋】通竅活血湯由赤芍,川芎,生姜,大棗,大蔥,麝香,桃仁,紅花組成。

3)二陳湯歌見感冒

第六節(jié)  性早熟

1.陰虛火旺證

1陰虛火旺證候歌

陰虛火旺五心煩,潮熱顴紅暈盜汗,

苔少舌紅脈細數(shù),第二性征早出現(xiàn)。

【簡釋】性早熟之陰虛火旺證,可見五心煩熱,潮熱,顴紅,頭暈,盜汗,舌苔少,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第二性征提前顯現(xiàn),如女孩的乳房及內(nèi)外生殖器發(fā)育,月經(jīng)提前來潮,男孩生殖器增大,有陰莖勃起等。

2)知柏地黃丸歌見鵝口瘡

2.肝郁化火證

1)肝郁化火證候歌

胸悶心煩易怒急,乳房脹痛噯嘆息,

第二性征早發(fā)現(xiàn),月經(jīng)提前陰莖起。

【簡釋】性早熟之肝郁化火證,可見:胸悶不舒,心煩。急躁易怒,乳房脹痛,噯氣嘆息,第二性征提前出現(xiàn),如女孩月經(jīng)早潮,男孩陰莖勃起和射精。

2丹梔逍遙散歌

丹梔逍遙當(dāng)歸芍,柴苓術(shù)草生姜薄。

【簡釋】丹梔逍遙散由丹皮、梔子、當(dāng)歸、白芍、柴胡、茯苓、白術(shù) 、甘草、生姜、薄荷組成。

第六章.傳染病

第一節(jié)  麻疹

順證

1.邪犯肺衛(wèi)證(初熱期)(診前期)

1)診前期證候歌

癥如感冒是初期,眼淚汪汪倦睡思,

粘膜白斑見口內(nèi),麻疹現(xiàn)約三日時。

【簡釋】麻疹初侵,邪犯肺衛(wèi),癥如感冒??梢姲l(fā)熱、微惡風(fēng)寒、鼻塞流涕、咳嗽、噴嚏等癥。眼淚汪汪,倦怠思睡,口腔內(nèi)兩頰粘膜可見麻疹粘膜斑(細小白色疹點,周圍紅暈,磊磊如麻,由少漸多)一般至三日見點。

2)宣毒發(fā)表湯歌

疹前宣毒發(fā)表湯,升麻荊芥葛根防,

薄荷枳殼通連翹,竹葉前甘桔牛蒡。

【簡釋】疹前期宜用宣毒發(fā)表湯,由升麻、荊芥、葛根、防風(fēng)、薄荷、枳殼、木通、連翹、竹葉、前胡、甘草、桔梗、牛蒡子組成。

2.邪入肺胃證(見形期)(出疹期)

1)出疹期證候歌

疹期熱起伏如潮,渴飲目紅咳煩躁,

耳后頭頸胸腹肢,四心鼻準(zhǔn)出齊兆。

【簡釋】出疹期發(fā)熱持續(xù),起伏如潮,謂之“潮熱”,每潮一次,疹隨外出。此時口渴引飲、目紅赤、咳嗽加重、煩躁或嗜睡、舌紅、苔黃、脈數(shù)。疹點先從耳后發(fā)際,繼而頭面、頸部、胸腹、四肢、最后手足心、鼻準(zhǔn)端都見疹點即為出齊。疹點先紅后暗紅,稍覺凸起,觸之礙手。本期約三天。

2)清解透表湯歌

疹期清解透表湯,牛蒡銀翹菊花桑,

升麻蟬蛻西河柳,甘草葛根紫草涼。

【簡釋】出疹期宜用清解透表湯,由菊花、桑葉、銀花、連翹及牛蒡子、升麻、蟬蛻、西河柳、甘草、葛根、紫草等涼性的藥物組成。

3.陰津耗傷證(恢復(fù)期)(疹回期)

1)疹回期證候歌

疹回?zé)嵬丝嚷暅p,疹點漸回脫似糠,

舌紅少津干咳渴,此因邪熱把陰傷。

【簡釋】疹點出齊后發(fā)熱漸退,咳嗽漸減,聲音稍啞,疹點依次漸回,皮膚呈糠麩狀脫屑,胃納轉(zhuǎn)佳,精神漸復(fù),均為邪退正復(fù)表現(xiàn)。見舌紅少津、干咳、口渴、這是因為邪熱傷陰了。

2)沙參麥冬湯歌見咳嗽

逆證

4.邪毒閉肺證

1)邪毒閉肺證候歌

麻毒閉肺疹回早,高燒咳喘渴煩躁。

【簡釋】麻毒閉肺癥狀:疹點不多或疹見早回,疹密色紫,高燒不退,咳嗽氣喘,口渴煩躁,苔黃,質(zhì)紅而干。

2)麻杏石甘湯歌見肺炎喘嗽

5.邪毒攻喉證

1)邪毒攻喉證候歌

熱毒攻喉腫痛啞,喉間痰鳴咳似犬,

吞咽不利飲水嗆,吸氣困難面色紺。

【簡釋】熱毒攻喉,證見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或喉間痰鳴,咳嗽聲重,有如犬吠,或吞咽不利,飲水嗆咳,重則吸氣困難,面色紫紺。

2)清咽下痰湯歌

清咽下痰射草玄,葶蔞桔蒡貝銀藍。

【簡釋】清咽下痰湯,由射干、玄參、甘草、瓜蔞、葶藶子、桔梗、牛蒡子、銀花、貝母、板藍根組成。

(3) 六神丸歌

清熱解毒六神丸,珍冰雄牛麝香蟾。

【簡釋】清熱解毒的六神丸,由珍珠、冰片、雄黃、牛黃、麝香、蟾酥組成。

6.邪陷心肝證

1)邪陷心肝證候歌

邪陷心肝熱躁譫,疹密神昏抽搐煽。

【簡釋】邪陷心肝癥狀,高熱、煩躁、譫語、疹點密集成片、遍及全身,或有神昏、抽搐或有鼻煽。

2)羚角鉤藤湯歌見胎黃
3)紫雪見驚風(fēng)
4)安宮牛黃丸見臍部疾患
5)參附龍牡救逆湯見肺炎喘嗽

第二節(jié)  幼兒急疹

1.邪郁肌表證

1)邪郁肌表證候歌

驟發(fā)高熱三四天,納減稍煩偶囟填,

或見抽風(fēng)咽舌紅,指紋浮紫苔黃驗。

【簡釋】邪郁肌表可見,驟發(fā)高熱,持續(xù)三四天,或見乳食減少,稍有煩躁,偶有囟填,或見抽風(fēng),舌質(zhì)偏紅,咽紅,指紋浮紫,苔薄黃。

2銀翹散歌見感冒

2.毒透肌膚證

1)毒透肌膚證候歌

奶麻三天熱驟降,玫瑰紅丘疹透發(fā),

可見皮口干多飲,納少舌紅津缺乏。

【簡釋】奶麻病,起病即見高熱,持續(xù)3-4天后,身熱驟降,肌膚出現(xiàn)玫瑰紅色小丘疹,約1-2天即可消退,膚無癢感,或見皮膚干,口干多飲,食欲不振,舌紅少津等癥。

2)銀翹散歌見感冒
3)養(yǎng)陰清肺湯歌

養(yǎng)陰清肺地冬玄,貝丹芍藥薄甘全。

【簡釋】養(yǎng)陰清肺湯由生地、麥冬、玄參、貝母、丹皮、白芍、薄荷、甘草組成。

第三節(jié)  風(fēng)疹

1.邪犯肺衛(wèi)證

1)邪犯肺衛(wèi)證候歌

邪犯肺衛(wèi)熱惡風(fēng),涕嚏咳輕臖核生,

疹色淺紅稀細小,頭面軀干及全身。

【簡釋】風(fēng)疹之邪犯肺衛(wèi)癥狀,發(fā)熱惡風(fēng)、流涕、噴嚏、輕度咳嗽、耳后枕部臖核腫大、有壓痛、疹色淺紅,稀疏細小,先見于頭面軀干,隨即遍及四肢全身。

2)銀翹散歌見感冒

2.邪入氣營證

1)邪入氣營證候歌

邪熱熾盛渴煩熱,尿黃疹密鮮紅色。

【簡釋】邪熱熾盛證可見口渴、心煩、高熱、尿黃少、疹點密,呈鮮紅色。

2)透疹涼解湯歌

透疹涼解荷菊蟬,桑紅赤翹蒡丁連。

【簡釋】透疹涼解湯由薄荷、菊花、桑葉、蟬衣、黃連、紅花、連翹、赤芍、地丁、牛蒡子組成。

第四節(jié)  猩紅熱(丹痧)

1.邪侵肺衛(wèi)證

1)邪侵肺衛(wèi)證候歌

丹痧邪侵肺衛(wèi)間,無汗頭疼熱惡寒,

皮膚隱約錦紋點,咽腫痛紅吞嚥難。

【簡釋】丹痧初起,邪犯肺衛(wèi),可見皮膚熱而無汗,頭疼,發(fā)熱畏寒,皮膚隱約可見小紅點,狀如錦紋,咽部紅腫疼痛,影響吞嚥。

2)解肌透痧湯歌

初起丹痧忌苦寒,解肌透痧治不難,

葛勃荊蒡射草蟬,桔前翹豉竹萍蠶。

【簡釋】丹痧初起,忌用苦寒(宜辛涼宣透),有解肌透痧湯治療則不難。方由葛根、馬勃、荊芥、牛蒡子、射干、甘草 、蟬衣、桔梗、前胡、連翹、豆豉、竹葉、浮萍、僵蠶組成。

2.毒熾氣營證

1)毒熾氣營證候歌

毒熾氣營丹痧現(xiàn),面紅壯熱渴而煩,

咽喉腫爛草梅舌,皮疹密稠紅似丹。

【簡釋】毒熾氣營者,丹痧透發(fā),可見面紅、壯熱、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糜爛白腐。亦可見舌苔剝脫,舌面光紅起刺,狀如草梅。皮疹密布,色紅似丹,甚則色紫如瘀點。

2)涼營清氣湯歌

涼營清氣湯解毒,犀地膏連薄草斛,

丹梔赤芍翹玄胡,竹葉茅根金汁蘆。

【簡釋】涼營清氣湯,功在涼營清氣,瀉火解毒。其組成:犀角、生地、生石膏、黃連、薄荷、生甘草、鮮石斛、丹皮、焦梔、赤芍、連翹、玄胡、鮮竹葉、鮮茅根、金汁、鮮蘆根。

3)紫雪見驚風(fēng)
4)安宮牛黃丸見臍部疾患

3.疹后陰傷證

1)疹后陰傷證候歌

丹痧疹后必傷陰,皮膚脫屑熱漸輕,

咽部糜爛疼也減,口干咳秘紅少津。

【簡釋】丹痧布齊后,必見傷陰癥狀,皮膚開始脫屑,身熱漸退,咽部糜爛 腫痛也減輕,并可見口干、干咳、便秘、舌紅少津。

2)沙參麥冬湯歌見咳嗽

第五節(jié)  水痘

1.邪傷肺衛(wèi)證

1)邪傷肺衛(wèi)證候歌

水痘輕證見初期,晶亮如珠軀干稀,

發(fā)熱輕微或無熱,鼻塞涕嚏咳嗽知。

【簡釋】邪犯肺衛(wèi)證見于初期,皮疹晶亮如露珠,分布以軀干為主且較稀疏,伴有輕微發(fā)熱或無熱、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可知。

2)銀翹散歌見感冒

2.邪熾氣營證

1)邪熾氣營證候歌

水痘重證稱赤痘,疹密紫暗皰漿厚,

熱煩渴飲面紅赤,二便舌脈皆熱侯。

【簡釋】水痘之重證稱為赤痘,皮疹密,疹色紫暗,皰漿混厚,伴有壯熱、煩躁、口渴欲飲、面紅目赤,且大便干結(jié),小便黃赤,舌苔黃燥而干,質(zhì)紅或紅絳,脈象洪數(shù),皆是毒熱之侯。

2)清胃解毒湯歌

赤痘清胃解毒湯,升膏芩連丹地黃。

【簡釋】赤痘治宜清胃解毒湯,方由升麻、石膏、黃芩、黃連、牡丹皮、地黃組成。

3清瘟敗毒飲見驚風(fēng)
4紫雪見驚風(fēng)
5麻杏石甘湯見肺炎喘嗽

第六節(jié)  手足口病

1.邪犯肺脾證

1)邪犯肺脾證候歌

手足口病偏犯肺,咳嗽涕流發(fā)熱微;

偏于脾失健運者,嘔瀉流涎納差隨,

一二日后口腔內(nèi),先出皰疹后破潰。

形成潰瘍口流涎,疼痛躁煩進食畏。

繼見手足斑丘疹,轉(zhuǎn)為皰疹不破潰。

【簡釋】手足口病,邪毒初犯,偏于肺氣失宣者,可見咳嗽流涕,發(fā)熱輕微或無熱;偏于脾失健運者,可見嘔吐泄瀉,流涎,納差,一二日后或同時出現(xiàn)口腔內(nèi)皰疹,破潰后形成小潰瘍,口中流涎,疼痛煩躁,畏懼進食,進而手足部出現(xiàn)斑丘疹,并迅速轉(zhuǎn)為皰疹,不易破潰,疹色紅潤,根盤紅暈不著,皰液清亮。

2)甘露消毒丹歌參見腎病綜合征

2.濕熱蒸盛證

1)濕熱蒸盛證候歌

濕熱蒸盛熱持續(xù),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

燥煩渴飲口瘡劇,疼痛流涎見食拒,

四肢手足口臀部,皰疹紫暗稠成簇,

根盤紅暈液混濁,小溲黃赤便難出;

濕重苦粘熱起伏,瘙癢不適皰疹著。

【簡釋】濕熱蒸盛證偏于熱重者,可見高熱持續(xù)不退,舌苔黃厚膩,脈象滑數(shù),煩躁,口渴引飲,口腔潰瘍明顯,疼痛流涎,甚至拒食,其四肢,手足口,臀部、可見皰疹色澤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現(xiàn),根盤紅暈顯著,皰液混濁,小便黃赤,大便秘結(jié);偏于濕重者,口苦而粘,低熱起伏,瘙癢不適,皮膚皰疹顯著。

2)清瘟敗毒飲歌見驚風(fēng)
3)紫雪見驚風(fēng)
4)安宮牛黃丸見臍部疾患

第七節(jié)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常證

1.邪犯少陽證

1)邪犯少陽證候歌

耳下腮部漫腫痛,咀嚼不便熱不重。

【簡釋】邪犯少陽證,一側(cè)或兩側(cè)耳下腮部漫腫疼痛,咀嚼不便,發(fā)熱不重。

2)柴胡葛根湯歌

柴胡葛根湯芩天,翹蒡膏升桔梗甘。

【簡釋】柴胡葛根湯由柴胡,葛根,黃芩,天花粉,連翹,牛蒡子,石膏,升麻,桔梗,甘草組成。

2.熱毒壅盛證

1)熱毒壅盛證候歌

熱毒壅盛痄腮重,熱煩嘔吐渴頭痛,

腮部腫堅疼拒按,張口不易咀嚼困。

【簡釋】熱毒壅盛證,痄腮腫脹痛重,壯熱煩躁、嘔吐、口渴、頭痛、腮部漫腫、脹痛、堅硬拒按,食欲不振,張口咀嚼困難。

2)普濟消毒飲歌見感冒

變證

1.邪陷心肝證

1)邪陷心肝證候歌

邪陷心肝變證中,反復(fù)抽搐熱神昏,

惡心嘔吐頭項強,耳下腮堅腫脹痛。

【簡釋】邪陷心肝是流腮變證,可見反復(fù)抽搐,高熱,神昏,惡心嘔吐,頭項強痛,耳下腮部腫脹痛,堅硬拒按。

2)清瘟敗毒飲歌見驚風(fēng)
3)紫雪見驚風(fēng)
4)至寶丹見肺炎喘嗽

2.毒竄睪腹證

1)毒竄睪腹證候歌

腮腫消后睪腫痛,或見少腹脘腹痛。

【簡釋】腮部腫脹消退后,一側(cè)或兩側(cè)睪丸腫痛,或見少腹,脘腹疼痛。

2)龍膽瀉肝湯歌見遺尿

第八節(jié)  流行性乙型腦炎(暑溫)

初期 極期(急性期)

1.邪犯衛(wèi)氣證

1)邪犯衛(wèi)氣證候歌

暑溫必有發(fā)熱象,衛(wèi)氣有偏不一狀,

偏衛(wèi)惡風(fēng)熱無汗,嗜睡頭痛項亦強,

偏氣躁煩渴熱壯,惡嘔大便秘腹脹。

【簡釋】小兒暑溫,必有發(fā)熱之象,初起發(fā)熱,多見衛(wèi)氣同病,但有所偏重。偏于衛(wèi)表者,微感惡風(fēng),皮膚灼熱無汗,若暑邪入里,則可見嗜睡、頭疼、項強;偏于氣分者,邪在陽明,多見煩躁、口渴、壯熱、或見惡心嘔吐、大便秘、腹脹。

2)新加香薷飲見感冒
3)白虎湯歌見驚風(fēng)
4)涼膈散歌

涼膈散梔硝黃草,薄荷竹葉蜜芩翹。

【簡釋】涼膈散由梔子,芒硝,大黃,甘草,薄荷,竹葉,白蜜,黃芩,連翹組成。

2.邪熾氣營證

1)邪熾氣營證候歌

邪熾氣營熱抽昏,痰鳴氣喘憋氣兇,

或狂或譫項強直,口渴引飲舌絳紅。

【簡釋】小兒暑溫,邪熾氣營者,可見高熱、抽風(fēng)、昏迷、痰鳴氣喘、甚則突然產(chǎn)生呼吸暫停的憋氣兇象,或見狂躁不安,或見譫語、頸項強直、口渴引飲、舌質(zhì)紅絳、苔黃燥等。

2)清瘟敗毒飲歌見驚風(fēng)
3)安宮牛黃丸見臍部疾患
4)獨參湯見肺炎喘嗽
5)參附龍牡救逆湯見肺炎喘嗽

3.邪入營血證

1)邪入營血證候歌

邪入營血多癥至,夜熱常呈起伏勢,

熱深可伴痙厥冷,胸腹灼熱伏沉細,

皮膚斑疹或衄血,唇焦舌絳乏津液,

邪在腎時便失禁,在心舌硬縮神迷,

在肝抽搐牙關(guān)緊,直視瞳仁反應(yīng)遲。

【簡釋】小兒暑溫邪入營血,癥狀多,除營分證侯外,又兼血分證候。有發(fā)熱,朝輕暮重,夜間為甚,有起伏之勢,熱深者可伴四肢抽動,肢端厥冷,胸腹灼熱,脈沉伏而細,皮膚斑疹或有衄血,唇舌焦干,舌質(zhì)紅絳,缺少津液。邪在腎時,二便為之失禁;邪在心時,舌體僵硬卷縮,或伴神識昏迷;邪在肝時,可見手足抽動,牙關(guān)緊閉,兩目直視或斜視,瞳孔反應(yīng)遲鈍,甚無反應(yīng)。

2)犀角地黃湯·增液湯歌

犀角地黃湯赤丹,增液麥冬生地玄。

【簡釋】暑溫邪入營血證,合用二方,即犀角地黃湯合增液湯,犀角地黃湯由犀角、地黃、丹皮,赤芍組成;增液湯由玄參、麥冬、生地組成。

3)安宮牛黃丸見臍部疾患

恢復(fù)期  后遺癥期

1.陰虛內(nèi)熱證

1)陰虛內(nèi)熱證候歌

低熱不退不規(guī)則,兩顴潮紅五心熱,

驚剔時有咽干渴,舌質(zhì)紅絳糞干結(jié)。

【簡釋】暑溫后期,陰虛內(nèi)熱證可見低熱不退,兩顴潮紅,五心煩熱,驚剔時有,咽干口渴,舌質(zhì)紅絳,糞便干結(jié)。

2)清蒿鱉甲湯歌

青蒿鱉甲地知丹,透熱養(yǎng)陰標(biāo)本兼。

【簡釋】青蒿鱉甲湯由青蒿、鱉甲、生地、知母、丹皮組成,有透熱養(yǎng)陰之功,乃標(biāo)本兼治之法。

3)請絡(luò)飲歌

請絡(luò)飲中六樣鮮,銀扁西絲竹荷邊,

輕清走上清肺絡(luò),亦可代茶防暑炎。

【簡釋】請絡(luò)飲中有六樣鮮品,銀花,扁豆花,西瓜翠衣,絲瓜皮,竹葉心,荷葉邊。諸藥輕清走上,善清肺絡(luò),亦可代茶預(yù)防暑炎。

2.營衛(wèi)不和證

 1)營衛(wèi)不和證候歌

后遺營衛(wèi)不和狀,身熱起伏大便溏,

汗出不溫四肢涼,體虛易感尿清長。

【簡釋】乙腦后遺證之營衛(wèi)不和證,可見身熱起伏,大便溏薄,汗出不溫,四肢發(fā)涼,體虛易感,尿清長。

2)黃芪桂枝五物湯歌見哮喘

3.痰蒙清竅證

1痰蒙清竅證候歌

清竅被蒙恢復(fù)間,神識不清癡語艱,

或見失語吞咽難,痰鳴苔膩口流涎。

【簡釋】清竅被蒙,見于乙腦恢復(fù)期間,神識不清,或見癡呆,語言不利,或見失語,吞咽困難,或見痰鳴,舌苔厚膩,口角流涎。

2)滌痰湯歌見癲癇

4.痰火內(nèi)擾證

1痰火內(nèi)擾證候歌

乙腦后遺痰火擾,狂躁不寧號哭吵,

神識不清咽干渴,紅絳黃膩不睡覺。

【簡釋】乙腦后遺痰火內(nèi)擾證,可見狂躁不寧,號叫哭吵,神識不清,咽干口渴,舌紅絳,苔黃膩,煩躁不睡覺。

2)龍膽瀉肝湯歌見遺尿

5.氣虛血瘀證

1氣虛血瘀證候歌

暑溫氣虛血瘀倦,肌萎無力易感汗,

僵硬強直肢不用,或見瘦削抖動顫。

【簡釋】暑溫氣虛血瘀可見精神倦怠,肌萎無力,易感多汗,或見僵硬強直,肢體不用,或見肌萎瘦削,震顫抖動。

2)補陽還五湯歌

補陽還五重黃芪,歸芎桃紅地龍赤。

【簡釋】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為君,由黃芪,當(dāng)歸,川芎,桃仁,紅花,地龍,赤芍組成。

6.風(fēng)邪留絡(luò)證

1風(fēng)邪留絡(luò)證候歌

風(fēng)邪留絡(luò)癲癇患,肢體強直性癱瘓。

【簡釋】風(fēng)邪留絡(luò)可見癲癇發(fā)作,或見肢體強直性癱瘓。

2)止痙散歌

止痙散蜈麻蝎蠶,止疼解痙祛風(fēng)痰。

【簡釋】止痙散由蜈蚣,天麻,全蝎,僵蠶組成,可止疼,解痙,祛風(fēng),化痰。

第九節(jié)  百日咳(頓咳)

1.邪犯肺衛(wèi)證(初咳期)

1)初咳期證候歌

初期頓咳似傷風(fēng),夜咳痰稀熱涕噴。

【簡釋】頓咳初期,癥狀似傷風(fēng)感冒,一般咳嗽以入夜為重,痰稀白,量不多,或伴發(fā)熱、流涕、噴嚏。

2)風(fēng)熱輕證:桑菊飲 見感冒
3)風(fēng)寒輕證:三拗湯見感冒
4)風(fēng)熱重證:麻杏石甘湯見肺炎喘嗽
5)風(fēng)寒重證:華蓋散歌見 肺炎喘嗽    

2.痰火阻肺證(痙咳期)

1)痙咳期證候歌

痰火發(fā)展成痙咳,必吐痰涎飲食歇,

日輕夜重雞鳴聲,吐后稍安又復(fù)得。

傷絡(luò)鼻痰目出血,傷肝嘔吐痛連脅。

【簡釋】邪郁化火,灼液為痰,氣逆于上而痰阻氣道故而成痙咳??葎t連綿不斷,輕者每日五、六次,重則可達每日四、五十次,每次咳必待氣道痰涎咯出或食物吐出,痰咳才得以暫時歇止,頓咳日輕夜重,咳劇時伴有深吸氣樣的雞鳴聲,吐后稍安,不久復(fù)作,一次比一次加劇。如咳劇傷及血絡(luò),可見鼻出血,痰中帶血,雙目出血,如肺病及肝,劇咳時常伴嘔吐、脅痛。

2)葶藶大棗瀉肺湯歌見肺炎喘嗽
3)桑白皮湯歌

桑白皮湯痙咳施,芩連杏貝夏蘇梔,

【簡釋】桑白皮湯可施治痙咳,該方有桑白皮、黃芩、黃連、杏仁,貝母、半夏、蘇子、梔子組成。

4)麻杏石甘湯見肺炎喘嗽
5)羚角鉤藤湯見胎黃
6)牛黃清心丸見肺炎喘嗽

3.氣陰耗傷證(恢復(fù)期)

1)恢復(fù)期證候歌

頓咳漸輕恢復(fù)期,肺陰或脾氣虛時,

陰虧盜汗煩熱低,干咳少痰聲啞嘶,

氣虛納少咳乏力,神倦懶言痰清稀。

【簡釋】頓咳漸輕進入恢復(fù)期,可見肺陰虛或脾氣虛兩種情況。肺陰虧虛者,盜汗,煩躁,熱低,干咳少痰,聲音啞嘶;脾氣虛者納差食少,咳嗽乏力,神倦懶言,痰白清稀。

2)沙參麥冬湯歌見咳嗽
3)人參五味子湯歌見肺炎喘嗽

第七章.寄生蟲病

第一節(jié)  蛔蟲病

1.腸蟲證

1)腸蟲證証候歌

唇生白點面斑白,鞏膜藍斑嗜異偕,

疼痛繞臍吐便蛔,蛔厥蟲瘕蛔疳來。

【簡釋】蛔蟲證,見下唇白點,面部白斑,鞏膜藍斑,伴有嗜食異物,如泥土、茶葉、火炭等,時有繞臍疼痛,時吐清涎或吐蛔蟲,或便蛔蟲,亦可并發(fā)蛔厥(膽道蛔蟲癥)、蟲瘕(蛔蟲性腸梗阻)、蛔疳(亦稱蟲疳,可見肚腹膨大、青筋暴露、四肢瘦弱)。

2)使君子散歌

使君子散驅(qū)蛔好,使君苦楝蕪荑草。

【簡釋】使君子散用于驅(qū)蛔好,方由使君子,苦楝子,蕪荑、甘草組成。

3)異功散歌見厭食
4)參苓白術(shù)散見泄瀉

2.蛔厥證

1)蛔厥證證候歌

絞痛吐蛔時作止,肢冷汗流蛔厥起。

【簡釋】蛔厥證,除具蛔蟲證一般癥狀外,突然腹部絞痛,惡心嘔吐、常吐出蛔蟲、絞痛時作時止、伴肢冷汗出、畏寒發(fā)熱、甚至出現(xiàn)黃疸。

2)烏梅丸歌

烏梅附桂細椒姜,連柏參歸蛔厥方。

【簡釋】烏梅丸由附子,肉桂,細辛,川椒,干姜,黃連,黃柏,人參,當(dāng)歸組成。

3)大承氣湯見腹痛

3.蟲瘕證

1)蟲瘕證證候歌

先有蛔蟲腸腔滯,吐嘔劇痛突然至,

腹部包塊位可易,便秘腸鳴不矢氣。

【簡釋】蟲瘕證證候:先有蛔蟲在腸腔阻滯,吐嘔和臍腹劇痛突然而至,腹部可有條索狀或團狀包塊,包塊部位可移動,便秘,腸鳴,不矢氣。

2)驅(qū)蛔承氣湯歌

驅(qū)蛔承氣使君子,枳樸黃硝檳楝子。

【簡釋】驅(qū)蛔承氣湯由使君子,枳實,厚樸,大黃,芒硝,檳榔,苦楝子組成。

第二節(jié)  蟯蟲病

1.蟯蟲病證候歌

會陰瘙癢便蟯蟲,色白細小稱線蟲。

【簡釋】蟯蟲病常見肛門會陰部瘙癢,大便排出蟯蟲,蟯蟲體小色白,形如線頭,故俗稱“線蟲”。

2.驅(qū)蟲粉歌

蟯蟲宜服驅(qū)蟲粉,君肉八份軍一份。

【簡釋】蟯蟲病宜服驅(qū)蟲粉,方由使君子肉八份與大黃一份,研末混勻。每服0.3乘(年齡加1),一日三次,飯前1小時吞服,總量不超過12克,療程7天,此后每周服藥1至2次,可防再感染。

第三節(jié)  絳蟲病

1.絳蟲踞腸證

1)絳蟲踞腸證候歌

白色節(jié)片肛排出,糞中絳蟲卵檢出,

或伴磨牙脹痛瀉,瘙癢煩躁寐不舒。

【簡釋】絳蟲踞腸證候:有白色節(jié)片自肛門排出,或糞中有絳蟲卵檢出,有的患兒或伴磨牙,腹脹或腹痛,或腹瀉,肛門或皮膚瘙癢,煩躁,或夜寐不寧。

2)驅(qū)絳湯歌

驅(qū)絳炒服南瓜子,檳榔水隔兩小時。

半時之后若無瀉, 取玄明粉沖服之.

【簡釋】驅(qū)絳先服南瓜子50至120克,炒熟去殼,晨起空腹服,隔兩小時后取整檳榔10至40克,打碎,水煎取汁40至60毫升頓服,若不瀉,半小時后服瀉藥如玄明粉。

3歸脾湯見臍部疾患

2.囊蟲移行證

1)囊蟲移行證候歌

囊蟲結(jié)節(jié)皮腠間,暈痛視障發(fā)癲癇。

【簡釋】囊蟲結(jié)節(jié)可在皮腠間捫及,可伴頭暈頭痛,或視覺障障,或發(fā)癲癇。

2)囊蟲丸歌

囊蟲丸干漆黃連,橘紅生烏白僵蠶,

大黃水蛭牡丹芫,苓桃靈脂密雷丸。

【簡釋】囊蟲丸由干漆,黃連,橘紅,生川烏,白僵蠶,大黃,水蛭,牡丹皮,芫花,茯苓,桃仁,五靈脂,蜂密,雷丸組成。

3)海藻玉壺湯歌

海藻玉壺海帶昆,青陳獨活半歸芎,

連翹貝母和甘草,痰化癭消氣血通。

【簡釋】海藻玉壺湯由海藻,海帶,昆布,青陳皮,獨活,半夏,當(dāng)歸,川芎,連翹,貝母和甘草組成,能使痰化癭消,氣血通暢。

4)定癇丸見癲癇
5)滌痰湯見癲癇
6)六君子湯見咳嗽
7)止痙散歌見流行性乙型腦炎

第八章.其他疾病

第一節(jié)  夏季熱

1.暑傷肺胃證

1)暑傷肺胃證候歌

夏季熱由暑氣侵,肺胃郁熱熱難清,

無汗熱持午后高,皮膚灼熱渴飲勤,

精神煩躁口唇燥,小便清長多且頻,

發(fā)熱雖高無表證,久無化火入血營。

【簡釋】夏季熱由暑氣侵身,侵犯肺胃,郁而發(fā)熱,發(fā)熱常難清除,持續(xù)不退,無汗,熱勢持續(xù),午后升高,皮膚灼熱,口渴引飲,精神煩躁,口唇干燥,小便清長,量多而頻。本病發(fā)熱雖高,但無表證征象,病程雖長,亦無化火入血入營的傳變。

2)王氏清暑益氣湯歌

王氏清暑荷洋衣,斛連竹麥草粳知。

【簡釋】王氏清暑益氣湯是益氣生津的,由荷梗, 西洋參,西瓜翠衣、石斛、黃連、竹葉, 麥冬,甘草、粳米, 知母組成。

3)白虎加人參湯歌

白虎加參益氣津, 人參石膏知草粳。

【簡釋】白虎加人參湯補益氣津, 由人參,石膏,知母, 甘草,粳米組成。

4)竹葉石膏湯歌見嘔吐

2.上盛下虛證

1)上盛下虛證候歌

上盛下虛夏季熱,本虛標(biāo)實后期則,

神萎蒼白下肢冷,大便溏薄尿清沏,

身熱難除多渴飲;虛煩屬于陽浮越。

【簡釋】上盛下虛型之夏季熱,屬本虛標(biāo)實,乃后期表現(xiàn),證見精神萎靡,面色蒼白,下肢清冷,大便稀溏,小便澄清,頻數(shù)無度,身熱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飲等;若見虛煩不寧,屬水不濟火,陽氣浮越之象。

2)溫下清上湯歌

驗方溫下清上湯,附子補盆蓮菟桑,

花蛤生津連清上,磁石用來潛浮陽

【簡釋】驗方溫下清上湯,由附子、補骨脂、復(fù)盆子、白蓮須、菟絲子、桑螵蛸、花粉,蛤粉、黃連、磁石組成。花粉,蛤粉善生津,黃連善清上,磁石潛浮越之陽。

3)白虎加人參湯歌見夏季熱
4)金匱腎氣丸見哮喘

第二節(jié)  紫癜

1.風(fēng)熱傷絡(luò)證

1)風(fēng)熱傷絡(luò)證候歌

風(fēng)熱傷絡(luò)起病急,鮮紅紫癜伴風(fēng)熱,

臀部下肢呈對稱,或伴癢痛或尿血。

【簡釋】風(fēng)熱傷絡(luò)證,起病較急,鮮紅色紫癜伴有風(fēng)熱表證,臀部及下肢呈對稱分布,或伴癢感,腹痛或關(guān)節(jié)腫痛,?;蚰蜓?。

2)連翹敗毒散歌

 連翹敗毒散連銀,防桔前胡草黑荊,

 枳殼柴芎獨羌芩,薄荷生姜白茯苓。

【簡釋】連翹敗毒散由連翹,銀花,防風(fēng),桔梗,前胡,甘草,黑荊芥,枳殼,柴胡,川芎,獨活,羌活,黃芩,薄荷,生姜,白茯苓組成。

2.血熱妄行證

1)血熱妄行 證候歌

血熱妄行多屬實,斑色鮮紅起病急,

鼻齒嘔便尿鮮血,發(fā)熱煩渴腹痛秘。

【簡釋】紫癜之血熱妄行證,多屬實證,斑色鮮紅,起病較急,或伴鼻衄、齒衄、嘔血、便血、尿血,血色鮮紅或紫紅,或伴發(fā)熱,或伴心煩、口渴,或伴便秘、腹痛。

2)犀角地黃湯歌見流行性乙型腦炎
3)獨參湯見肺炎喘嗽
4)參附湯歌見硬腫癥
5)生脈散歌見胎黃

3.氣不攝血證

1)氣不攝血癥候歌

氣不攝血紫時長,斑點淡紫反復(fù)常,

鼻衄齒衄面蒼黃,乏力頭暈心發(fā)慌。

【簡釋】紫癜之氣不攝血證,紫癜時間長,久病不愈,斑點色淡紫,易反復(fù)出現(xiàn),且常有鼻衄,齒衄,面色蒼黃,神疲乏力,頭暈,心慌。

2)歸脾湯歌見臍部疾患

4.陰虛火旺證

1)陰虛火旺證候歌

陰虛紫癜時作止,火旺衄血色鮮赤,

低熱盜汗煩少寐,大便干燥尿黃知。

【簡釋】陰虛之紫癜,時作時止,火旺可見鼻衄,齒衄,血色鮮紅,低熱,盜汗,心煩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黃赤可知。

2)大補陰丸歌

大補陰丸豬脊髓,龜板柏知熟地隨。

【簡釋】大補陰丸由豬脊髓,龜板,黃柏,知母,熟地組成。

第三節(jié)  皮膚粘膜淋巴結(jié)綜合征

1.衛(wèi)氣同病證

1)衛(wèi)氣同病證候歌

衛(wèi)分發(fā)熱微惡風(fēng),持續(xù)熱高氣分癥,

斑疹生成渴喜飲,目赤咽紅脊核疼,

手掌足底潮紅見,咳嗽泄瀉亦可能。

【簡釋】衛(wèi)氣同病證,初起發(fā)熱,微惡風(fēng),為病在衛(wèi)分,在短暫衛(wèi)分證后,高熱持續(xù),迅即傳入氣分,此時皮膚斑疹布發(fā),口渴喜飲,目赤咽紅,頸部脊核腫大疼痛,手掌足底潮紅,亦可見咳嗽或輕度泄瀉。

2)銀翹散歌見感冒

2.氣營兩燔證

1)氣營兩燔證候歌

脈洪大煩渴高熱,咽目赤唇紅干裂,

頸部腫疼有脊核,也能疼痛在關(guān)節(jié),

偏營嗜睡或煩躁,血瘀斑疹紅紫色,

硬腫指趾端脫皮,質(zhì)絳紅如草莓舌。

【簡釋】氣營兩燔證,偏于氣分可見脈洪大,煩躁,口渴,高熱,咽紅目赤,唇紅干裂,或頸部脊核腫痛,或見關(guān)節(jié)痛,偏于營分可見嗜睡或煩躁,熱凝血瘀,見斑疹色紫紅,手足硬腫,隨后指趾端脫皮,舌質(zhì)紅絳,狀如草莓。

2)清瘟敗毒飲歌見驚風(fēng)

3.氣陰兩傷證

1)氣陰兩傷證候歌

氣陰兩傷熱漸降,納少動輒汗出倦,

唇裂咽干渴喜飲,脫皮脫屑指趾端。

【簡釋】氣陰兩傷證,見于恢復(fù)期,身熱漸降,納少,動輒汗出,倦怠乏力,唇裂咽干,口渴喜飲,指趾端脫皮或潮紅脫屑。

2)沙參麥冬湯歌見咳嗽

第四節(jié)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1.肺脾氣虛證

1)肺脾氣虛證候歌

感冒反復(fù)自盜汗,大便不實食欲降,

發(fā)稀枕禿肌松軟,囟大夜驚煩不安。

【簡釋】肺脾氣虛證,可見反復(fù)感冒,自汗盜汗并作,大便不實,食欲下降,發(fā)稀枕禿,肌肉松軟,囟門開大,夜驚,煩躁不安。

2)人參五味子湯歌見肺炎喘嗽

2.脾虛肝旺證

1)脾虛肝旺證候歌

脾虛肝旺易驚剔,甚則抽搐夜多啼,

頭部多汗便溏薄,納呆枕禿發(fā)疏稀,

囟門遲閉出牙遲,骨軟坐立行無力。

【簡釋】脾虛肝旺證,可見易驚多剔,甚則抽搐,夜啼不寧,頭部多汗,大便溏薄,納呆,枕禿發(fā)稀,囟門遲閉,出牙延遲,骨軟,坐立行走無力。

2)益脾鎮(zhèn)驚散歌

益脾鎮(zhèn)驚調(diào)脾肝,參術(shù)朱勾燈茯甘。

【簡釋】益脾鎮(zhèn)驚散可調(diào)和肝脾,由人參、白術(shù)、朱砂、鉤藤、燈心,茯苓、甘草組成。

3.腎精虧損證

1)腎精虧損證候歌

腎精虧損骨骼易,頭顱方大囟遲閉,

肋軟骨溝肋串珠,虛煩多汗肢無力,

漏斗雞胸手足鐲,出牙坐立行走遲,

O型X形腿,舌淡苔少脈象細。

【簡釋】腎精虧損證有明顯的骨骼改變癥狀,如頭顱方大,囟門遲閉,肋軟骨溝,肋骨串珠,虛煩多汗,肢軟無力,漏斗胸,雞胸,手鐲,足鐲,出牙延遲,坐立行走遲緩,O型或X型腿,舌淡苔少,脈細無力。

2)補腎地黃丸歌見胎怯

作者簡介

石志喬,男,江蘇泗陽人,1943年12月生于中醫(yī)世家,早年隨父石礎(chǔ)學(xué)醫(yī)。1968年畢業(yè)于第二軍醫(yī)大學(xué),1998年晉升主任中醫(yī)師,2002年被評為江蘇省名中醫(yī),后又被評為宿遷市首屆名中醫(yī)。曾執(zhí)教中醫(yī)內(nèi)兒科學(xué)八年,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四十余年,理論基礎(chǔ)扎實,臨床經(jīng)驗豐富,先后在省級以上雜志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二十余篇,著有老中醫(yī)經(jīng)方歌括譯釋一書,由人民軍醫(yī)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發(fā)行。醫(yī)德好,醫(yī)風(fēng)正,醫(yī)術(shù)精,診療認真細致,效果好,深受一方群眾的贊譽和信賴。

內(nèi)容提要

本書由備課筆記整理而成,是著作者多年教學(xué)經(jīng)驗和四十年臨床經(jīng)驗的深厚積淀,并與其詩學(xué)基礎(chǔ)完美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是活學(xué)活用中醫(yī)兒科學(xué)后作出的全面概括,既有兒科證候歌括,又有兒科方劑歌括,形式新穎,重點突出,讀來瑯瑯上口,好學(xué)易記。

全書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包括兒科學(xué)發(fā)展史。病因病理。四診概要等內(nèi)容。各論是兒科各病之證方歌括,每一病種依辨證分為若干證候,每一證候依其特征編成歌訣,證候之后首列優(yōu)選主方歌括,次列備選方歌歌括。

本書可作各類院校中醫(yī)兒科學(xué)教學(xué)用同步參考書,亦可作中醫(yī)內(nèi)兒科工作者的臨床參考書,是各類中醫(yī)院校學(xué)生和中醫(yī)愛好者必備且不可多得的案頭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yī)診斷學(xué)-福建中醫(yī)藥大學(xué)【李燦東】、中醫(yī)診斷學(xué)八套試題與答案、中醫(yī)必背
中醫(yī)內(nèi)科病方劑歌訣(2)
臟腑辨證歌訣 - 中醫(yī)診斷 - 華夏中醫(yī)論壇 (原岐黃中醫(yī)論壇)——傳中醫(yī)薪火,濟天下蒼生...
四診五辨要訣
五臟虛證及用藥
中醫(yī)望診把脈口訣順口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