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中,圖片中的詩歌,皆是本人所寫。我希望各位看官們,先拋棄你們的成見。細細體味一下,圖片中的詩歌。它們的境界、哲理、美感、字藝、詩意、整體、詩風,是否有一點新的變化。以這些條件去衡量詩歌,它們是不是上等之作。最好不要先入為主,以押韻去,否定了這一切的內在結構性的問題。
寫古體詩不押韻,想必很多人不同意。此觀點,想必也觸怒了很多人。但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靜下心來,聽我一言。
我以前沒有寫詩時,知道它需要講究平仄、押韻、格律。但在五年前,我剛開始寫詩時。只是單純?yōu)榱耸杞馑枷?、心靈,目的并不是為了寫詩而寫詩。
我之所以寫了《觀圖作詩:我寫詩,不平仄、不押韻,誰說寫詩一定要格律?》,這一篇文章。便是我在此篇文章《這首詩,料準宗馥莉征婚后續(xù);多少男人,想娶她為妻》中,寫了兩首詩《宗馥莉女士》。幾乎所有的評論,皆說它不是詩。這一點,便有些觸怒我了。
看了你們的見解,我自已有一點生氣了,故此才寫了《觀圖作詩:我寫詩,不平仄、不押韻,誰說寫詩一定要格律?》。不料此文章,只是我生了一點氣,才寫得。但更是料想不到,大家對此文章,更是多有怒氣、嘲笑之意。
同理的,我也在嘲笑你們思想太老舊、認知觀念太陳腐、不懂與時俱進、死守老規(guī)矩、不懂變通。你們錯誤性認為古詩體,它就是押韻,而不懂它的內外結構。以一個押韻定死了,古詩體創(chuàng)作不可變更的唯一標準。
我就覺得你們很搞笑,怎么把押韻當做了古詩體的根本?真是本末不分,豈不讓人可笑?古詩體的根本,它是什么?就是它的內外結構,絕不是它的修飾方法。不管是押韻、平仄、格律,它們屬于古詩體的內外結構?不是的,它們只是修飾方法。所以當你們把押韻視作了,定義古體詩的唯一的標準時。我就覺得了,你們挺奇怪的。
中國古詩體創(chuàng)作現(xiàn)狀如何?幾乎處于發(fā)展停滯階段。自唐宋以來,古詩體創(chuàng)作又有多少發(fā)展?這還不讓人去反思,一些存在的根本問題?其中一個問題,便是押韻問題。為什么我們必須去,堅持這樣子的修飾方式?自縛手腳、思想、思維、表達的自由,這在新時代中的我們年青一代人。必須以此要求,創(chuàng)作古體詩了?我個人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可以在結構性大體正確之下,便可以忽略平仄、押韻、格律的要求。追求古詩體結構之下,比較充分、輕松地表達方式、空間。
時代有所不同,人民生活更是多樣化了。由此只要創(chuàng)作古體詩,它符合基本結構,就可以了。押韻之事,它只是添磚加瓦,但依然不是結構的問題。
我們寫古體詩,首先需要遵守、堅守的。不是押韻,而是它的結構。結構才是古體詩,唯一不變的法則。至于修飾方式,可以與時代同步,適當調整、變化。請不要把所謂的押韻法則,當作了古詩體的內外結構。
猶如一個人一樣,他的內外結構是人,而不是外在裝飾地衣物。不要認為衣服穿得漂亮,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它就是人類的內外結構。此等見識,不是本末主次,分不清了?所以內外結構,它是古詩體的根本。修釋方法、技術,只是古詩體的裝飾物、雕刻工具。故此只要符合了古詩體的內外結構,它就是詩。不是符合了押韻,它才叫做詩。
那么具體什么是古詩體的內外結構?我們首先來談,它的外結構問題,便是五律詩、七律詩、題目、字數(shù)對等、符號對等、對齊的問題。這是古體詩的外結構、外表形式,此是必須堅守的。
古體詩的外結構,它如同人類的頭部、腳部、手部、腰部、胸部、頸部一樣。這些是人類的外在結構,也是古體詩的外在結構。題目,它猶如人類的腦袋。字數(shù)多寡,它像似人類外在凸現(xiàn)出來的血管、肉身。行數(shù)多寡,它猶如人類的頸部、胸部、腰部、坐部一樣。符號,它像似人類的手部、腳部。所以古詩體的外在結構、形式,它由題目、行數(shù)、字數(shù)、符號、對整,一起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
一首詩,它是五個字的詩體,還是七個字的詩體,此是外結構主要特點。詩句字數(shù),需要齊整、不多不少。當然這也不是唯一法則,但整體是如此。李白的《將進酒》,字數(shù)就不齊整。符號的齊整,也是古體詩外在的結構性之一。
了解古詩體,其外在結構、形式,必須明白。尤其是創(chuàng)作者,一定需要堅守古體詩的外在結構完整性。我個人喜歡古體詩,就在于它是一個簡短的文學表達方式。由此在古詩體結構之下,我想隨心性、自由表達一點,不想加入太多條件上的自我束縛。不管是詩歌,還是其他文學創(chuàng)作方式。解放心性、人性,它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基于此點認知,我才想隨心性一點。
寫古體詩必須押韻,已經(jīng)不是什么韻律之美了。而是逐漸演化成為了,一種不那么解放心性之事。關于這一點上,古詩體就矮了新詩一節(jié)。它沒有新詩相對的自由性,自然對心性是有極限的。尤其是古體詩創(chuàng)作者,心性必然受到了極限性。不能隨心而起,進行自由用字的詩歌創(chuàng)作。
有時細想細磨出來一個字,它可以激活了整句詩、整首詩。但是不押韻,只能放棄不用,改用了別的字。這時奇效,也就沒有多少了。這不是對古詩體創(chuàng)作,很不利好之事?同時不是極其束縛了,創(chuàng)作者的思維、思路、心性?我個人認為,必定是的。
古詩體的外在結構,它就是底層根基。古詩體表外結構,不是如此乎?許多人談古詩體,就愛談平仄、押韻、格律,卻不愛談它們的外在結構。就如同人特別喜歡談美女一樣,更只喜歡談她的長相,卻不去愛談人類的外在結構。
所以我寫古體詩,更喜歡它的外在結構、特點。我請大家不要把這個最底層、最基礎、最根本之處,給忘掉了。
古詩體的外在結構,它如同房子的地基、墻體、瓦片(或是樓頂)。由此外在的墻體怎么修飾,或是不修飾。不應該繼承古體詩的押韻問題,更不可以視作唯一標準、條件。外在結構的裝飾,可以是貼瓷磚,也可以是噴途料。為什么不是多種選擇,非得押韻?
我個人更傾向于古詩體,它屬于一種表達方式。我十分喜愛它的簡短表達方式,但不太喜歡它非要押韻之事。押韻極限了用字上的自由,有一些束縛了思想自由表達的靈活性。既然押韻有那么不適之處,我們?yōu)槭裁葱枰獔允卮艘?guī)矩?
不能以押韻,當作是評判古體詩的核心條件。它的文學表達方式、模式、形式、結構,才是評定古體詩的核心標準。不要以為字數(shù)、行數(shù)、符號,不是古體詩的基本結構。我們有太多的人,沉迷在平仄、押韻、格律之上。卻常常忽略了古詩的外在結構,才是我們所認定的古詩的文學表達方式。
我們不去探討文學表達方式,但卻特別喜歡沉醉于修飾方法、雕刻工具。在這一點上,我更覺得應該先尊重文學表達方式,不是先應該尊重所謂的押韻。有太多的人,對于古詩不是字數(shù)、行數(shù)構成的,這個最基本的條件、要求、特點、模式、形式。給予十分必要性的尊重,反而是持有一種不屑地心態(tài)、理念、執(zhí)念。我個人反而更尊重,古詩體的這些特點、結構。
字數(shù)上的極限,它是古體詩最具挑戰(zhàn)性的要求。也正是每一句詩的字數(shù)要求,才更使得寫詩存在了無窮地趣味。故此我們應該尊重古詩的字數(shù)、行數(shù),這是十分核心的條件。
每一個字,它就是一個磚頭。每一句詩,它就是一面墻體。每一行的詩句,它們構成了整首詩。
當然寫詩不是亂湊字數(shù),而是精心打磨每一個字。古詩的特點,就在于高度凝練思想。越是短少字數(shù)的文學表達方式,就越需要高度凝練思想表達方式的超強能力。所以寫詩,它既是一個精心打磨湊字的過程,更是一種思想高度濃縮、提練、磨合的過程。這是每一個古詩體,創(chuàng)作者必須給自已的要求。
不管是押韻,它是多么的柔美、有節(jié)奏感、有秩序感。它們依然是修飾方法、技術的問題,絕不是結構的問題。故此古詩體的創(chuàng)作首要問題,不是押韻、平仄、格律的修飾方法,而是外在結構。
思考古體詩的創(chuàng)作,首先一定是基于它的基礎、結構問題。不能基于它的修飾手法,形成的效果、柔美性、節(jié)奏感、秩序感。本末、主次的位置,絕不能顛倒過來了。
當然押韻,它有固定位置。但它依然是修飾手法,增加了美感??墒菍懺?,更應該追求整體詩意、境界之美。如果兩者必選其一,我更情愿選擇后者。
詩歌創(chuàng)作時,由于押韻之故。有一些字體,它們就不能用??墒遣挥眠@些字體,有時便會損壞了詩意、境界、實效、奇妙、整體的美觀。得了押韻之美,卻失去詩歌整體之美。有得有失的時候,我不想選擇了押韻,卻丟了整體詩意、境界。
古體詩本身就極短,決定了用字必須與詩意,高度連接在一起。每一個字,便是一個建房字的磚頭,缺少不得。每一個字,就是一個零部件。尤其是那些核心零部件,絕對不能缺失了。
那么什么是一句詩,或是一首詩的核心零部件?既能夠激活了,整個句子、整首詩的詩意、境界的那一個字,就是詩的核心零部件。我創(chuàng)作古體詩,所追求的就是打磨字藝。所以磨練、細選每一個字,它是首要目標,而不是押韻。一個字的打磨,就為了詩意、境界,沒有別的選擇。由此我個人認為古體詩創(chuàng)作,打磨字藝實力,它是一個基本功。
自由自在地根據(jù)整首詩,或是根據(jù)每一句詩的詩意、意境,精心選用好每一個字。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對詩意、境界、內容,十分核心的負責之處。打磨詩意之美,升華詩的整體境界、美觀。首先不是講究所謂的押韻,而是盡心去打磨整首的字藝之美。
我覺得字藝的美觀,可以勝過只一味追求押韻。需要用到哪一個字,可以使得整首詩、詩句。有了畫龍點睛地效果,那么我便選用那一個字。不能只一味地滿足押韻,放棄自由用字的權力。更不能為了押韻,放棄了詩意整體之美。
寫詩的時候,有時就一個字兒的事。能夠決定一句詩的靈魂、層級、內含、奇效,就在于一個字的巧妙運用。這個時候,不能為了押韻,放棄了這些效果。所以押韻與字藝打磨,必選一者,我更喜歡選擇后者。
不是我們故意去,避開、放棄押韻。而是不必為了押韻,損丟了太多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特別是押韻怎么一個固死般的要求,豈不損失了太多的思想、境界、詩意的奇效性。
事物具有兩面性,這一點每一個人是明白的。所以當我們若是學習了押韻之事,那么它的背面必然損失了太多的東西。越是固而不變的東西,它也常常具有損壞更多的事物。此處就在于我們沒有任何權力、空間、條件去,改變這一個事物。如同眾人所言,沒有押韻,便不是詩。當我們將押韻,視作了古體詩唯一不變的法則時,其實挺令人恐懼的。任何人想做一點改變式創(chuàng)新,你們便以古人、古法、歷史、傳統(tǒng)去,消滅這種創(chuàng)新、改變、多樣性。此種歷史性的慣性、思想認知的慣性,不是很可怕?
在新的時代中,我們想用一種新的思想、方式去,嘗試古詩體更多面的創(chuàng)新寫法,有什么不可以之處?那一個不可以之處,它便是押韻。由此我不想特意去,遵從押韻之事。
世有所不同,勢也有所不同。根據(jù)時代的需要、特點,做出一些必要改變,就不可以了?我覺得沒什么,不可以的。
試問一下,古人寫詩為什么講究押韻之美?那是詩歌,它誕生于宮廷、王府、相府、將府。在這些達官貴人之前,自然需要講究押韻之美。故此古詩體誕生,它是產(chǎn)生于特定的人群,既:貴族。那時的古詩,主要傾向為貴族服務。所以古體詩的押韻之美,便是貴族化之美的雅氣。
可是現(xiàn)在還存在所謂的貴族?幾乎是沒有了。以前是農(nóng)耕時代,本來讀書人就很少。秦漢之前,就更少了。所以古詩創(chuàng)作,不是服務廣大人民群眾,而是貴族?,F(xiàn)在已經(jīng)不同了,詩歌創(chuàng)作首先服務人民群眾。這就是世之不同、勢之不同,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所需求的。一定不是押韻之美,而是貼近生活、現(xiàn)實的思想之美、內容之美、體驗之美。
尋回本源上,古體詩所服務的群體、主體、市場、對象,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了。由此為什么我們不能夠根據(jù)時代的變化,對古詩體創(chuàng)作進行必要改變?我始終認為對更多人民群眾而言,他們需要的是內容之實、思想之銳、字藝之柔美、整體之美、易懂易透之氣理,而絕不是押韻之美。這與他們現(xiàn)實的生活,肯定不是貼切的。故此我個人堅守古體詩的結構、框架之下,想追求自由表達、隨心性的詩歌創(chuàng)作。
坐在書房里的人,一定會愛去欣賞韻律之美。可是忙碌地生活的人,忙于生計的人。一定不會愛去,欣賞押韻之美。更喜愛欣賞詩歌的內容之美、字藝之美,這是肯定的。生活的不同方式,決定了他們欣賞古體詩,存在不同的角度、體驗、感受。所以我創(chuàng)作古體詩,首要目標是讓更多忙碌于生活的人,更易看易懂易透徹。達此目標,我對古體詩創(chuàng)作,就滿意了。沒有其它的要求,比這還更重要了。
很多人覺得我如此,不是違背了古訓、祖規(guī)了?寫古體詩,既然不押韻。李白若是活著,一定被氣個半死不活。但我覺得李白還活著,他一定會嘲笑你們這些死守古訓、祖規(guī)的人。一定嘲笑你們這些不懂得,根據(jù)時代所發(fā)生天差地別的現(xiàn)實條件上。對古體詩創(chuàng)作的要求,放開押韻固定之事。所以我對古體詩的創(chuàng)作,追求內容之實、詩意之美、整體之美,不去追求押韻之美。
一般老百姓賞詩,不會賞它的韻律之美。現(xiàn)實的忙碌生活,誰會有多少心思、心緒去,欣賞詩歌韻律之美?這對他們不太實在,也不貼近他們的生活。內容之實、整體之美、詩意之境界、字藝之柔美、易懂而深遠,才是現(xiàn)在貼近群眾的表達方式。這些條件決定了,我們在新時代創(chuàng)作古體詩,必須靈活多變、自由表達。只要我們堅守了,古詩體的基本結構、框架,就可以了。為什么不可以不押韻?這與時代特點,不是很符合。
具體什么是古體詩?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以押韻去。評定什么詩,它才是古體詩。但我個人更加喜歡以古體詩,它的這種文學表達固定模型。模型、形式、結構,才是古體詩的根本。
再者古體詩,它必定是凝練化的用字過程。更是思想高度濃縮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創(chuàng)作古體詩的必然要求。內在結構性上,它們有太多的必然性。不只是押韻,那么一件事情。它也不是唯一的,不是不可以變化的。
我想請問各位看官們,你們就咬定死了古體詩,就一定需要押韻了?這是不二的法門,其它的方式,就不行了?我覺得創(chuàng)作古體詩的樣式,不能只有押韻這個唯一的條件、標準、答案。當我們壓死了,如此千萬年不許改變的標準時,就是最傷害古體詩的發(fā)展。我想不明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里,你們還在堅守所謂的押韻、平仄、格律。我們還有這個必要性,堅守這些古訓?祖規(guī)?不是不可以堅守,但不能以一個押韻之事。消滅了新樣式的,古體詩的創(chuàng)作問題。
這個時代,幾乎什么皆往前發(fā)展。可是古體詩,它又有什么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又誕生了什么大詩人?沒有的。同時我們想一想,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了。我們又有哪一首古體詩,它以千古名詩而被人民所接受的?幾乎沒有的,這還不能說明一些問題。
不押韻,就不是古詩體了?我們就不能改變一下理念,只要堅持和符合了古體詩的內外結構,它便是古體詩。把以押韻的標準去,評定一首詩是不是古體詩。將其改變成為以它的內外結構去,評定一首詩是不是古體詩,可能更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網(wǎng)約車,不是出租車?電子書,不是書?電商,不是超市?高鐵,不是交通工具?微信,不是交流地書信?時代已經(jīng)更變了,我們身邊太多事物固死般的標準。幾乎所有的事物,在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條件之下,已經(jīng)改變了它的新面貌。為什么古體詩的標準、要求、條件,不能更變?不能更變的事物,又怎么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所以你們說,寫古體詩不押韻。李白若活著,定然氣個半死??墒俏矣X得李白還活著,他一定根據(jù)現(xiàn)實、時代的問題,適當調整古詩的要求。我們不能韁化地堅守古詩詞,應該靈活多變地發(fā)展它。
古體詩它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但是時代差異太過天差地別。這決定了古體詩,必須學會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所以它到了不得不,進行一些必要的變革。這個變革,就是去掉押韻。讓自由創(chuàng)作的靈活多變性,符合和適應現(xiàn)代人的思想體系的多樣化。時代已經(jīng)是如此,逼得我們不能不適應時代。假如不如此,未來古詩體創(chuàng)作,一定難比新詩。新詩的創(chuàng)作,快要超越古體詩了。我們快要守不住祖先們,留給了我們這個古詩體的江山、陣地了。你們卻還要死死要求,堅持住平仄、押韻、格律??墒悄昵嗳瞬惶矚g,所以轉去寫新詩了。得不到年青人的心,古體詩創(chuàng)作怎么有更好的未來?所以李白若活著,他能不憂傷?
你們有想過押韻,這個固死條件,它缺乏了活性、變化性?固定不變的事物,它的反面不就是如此?而且押韻這個事,它已經(jīng)與新時代年青人的表達方式,產(chǎn)生了根本性沖突、矛盾。就如同我這個例子,便喜歡隨心性、自由表達、輕松表述。年青人更愛新詩,不是如此?這也從根本上,反應了古體詩創(chuàng)作要求,已經(jīng)與時代格格不入了。為什么如此說?人的思想、想法、表達,它們是具有時代特點。所以這個多變、自由、個性化的時代,它必然與古體詩死活不改的押韻,有著根本的沖突、矛盾。結果就是更多年青人,選擇和接受了新詩創(chuàng)作這個模式。
我就有一點納悶了,我們老是說兼容并蓄??墒枪朋w詩它又為什么,不可以如此?新詩的特點,就是個性化、多變性、自由表達、輕松表述。由此古體詩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借鑒了新詩的優(yōu)點之處,改變自身的問題?這是不是未來,我們需要思考之處?衡量利弊之處?
首先我們回歸古體詩時,一定是以它的文學表達的方式、模型、結構去。評定它是否符合了,古體詩的文學創(chuàng)作模塊,才是最關鍵之處。我個人所認定的古詩模型、外結構,便是它的文學表達方式、形式、特點。所以創(chuàng)作古體詩就沿著此路,一直走了下來。
詩的靈魂,不是押韻,而是詩意的境界。不管是什么樣子的文學創(chuàng)作,詩、詞、賦、散文、小說,它們最終壓軸式靈魂,還得回歸于思想境界的問題。故此當你們把古體詩的押韻,視作了它的靈魂時。我個人認為此等見識,它便是根本性錯誤。
任何形式文學創(chuàng)作,終歸于人的問題上。由此不管是情感、思想、哲理,還是內含、人文、心性。這些我就不必去,特意說太多了。這些是任何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必定指向的最終目的。
那么古體詩的內在結構上,它具體是什么?我個人認為,它們是由境界、詩意、字藝、濃縮、哲理、整體。這些條件一起,構成了一首詩的內在必然性結構。
所謂的內在結構,既軟性結構。此軟性結構,它是無形的,但不是虛幻的。我們在創(chuàng)作古體詩去,可以輕松把握了它的內容、思想、事理上的優(yōu)質。就必然從整體上去,掌握了詩歌內在的結構性問題。
關于軟性結構問題,它不同于古詩體的外在結構。這一點的內在問題,每一位詩人水平各有不同,決定了高低各不同。
故此古詩體的內在結構,它是變化的,不是固而不變的。但是它的變化,一定需要以境界、詩意、字藝、濃縮、哲理、整體,作為變化的基點。這些基點,它們可以是移動、變化、不固定的。有點類似了空間幾何學,變化性的想象力的問題。所有的基點,抬得多高、拉得多寬。進而將整首詩的空間,拉得多大,就決定于這些基點的問題。
所以從古詩體的內外結構而言,它決定了什么才是古詩體。而不是以押韻之美,決定了什么是古體詩。我個人更追求內外結構,它是決定古體詩的根本法則,而不是所謂的押韻。除了根本法則,一切只是次要的。
內外結構就是房子的問題,平仄就像砌磚一樣。而押韻,它便是一種裝修房子的修飾方式。這個方式,它是有固定之處??赡軐⒀喉崳扔鞒蔀樾揎椃绞?,有那么一點不妥。但是本質上,它就是如此。增強美感、藝術性、節(jié)奏,這不是修飾,又是什么?
我覺得古詩體需要統(tǒng)一的,就在于它的內外結構。在這個結構之內,房子怎么個裝修法,應該多一些包容性、個性化、靈活多變性。這才是未來古詩詞,需要發(fā)展的新方向。
聯(lián)系客服