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候,南番人以狩獵放牧為生,成天往返于懸崖峭壁與原始森林中,人畜摔傷流血司空見慣。某日,有牛踩空跌下山崖,血流如注。被牛壓折了的樹桿中流出血紅的樹液,傷牛將這樹液舔敷在傷口上,不一會兒血竟然止住了。牛又嚼食了樹葉,沒多長時間,傷牛竟奇跡般地翻身站了起來。有牧人看見,連跑帶爬下到山谷,用這個血紅的樹液敷在自己被巖石荊棘劃破流血的手腳上,頓時血止,痛消。
牧人帶回了凝結(jié)在樹桿上已經(jīng)干燥的血紅樹脂,向人們講述這個樹液的神奇功效,人們便把這血紅的樹液當作天賜的神藥。以瑞獸麒麟之名,加上令血消竭的竭字,稱其為麒麟竭。因其色如血,又稱血竭。
清初小說《醒世姻緣傳》記載了它的功效:
狄希陳被打過六百四十棒,傷勢很重,值堂書辦呂德遠提議:“孟鄉(xiāng)宦家有真正血竭,求他須些,方可救活?!鼻髞碇螅盁峋蒲谢氯?。待不一會,渾身骨節(jié)只聽得對湊般響。響聲已住,狄希陳說通身就似去了干百斤重擔的一般,住了惡心,也不眼黑。只覺得通身受傷去處,登時發(fā)出青紅腫來?!岸緜夤ィ煌餄?,可保無事,待半夜起來再把血竭調(diào)灌一服,通常無事?!?/span>
明代謝肇淛記載血竭原產(chǎn)于南洋:“血竭,一名麒麟竭,出南番中,廣州亦有。樹高數(shù)丈,葉似櫻桃而有三棱,脂液滴下如膠飴狀,久而堅凝,色如干血,又能破積血,止金瘡血,故以血竭名也。”
從中醫(yī)來看,血竭甘咸走血,入心肝經(jīng)。性平不偏,行中有止,既能散瘀,入血分而散瘀止痛,為傷科及其他瘀滯痛證要藥。又能止血而不留瘀,適用于瘀血阻滯,血不歸經(jīng)的出血病證。
臨床用血竭治療血瘀型頸腰椎病,止痛效果極佳。用血竭與三七粉合用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活血和止血雙重功效。還可用血竭治療糖尿病、高脂血癥、腫瘤、腦栓塞、脈管炎等。甚至外敷斂瘡生肌,治褥瘡、潰瘍、凍瘡等。只要辨證有血瘀,即可采用,療效滿意。
血竭的主要治療方向有四:
1 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治白虎風,走轉(zhuǎn)疼痛,兩膝熱腫:麒麟竭30克,硫黃30克(細研)。搗細成散劑,研勻,以溫酒調(diào)下3克。(《圣惠方》)
白虎風,是因風寒濕邪侵襲關(guān)節(jié),痛得有如虎咬得名。與麒麟竭配伍之硫磺酸溫,有毒。外用解毒殺蟲療瘡,內(nèi)服補火助陽通便。
傷科名方七厘散,可治跌打損傷、骨斷筋折、瘀滯作痛,或血流不止,或金刃折傷或阻塞不通,為腫為痛等。
組成:血竭30g,麝香、冰片各0.4g,乳香、沒藥、紅花各5g,朱砂4g,兒茶7.5g。
將上藥共研為細末,密閉貯存?zhèn)溆?。每服通常為七厘,也就?.1克,用黃酒或溫開水送服。再適量外用,以酒調(diào)敷傷處。(《良方集腋》)
本方麝香、冰片行氣血,止疼痛。乳香沒藥消腫止痛,紅花活血化瘀,朱砂安神解毒,在祛瘀止痛,收斂止血的血竭帶領(lǐng)下,共治病癥。
2 各種婦科良性腫瘤,胸腹刺痛。
治腹中血塊:血竭、沒藥、滑石、牡丹皮(同煮過)30克。搗爛為細末,加醋糊成如綠豆大的丸劑服用。(《摘元方》)
沒藥散瘀止痛,牡丹皮清熱活血,退虛熱,滑石開竅通水,在祛瘀活血的血竭帶領(lǐng)下,將因血水混雜生熱的腫塊一道去除。
3 瘀血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腹痛。
產(chǎn)后血沖,心胸滿喘,命在須臾:用血竭、沒藥各3克,研細,童便和酒調(diào)服。(《醫(yī)林集要》)
治產(chǎn)后敗血沖心,胸滿氣喘:真血竭,研為細末,溫酒調(diào)服。(《朱氏集驗醫(yī)方》血竭散)
4 外傷出血,潰瘍不斂。
治瘰疬(頸部累如串珠)已破,膿水不止:血竭(炒)7.5克,大棗二十個(燒為灰),干地黃15克(別為末)。上三味,都細研如粉,以溫開水調(diào)好貼瘡上。(《博濟方》血竭散)
治一切不測惡瘡,年深不愈:血竭30克,鉛丹半兩(炒紫色)。上二味,搗研為散,先用鹽暢洗瘡后貼之。(《圣濟總錄》血竭散)
鉛丹辛咸,微寒。有毒。拔毒生肌,斂瘡。
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制作為細末,用溫水調(diào)涂,頻頻為妙。(《楊氏家藏方》血竭散)
以上便是血竭入藥選方。在明朝鄭和下西洋之后,東南亞盛產(chǎn)的血竭便成為我國傳統(tǒng)中藥進口血竭的主流品種,并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中國藥典》對血竭的描述是:本品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滲出的樹脂經(jīng)加工制成。而《中藥大詞典》則稱,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實及樹干中的樹脂。
如今,商品血竭的來源復雜,除前述外,還有龍血樹屬植物柬埔寨龍血樹,龍血樹屬植物龍血樹,豆科紫檀屬植物龍血紫檀,大戟科巴豆屬植物龍血巴豆,同屬木槿葉巴豆,及流脂巴豆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