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往事,紀念青春;發(fā)現美好,分享感動。 中專生的精神家園,普通人的心靈綠地。
?回憶往事,紀念青春;發(fā)現美好,分享感動。 中專生的精神家園,普通人的心靈綠地。
你真正“看見”自己的孩子了嗎
“他很聰明。他很乖巧。他很聽話。他和同學們相處得都很好。老師也很喜歡他。可他就是不勤奮學習?!?/span>
焦慮的媽媽列得出一大堆孩子的優(yōu)點,但就只“不勤奮學習”這一個缺點,媽媽們就倍感崩潰,其它任何優(yōu)點似乎都變得無足輕重了。
“現在這社會,不好好學習,就沒有好的出路!難道還要像我一樣受苦受累嗎?大道理說了一籮筐,我也快急瘋了,可他就是改不了!我該怎么辦呢?”
說著說著,媽媽的眼眶就濕潤了,眼淚不由得流出來。
這不是某個媽媽的煩惱,這是許許多多學生媽媽的煩惱,而且越臨近重大考試,媽媽們的煩惱與焦慮就越嚴重。
追根究底,這是因為媽媽們并沒有真正“看見”自己的孩子。
“怎么可能?我每天為了孩子把心都操碎了,你竟然說我沒有看見自己的孩子!”
請不要急著反駁。請先回答一個問題:假設你“看見”了孩子,那么你能告訴我孩子內心的感受是什么嗎?
我想你會愕然,然后重復文章開頭的那幾句話,又或者根本就無言以對。
所以,即使你為孩子操碎了心,你卻依然沒有真正“看見”你的孩子。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即使未成年的孩子也有開心或苦惱、溫順或煩躁、自信滿滿或不知所措、態(tài)度堅定或無所適從……各種各樣的情緒。這些,原本他也想給父母看,但他發(fā)現在父母的眼里只有他的學習成績,成績好父母就開心,就和顏悅色,成績不好父母就氣惱,就愁眉苦臉。甚至,有時候成績好都不能讓父母開心,還必須每次都有進步才行。總之,一切的一切,但凡關乎孩子,父母就要把它擱在自己的天平上,與“學習”一較高下。
于是,不能自主選擇的無奈、不得不順從的苦惱、總是被控制的壓抑、很難被認可的傷心……這些孩子內心真實存在的感受就無法被父母“看見”!
沒有什么比不被“看見”更糟糕了。它就像一把隱形的手勒住脖子一樣讓孩子產生一種透不過氣的窒息感。尤其對那些打心底里愛著媽媽,不愿讓媽媽不高興的孩子,這種窒息感更嚴重。
于是,聽話成為他的保護盾;懶惰,成為他的攻擊矛。同樣,這種保護與攻擊也是隱形的,孩子自己意識不到,媽媽也無法察覺,只是被孩子這種聰明卻不努力,聽話卻總懶惰的毛病氣得跳腳,時常有種“有火無處發(fā)”的無力感。
這——就是孩子對于隱形枷鎖的隱性攻擊。如果你去問孩子,為什么你要攻擊自己的媽媽呢?孩子一定會納悶,我從來沒想過要攻擊媽媽,也沒有這樣做過呀!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在說謊,其實他也不曾真正“看見”過自己的內心。因為自己內心的感受一直不被父母認可,久而久之,內心的感受就麻木了。
父母看不見孩子的內心,孩子則下意識豎起用聽話鑄就的盾,又舉起用懶惰煉成的矛,父母就更不可能真正“看見”孩子了。溝通阻滯,交流隔斷,父母所期待的改變遙遙無期,于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就形成了一個以愛為名義的魔咒。
其實,打開這個魔咒的密碼,化解孩子矛與盾的鑰匙,就在父母手中。嘗試著去真正“看見”你的孩子,體會他的感受,理解他的內心,接納他所有的優(yōu)點與缺點,尊重他獨立的人格與意志,讓孩子找到“生而為自己”的快樂,他自然會朝著更好的自己改變。這不正是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嗎?
主編 辛宇卉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