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tǒng)、景泰、天順三朝,歷時近30年,戰(zhàn)爭頻繁,饑荒不斷。處在這樣一個朝野動蕩的混亂時代,景德鎮(zhèn)的瓷業(yè)生產(chǎn)必然受到很大的影響。由于迄今為止幾乎未見有這一時期任何官款的瓷器傳世,被人視為明代瓷器史上的“空白期”和“黑暗時期”。
但從文獻記載看,這30年間,景德鎮(zhèn)御窯廠的生產(chǎn)并沒有弓全停止,只是可能局勢混亂,并不書寫官款而已。近年來,紀年墓吁曾有這一時期青花瓷器出土,多為民窯產(chǎn)品,其前期頗類宣德,后
期似成化風格。江西新建縣正統(tǒng)二年朱盤斌墓中出土的5件青茌蓋罐,都以纏枝蓮為主體裝飾夕全器連蓋以五層花紋組成,有的還·配有八寶及覆蓮裝飾,釉面肥厚潔白,青花色調濃艷,頗似宣德官窯器的風格。正統(tǒng)七年南京弘覺寺塔基中出土的5件瓜棱小罐,其中2件繪纏枝牡丹紋,3件繪八寶紋,紋飾比較簡單。其胎、釉特點、青花色澤以及器形,和朱盤拭墓中青花器基本一致。宣德時期菱花洗、高足杯及碗在裝飾上,盛行菱形開光圖案,器身常見瓜棱形,可見正統(tǒng)時期的風格比較接近于宣德。江西景德鎮(zhèn)景泰四年嚴升墓和景泰七年舒母袁龍貞墓出土的民窯青花瓷器,在器形和紋飾上已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尤其是琢器往往帶有雙耳,有月牙形、戟形飛獸形耳等,更其突出。但在胎釉、青花色澤方面仍具有宣德民窯的遺風。目前,雖然還未見有天順年間墓葬瓷器出‘土資料,但從文獻記載來看,天順初景德鎮(zhèn)御窯廠重新恢復,據(jù)《浮梁縣志》卷四記載:“宣德中,以營繕所丞專督工匠。正統(tǒng)初罷。天順丁丑(天順元年),仍委中官燒造。”在傳世的明代早期青花瓷中,有一批器表以回紋、水波、錦地和蕉葉、蓮瓣等作為輔助裝飾,而以大片卷云紋為背景,人物故事、動物圖案為主題的器物,其中有一部分很可能是正統(tǒng)、景泰、天順這三朝的產(chǎn)品。
近年來,陶瓷學界對這一時期的瓷器面貌,正在開展積極的探索和研究。通過對紀年墓葬出土青花瓷器和傳世器物的分析,初步歸納出這段時期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是:
①造型c比較敦厚,常見有罐、瓶、碗、碟和爐等,琢器往往帶有雙耳,有扁方形耳和獸形、月牙形、戟形耳等。
②胎釉:胎質有細有粗,細者潔白細膩,粗者為一般民間日常用瓷。釉色白中閃青,光亮透明,瓷化程度較好。有的足底施漿白釉:亦有口沿施醬色釉的。
⑧工藝:圓器足根內(nèi)斂,挖足多不過肩,足底乳突狀已少見。琢器修胎不講究,接口明顯,均為砂底,底足削得很隨便,給人以敦厚感,有的帶有火石紅斑。高足杯的高足用釉與杯身接合,不同于元代用泥接。
④紋飾:以明代早期的一筆點畫為主,特別是中鋒運筆所繪的大片卷云紋,具有時代特點。人物故事題材較多,常見的有三國故事、琴棋書畫、仙山樓閣、八仙和高人逸土等內(nèi)容。此外,纏枝蓮、纏枝菊、孔雀牡丹、松竹梅、石蘭靈芝、寶杵、雜寶紋等也較多見?;丶y、水波、錦地和蕉葉、蓮瓣紋等則是這一時期常見的輔助裝飾紋樣形象。
⑤青花:普遍的帶灰色,亦有呈色濃艷的。那種濃處有下凹不平的黑褐色鐵銹斑痕的,似為早期正統(tǒng)時的產(chǎn)品。也有的由于釉層較厚,青花顯得朦朧,筆觸模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